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及其成岩成矿效应 被引量:37
1
作者 李建康 张德会 +1 位作者 王登红 张文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83,共9页
除了结晶分异模式外,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也是伟晶岩成岩成矿的重要机制。熔体包裹体和实验研究表明,富氟花岗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会形成富挥发份的贫硅熔体和与其共轭的富硅酸盐熔体。花岗岩中的异离体型伟晶岩和贯入状脉型伟晶岩... 除了结晶分异模式外,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也是伟晶岩成岩成矿的重要机制。熔体包裹体和实验研究表明,富氟花岗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会形成富挥发份的贫硅熔体和与其共轭的富硅酸盐熔体。花岗岩中的异离体型伟晶岩和贯入状脉型伟晶岩,挥发份、助熔剂等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在不混溶相间的突变性是该类不混溶作用的主要标志。富氟花岗岩浆不混溶作用不但可以解释伟晶岩的特征性矿物分带,对传统的伟晶岩成岩理论提出了挑战;还对稀有金属有高度富集作用,这主要归功于F、B、P等挥发份对稀有金属元素的亲和力。然而,目前该类不混溶作用成矿效应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这主要要归因于没有理想的地质对象。甲基卡矿床是亚洲最大的固体锂矿床,初步研究表明该矿床发生了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是研究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过程中稀有金属的分配、迁移、富集规律和机制的理想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氟花岗岩 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成矿效应
下载PDF
煌斑岩—硫化物熔体液态不混溶作用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智龙 朱成明 +1 位作者 肖化云 刘丛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13-118,1191,共7页
本文以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和黄铁矿为初始物,在1.5~3.0GPa、1162~1560℃条件下进行了煌斑岩—硫化物熔体液态不混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煌斑岩-硫化物熔体的液态不混溶作用可能发生于岩浆演化的早期(高压条件),但如有硫存在,在岩... 本文以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和黄铁矿为初始物,在1.5~3.0GPa、1162~1560℃条件下进行了煌斑岩—硫化物熔体液态不混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煌斑岩-硫化物熔体的液态不混溶作用可能发生于岩浆演化的早期(高压条件),但如有硫存在,在岩浆演化的各个阶段(高压条件→低压条件)均可能出现煌斑岩-硫化物熔体的液态不混溶作用;与煌斑岩熔体分离的硫化物熔体在温度场、压力场中作定向运移,逐渐聚集于相对低温、低压区;由于硫化物熔体的密度相对较大,因而与煌斑岩熔体之间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硫化物熔体 液态不混溶作用 高温高压实验
下载PDF
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金志升 黄智龙 朱成明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0-64,共5页
本文简述了硅酸盐熔体结构和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基本特征,计算了玄武岩中基质和液态不混溶共轭熔体对(富铁相和富硅相)的NBO/T值,发现三者具有不同的熔体结构(NBO/T值明显不同),据此总结出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 本文简述了硅酸盐熔体结构和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基本特征,计算了玄武岩中基质和液态不混溶共轭熔体对(富铁相和富硅相)的NBO/T值,发现三者具有不同的熔体结构(NBO/T值明显不同),据此总结出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利用硅酸盐熔体结构解释了组分对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熔体结构 岩浆液态 不混溶作用
下载PDF
岩浆不混溶作用模拟——热力学模型与数值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马鸿文 胡颖 +1 位作者 袁家铮 方同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8,共8页
基于硅酸盐熔体不混溶相平衡实验资料,采用氧化物规则溶液的活度模型,建立了预测岩浆不混溶作用的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氧化物组分在不混溶两液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与温度、压力和岩浆成分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预测天然岩浆不混溶作用,... 基于硅酸盐熔体不混溶相平衡实验资料,采用氧化物规则溶液的活度模型,建立了预测岩浆不混溶作用的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氧化物组分在不混溶两液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与温度、压力和岩浆成分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预测天然岩浆不混溶作用,计算不混溶的起始温度、共轭两液相的成分及含量.计算的不混溶两液相中SiO2,Al2O3,FeO的摩尔分数平均残差为3.0%~4.0%,其他氧化物平均残差小于1.0%,不混溶两液相的摩尔分数平均残差约为1.0%.对阳原岩体的模拟计算表明,磁铁矿-磷灰石矿床的形成与球粒状黑云辉石正长岩岩浆在1150~1250℃下的不混溶作用有关;计算的共轭两液相的相对含量与岩相学证据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 不混溶作用模拟 热力学模型 硅酸盐熔体
下载PDF
液态不混溶作用:成矿机制之一 ——以太行山地区的金矿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永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11,共4页
太行山地区的许多金矿产在花岗质岩体内部及其附近的围岩中,产出形式以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为主(如蔡术庵金矿、土石金矿、九集庄金矿等),部分金矿以爆破角砾岩体的形式出现(如窑沟金矿),另一部分则以含矿金属硫化物浸染在花岗岩... 太行山地区的许多金矿产在花岗质岩体内部及其附近的围岩中,产出形式以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为主(如蔡术庵金矿、土石金矿、九集庄金矿等),部分金矿以爆破角砾岩体的形式出现(如窑沟金矿),另一部分则以含矿金属硫化物浸染在花岗岩破碎带中的形式产出(如上明峪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不混溶作用 太行山 成矿机制
下载PDF
河北阳原岩体辉石岩—正长岩组合与岩浆不混溶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侯增谦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0年第2期53-64,共12页
河北阳原杂岩体可分为两个岩石系列:辉石岩系和正长岩系,具辉石岩-正长岩“双峰”岩石组合特征。本文从两个岩系的矿物化学,主要是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诸方面论证了辉石岩系-正长岩系是岩浆不混溶作用和结晶分异作用的综合作用产物。研... 河北阳原杂岩体可分为两个岩石系列:辉石岩系和正长岩系,具辉石岩-正长岩“双峰”岩石组合特征。本文从两个岩系的矿物化学,主要是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诸方面论证了辉石岩系-正长岩系是岩浆不混溶作用和结晶分异作用的综合作用产物。研究提出阳原初始母岩浆不混溶形成辉石岩岩浆单元和正长岩岩浆单元。在1100~850℃揾度范围内,两岩浆单元处于互不混溶、平衡共存状态;当温度降至850℃时,两岩浆单元外始了各自的结晶分异作用,形成辉石岩系和正长岩系。本文最后指出,岩浆的成核作用是岩浆不混溶的重要方式。岩浆体系的对流循环可以有效地使不混溶的两液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岩 正长岩 岩浆 不混溶作用
下载PDF
影响岩浆不混溶作用的外部条件的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朱云鹤 牛贺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35,48,共4页
文中介绍了以安基山花岗闪长斑岩作试样所进行的成岩、成矿实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岩浆不混溶作用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 岩浆 不混溶作用 温度梯度
下载PDF
岩浆不混溶作用过程中的岩浆动力学条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正府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9-21,共3页
岩浆不混溶作用过程中的岩浆动力学研究是岩石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空白。本文以粘性流体力学、流变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某些岩浆动力学实验结果,首次探讨了在岩浆发生不混溶作用过程中,某些岩浆的物理性质及岩浆运动的动力学约束条件,... 岩浆不混溶作用过程中的岩浆动力学研究是岩石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空白。本文以粘性流体力学、流变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某些岩浆动力学实验结果,首次探讨了在岩浆发生不混溶作用过程中,某些岩浆的物理性质及岩浆运动的动力学约束条件,主要包括:不混溶作用产生的两液相的分离速率,球体的沉浮条件、分布特征及雷诺数的计算方法,并探讨了这些参数在研究岩浆不混溶作用过程中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 不混溶作用 岩浆动力学
下载PDF
可尔因稀有金属矿床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证据 被引量:6
9
作者 廖芝华 周中国 张洪平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第B06期60-69,共10页
可尔因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部,是川西地区发现的巨型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中,围绕可尔因岩体成群成带分布。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碳、氢-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流体来... 可尔因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部,是川西地区发现的巨型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中,围绕可尔因岩体成群成带分布。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碳、氢-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壳源岩浆。二云母花岗岩与伟晶岩间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者均属于地壳重熔成因,含矿伟晶岩中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二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与伟晶岩间存在Al2O3、Na2O和Si2O,K2O相分离的现象;从二云母花岗岩至伟晶岩Li、Be、Nb、Ta等稀有元素,F、B等挥发分含量,∑REE、∑Ce/∑Y、(La/Yb)n、(Gd/Yb)n、δEu等具有突变现象;所有这些特征表明伟晶岩可能是由二云母花岗岩岩浆液态不混溶分异结晶形成,岩浆演化过程中,轻重稀土的分异导致稀有元素越来越富集,最终在远离岩体的部位形成富含稀有金属的伟晶岩和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尔因 稀有金属矿床 液态不混溶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证据
下载PDF
含矿辉长岩液态不混溶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桑祖南 夏斌 +1 位作者 周永胜 金振民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361,共9页
利用高温高压多功能三轴实验装置对四川省攀枝花辉长岩进行了部分熔融实验研究,实验的围压为450~500MPa,温度区间为900~1200℃。实验产物的透射电镜研究表明,辉长岩部分熔融的初始熔体主要分布在不同矿物的颗粒边界和三联点,熔体存在... 利用高温高压多功能三轴实验装置对四川省攀枝花辉长岩进行了部分熔融实验研究,实验的围压为450~500MPa,温度区间为900~1200℃。实验产物的透射电镜研究表明,辉长岩部分熔融的初始熔体主要分布在不同矿物的颗粒边界和三联点,熔体存在明显的不混溶的现象,两相熔体的成分亦具有明显差异,基质相富Si,Al,K,贫Mg,Fe,Ca,Na,Ti,而球体相则恰好相反。辉长岩的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各相的自由能值计算表明,本区辉长岩岩浆不混溶是有其热力学内在原因的,不混溶作用符合熔体体系向自由能降低方向发展的要求。野外观察亦证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含矿岩浆发生过岩浆不混溶作用,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成矿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岩 液态不混溶作用 部分熔融实验 成矿机制 岩浆作用 自由能
原文传递
硅酸盐岩浆中的硫化物不混溶作用模拟
11
作者 马鸿文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986-992,共7页
本文根据对147套硫的溶解度实验资料的拟合计算,求得硫在岩浆中的溶解反应FeO+(1/2)S_2=FeS+(1/2)O_2的△H^0=158.718(±3.970J/mol),△S^0=33.361(±2.682J/K·mol),△V^0=0.524(±0.046 J/10~5 Pa·mol)。应用这... 本文根据对147套硫的溶解度实验资料的拟合计算,求得硫在岩浆中的溶解反应FeO+(1/2)S_2=FeS+(1/2)O_2的△H^0=158.718(±3.970J/mol),△S^0=33.361(±2.682J/K·mol),△V^0=0.524(±0.046 J/10~5 Pa·mol)。应用这一热力学模型,可以定量估算天然岩浆中硫的溶解度,预测在天然岩浆演化过程中出现硫化物不混溶作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岩浆 硫化物 不混溶作用
原文传递
滇西地区富碱斑岩中地幔流体作用踪迹及其成矿作用意义 被引量:53
12
作者 刘显凡 蔡永文 +5 位作者 卢秋霞 陶专 赵甫峰 蔡飞跃 李春辉 宋祥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36,共23页
滇西地区大量产出的富碱斑岩及其包体岩石的形成和演化与该区新生代陆内变形、构造作用、幔源岩浆和深源流体活动,及其与此有关而广泛发育的内生多金属矿产存在必然的联系。本文通过岩相学、岩石化学、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较... 滇西地区大量产出的富碱斑岩及其包体岩石的形成和演化与该区新生代陆内变形、构造作用、幔源岩浆和深源流体活动,及其与此有关而广泛发育的内生多金属矿产存在必然的联系。本文通过岩相学、岩石化学、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较为系统地分析论证了这一关联的内在统一制约和联系的纽带即深部地质过程和由此相伴的含矿地幔流体作用,初步揭示了这种深部过程和地幔流体作用的微观踪迹和方式可以直接表现为:(1)呈脉状和浸染状穿插于深源包体岩石中的富钠玻璃,透光镜下呈微晶和雏晶,颜色随成分差异而不均匀,化学成分以高硅、铝、钠、铁,低钾、钙、镁为特征,矿物成分以钠长石、角闪石、磁铁矿(镜铁矿)、钛铁矿组合为特征,是富碱岩浆携带包体岩石之前即已存在的上地幔流体;(2)呈脉状、团块状和浸染状穿插于主岩和各类包体岩石的富铁玻璃;(3)呈独立包体产出于霓辉正长斑岩中的富铁熔浆包体。后两者物质在透光镜下无光性,呈黑色不透明,反光镜下不反光,但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显微晶质结构,化学成分以高硅、铝、铁,低钙、镁、钠、钾为特征,矿物组成上以硅酸盐和石英为主,含有碳硅石、含铬自然铁、钛铁矿、磷灰石等地幔标志矿物,其中微晶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之间呈熔离结构交生,反映了地幔流体的熔浆性质及其与富碱岩浆不混溶的特征;由地幔流体对岩石的交代浸染作用,引起主岩和包体岩石中普遍发育各种蚀变作用,如角闪石化、硅化和绿泥石化等,并导致矿物组合总体上表现为暗色矿物由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绿泥石的退变序列。该地幔流体微观踪迹的三种表现形式与富碱岩浆共存,并共同运移,但两者由于组成和性质的差异而互不混溶;结合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和本文论证的综合分析认为,当富碱岩浆和地幔流体系统封闭较好,地幔流体则伴随富碱岩浆的结晶过程对富碱斑岩进行同步自交代蚀变,在斑岩体或其深部形成矿床,构成正岩浆成矿体系,典型成矿实例如马厂箐斑岩钼矿床;若在此成岩成矿过程中发生构造作用扰动,则地幔流体进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或紧邻接触带的地层围岩中进行交代蚀变成矿,构成接触带成矿体系,典型成矿实例如马厂箐矿区中赋存于夕卡岩—大理岩带中的斑岩型铜矿和主要赋存于地层围岩中的斑岩型金矿,若金矿出现在斑岩体内,则一般受控于穿切斑岩体的成岩后断裂;若岩浆和流体运移通道的深大断裂体系发育,环境相对开放,则地幔流体伴随富碱岩浆的成岩过程而脱离岩浆沿分支断裂通道进入远离岩体的不同地层岩石中进行交代蚀变成矿,构成远程热液成矿系统,典型成矿实例如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在这一成矿过程中,地幔流体可以随深度和环境变化引起的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其性质由熔浆→超临界流体→液相流体转化,并运载和沿途活化成矿物质至适宜容矿部位集中,促使幔壳物质叠加成矿;进而有利于深部成矿并形成大型和超大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富铁熔浆包体 富钠与富铁玻璃 地幔流体与岩浆不混溶作用 流体交代蚀变成矿 滇西地区
下载PDF
CO_2-H_2O流体不混溶对Au溶解度的影响——以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保华 顾雪祥 +4 位作者 李黎 徐仕海 付绍洪 陈翠华 董树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6-772,共7页
运用热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CO2-H2O流体不混溶作用对Au的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挥发分(fCO2=70.79MPa)、酸性(pH=3.71)、还原性(fO2=0.50×10-36MPa)、中温(267℃)、具有超压(180MPa)性质... 运用热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CO2-H2O流体不混溶作用对Au的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挥发分(fCO2=70.79MPa)、酸性(pH=3.71)、还原性(fO2=0.50×10-36MPa)、中温(267℃)、具有超压(180MPa)性质的含Au(a∑Au=3.744×10-8mol/L)流体。当超压流体的封闭层——炭质页岩因断裂作用而被破坏时,热液体系的压力发生骤降(28.50~35.30MPa),CO2-H2O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并有大量CO2溢出。CO2的流失可使成矿溶液的CO2逸度和O2逸度降低(fCO2=0.80MPa、fO2=2.512×10-42MPa),酸碱度升高(pH=4.32),同时伴随温度的下降(224℃),成矿热液中Au溶解度的降低(a∑Au=3.790×10-9mol/L),从而快速沉淀下来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银洞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CO2-H2O流体 不混溶作用 Au的溶解度
下载PDF
滇西富碱斑岩中特殊包体岩石的流体包裹体幔源不混溶特征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甫峰 刘显凡 +4 位作者 楚亚婷 李春辉 宋祥峰 吴冉 肖继雄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5-323,共19页
滇西地区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产出了一套新生代富碱斑岩,其中发现了与镁铁-超镁铁质深源包体岩石共生的含石英的方解石包晶(体)、石英钠长石伟晶岩包体和含玻璃包裹体的纯石英包晶(体)以及富铁熔浆包体。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滇西地区沿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产出了一套新生代富碱斑岩,其中发现了与镁铁-超镁铁质深源包体岩石共生的含石英的方解石包晶(体)、石英钠长石伟晶岩包体和含玻璃包裹体的纯石英包晶(体)以及富铁熔浆包体。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四类特殊包体的形成与富含CO2流体持续减压而造成的不混溶作用有关;而玻璃包裹体与水溶液包裹体以及CO2包裹体共生,表明它们被捕获时是一种熔体与液体共存的不混溶状态。稀土和微素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流体源自富集地幔;纯石英包晶(体)和富铁熔浆包体的Zr、Hf含量呈现相反的异常,表明这些特殊包晶(体)为同一地幔流体(熔体或流体)伴随上升减压引发不混溶作用的产物,同时也显示了地幔流体在上涌至地表的过程中由熔体向液体转化的可能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包体岩石 玻璃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不混溶作用 地幔流体 流体演化
下载PDF
东天山尾亚钒钛磁铁矿矿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肖凡 王敏芳 +1 位作者 郭晓南 陈继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995-5006,共12页
尾亚矿床是东天山铜镍硫化物矿床—钒钛磁铁矿床—磁铁矿(钴)矿床成矿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野外宏观地质现象为基础,通过对尾亚矿床开展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具有Nb,Ta负异常,Ce正异常,w(La)/w(Nb)比均大于1,w(Nb)/w(U)较小(<... 尾亚矿床是东天山铜镍硫化物矿床—钒钛磁铁矿床—磁铁矿(钴)矿床成矿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野外宏观地质现象为基础,通过对尾亚矿床开展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具有Nb,Ta负异常,Ce正异常,w(La)/w(Nb)比均大于1,w(Nb)/w(U)较小(<30),w(Th)PM/w(Ta)PM较大(大多数大于1)等特征,说明成矿岩浆起源于受俯冲物质影响较小的亏损型地幔,在侵入地壳过程中,发生地壳物质混染。同时,对矿石中的磁铁矿进行氧同位素测试,δ18OSMOW>6‰,也说明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为弄清贯入式矿体的成因,尝试从氧化物熔体不混溶的角度探讨这种矿体的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就尾亚矿床而言,地壳物质混染、偏基性矿物分离结晶、岩浆体系P含量增加和较高氧逸度等因素,共同促使氧化物熔体不混溶作用的发生,为贯入式矿体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尾亚矿区内黑云母辉长岩中锆石U-Pb成岩年龄为(253.16±0.8)Ma,形成于晚二叠世,指示成岩构造环境为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板块聚合之后的后碰撞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床 岩石地球化学 氧化物熔体不混溶作用 尾亚矿床 东天山
下载PDF
碱长花岗岩与液态分异及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祝新友 王艳丽 +1 位作者 程细音 傅其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15-416,共2页
南岭地区钨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因演化有关。南岭花岗岩是我国研究程度最高的地质学领域之一,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关注于岩浆岩成因的研究,早在80年代初已建立起重熔、同熔型岩浆岩的成因理论,近年来有关其A型、S型的... 南岭地区钨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因演化有关。南岭花岗岩是我国研究程度最高的地质学领域之一,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关注于岩浆岩成因的研究,早在80年代初已建立起重熔、同熔型岩浆岩的成因理论,近年来有关其A型、S型的成因也一直争论不休,但对于这些花岗岩名称等一些基本地质问题长期被忽视。南岭花岗岩系列包括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细粒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等。对南岭地区瑶岗仙、杮竹园、黄沙坪、新田岭等20余处钨矿区系统的岩浆岩分析测试工作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分异 包体 花岗岩体 南岭地区 成矿作用 地质作用 钾长石 碱性长石 过渡态 不混溶作用 石英脉型钨矿床 岩浆房 流体包裹体 矿物包体 骑田岭岩体 云英岩 交代岩 碱交代
下载PDF
北阿尔金余石山含金石英脉地质构造特征与流体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孝文 曹淑云 +5 位作者 刘建华 周丁奎 李文轩 蒋少涌 曹汉琛 吴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1-1093,共33页
北阿尔金构造带东部余石山地区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极具勘探潜力的稀有金属矿区,区域内出露有含金石英脉矿化体,矿化体的产出总体上受区域韧性剪切带和断层带共同控制。本文重点针对该矿化体,在宏观和显微构造特征观测的基础上,结合流体包... 北阿尔金构造带东部余石山地区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极具勘探潜力的稀有金属矿区,区域内出露有含金石英脉矿化体,矿化体的产出总体上受区域韧性剪切带和断层带共同控制。本文重点针对该矿化体,在宏观和显微构造特征观测的基础上,结合流体包裹体性质特征及流体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含金石英脉矿化体经历了从成岩‒成矿到被改造的演化过程,其在微观上保留有明显的原生和次生的结构特征。其中原生结构主要包括发育环带的石英及各类金属矿物,而次生结构则为叠加于原生结构之上的蚀变和构造变形特征。石英呈现出明显的韧‒脆性转换构造变形,晶体内发育不同类型的流体包裹体,指示着不同的流体演化环境。其中成矿期流体以富二氧化碳为主要特征,温压环境约为P=125~250 MPa,T=300~365℃,成矿深度约为9~12 km;而改造期流体以贫二氧化碳的水‒盐体系为主要特征,温压环境约为P<100 MPa,T=165~235℃,深度小于8.3 km。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在成岩成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韧‒脆性构造转换所造成的流体压力降低是导致流体不混溶作用的关键因素。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但受后期改造作用的影响而混入了大气降水。总体上含金石英脉矿化体产于韧‒脆性转换带并受剪切带及断裂带的控制,呈现出与剪切带型金矿基本一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石英脉 石英环带结构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作用 氢氧同位素
下载PDF
不混溶熔体体系的元素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和岩石学、矿床学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干国樑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15-131,151,共18页
不混溶熔体体系的元素分配系数K_i^(M_1-M_2),揭示了岩浆不混溶作用过程中元素的行为规律。本文给出了涉及到超基性(U)、基性(B)、中性(M)、酸性(A)、碱性(AK)硅酸盐熔体和硫化物(S)、氧化物(O)、碳酸盐(C)熔体的岩浆不混溶体系的元素... 不混溶熔体体系的元素分配系数K_i^(M_1-M_2),揭示了岩浆不混溶作用过程中元素的行为规律。本文给出了涉及到超基性(U)、基性(B)、中性(M)、酸性(A)、碱性(AK)硅酸盐熔体和硫化物(S)、氧化物(O)、碳酸盐(C)熔体的岩浆不混溶体系的元素分配系数,指出:①自M^+(包括Al^(+3)、Si^(+4))→M^(+2)→M^(+n)(n≥3),元素的K_i^(U-B)、K_i^(U-M)、K_i^(U-A)、K_i^(B-M)K_i^(B-A)、K_i^(M-A)均逐渐增大,由<1→≥1→》1;②M^+(包括Al^(+3)、Si^(+4))的K_i^(U-A)<K_i^(U-M)<K_i^(U-B)<1,K_i^(B-A)<K_i^(B-M)<1,K_i^(U-A)<K_i^(B-A)<K_i^(M-A)<1,K_i^(U-M)<K_i^(B-M)<1; 而M^(+n)(n≥2)的K_i^(U-A)>K_i^(U-M)>K_i^(U-B)>1,K_i^(B-A)>K_i^(B-M)>1,K_i^(U-A)>K_i^(B-A)>K_i^(M-A)>1,K_i^(U-M)>K_i^(B-M)>1。此外,文中讨论了熔体成分(结构)、元素性质、物理化学条件(T、P、f_(O_2))对K_i^(M_1-M_2)的影响,并从热力学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在熔体中加入高价阳离子、降低温度、升高压力均能加宽熔体的不混溶区,使K_i^(M_1-M_2)>1的元素分配系数增大,使K_i^(M_1-M_2)<1的元素分配系数减小,而加入低价阳离子、升高温度、降低压力则作用相反。最后,分析了K_i^(M_1-M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学 混溶 分配系数 物理化学条件 基性 元素组合 成网阳离子 聚合程度 影响因素 液态不混溶作用
下载PDF
熔离作用
19
《能源与节能》 2017年第8期160-160,共1页
熔离作用指成分均一的岩浆,由于温度、压力等变化,分为两种不混溶或有限混溶的熔体,又称不混溶作用。这种作用可以用来解释基性岩体中铜、镍硫化物矿床、层状侵入体中的铬铁矿、钒钛磁铁矿床;碱性岩与碳酸岩的共生现象;不同成分硅酸盐... 熔离作用指成分均一的岩浆,由于温度、压力等变化,分为两种不混溶或有限混溶的熔体,又称不混溶作用。这种作用可以用来解释基性岩体中铜、镍硫化物矿床、层状侵入体中的铬铁矿、钒钛磁铁矿床;碱性岩与碳酸岩的共生现象;不同成分硅酸盐岩浆岩的共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离作用 不混溶作用 共生现象 硫化物矿床 层状侵入体 基性岩体 磁铁矿床 岩浆岩
下载PDF
山东微山稀土矿矿床成因:来自云母Rb-Sr年龄、激光Nd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量:40
20
作者 蓝廷广 范宏瑞 +2 位作者 胡芳芳 杨奎锋 王永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8-442,共15页
微山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鲁西地块,为与碱性岩相关的伟晶岩型稀土矿床。根据单颗粒云母Rb-Sr定年,其形成于119.5 Ma,属于华北克拉通早白垩世大规模成矿事件的一部分。稀土矿物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的激光Nd同位素研究表明,稀土矿... 微山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鲁西地块,为与碱性岩相关的伟晶岩型稀土矿床。根据单颗粒云母Rb-Sr定年,其形成于119.5 Ma,属于华北克拉通早白垩世大规模成矿事件的一部分。稀土矿物氟碳铈矿和独居石的激光Nd同位素研究表明,稀土矿的成矿物质与其围岩碱性岩一样,来源于富集地幔。对稀土矿脉中的石英、萤石和重晶石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流体包裹体主要分为以下4类:(1)H2O包裹体(H类),(2)纯CO2包裹体(C类),(3)H2O+CO2包裹体(HC类)和(4)H2O+CO2+子矿物包裹体(HCD类),其中H类包裹体为次生包裹体,其余为原生包裹体,HCD包裹体中的子矿物为无水芒硝、重晶石、天青石、方解石、钾芒硝和钙芒硝等。HC和HCD类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变化于205~433℃之间,捕获压力在120~200 MPa之间,结合子矿物大量发育,成矿流体应为中压环境下的中高温、高浓度流体。这种流体富含CO 32?、SO 42?、F-阴离子以及Na+、K+、Ca2+、Sr2+和Ba2+等阳离子,并且其中的S同位素组成具有岩浆硫的特征,因此,其可能来自碱性岩浆的分异,通过岩浆-流体不混溶作用形成。C类、HC类和HCD类包裹体的密切共生以及不同充填度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的相似表明流体可能发生不混溶作用。稀土元素主要以[REEF]2+形式运移,运移过程中的流体不混溶作用可能是稀土矿物沉淀的决定因素。成矿晚期可能发生流体混合作用,但对稀土矿的沉淀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等时线年龄 激光Nd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不混溶作用 微山稀土矿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