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似之似——中国人物画"意象"造型观的核心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孙静松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1-132,共2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不似之似"的理解与界定,以及对"不似之似"两个基本特点和"度"的阐述,并通过实例的分析与证明来说明"不似之似"是中国人物画"意象"造型观的核心,是符合中国人的认识与审美要求的,应在艺术实践中坚持与发展。
-
关键词
不似之似
似
不似
-
分类号
J201
[艺术—美术]
-
-
题名中国画的“不似之似”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邵大箴
-
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
-
出处
《中国书画》
2012年第8期82-82,共1页
-
文摘
包括绘画在内的一切艺术创造,均是以客观现实为依据的主观发挥。客观现实是“范本”,但必须经过艺术家的精心提炼,对范本有所加工改造使其产生形态、面貌的某些变化,显示出异于客观物象的风采,即从“第一自然”转化为“第二自然”,方能受到人们的欣赏。当然,绘画创作展示出来的新风采有种种不同的形态,面貌酷似客观物象而又含有新意的谓之“写实”,有所夸张、变形,强调艺术家主观感受的谓之“表现”,借一物之形暗示另外意思的谓之“寓意”或“象征”……不过,
-
关键词
不似之似
中国画
“第二自然”
客观现实
客观物象
绘画创作
艺术创造
“表现”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不似之似”的审美内涵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学军
-
机构
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6-22,共7页
-
文摘
“不似之似”是中国艺术传统的一个重要命题,清代石涛的《画语录》从其艺术本体范畴“一画”出发,赋予“不似之似”这一传统命题更加深刻、明确的美学意蕴,对传统绘画追求“气韵生动”的审美理想重新作了概括和阐释,进一步强化了“自我”在艺术创造中的地位,使之更具明显的主体个性,从而使传统山水画的美学追求得到更深入的阐释和发展。石涛美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
关键词
石涛
不似之似
气韵生动
审美理想
现代启示
-
Keywords
ShiTao
"Unsimilar Similarity" the aesthetic ideal
modem values it offered good inspirity for the develop
the vivid presentation of Qi and Yun
-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浅谈中国画不似之似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杨浩峰
-
机构
鸡西大学
-
出处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4期147-148,共2页
-
基金
黑龙江省文化厅艺术规划课题资助项目"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哲学思想价值取向研究"
项目编号:10c036
-
文摘
"不似之似"是中国画追求的艺术境界和艺术形象,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国画重要的美学原则。在绘画创作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不似之似",是取得绘画理想效果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
关键词
中国画
不似之似
传统
创新
-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Be Not Alike Like Still"
tradition
innovation
-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
-
题名不似之似——谈中国意象油画之美
- 5
-
-
作者
李大勇
-
机构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1年第9期63-64,共2页
-
文摘
不似之似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美学范畴,是中国画重神似、重情意两种艺术思想相结合的产物。不似之似的美学观在中国意象油画的表现与创作中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不似之似
意象油画
美学范畴
艺术思想
中国画
美学观
-
分类号
J213
[艺术—美术]
-
-
题名工笔人物画“不似之似”的造型艺术特色
- 6
-
-
作者
周知
-
机构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
-
出处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213-214,共2页
-
文摘
中国绘画长期以来追求"以形写神"和"不似之似"的绘画手法,充分认识和把握住精简夸张的造型手法、程式化造型的规律和以线立骨抓住形体特征的绘画方法,有助于提升造型能力和更好的进行工笔人物画的创作。
-
关键词
不似之似
造型
精简夸张
程式化
以线立骨
-
分类号
J211
[艺术—美术]
-
-
题名略论水墨人物画“不似之似”的造型要义
- 7
-
-
作者
邓益民
-
机构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3年第7期50-51,共2页
-
文摘
水墨人物画不是用笔墨画素描,也不是笔墨的涂鸦,而是倾心于"不似之似"的艺术境界。"不似之似"是一种意象的处理手法,它尊重现实并超越到现实之外,摆脱纯客观,模拟再现或积累叠加,以最直接的方式去表现人的精神、气质、性格、内蕴,直达作者主观意趣与对象内在意志。由于主观创造意识的介入,"不似之似"并不以模拟与再现客观现实为终极目标,而是大胆地舍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对能够反映物象精神特质的典型部分进行集中描绘,以取得艺术形象内在精神的饱满与充实。
-
关键词
水墨人物画
不似之似
造型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形似·神似·不似之似──中国画造型审美特征说略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宫鸿友
-
机构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
出处
《东疆学刊》
1998年第4期55-57,共3页
-
文摘
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中国画的造型是以“形似”为审美特征的,后来发展到以“形神兼备”为审美特征,现在中国画造型艺术将以“不似之似”作为审美的重要特征。
-
关键词
中国画
形似
神似
不似之似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谈中国画不似之似的神似与标志设计
被引量:1
- 9
-
-
作者
王财兵
-
机构
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
出处
《大学时代(B版)》
2006年第3期34-36,共3页
-
文摘
不似之似的神似绘画表现中有传神、意境、趣、简等特点。这些特点跟标志设计要求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中国.艺术与人品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画当先修身”。著名的设计大师们都有本国的文化深厚修养。人文修养是设计师的脊梁。
-
关键词
中国画
不似之似
神似
标志设计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不似之似”与《睡莲》
- 10
-
-
作者
冉承笔
-
机构
湛江师范学院
-
出处
《美术大观》
2008年第8期66-,共1页
-
文摘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是我国杰出的中国画大师,中国山水画之集大成者.他的画艺、画论至今深刻地影响着众多的中国画画家.克洛德·莫奈(ClaudeMonet)(1840-1926),法国印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革新油画的最坚定实践者.……
-
关键词
不似之似
先生
用色
用笔
绘画技法
黄宾虹
莫奈
中国山水画
睡莲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印象主义的表现——“不似之似”
- 11
-
-
作者
王海娇
-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
-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12年第14期26-26,共1页
-
文摘
印象主义忽视了物体持久和永恒的形而"不似",但这种"不似"已经超越了客观的真实,所以说印象主义所表现的正是"不似之似",印象主义的绘画也是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的。
-
关键词
印象主义表现
不似
不似之似
-
分类号
J209.9
[艺术—美术]
-
-
题名美在“不似之似”中
- 12
-
-
作者
赵西尧
-
出处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3年第1期44-46,共3页
-
文摘
我国清代著名画家石涛在《题〈青莲草阁图〉》中说:“天地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似之。”石涛虽为古人,但他的话,很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大凡文艺佳作珍品,作者是不会仅仅满足于形似的。
-
关键词
不似之似
石涛
似与不似
以形写神
主观臆造
白石老人
中说
画中
生活真实
慢步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不似之似”——谈中国画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关系
- 13
-
-
作者
刘宬一
-
出处
《艺苑》
2007年第3期58-60,共3页
-
文摘
“不似之似”是中国画特殊的审美取向。不似之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艺术的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在中国上千年的美术史里,创作者们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将积累的创作理念、欣赏评价组成一套日趋完善的中国画理论体系。在这体系中,
-
关键词
不似之似
中国画
审美取向
中国绘画
客观物象
理论体系
文人画
艺术实践
创作理念
审美标准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浅谈中国绘画“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
- 14
-
-
作者
陈元龙
-
出处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64-69,共6页
-
文摘
中国画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集中、最凝练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写意画往往以淋漓的笔墨完成其艺术的再现。在绘画创作中人们常把"不似之似"作为造型规律的准则。这也是中国关学传统最精辟的概括。关于"不似之似"早在东晋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石涛大师也提出过有关"不似之似"等论点。
-
关键词
不似之似
似与不似
以形写神
中国绘画
表现形式
中国画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文化内涵
迁想妙得
造型规律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不似之似,为真似 读石黄海作品有感
- 15
-
-
作者
孙洁
-
出处
《收藏与投资》
2015年第6期84-87,共4页
-
文摘
中国当代油画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两种,一类趋向传统形态,另一类趋向当代艺术形态。前者往往是叙事为主的写实油画,后者是研究形式语言,或是表达一种观念的抽象油画。而石黄海先生的油画艺术,就介于这两者之间,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对西方油画的不断学习中,石黄海将中国绘画的意境之美与西方油画色彩的艺术精神糅合为一。
-
关键词
不似之似
西方油画
油画艺术
似与不似之间
写实油画
中国当代油画
艺术精神
中国绘画
形式语言
绘
-
分类号
J213
[艺术—美术]
-
-
题名石涛“不似之似”说对齐白石绘画形神观的影响
- 16
-
-
作者
潘富群
-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17-119,共3页
-
文摘
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遭遇重大挑战,传统绘画的代表齐白石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石涛的"不似之似"说,形成了自己的绘画形神观。石涛"不似之似"说对齐白石绘画形神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写生论,传神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
关键词
不似之似
齐白石
形神观
影响
-
分类号
J209
[艺术—美术]
-
-
题名不似之似似之——谈石涛山水画中的形神观美学思想
- 17
-
-
作者
陈秋阳
-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
出处
《书画世界》
2021年第7期86-87,共2页
-
文摘
"不似之似似之"是石涛提出的重要美学思想.石涛突破束缚,将主观情感融入客观物象,贯山川之形神,在笔墨表现中也实现了造化万物"神"与"形"的高度契合.
-
关键词
石涛
山水画
"不似之似似之"
形神观
-
分类号
J21
[艺术—美术]
-
-
题名对生命语境的强调——简议石涛“不似之似似之”
- 18
-
-
作者
伏晓姝
-
机构
淮海工学院艺术学院
-
出处
《科技信息》
2010年第33期121-121,共1页
-
文摘
石涛"不似之似似之"形神观念,强调艺术作品的最终目的是强调生命语境,表达作者的感情,对于后世的齐白石等大师产生了重要影响。
-
关键词
石涛
不似之似似之
生命语境
-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不似之似——论翻译中的方言借用
被引量:3
- 19
-
-
作者
陈胜利
-
机构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前沿》
2013年第16期127-129,共3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项目编号:2011SJD740025)
-
文摘
方言借用属语内借用,翻译时经常使用。其中,又以"方言对译"最为普遍。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翻译中的方言借用,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宏观上,"不似之似",不失为一种可行之策;微观上,"通俗的口语,清淡的方言",不失为一种可行之略。
-
关键词
方言借用
英汉翻译
不似之似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铁画银钩 不似似之——董寿平黄山画艺术初探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陈祥明
-
机构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
-
出处
《书画世界》
2010年第1期35-37,共3页
-
文摘
董寿平不属于"黄山画派"或"新徽派",但他的黄山画艺术却在中国现代画坛独树一帜。他在造化与心源之间,形成"黄山画情结";在似与不似之间,画出黄山真面貌真精神;在书与画之间,寻求黄山画艺术风格个性;以"写"画之道,探求黄山画艺术的独特表现。
-
关键词
董寿平
黄山画
不似之似
“写”画
-
分类号
J20-05
[艺术—美术]
F592.754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