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采摘时期多毛橐吾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玉娟
李倩竹
+1 位作者
刘乔
沈明浩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7-199,共3页
探究多毛橐吾中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期望寻出多毛橐吾最佳采摘时期。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不同采摘时期多毛橐吾中的总黄酮,在421 nm处测定其吸光度,计算出不同采摘时期多毛橐吾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在5~7月采摘的多毛橐吾其总黄酮...
探究多毛橐吾中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期望寻出多毛橐吾最佳采摘时期。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不同采摘时期多毛橐吾中的总黄酮,在421 nm处测定其吸光度,计算出不同采摘时期多毛橐吾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在5~7月采摘的多毛橐吾其总黄酮含量呈递增趋势,7月以后的多毛橐吾中总黄酮含量开始递减,直至9月末。其中6月30日~7月30日采摘的多毛橐吾总黄酮含量总体较高,最高点7月15日采摘的多毛橐吾中总黄酮含量达到2.200 mg/g。7月的多毛橐吾适宜采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采摘时期
多毛橐吾
总黄酮
含量
原文传递
宁夏枸杞果皮蜡质积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米娟娟
赵娟红
+5 位作者
李治刚
包晗
黄婷
秦垦
杨涓
郑国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4,共13页
【目的】分析不同采摘时期枸杞果皮蜡质含量与成分差异,探究不同采摘时期气象因子与枸杞果皮蜡质积累的关系,为不同采摘时期适宜制干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杞1号’和‘宁杞5号’3个采摘时期(老眼枝时期、七寸枝时期和...
【目的】分析不同采摘时期枸杞果皮蜡质含量与成分差异,探究不同采摘时期气象因子与枸杞果皮蜡质积累的关系,为不同采摘时期适宜制干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杞1号’和‘宁杞5号’3个采摘时期(老眼枝时期、七寸枝时期和秋果时期)的果实为材料,应用GC-MS技术对果皮蜡质含量、组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利用JL-18空气温、湿、光照记录仪监测不同采摘时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探究果皮蜡质含量及其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2个枸杞品种在3个采摘期的青果期、转色期和红果期果实蜡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红果期果实蜡质含量显著高于青果期和转色期,而青果期和转色期果实蜡质含量差异不显著。2)‘宁杞1号’的蜡质成分主要为二十六烷、二十八烷、1-碘代二十八烷、1-碘代三十烷、二十二醇和β-香树精,‘宁杞5号’的蜡质成分主要为二十六烷、二十七烷、1-碘代二十八烷、1-碘代三十烷、二十二醇和2-己基-1-癸醇。3)老眼枝时期,‘宁杞1号’和‘宁杞5号’果皮蜡质含量与光照强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9(P<0.05)和-0.838(P<0.01)。‘宁杞1号’酯类与日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12(P<0.05),‘宁杞5号’酸类和酯类与日均湿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P<0.05)和0.739(P<0.05)。‘宁杞1号’和‘宁杞5号’酮类与夜均温度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强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P<0.01)和-0.649(P<0.05);烷烃类与日均湿度和夜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2(P<0.01)和0.637(P<0.05);碘代烷烃类与夜均湿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0(P<0.01)。七寸枝时期,‘宁杞1号’烷烃类与夜均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9(P<0.05);碘代烷烃类与日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24(P<0.05);酸类与日均湿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0(P<0.05)。‘宁杞5号’蜡质含量与夜均湿度和光照强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P<0.01)和0.748(P<0.01);酮类和碘代烷烃类与日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P<0.01)和-0.749(P<0.05)。秋果时期,‘宁杞1号’烷烃类和碘代烷烃类与夜均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P<0.01)和0.767(P<0.05)。【结论】不同采摘时期的气象因子对宁夏枸杞果皮蜡质含量与成分产生不同影响,温度与碘代烷烃类、酮类和烷烃类积累有关,湿度与酯类、酸类和烷烃类积累有关,光照强度与酯类、醇类积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不同采摘时期
蜡质积累
蜡质组分
气象因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栽培藤茶中功能性成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
3
3
作者
玉秋萍
何磊磊
+3 位作者
王家胜
张妮
孔琪
余正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70,共5页
目的:考察不同采摘时期的两年生栽培藤茶中几种功能性成分多糖、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动态变化。方法:以蒸馏水为溶剂恒温(90℃)回流提取栽培藤茶中的功能性成分;以苯酚-硫酸比色法、三氯化铝比色法分别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目的:考察不同采摘时期的两年生栽培藤茶中几种功能性成分多糖、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动态变化。方法:以蒸馏水为溶剂恒温(90℃)回流提取栽培藤茶中的功能性成分;以苯酚-硫酸比色法、三氯化铝比色法分别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490,318 nm下测定不同采摘时期的两年生栽培藤茶中多糖、总黄酮的含量;采用Dikma ODS C18色谱柱,以甲醇/乙腈(5∶11)-0.1%磷酸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在HPLC色谱仪紫外检测波长为292,370 nm处分别对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进行含量测定,柱温为40℃。结果:不同采摘时期的两年生栽培藤茶中多糖、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差别比较明显,其中多糖以8,9月份含量最高,分别为2.46%和2.41%;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均是4月份达到最高,分别为8.74%,4.69%,0.18%。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测定不同采摘时期栽培藤茶中4种功能性成分含量变化的分析方法可行,结果可靠,能明确栽培藤茶中这4种功能性成分含量达到最高的最佳采收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年生栽培藤茶
不同采摘时期
多糖
总黄酮
二氢杨梅素
杨梅素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采摘时期多毛橐吾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玉娟
李倩竹
刘乔
沈明浩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7-199,共3页
文摘
探究多毛橐吾中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期望寻出多毛橐吾最佳采摘时期。利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不同采摘时期多毛橐吾中的总黄酮,在421 nm处测定其吸光度,计算出不同采摘时期多毛橐吾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在5~7月采摘的多毛橐吾其总黄酮含量呈递增趋势,7月以后的多毛橐吾中总黄酮含量开始递减,直至9月末。其中6月30日~7月30日采摘的多毛橐吾总黄酮含量总体较高,最高点7月15日采摘的多毛橐吾中总黄酮含量达到2.200 mg/g。7月的多毛橐吾适宜采摘。
关键词
不同采摘时期
多毛橐吾
总黄酮
含量
Keywords
different picking periods
Ligularia sacchalinensis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O652 [理学—分析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宁夏枸杞果皮蜡质积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米娟娟
赵娟红
李治刚
包晗
黄婷
秦垦
杨涓
郑国琦
机构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
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4,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60409)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AAC03125)
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EG03109)。
文摘
【目的】分析不同采摘时期枸杞果皮蜡质含量与成分差异,探究不同采摘时期气象因子与枸杞果皮蜡质积累的关系,为不同采摘时期适宜制干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杞1号’和‘宁杞5号’3个采摘时期(老眼枝时期、七寸枝时期和秋果时期)的果实为材料,应用GC-MS技术对果皮蜡质含量、组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利用JL-18空气温、湿、光照记录仪监测不同采摘时期的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探究果皮蜡质含量及其组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2个枸杞品种在3个采摘期的青果期、转色期和红果期果实蜡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红果期果实蜡质含量显著高于青果期和转色期,而青果期和转色期果实蜡质含量差异不显著。2)‘宁杞1号’的蜡质成分主要为二十六烷、二十八烷、1-碘代二十八烷、1-碘代三十烷、二十二醇和β-香树精,‘宁杞5号’的蜡质成分主要为二十六烷、二十七烷、1-碘代二十八烷、1-碘代三十烷、二十二醇和2-己基-1-癸醇。3)老眼枝时期,‘宁杞1号’和‘宁杞5号’果皮蜡质含量与光照强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9(P<0.05)和-0.838(P<0.01)。‘宁杞1号’酯类与日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12(P<0.05),‘宁杞5号’酸类和酯类与日均湿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P<0.05)和0.739(P<0.05)。‘宁杞1号’和‘宁杞5号’酮类与夜均温度显著正相关,与光照强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P<0.01)和-0.649(P<0.05);烷烃类与日均湿度和夜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2(P<0.01)和0.637(P<0.05);碘代烷烃类与夜均湿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0(P<0.01)。七寸枝时期,‘宁杞1号’烷烃类与夜均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9(P<0.05);碘代烷烃类与日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24(P<0.05);酸类与日均湿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0(P<0.05)。‘宁杞5号’蜡质含量与夜均湿度和光照强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5(P<0.01)和0.748(P<0.01);酮类和碘代烷烃类与日均温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P<0.01)和-0.749(P<0.05)。秋果时期,‘宁杞1号’烷烃类和碘代烷烃类与夜均温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P<0.01)和0.767(P<0.05)。【结论】不同采摘时期的气象因子对宁夏枸杞果皮蜡质含量与成分产生不同影响,温度与碘代烷烃类、酮类和烷烃类积累有关,湿度与酯类、酸类和烷烃类积累有关,光照强度与酯类、醇类积累有关。
关键词
宁夏枸杞
不同采摘时期
蜡质积累
蜡质组分
气象因子
Keywords
Lycium barbarum
different picking stages
wax accumulation
wax component
meteorological factors
分类号
Q945.79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栽培藤茶中功能性成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
3
3
作者
玉秋萍
何磊磊
王家胜
张妮
孔琪
余正文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7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60056)
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项(黔科合中药字[2011]5046号)
+1 种基金
贵州省科技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1]2368号)
贵州省重点实验室项目(黔科合计Z字[2011]4005号)
文摘
目的:考察不同采摘时期的两年生栽培藤茶中几种功能性成分多糖、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动态变化。方法:以蒸馏水为溶剂恒温(90℃)回流提取栽培藤茶中的功能性成分;以苯酚-硫酸比色法、三氯化铝比色法分别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490,318 nm下测定不同采摘时期的两年生栽培藤茶中多糖、总黄酮的含量;采用Dikma ODS C18色谱柱,以甲醇/乙腈(5∶11)-0.1%磷酸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在HPLC色谱仪紫外检测波长为292,370 nm处分别对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进行含量测定,柱温为40℃。结果:不同采摘时期的两年生栽培藤茶中多糖、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差别比较明显,其中多糖以8,9月份含量最高,分别为2.46%和2.41%;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均是4月份达到最高,分别为8.74%,4.69%,0.18%。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测定不同采摘时期栽培藤茶中4种功能性成分含量变化的分析方法可行,结果可靠,能明确栽培藤茶中这4种功能性成分含量达到最高的最佳采收时期。
关键词
两年生栽培藤茶
不同采摘时期
多糖
总黄酮
二氢杨梅素
杨梅素
Keywords
biennial cultivation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different harvest period
polysaccharide
total flavonoids
dihydromgricetin
myricetin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采摘时期多毛橐吾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赵玉娟
李倩竹
刘乔
沈明浩
《食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2
宁夏枸杞果皮蜡质积累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米娟娟
赵娟红
李治刚
包晗
黄婷
秦垦
杨涓
郑国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栽培藤茶中功能性成分动态变化
玉秋萍
何磊磊
王家胜
张妮
孔琪
余正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
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