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体长南美白对虾摄食发声信号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正良 王秀秀 +3 位作者 李钊丞 沈梦庭 胡庆松 吴迪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7-644,共8页
为研究不同体长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颗粒饲料与虾壳的发声信号规律与差异,以5种体长(2~3、4~5、6~7、8~9、9~10 cm)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基于被动声学方法,采集并分析2种摄食声音信号。结果表明:摄食... 为研究不同体长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颗粒饲料与虾壳的发声信号规律与差异,以5种体长(2~3、4~5、6~7、8~9、9~10 cm)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基于被动声学方法,采集并分析2种摄食声音信号。结果表明:摄食颗粒饲料时,不同体长对虾的发声峰值频率不同,小虾(体长2~3 cm)最高约为25 kHz,大虾(体长9~10 cm)最低约为7 kHz,频率范围变化规律与峰值频率一致,随对虾体长的增加而降低,而单个脉冲信号时长随对虾体长的增加而增加(大虾约18 ms,小虾约7 ms);摄食虾壳时,不同体长对虾的发声峰值频率和频率范围与对虾体长无明显变化规律,对虾摄食虾壳的单个脉冲信号时长随对虾体长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大虾约13 ms,小虾约6 ms)。研究表明,不同体长南美白对虾摄食发声信号特征不同,摄食颗粒饲料时的发声信号随对虾体长变化存在一定规律,但摄食虾壳的发声信号则无明显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不同体长 摄食发声信号
下载PDF
草原沙蜥(Phyrnocephalus frontalis)不同体长个体间的温度选择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瑶 李颂 郝杰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8-670,共3页
使用自制陆生动物温度选择仪测试了沙蜥的选择温度,对不同体长沙蜥的选择温度进行了比较.表明较大沙蜥(平均体长50.0mm)的选择温度(36.3±0.38)比较小沙蜥(平均体长40.2mm)的选择温度(37.3±0.56)低,这可能与动物的恒温机制及... 使用自制陆生动物温度选择仪测试了沙蜥的选择温度,对不同体长沙蜥的选择温度进行了比较.表明较大沙蜥(平均体长50.0mm)的选择温度(36.3±0.38)比较小沙蜥(平均体长40.2mm)的选择温度(37.3±0.56)低,这可能与动物的恒温机制及体温调节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沙蜥 不同体长 温度选择 温调节
下载PDF
不同体长鮻耳石锶标记效果比较研究
3
作者 钱红 王硕 +3 位作者 张博伦 郑德斌 曾祥茜 郭彪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35-39,共5页
为了探究鮻耳石锶标记中较为适宜的标记体长,采用Sr^(2+)质量浓度为50 mg·L^(-1)的海水(通过添加SrCl_(2)·6H_(2)O实现)作为标记实验用水,将体长1、3、5 cm的鮻浸泡在标记环境中48 h,同时选取1 cm鮻在正常海水中进行养殖作为... 为了探究鮻耳石锶标记中较为适宜的标记体长,采用Sr^(2+)质量浓度为50 mg·L^(-1)的海水(通过添加SrCl_(2)·6H_(2)O实现)作为标记实验用水,将体长1、3、5 cm的鮻浸泡在标记环境中48 h,同时选取1 cm鮻在正常海水中进行养殖作为对照组。待标记鮻幼鱼长至10 cm左右,采集鮻耳石样品并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EPMA)对耳石样本进行分析。耳石EPMA面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体长组鮻耳石均出现明显的“高锶标记环”,且标记期间和标记后暂养阶段鮻的存活率在各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耳石锶标记技术作为鮻小规格苗种大规模标记的方法,在不同体长鮻间应用是可行的、安全的。随着标记用鱼体长的增加,其标记环宽度在下降、标记环距耳石核心距离在增大,上述变化与鱼类耳石生长的规律相吻合。Sr/Ca峰值在标记个体之间不稳定,这种现象在体长1 cm鮻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因此,在增殖放流实践中,鮻苗种体长不是进行大规模标记的限制性因素,但是从标记效果的稳定性上考虑,建议采用3 cm以上的鮻进行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锶标记 不同体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