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前突患者下颌支厚度的CT测量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嘉 卢利 宋丛笑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应用CT描述下颌前突患者下颌小舌平面下颌支的形态,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35例实施下颌支矢状劈开术的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螺旋CT扫描,在下颌小舌平面上测量下颌支的厚度、下颌管内径、下颌管外壁到... 目的:应用CT描述下颌前突患者下颌小舌平面下颌支的形态,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方法:35例实施下颌支矢状劈开术的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螺旋CT扫描,在下颌小舌平面上测量下颌支的厚度、下颌管内径、下颌管外壁到颊侧骨皮质之间骨髓腔的宽度、颊舌侧骨皮质的厚度。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各项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结果:下颌支的厚度分别为实验组8.42mm,对照组9.65mm,下颌管外壁到颊侧骨皮质之间的宽度实验组为1.58mm,对照组为2.39mm。2组下颌支厚度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4.612,Ρ<0.001),实验组显著小于对照组,颊侧下颌管外壁到颊侧骨皮质之间骨髓腔的宽度在2组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t=-5.434,Ρ<0.00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下颌前突患者下颌支的厚度更薄,下颌管外壁到颊侧骨皮质之间骨髓腔的宽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 测量 CT 下颌支矢状劈开术
下载PDF
右下颌支缺损的外形修复与功能重建
2
作者 雷富忠 曹培林 王巍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河北)》 2004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下颌支缺损 下颌支动脉瘤样骨囊肿 下颌支斜行截骨术 自体髂骨移植术 外形修复 功能重建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并发症防治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5
3
作者 祝颂松 王旭东 +12 位作者 杨学文 王晓霞 田磊 刘曙光 郑广森 唐正龙 吴国民 李志勇 白晓峰 黄旋平 黄立 习伟宏 朱耀旻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7-254,共8页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是正颌外科中最为常用的一类矫治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由于局部解剖和操作步骤的复杂性,SSRO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诊疗策略的选择及转归与并发症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是正颌外科中最为常用的一类矫治下颌骨畸形的手术。由于局部解剖和操作步骤的复杂性,SSRO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诊疗策略的选择及转归与并发症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为此,国内相关专家编写本共识,对SSRO各类常见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处置措施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广大同行对SSRO并发症的认识,确保手术安全进行并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 正颌外科 并发症 专家共识 牙颌面畸形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数字模型的建立及不同固定方式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殷学民 张君伟 +2 位作者 任晓旭 徐国翔 刘啸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建立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数字模型,探讨3种不同固定方式的应力及位移改变。方法:CT扫描数据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以及Geomagic中,建立下颌骨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矢状劈开、坚固内固定,ANSYS进行网格划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边... 目的:建立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数字模型,探讨3种不同固定方式的应力及位移改变。方法:CT扫描数据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以及Geomagic中,建立下颌骨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矢状劈开、坚固内固定,ANSYS进行网格划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边界约束后,进行双侧下颌第一磨牙咬合力(132 N)加载。结果:建立了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3种不同固定方式三维有限元模型,获得术前下颌骨及矢状骨劈开后咬合力加载的应力及位移生物力学特点。结论: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倒L形固定应力分布最均匀,劈开处位移最小,与其他2种方式相比,其固定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 应力 位移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内置自加载牵张器重建兔下颌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宏志 胡敏 +2 位作者 刘洪臣 姚军 胡东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探索牵张成骨重建下颌支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以成年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 ,手术切除下颌骨一侧部分升支及髁状突 ,造成 1.5cm的节段性骨缺损 ,骨断端”L”形截骨形成传送盘 ,安置可完全埋置于组织内的镍钛记忆合金牵张器 ,术后 2... 目的 :探索牵张成骨重建下颌支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以成年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 ,手术切除下颌骨一侧部分升支及髁状突 ,造成 1.5cm的节段性骨缺损 ,骨断端”L”形截骨形成传送盘 ,安置可完全埋置于组织内的镍钛记忆合金牵张器 ,术后 2个月时处死实验动物 ,取下颌骨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镍钛记忆合金牵张器能自动完成牵张成骨 ,初步重建了缺损的下颌支 ,组织学检查可见牵张区有良好的新骨再生。结论 :内置镍钛记忆合金牵张器可自动持续弹性加载牵张成骨 ,可望成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简便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自加载牵张器 重建 下颌支 实验研究 镍钛记忆合金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房兵 周祺 +1 位作者 沈国芳 蔡中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骨性反牙合患者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前后,正中咬合最大咀嚼肌力状态下,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特征。方法:应用CT扫描技术分别建立骨性反牙合患者手术前后的颞下颌关节模型,以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手术前后关节内各结构的应力... 目的:分析骨性反牙合患者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前后,正中咬合最大咀嚼肌力状态下,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特征。方法:应用CT扫描技术分别建立骨性反牙合患者手术前后的颞下颌关节模型,以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手术前后关节内各结构的应力及位移变化特征。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手术前后应力比较。结果:术后颞下颌关节内各结构的VonMises应力较术前显著降低;各结构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和最大总位移也有降低;手术前后两侧关节承受的应力均呈对称分布。结论:骨性反牙合经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正颌手术使下颌骨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后,颞下颌关节内各结构的应力环境也发生相应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对关节功能的发挥和健康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下颌关节 应力分布 骨性Ⅲ类错he 正颌手术 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
下载PDF
下颌支后缘垂直切开上移重建髁突治疗骨软骨瘤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国松 刘尧 +5 位作者 宋冬惠 李继华 祝颂松 罗恩 冯戈 胡静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评价下颌支后缘垂直骨切开术用于治疗髁突骨软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间9例应用髁突切除术及带蒂下颌支后缘上移重建髁突治疗髁突骨软骨瘤的患者进行随访,并通过影像学、咬合关系及颞下颌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目的:评价下颌支后缘垂直骨切开术用于治疗髁突骨软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间9例应用髁突切除术及带蒂下颌支后缘上移重建髁突治疗髁突骨软骨瘤的患者进行随访,并通过影像学、咬合关系及颞下颌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经过至少8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髁突重建后的咬合关系、面形及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影像学检查显示,下颌支后缘上端位于关节窝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建呈光滑的扁球形。结论:下颌支后缘垂直骨切开带蒂上移,是重建因骨软骨瘤切除所导致的髁突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骨软骨瘤 下颌支后缘垂直切开上移术 重建
原文传递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袁灏 沈国芳 王旭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其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设置性别、远心骨段移动距离、下牙槽神经暴露情况3组变量,对随访时间达术后24周的19例37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情况进... 目的:探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其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设置性别、远心骨段移动距离、下牙槽神经暴露情况3组变量,对随访时间达术后24周的19例37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情况进行研究。使用触觉检查、痛觉检查和两点辨别觉检查3种检查方法,参照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观察在不同变量值的情况下,术后4周、12周、24周下唇感觉功能的变化。使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多个样本率的χ2检验,了解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性别差异对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程度无显著影响(P>0.05)。下牙槽神经暴露者的术后下唇感觉优秀恢复率为25.0%,非暴露者为9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远心骨段后退幅度<6mm者,下唇感觉优等恢复率为100.0%,下颌骨远心骨段后退幅度≥6mm者为6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完全暴露下牙槽神经以及大幅度的下颌远心骨段后退会显著增加术后下唇感觉障碍的程度。在手术方案的设计中,将下颌后退幅度控制在6mm以内是比较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感觉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下颌发育过度患者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正颌前后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的正畸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黄臻 伍军 +1 位作者 郑莹 桑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发育过度患者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BSSO)正颌前后应用方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进行BSSO正颌治疗的下颌发育过度患者28例,采用方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患者术前正畸疗程6~12个月,术后6~10个月,全部疗程13~22... 目的探讨下颌发育过度患者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BSSO)正颌前后应用方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进行BSSO正颌治疗的下颌发育过度患者28例,采用方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患者术前正畸疗程6~12个月,术后6~10个月,全部疗程13~22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并采用X线进行头影测量。结果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侧貌由凹面型变为直面型,面型改善明显。治疗后L1-NB、L1-MP角均增大,U1-L1减小(P均<0.05);ANB、SNB、NA-PA和NP-FH均改善(P均<0.05)。结论 BSSO前后应用方丝弓矫治器可使下颌发育过度患者获得良好正畸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发育过度 方丝弓矫治器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灏 沈国芳 王旭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57-960,共4页
目的研究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程度。方法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采用SSRO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男12例,女9例;年龄19~27岁,平均22... 目的研究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程度。方法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采用SSRO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男12例,女9例;年龄19~27岁,平均22.6岁。于术后4周及24周随访,根据随访结果比较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周,19例(90.48%)患者因SSRO术后下唇感觉障碍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其中7例(33.33%)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对日常生活的平均影响时间占总时间的26.9%,约6.5h/d。术后24周,因术后下唇感觉障碍而致生活质量下降的患者总数下降为12例(63.16%),无影响患者上升至7例(36.84%);平均影响时间降至15.5%,约3.7h/d。结论大部分患者在SSRO术后会产生因下唇感觉功能障碍致生活质量下降。但此种情况在术后逐渐好转,有1/3以上患者可在术后24周恢复至术前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感觉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后下唇及颏部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秀慧 周小康 +3 位作者 康非吾 廖建兴 候光宇 张雪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后下唇及颏部感觉功能障碍(neurosensory dysfunction,NSD)的发生区域、恢复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例接受SSRO的骨性Ⅲ类患者,术前1周采集数据,并和术后... 目的:探讨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后下唇及颏部感觉功能障碍(neurosensory dysfunction,NSD)的发生区域、恢复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例接受SSRO的骨性Ⅲ类患者,术前1周采集数据,并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数据对比。具体将下唇及颏部皮肤分为4个区域,检查每个区域的针刺觉、痛觉、热觉、冷觉、锐觉、钝觉、轻触觉、两点辨别觉,采用5分法记录检查结果。根据年龄、性别、神经暴露情况等因素分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2、3区域术后感觉得分均低于术前,各区域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4手术前后得分无改变。术后1周至6个月感觉得分逐渐提高,各种感觉NSD的发生率术后1周最高(92.5%-97.5%),术后6个月最低(15%-40%)。在同一时间痛觉得分最高,热觉最低。年龄、性别差异对感觉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成形术、神经暴露情况、远心骨段移动幅度、术后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情况对感觉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O后NSD易发生于下唇及口角内侧的皮肤;术后痛觉的恢复优于其他感觉,热觉恢复最差;颏成形术、术中神经暴露及远心骨段大幅度移动,是术后感觉障碍的危险因素;术后使用恩经复(nerve growth factor, NGF)可促进NSD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 感觉障碍 下牙槽神经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劈开术与下颌管位置关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柯国平 戴冀斌 +1 位作者 周新华 黄文铎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 :研究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行径和位置关系。方法 :选用带软组织 5 0具完整的头颈标本 ,分别在下颌第三磨牙后缘的垂直线、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呈额状位锯开下颌骨 ,观察下颌管的解剖。结果 :下颌管是下颌骨的骨松质内形成... 目的 :研究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行径和位置关系。方法 :选用带软组织 5 0具完整的头颈标本 ,分别在下颌第三磨牙后缘的垂直线、磨牙后三角尖至下颌角连线呈额状位锯开下颌骨 ,观察下颌管的解剖。结果 :下颌管是下颌骨的骨松质内形成较薄的骨密质骨管。下颌管在下颌骨第三磨牙后缘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 90 % ,中间型占 10 % ;在连线切面的位置靠内侧型占 84% ,中间型占 16 %。结论 :了解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重要毗邻关系 ,可以减少因下牙槽神经损伤造成口裂以下粘膜和皮肤的感觉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矢状劈开术 下颌 下牙槽神经 解剖学
下载PDF
成人下颌孔的位置及下颌切迹和下颌支的测量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成人下颌骨的测量与分析,确定下颌孔的基本位置,并对下颌切迹的宽度、深度和下颌支的高度进行精确测量,旨在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取上海地区成人下颌骨,男74例,女79例,以下颌孔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交点为下颌孔...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成人下颌骨的测量与分析,确定下颌孔的基本位置,并对下颌切迹的宽度、深度和下颌支的高度进行精确测量,旨在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取上海地区成人下颌骨,男74例,女79例,以下颌孔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交点为下颌孔中心,测量其至下颌支后缘最近点的水平距离及下颌切迹最凹处的垂直距离,从而确定下颌孔的位置;以下颌切迹最宽处的距离测出下颌切迹的宽度,以下颌切迹最低点至喙突和髁突顶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测出下颌切迹的深度;同时测出髁突最高点至下颌角点的直线距离,作为下颌支的高度。结果下颌孔至下颌后缘和下颌切迹的距离在成年男性平均为16.75mm、24.50mm;成年女性平均为:16.08mm、23.13mm。下颌切迹的宽度和深度在成年男性平均为34.20mm、15.33mm;成年女性平均为32.69mm、14.49mm。下颌支的高度男女平均为:61.62mm、57.19mm。结论(1)下颌孔至下颌后缘的距离与下颌孔至下颌切迹最凹点的距离在男女间无明显差异。(2)下颌切迹的宽度与深度在男女间无明显差异。(3)下颌支的高度在男女间亦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下颌切迹 下颌支 成人 测量
下载PDF
下颌前突患者下颌支部下颌管的定位和走行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嘉 卢利 宋丛笑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应用CT观测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管的定位和走行,以给临床医师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减少对下牙槽神经的损伤。方法:38例实施下颌支矢状劈开术的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术前进行颌骨CT扫描。以下颌管最先形成的平面作为0平面,向下每5mm作为... 目的:应用CT观测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管的定位和走行,以给临床医师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减少对下牙槽神经的损伤。方法:38例实施下颌支矢状劈开术的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术前进行颌骨CT扫描。以下颌管最先形成的平面作为0平面,向下每5mm作为一个测量平面,测量下颌管内径、下颌骨的厚度、颊舌侧骨皮质的厚度和下颌管外侧壁到颊舌侧骨皮质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下颌小舌到下颌骨下缘,下颌骨厚度增加,颊舌侧骨皮质也逐渐增厚,下颌管内径变化不大。舌侧骨髓腔的宽度是从无到有的逐渐递增趋势,而在每一层测量值中,颊侧骨髓腔的宽度均大于舌侧。根据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分类,绝大多数为分开类型(n=391),占总测量平面456的85.75%,接触和融合型分别占12.71%和1.54%。各测量值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下颌管内径(ID)值和下颌管外侧壁到颊骨皮质的距离(BP)值的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01)。结论:下颌管形成后,渐渐远离舌侧而向颊侧靠近,然后又渐远离,但其总体走行还是靠近舌侧。对颊侧骨髓腔缺失的病例,尤其是融合型患者,建议选用其他术式,以免造成下牙槽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CT 下颌支矢状劈开术
下载PDF
经腮腺前嚼肌径路治疗下颌支骨折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继党 李兴平 +2 位作者 王琦 高继宾 仇晨光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312-313,共2页
目的探讨经腮腺前嚼肌径路(TMAP)进行下颌支骨折内固定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24侧)下颌支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腮腺嚼肌筋膜,向前分离皮瓣至腮腺前缘,解剖面神经颊支,沿嚼肌纹理方向钝性分离,切开... 目的探讨经腮腺前嚼肌径路(TMAP)进行下颌支骨折内固定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24侧)下颌支骨折患者行患侧耳屏前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腮腺嚼肌筋膜,向前分离皮瓣至腮腺前缘,解剖面神经颊支,沿嚼肌纹理方向钝性分离,切开下颌支骨膜,在直视下对骨断端行复位内固定,观察术后患者的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结果此手术径路暴露充分,视野较好,可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术后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部分病例面神经轻瘫,术后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经腮腺前嚼肌径路是治疗下颌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较好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腮腺前嚼肌径路 下颌支骨折 坚固内固定 手术径路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及其恢复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灏 沈国芳 王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发生及恢复情况。方法:对21例41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进行24周的随访。根据术前、术后4天、4周、12周、24周随访中患者下唇部触觉、痛觉及两点辨别觉的变化,按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 目的:观察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发生及恢复情况。方法:对21例41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进行24周的随访。根据术前、术后4天、4周、12周、24周随访中患者下唇部触觉、痛觉及两点辨别觉的变化,按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判定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使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多个样本率间的χ2检验。结果:术后4天时,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00%,感觉丧失发生率为85.4%。术后4周时,感觉障碍恢复优秀率为14.6%,术后12周为67.6%,术后24周为81.1%,32.4%的患者于随访期末达到完全恢复。两侧感觉障碍恢复优秀率的差异在各个随访时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O术后早期感觉功能障碍较为普遍,但大多数(81.1%)患者在术后12~24周可达到“优”等级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LE FORT Ⅰ型截骨术 感觉功能障碍
下载PDF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咽腔气道的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嘉 阎秀林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骨性下颌前突患者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咽腔气道的变化,为术后保持与防止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骨性下颌前突患者20例,均接受口内入路的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6个月拍摄标准颅颌侧位...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骨性下颌前突患者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咽腔气道的变化,为术后保持与防止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骨性下颌前突患者20例,均接受口内入路的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6个月拍摄标准颅颌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通过治疗前、后对照,比较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咽腔气道的改变。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与术前1周相比,软腭长度显著增加,咽腔气道显著减小;术后6个月咽腔气道有所恢复,与术后1周相比软腭长度显著减小,咽腔气道显著增加;术后6个月与术前1周相比,软腭长度及咽腔气道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 :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短期内咽腔气道较术前显著减小,可能加大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几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适应和改建后,咽腔气道有恢复至术前宽度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下颌前突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咽腔气道 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改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固定法在矫正面部不对称畸形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立 柳稚旭 +2 位作者 张雷 沈舜尧 王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SSRO)中保留凹陷侧近心端骨板联合双皮质螺钉固定法在矫正面部不对称畸形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7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正颌手术治疗的8例成年偏突颌畸形患者作...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BSSRO)中保留凹陷侧近心端骨板联合双皮质螺钉固定法在矫正面部不对称畸形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7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正颌手术治疗的8例成年偏突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临床检查和三维CT检查,确定双侧咬肌区的不对称情况,术中常规行BSSRO和(或)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在下颌骨旋转后退后,肥大侧去除近心端多余骨板行4孔小钛板固定,凹陷侧保留近心端多余骨板用双皮质螺钉固定。术后3个月检查患者面部对称性的改善情况,并通过正位片测量、计算患者手术前、后两侧结构的对称性,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利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8例患者的面部不对称性均得到很好改善,未出现钛钉脱落、骨块移位和复发等情况。手术前、后患者面部对称性相关指标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SSRO中保留凹陷侧近心端骨板联合双皮质螺钉固定法能更有效地矫正面部不对称畸形,可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不对称畸形 改良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术 正颌手术
原文传递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矫治下颌前突:相关下颌支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905-3909,共5页
背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是矫治下颌骨畸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最初提出的改进方法大多是依据临床的观察和经验,可用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借鉴的解剖数据非常有限,近20年来,此类解剖学研究日渐增多。目的:全面了解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 背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是矫治下颌骨畸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最初提出的改进方法大多是依据临床的观察和经验,可用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借鉴的解剖数据非常有限,近20年来,此类解剖学研究日渐增多。目的:全面了解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的下颌支的形态学研究的方法,明确目前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相关研究的进展。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计算机Medline数据库1991至2011年收录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研究的进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文章共计26篇。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骨切开位置密切相关的下颌小舌区域骨松质的分布情况、与劈开过程相关的下颌管与颊侧骨皮质之间骨松质的分布以及与固定过程相关的下颌管在角部及角前部的定位和走向,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避免并发症的关键问题。针对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手术过程,制定出术前CT检查的具体项目,依据所测量的数值指导临床操作,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解剖学测量的基础研究能更大程度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下颌前突 矢状劈开 并发症 下颌支 下颌小舌 骨松质 下颌 下牙槽神经
下载PDF
下颌前突患者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髁突运动轨迹的改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大辉 曾融生 杨小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下颌前突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ARCUSdigma下颌三维运动轨迹描记仪,以髁突运动中心为参考点,研究30例正常受试者、14例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后开口、前伸和左右侧向髁突运动的轨迹。用S...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下颌前突患者髁突运动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ARCUSdigma下颌三维运动轨迹描记仪,以髁突运动中心为参考点,研究30例正常受试者、14例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后开口、前伸和左右侧向髁突运动的轨迹。用SPSSV11.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和成组t检验。结果:下颌前突患者术前、术后、正常组左侧髁突的运动轨迹与右侧基本相同,左侧髁突与右侧的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组与正常组髁突运动轨迹差别较大,术前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均小于正常组(P<0.05);术后与正常组髁突运动轨迹接近,术后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前与术后组髁突运动轨迹差别较大,术前开口、前伸和侧方运动范围均显著小于术后组(P<0.05)。结论: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后,随着术后正畸治疗及咬合自我调整,建立了正常的咬合引导关系,使下颌功能运动趋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髁突运动轨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