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黄山杂岩体岩浆液态不混溶性的热力学计算
1
作者 宋谢炎 殷辉安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97-102,共6页
岩石学研究表明新疆黄山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第二侵入期三岩相为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产物。该文在有关溶浆热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合理可行的计算模型,利用熔浆热力学数据测定的最新成果,通过不混溶相化学位的对比,证明在1600~1650℃... 岩石学研究表明新疆黄山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第二侵入期三岩相为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产物。该文在有关溶浆热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合理可行的计算模型,利用熔浆热力学数据测定的最新成果,通过不混溶相化学位的对比,证明在1600~1650℃、压力小于8.2~8.7×1O^8Pa条件下第二侵入期岩浆将发生液态不混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岩 岩浆液态 不混溶性 热力学
下载PDF
欧洲阿尔卑斯东部和西北部晚阿尔卑斯含金石英脉中流体的不混溶性
2
作者 尉成臣 赵维峰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2期37-44,共8页
位于奥地利Pennine推覆体内意大利北部地区晚阿尔卑斯脆性构造中充填有含金石英脉,这些含金脉形成于阿尔卑斯隆起后期。奥地利Bockstein金矿和意大利ValleAnzasca金矿流体包裹体的组成复杂,可由卤水(5... 位于奥地利Pennine推覆体内意大利北部地区晚阿尔卑斯脆性构造中充填有含金石英脉,这些含金脉形成于阿尔卑斯隆起后期。奥地利Bockstein金矿和意大利ValleAnzasca金矿流体包裹体的组成复杂,可由卤水(5wt%NaCl等当量)变为含CO_250mol%的溶液。室温下随CO_2含量)曾加,包裹体从两相水包体变成CO_2均一成气体的三相包裹体。再变成CO_2均一成液体的三相包裹体。包裹体组分变化范围很大,被解释成是流体不混溶的证据,其组分是不混溶流体随机混合的结果。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0~280℃,由此可估算出含金石英脉的形成温度。Bockstein和ValleAnzasca石英脉形成时流体压力为0.1GPa,并且前者形成压力小于后者。流体不混溶性对ValleAnzasca和Bockstein乃至许多与阿尔卑斯隆起有关的金矿中的金沉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石英脉 金矿床 流体 不混溶性
下载PDF
安徽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田世洪 杜杨松 +4 位作者 秦新龙 李铉具 金尚中 尹京武 李赞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22-428,共7页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研究。通过岩相学观察发现了 3类包裹体 ,即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 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包裹体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研究。通过岩相学观察发现了 3类包裹体 ,即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资料表明 ,本区的岩浆流体成矿演化可分为 3个阶段 :岩浆阶段 ( >12 5 0~ 90 0℃± )、过渡岩浆阶段 ( 90 0~ 75 0℃± )和岩浆期后热液阶段 ( <75 0℃ )。部分熔浆的温度之高 (可达 12 5 0℃ ) ,表明其可能是底侵幔源岩浆同熔下地壳形成的。在老庙基岩体、小铜官山岩体、鸡冠石岩体和小陶家岩体中产有晶质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这 3种包裹体 ,表明相应的岩浆流体演化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和阶段性 ,其对应的成矿溶液以岩浆热液为主 ;与此不同的是 ,在鸡冠山岩体和白芒山岩体中仅产有晶质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两种类型的包裹体 ,表明相应的岩浆流体演化不具连续性 ,其对应的成矿溶液以天水热液为主。此外 ,在小铜官山岩体和鸡冠石岩体的中酸性侵入岩中 ,发现了不混溶包裹体 ,其可能是在压力释放条件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质熔融包裹体 流体-熔融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不混溶性 激光拉曼光谱 岩浆-流体-成矿作用 安徽 铜陵地区
下载PDF
羟基对界面水分子的扰动与其对非离子型氢氟烃杂化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的改变
4
作者 彭莹莹 廖一凡 +2 位作者 干为 佟庆笑 袁群惠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623-627,I0057-I0062,I0079,共12页
本文合成并比较了具有和不具有羟基的两种非离子型氢氟烃杂化表面活性剂,它们均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表面活性.实验观察到羟基对改变其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所形成胶束的形态具有较大的影响.该作用可归因于烷烃基团从空气/水表面上... 本文合成并比较了具有和不具有羟基的两种非离子型氢氟烃杂化表面活性剂,它们均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优异的表面活性.实验观察到羟基对改变其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所形成胶束的形态具有较大的影响.该作用可归因于烷烃基团从空气/水表面上方到其下方的重排以及由羟基诱导的界面水结构的扰动.本工作提供了一种通过修改界面处的取向结构来弱化碳氢链和碳氟链之间的不混溶性,从而利于设计具有不同界面性质表面活性剂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氟碳混合型表面活 表面活 不混溶性 胶束
下载PDF
高电荷密度阳离子在硅酸盐不混溶液相间的分配
5
作者 李大邻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7-42,共6页
在硅酸盐液相不混溶过程中,高电荷密度(HCD)阳离子优先进入较基性的不混溶熔体相中,这与它们在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的行为正好相反.根据这个原理,可区分岩石(矿石)是液相不混溶成因还是结晶分异成因.HCD阳离子在两共轭液相中的分配主要... 在硅酸盐液相不混溶过程中,高电荷密度(HCD)阳离子优先进入较基性的不混溶熔体相中,这与它们在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的行为正好相反.根据这个原理,可区分岩石(矿石)是液相不混溶成因还是结晶分异成因.HCD阳离子在两共轭液相中的分配主要由其聚合程度强弱决定.在基性熔体中,非桥氧(NBO)数较多,要求更多的HCD阳离子以求配位.两液相中结晶相的存在会严重影响HCD阳离子的配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硅酸盐 液相 不混溶性 HCD
下载PDF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必政 王建平 +5 位作者 王可新 刘家军 谢海鹰 曹瑞荣 惠德峰 程建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8-1098,共11页
双王金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西南部,矿床赋存于秦岭泥盆系地层中。双王金矿床8号、9号、7号、5号、6号、2号矿体内热液矿物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成矿早期、主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范围分别为300~463℃、220~340℃和100... 双王金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西南部,矿床赋存于秦岭泥盆系地层中。双王金矿床8号、9号、7号、5号、6号、2号矿体内热液矿物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成矿早期、主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范围分别为300~463℃、220~340℃和100~279℃。主成矿期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2.1%~22.7%NaCleqv)、富CO2和含有N2、CH4等气体的特征。从矿区东部向西部成矿压力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流体体系趋于开放。成矿流体来源较为复杂,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包裹体的多样性及演化特征和角砾岩型矿化特征显示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不混溶性特征,成矿压力约为100~170 MPa。流体的减压沸腾是导致金沉淀成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王金矿床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