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IVF-ET妊娠结局及复发因素分析
1
作者 陶陶 邓成艳 +6 位作者 王含必 甄璟然 孙正怡 郁琦 潘凌亚 曹冬焱 周远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AH/E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影响助孕妊娠结局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AH...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早期子宫内膜癌(AH/E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影响助孕妊娠结局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AH/EEC生育保留治疗后进行IVF-ET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纳入患者的临床特征、IVF-ET相关指标、妊娠结局和复发情况,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以及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78例患者中51例(65.38%)为AH患者,27例(34.62%)为EEC患者;开始IVF-ET周期的平均年龄为(34.17±3.70)岁。共有74例患者至少接受了1次移植,每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36.31%(65/179)和18.99%(34/179),累积妊娠率为72.97%(54/74)。多因素分析提示子宫内膜病变初次发病年龄是活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794,95%CI(0.785,0.983),P=0.02]。纳入患者IVF-ET期间子宫内膜病变的总复发率为6.41%(5/78),多因素分析提示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类型和IVF-ET前复发史是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H/E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辅助生殖结局相对满意,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进行病变评估时应尽量保护内膜,减少损伤;在肿瘤治疗结束后,应尽快进行助孕治疗,以最大程度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早期子宫内膜癌 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青年女性不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1例
2
作者 丁思华 牟晓雯 +1 位作者 王崇丽 李伟娜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11-413,共3页
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以及心肌梗死标志物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亦不排除心肌炎或者应激性心肌病。患者还合并有高胆固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次全闭塞,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明确,给予药物球囊治... 本例患者为青年女性,临床症状不典型,心电图以及心肌梗死标志物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亦不排除心肌炎或者应激性心肌病。患者还合并有高胆固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次全闭塞,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明确,给予药物球囊治疗后病情缓解。患者有高脂、高糖饮食习惯,考虑本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此有关。青年女性患急性心肌梗死较为罕见,特此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青年 女性 不典型症状
下载PDF
以不典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腹内疝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杨洋 牟柳全 +1 位作者 谢忠士 姜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内疝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总结在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先天性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上述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 目的:探讨先天性腹内疝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过程和治疗方法,总结在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先天性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上述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65岁,2 d前因中上腹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于当地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糖>25 mmol·L^(-1),予以降糖、补液和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病情加重,出现意识不清、血压下降和呼吸困难,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本院就诊。入院后予以液体复苏、机械通气和支持治疗后,患者症状未见好转,由介入科行腹腔动脉和右侧股静脉造影,未见明显腹部血管病变。予以腹腔穿刺引出混合血性液体,考虑为腹腔隐匿性疾病,遂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为腹内疝、小肠坏死和感染性休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吻合术、黏连松解术和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于术后14 d康复出院。结论:先天性腹内疝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成年患者肠梗阻的原因,高度怀疑腹内疝是非典型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之一,早期多学科干预可以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疝 糖尿病高渗状态 乳酸酸中毒 脓毒症休克 不典型疼痛
下载PDF
GnRHa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保育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蒯丹 李小燕 +2 位作者 田文艳 王颖梅 张慧英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72-74,共3页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患者中5%~10%年龄在40岁以下,且确诊时70%~88%尚未完成生育。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为EC的癌前病变,常同时存在EC。接受保留生育功能的AH/EC患者中,部分患者合并肥胖、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等...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患者中5%~10%年龄在40岁以下,且确诊时70%~88%尚未完成生育。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为EC的癌前病变,常同时存在EC。接受保留生育功能的AH/EC患者中,部分患者合并肥胖、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等,对口服孕激素的反应欠佳,疾病完全缓解率低、复发率高及妊娠结局欠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作为孕激素治疗的替代方案,对此类患者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本文将从AH/EC保育治疗的现状、GnRH-a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保育治疗中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保育治疗 GNRH-A 芳香化酶抑制剂
下载PDF
犬小孢子菌引起的不典型体癣2例
5
作者 阿那姑丽·吐尔洪 陈健 +6 位作者 屈涛 邝辉 高志琴 刘思禹 杨阳 杨连娟 杨虹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病例1,男,36岁,颈胸部出现多个淡红色丘疹,伴瘙痒5 d,左前臂可见多处抓痕。病例2,男,6岁,2周前右下眼睑处出现1粒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浮肿性丘疹,逐渐增大,伴触痛和瘙痒。2例患者根据真菌荧光镜检菌丝阳性诊断为体癣,真菌培养鉴定及菌株... 病例1,男,36岁,颈胸部出现多个淡红色丘疹,伴瘙痒5 d,左前臂可见多处抓痕。病例2,男,6岁,2周前右下眼睑处出现1粒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浮肿性丘疹,逐渐增大,伴触痛和瘙痒。2例患者根据真菌荧光镜检菌丝阳性诊断为体癣,真菌培养鉴定及菌株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MS)结果显示致病菌均为犬小孢子菌。给予特比萘芬或联苯苄唑外用2周后痊愈,未留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小孢子菌 不典型 体癣
下载PDF
罕见重度肥胖少女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尚丹丹 李丽 +2 位作者 曹璋 张丽丽 周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853-856,共4页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是常见子宫内膜疾病,也是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本文报道1例罕见16岁重度肥胖少女,以阴道大量流血收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宫腔镜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少女 子宫内膜癌 重度肥胖 文献复习
下载PDF
曼月乐环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应用观察
7
作者 吴晓娜 刘倩 +2 位作者 张鹏畅 孟海松 尚紫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65-0068,共4页
通过实验探究明确曼月乐环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为了明确曼月乐环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应用效果,需要设置对照组。所设置的对照组,使用药物服用孕激素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整体治疗效果,在本次实... 通过实验探究明确曼月乐环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为了明确曼月乐环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应用效果,需要设置对照组。所设置的对照组,使用药物服用孕激素的方式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整体治疗效果,在本次实验探究过程中选择的患者人数为30人,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15人为观察组,采取曼月乐环治疗模式,另外15人为对照组使用药物服用孕激素的治疗模式。结果 对比的指标数据有治疗满意度和治疗有效率,发现无论是有效率还是满意度,观察组中的整体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因为曼月乐环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并且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所以应该优先选择曼月乐环,进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月乐环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关于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8
作者 杨利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70-0073,共4页
探讨在进行成人不典型肺结核治疗时,将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实验时段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录入该时段内50名我院中收入且资料登记完整的成人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对照... 探讨在进行成人不典型肺结核治疗时,将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实验时段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录入该时段内50名我院中收入且资料登记完整的成人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对照实验原则的基础之上,将以上所选择的对象依据AB球法实施随机分组,每组当中设置25名患者。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情况下单纯应用抗结核化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则在对照组的抗结核化疗治疗基础上增加左氧氟沙星到治疗方案当中,针对两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本次测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FEVI、MIP、PEE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化疗方案在成人不典型肺结核治疗中展现出了积极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能够进行有效控制,表现出了很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因此,这种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以期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左氧氟沙星 抗结核化疗 成人不典型肺结核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刘倩 吴晓娜 +2 位作者 王玉全 尚紫叶 孟海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8-0061,共4页
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在术后病理升级的主要因素。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选取2022年12月到2023年10月我院所收治200例患者,以术后石蜡病理为标准,评判相应诊断价值,根据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评估患者术后病理升级情况,判断出... 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在术后病理升级的主要因素。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选取2022年12月到2023年10月我院所收治200例患者,以术后石蜡病理为标准,评判相应诊断价值,根据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评估患者术后病理升级情况,判断出现子宫内膜癌的概率。结果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空腔镜下病理活检诊断率明显高于诊断性刮宫诊断率。而术中冰冻病理对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较高,术前病理分度越高,子宫内膜癌出现的概率也较高。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有62例患者在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内膜癌。结论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具有癌变的倾向,尤其是术前病理分度较高的患者,其病理升级概率较高。而已经绝经、肥胖以及术前超声提升血流信号、术中剖视子宫内膜不光滑者合并癌多数分化良好,主要是以早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术后病理升级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多发远处转移灶表现为不典型A型胸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温文娟 张馨燕 +4 位作者 赵阳 杜颖 侯磊 李玉红 张学东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010-1012,共3页
根据第5版胸部肿瘤WHO分类,胸腺瘤均具有侵袭性及转移潜能,具有潜在的恶性特征。A型胸腺瘤占所有胸腺瘤的11.5%^([1])。不典型A型胸腺瘤在第4版胸部肿瘤WHO分类中提出,属于A型胸腺瘤的变异型,其特点为在A型胸腺瘤的基础上,出现了细胞的... 根据第5版胸部肿瘤WHO分类,胸腺瘤均具有侵袭性及转移潜能,具有潜在的恶性特征。A型胸腺瘤占所有胸腺瘤的11.5%^([1])。不典型A型胸腺瘤在第4版胸部肿瘤WHO分类中提出,属于A型胸腺瘤的变异型,其特点为在A型胸腺瘤的基础上,出现了细胞的密集、活跃的核分裂象及坏死。关于其报道少见,而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则更为罕见。本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人们对不典型A型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A型胸腺瘤 远处转移 脑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免疫损害患者合并不典型肺结核32例
11
作者 宋俊玲 张玮 +1 位作者 李霞 耿丽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709-711,共3页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慢性传染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和不典型肺结核,不典型肺结核指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及病变部位不符合临床常见的肺结核病[1]。近年免疫损害相关疾病发病呈增高趋势,免疫损害患者常见于糖...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慢性传染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和不典型肺结核,不典型肺结核指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及病变部位不符合临床常见的肺结核病[1]。近年免疫损害相关疾病发病呈增高趋势,免疫损害患者常见于糖尿病、AIDS、肾和干细胞移植后、肿瘤接受放化疗、强直性脊柱炎等。免疫损害患者容易合并肺结核及其它多种病原菌的感染。由于原发疾病、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干扰和掩盖,肺结核临床表现常不典型,症状隐匿或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损害 不典型肺结核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多模态MRI在不典型肝脓肿、肝脏转移瘤和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的应用和鉴别诊断
12
作者 张盼盼 陈斐 +1 位作者 王少青 曹新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不典型肝脓肿、肝脏转移瘤和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不典型肝脓肿(AHA)、肝脏转移瘤(LM)、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共38例患者(58个病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AHA组12例(19个病...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不典型肝脓肿、肝脏转移瘤和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不典型肝脓肿(AHA)、肝脏转移瘤(LM)、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共38例患者(58个病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AHA组12例(19个病灶)、LM组11例(24个病灶)、IMCC组15例(15个病灶),所有病例均行DWI序列、增强扫描检查,并由病理学或临床随访证实。对三组病变的强化方式(边缘持续强化、向中心填充强化)、强化形态(类环形、分叶状、簇形)、辅助征象(肝内胆管扩张、肝包膜凹陷、周围一过性肝灌注异常)、扩散受限方式(病变中心扩散受限、病变周边扩散受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HA组、LM组、IMCC组在强化方式、强化形态、伴发的辅助征象、DWI扩散受限的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CC组表现为向中心填充强化、肝内胆管扩张、肝包膜凹陷征象,分别与LM组、AH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HA组表现为病变中心扩散受限,分别与IMCC组、L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M组表现为类环形强化,分别与IMCC组、AH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M组与AHA组在边缘持续强化、肝内胆管扩张、肝包膜凹陷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M组与IMCC组在病变周边扩散受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CC组、AHA在分叶状强化、簇形强化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态MRI成像在诊断不典型肝脓肿、肝脏转移瘤和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定性方面有明显价值,值得在日常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不典型肝脓肿 肝脏转移瘤 肝内胆管细胞癌
下载PDF
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的影像学与病理对照研究
13
作者 邢卫红 杨堉杰 +3 位作者 侯懿轩 董发发 杨明 李若旭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48-1851,共4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背景下不典型增生结节在1.5T MRI中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经1.5T MRI诊断为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的25例患者,共检出28个结节,其中有22例患者为单发结... 目的分析肝硬化背景下不典型增生结节在1.5T MRI中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经1.5T MRI诊断为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的25例患者,共检出28个结节,其中有22例患者为单发结节,3例患者为双发结节。所有结节均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结果25例患者检出的28个结节,其中22例单发病例中,16个为不典型增生结节,6个为不典型增生结节伴局部癌变,3例多发病例中均为不典型增生结节与肝癌结节并存。结论在1.5T MRI上,DN主要表现为T1WI呈高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在动脉期、静脉期及延时期以轻度强化为主。当DN结节中出现T2WI及DWI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快进快出”时,提示出现结节癌变或部分癌变,临床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增生结节 HCC 肝硬化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及不典型增生患者的效果及复发情况分析
14
作者 岳红 李静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1期1903-1906,共4页
目的 探讨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EC)及不典型增生(EAH)患者的效果及复发情况。方法 选取保留生育功能的32例早期EC和58例E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治疗,评估临床效果。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BMI指... 目的 探讨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EC)及不典型增生(EAH)患者的效果及复发情况。方法 选取保留生育功能的32例早期EC和58例E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孕激素联合宫腔镜治疗,评估临床效果。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BMI指数、不孕史、病灶直径、病灶形态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90例EC及EAH患者经治疗后均达到完全缓解,其中27例出现治疗后复发,63例未出现复发,复发率为30.00%(27/90)。复发患者中有6例患者开展了分期手术,14例患者再次进行保守治疗后达缓解,7例患者仍在治疗中。BMI指数、病灶直径、使用促排卵药物是影响EC及EAH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复发的单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指数>25 kg/m^(2)、病灶直径>2 cm、使用促排卵药物是EC及EAH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EC及EAH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复发影响因素主要为BMI指数、病灶直径和使用促排卵药物,临床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测,并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不典型增生 孕激素 宫腔镜 复发
下载PDF
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与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比较
15
作者 杨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6期163-165,共3页
目的:比较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与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泰市人民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46例,纳入肺结核组;另选取同时期经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患者34例纳... 目的:比较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与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泰市人民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46例,纳入肺结核组;另选取同时期经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患者34例纳入肺癌组。患者均接受CT检查,比较两组病灶部位、形态、边缘、密度、邻近结构改变等CT征象。结果:肺癌组CT影像学特征中病灶形状不规则、分叶征、毛刺征、磨玻璃征、内壁不光整、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不均匀强化比例均高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癌组病灶直径、含气腔隙大小均大于肺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与肺癌的CT征象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 肺癌 CT征象
下载PDF
不典型椎管内神经鞘瘤MRI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悄悄 王铭梁 李文彬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方法选择34例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不典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50.9岁(标准差16.7岁);肿瘤单发28例,多发6例;平均直径2.... 目的探讨不典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方法选择34例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的不典型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50.9岁(标准差16.7岁);肿瘤单发28例,多发6例;平均直径2.5 cm(标准差1.3 cm)。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诊断及MRI诊断资料,观察肿瘤的数目、发病部位、大小、形态、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囊性变、出血及强化方式。结果椎管内神经鞘瘤单发者被误诊为脊膜瘤者10例,室管膜瘤9例,血管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1例,骶管囊肿1例;多发者被误诊为神经纤维瘤病5例,1例被误诊为室管膜瘤。不典型神经鞘瘤位于髓内者3例,髓外硬膜下者14例,椎管内者14例,硬膜外者1例,椎管内及皮下者1例,髓外硬膜下及椎管内者1例;单发者有28例,多发者有6例;MRI快速自旋回波T_(1)加权成像(T_(1)WI)、快速自选回波T_(2)加权成像(T_(2)WI)信号多样,以T_(1)低信号、T_(2)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以不均匀明显强化为主,肿瘤可伴有囊变、出血。结论不典型椎管内神经鞘瘤MRI影像学表现定性诊断困难,需全面综合分析并借助CT、脊髓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手段,可帮助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椎管内神经鞘瘤 MRI 诊断与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138例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患者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分析
17
作者 姚肖肖 郝尧坤 +3 位作者 肖准 张岚 马素平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2-358,共7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为探索肝硬化DN中医证候内涵和规律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DN的患者共138例。采集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等一般... 目的探讨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为探索肝硬化DN中医证候内涵和规律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DN的患者共138例。采集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记录病因、中医证候、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资料,归纳中医证型、证素分布特征。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肝硬化DN患者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97.83%、94.93%),其次为肾(23.91%);病性证素以气虚、气滞为主(73.91%、58.70%),其次为湿(34.78%);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盛证、瘀毒蕴结证、水湿内阻证,以肝郁脾虚证多见(58.70%),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因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DN患者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20,P<0.05),其中肝功能Child-Pugh A级以肝郁脾虚证多见(59.8%),而C级则以湿热内盛证多见(39.1%)。结论初步概括了肝硬化DN常见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为肝硬化DN的中医辨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不典型增生结节 证型 证素 医学 中国传统
下载PDF
DNA倍体联合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a对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燕 徐小晶 +1 位作者 王远航 孙勃 《安徽医学》 2023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 探讨DNA倍体定量法联合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a对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参加宫颈癌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的608例妇女资料,比较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与AS... 目的 探讨DNA倍体定量法联合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a对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AS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参加宫颈癌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的608例妇女资料,比较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与ASC患者的DNA倍体定量分析结果、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a检测结果。结果 ASC患者异倍体细胞数目≥3个的检出率为21.05%,NILM异倍体细胞数目≥3个的检出率为0,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患者p16INK4a阳性率为30.08%,NILM的p16INK4a阳性率为7.02%,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倍体定量联合p16INK4a检测对ASC的诊断灵敏度为95.11%,特异度为70.18%,准确率为81.09%。结论 DNA倍体定量法联合宫颈脱落细胞p16INK4a检测对早期诊断ASC具有良好价值,可及早筛查有癌前病变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倍体定量法 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前列腺不典型小腺泡增生患者推迟重复活检安全性分析的单中心研究
19
作者 纪炆彤 刘德川 +3 位作者 崔万里 胡钰 王尧 谭九峰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419,共6页
目的:探索非典型小腺泡增生(ASAP)与中、高危前列腺癌的联系,并分析推迟重复活检时机是否安全及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前列腺活检诊断为ASAP的276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54.7%(151/276)的... 目的:探索非典型小腺泡增生(ASAP)与中、高危前列腺癌的联系,并分析推迟重复活检时机是否安全及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行前列腺活检诊断为ASAP的276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54.7%(151/276)的患者进行了前列腺重复活检。使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2%(38/151)的患者在重复活检后诊断为前列腺癌,这些患者中,78.9%(30/38)的患者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3+3,21.1%(8/38)的患者GS=3+4,两组前列腺癌患者分别有4例和6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仅5.3%(8/151)的ASAP患者在二次活检后诊断为中危前列腺癌。特别的是,参与本次研究的ASAP患者中未发现高危前列腺癌。结论:适当推迟前列腺ASAP患者的重复活检时间是安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小腺泡增生 前列腺活检 前列腺癌
原文传递
广西某三甲医院11824例健康体检人群子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检测状况及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
20
作者 罗惠方 陈丽平 +4 位作者 李小珍 韦晓英 罗颖华 蓝盈盈 黄小知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8期152-155,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ASC)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检出情况及其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182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常... 目的:分析子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ASC)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检出情况及其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182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子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子宫颈ASC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生殖道感染类型(包括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子宫颈腺囊肿、子宫颈肥大及息肉、子宫颈糜烂样改变等)与子宫颈ASC的关系。结果:11824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170例ASC,检出率为1.44%。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子宫颈ASC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45,P<0.001),其中20~29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达3.36%(30/894)。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及子宫颈腺囊肿患者的子宫颈ASC检出率均高于无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无滴虫性阴道炎、无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及无子宫颈腺囊肿患者(P<0.05),而有无细菌性阴道病、有无子宫颈肥大及有无子宫颈息肉的子宫颈ASC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子宫颈腺囊肿是子宫颈ASC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子宫颈ASC检出率在各年龄段的分布具有差异性,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子宫颈腺囊肿与ASC发生有关,因此存在以上生殖道感染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并及时治疗阴道炎及子宫颈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子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 生殖道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