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8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丹参酮注射液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影响
1
作者 刘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探讨优质护理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丹参酮注射液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样年限: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数量:1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丹参酮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运用随机数表法予以平均分组... 探讨优质护理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丹参酮注射液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样年限:2022年6月至2024年4月,数量:10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丹参酮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运用随机数表法予以平均分组,设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标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附加施行优化的护理策略。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负性情绪水平、心绞痛发作控制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以评估两种护理模式的差异与优劣。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比对照组低(2.00%比18.00%);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负性情绪评分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和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比对照组高(98.00%比78.00%)。上述结果,经过统计学验证(P<0.05)。结论 在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丹参酮注射液疗法的同时,实行优质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缓其不良情绪,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丹参酮注射液 优质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INR、TYG指数与冠心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及预后预测价值分析
2
作者 谭昊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4期183-186,共4页
目的 探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指数与冠心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依照患者冠... 目的 探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指数与冠心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依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Rentrop分级,评估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情况,将Rentrop分级为0级与1级的40例患者分为循环不良组,将2级与3级的60例患者分为循环良好组。对比两组患者INR、TYG指数,分析INR、TYG指数与冠心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随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将100例患者依照预后水平分为两个亚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再次入院或死亡的20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将其余80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分析冠心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侧支循环情况的冠心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INR、TYG指数对比差异显著,循环不良组高于循环良好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NR、TYG指数与冠心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呈正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BMI、冠心病病程、饮酒史、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NYHA心功能分级、吸烟史、冠脉病变支数、TIMI评分、TyG指数、INR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TyG指数、INR是影响冠心病合并不稳定心绞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NR、TYG指数与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情况有密切关系,且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国际标准化比值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及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琪 季梅丽 +2 位作者 张蓉 王丹蕾 夏佩佩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 分析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衰弱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皮下... 目的 分析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有衰弱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与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伴衰弱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皮下出血将其分为皮下出血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比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以及合并疾病及注射方法等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发生皮下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皮下出血组患者BMI、注射低分子肝素后进行注射点按压的患者比例及皮下脂肪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下脂肪厚度低、BMI较低及拔针后未进行注射点按压均是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皮下脂肪厚度低、BMI较低及拔针后未进行注射点按压是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及伴有衰弱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发生皮下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应注意控制血压或增加按压时间,进而降低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衰弱 低分子肝素 皮下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老年住院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张丽萍 丁雯 +3 位作者 陆静钰 孙吉 孙芳 哈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6,191,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老年住院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部分UA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U... 目的分析影响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老年住院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部分UA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生活质量得分与健康素养各项得分间的关系。结果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103.76±14.3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9岁(β=5.82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β=5.264)、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β=4.064)、非医保付费方式(β=7.103)、无运动训练(β=6.182)、未规律服药(β=8.176)是影响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UA老年住院患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得分均随其生活质量评分降低而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A老年住院患者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各维度得分均与其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影响UA老年住院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且生活质量与其健康素养各项得分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不稳定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压氧辅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农美虹 唐婉燕 +3 位作者 袁杰林 陈美兰 罗峰 林晓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4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高压氧辅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U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实施高... 目的分析高压氧辅助治疗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U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实施高压氧辅助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心律失常类型、ST-T总时间、Q-T间期变化。结果观察组窦性心搏间标准差、RR间期的平均值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全部窦性心搏中相邻两个窦性心搏之间的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全部窦性心搏的百分比、三角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ST-T总时间(126.25±66.82)min、Q-T间期(40.02±5.82)ms均短于对照组的(501.48±142.82)min、(43.52±4.9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49,2.553;P均<0.05)。观察组的心房颤动、频发房性早搏、房早成对、频发室性早搏、停搏次数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UA疗效理想,可改善心肌缺血、心率变异等情况,医师可在治疗前后根据心率变异性评价治疗效果、旨在掌握实际病情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不稳定心绞痛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下载PDF
King达标理论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常莎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King达标理论的综合护理模式在不稳定心绞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King组(n=35)、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King组在此基础上行King达标理论的综合护理模式。比较2组心绞痛改... 目的:探讨King达标理论的综合护理模式在不稳定心绞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King组(n=35)、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King组在此基础上行King达标理论的综合护理模式。比较2组心绞痛改善情况、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King组SAQ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干预后King组ITAQ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实施King达标理论的综合护理模式,能提高服药依从性,改善不稳定心绞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达标理论 不稳定心绞痛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冠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纪东明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2期91-93,97,共4页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冠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5月东营市中医院心病一科收治的70例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冠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5月东营市中医院心病一科收治的70例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采用抗血小板以及抗凝等基础性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进行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达格列净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控制血糖疗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控糖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在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能具有多重治疗效益,显著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降低患者血糖,提升患者控糖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不稳定心绞痛 2型糖尿病 冠脉介入 血糖指标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8
作者 邱忠霞 马贺军 王涤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TMZ)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老年不稳定心绞痛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及对照组(60例,常规抗心绞痛西药治疗)。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TMZ)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老年不稳定心绞痛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及对照组(60例,常规抗心绞痛西药治疗)。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部分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78.3%,对照组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组18.2%,对照组30.0%;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治疗组无,对照组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电图心肌缺血及部分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不稳定心绞痛 曲美他嗪 复方丹参滴丸 曲美他嗪(TMZ)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 疗效观察 治疗组 联合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中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及其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潘辉 《交通医学》 2024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在中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中差异性及其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中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是否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分为稳定组30例及不稳定组50例,以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多...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在中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中差异性及其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中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是否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分为稳定组30例及不稳定组50例,以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采用Gensini评分法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n=30)、中度狭窄组(n=30)及重度狭窄组(n=20),比较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肺动脉血流参数与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将1年随访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20例设为MACE组,其余60例设为非MACE组,比较两组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动脉血流参数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稳定组、不稳定组、对照组肺动脉射血加速时间(acceleration time,A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肺动脉射血时间(ejaculation time,ET)为(198.57±25.24)ms,低于稳定组和对照组,稳定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稳定组肺动脉直径为(25.87±3.15)mm、主肺动脉直径为(31.38±4.74)mm,大于稳定组和对照组,稳定组大于对照组(均P<0.05)。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肺动脉AT、AT/E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ET为(178.57±25.78)ms,低于轻度和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低于轻度狭窄组(均P>0.05);重度狭窄组肺动脉直径为(27.68±6.95)mm、主肺动脉直径为(32.53±6.73)mm,大于轻度和中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大于轻度狭窄组(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动脉AT、AT/ET与冠脉血管狭窄程度无关(P>0.05),ET与冠脉血管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肺动脉直径、主肺动脉直径与冠脉血管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MACE组ET(185.35±34.25)ms,低于非MACE组,肺动脉直径(27.58±3.23)mm、主肺动脉直径(34.96±4.36)mm,高于非MACE组(均P<0.05)。ET、肺动脉直径及主肺动脉直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结论:中老年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多普勒超声肺动脉血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肺动脉血流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对发生MACE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超声 肺动脉血流参数 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 血管狭窄程度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疾病认知度影响分析
10
作者 贺双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223-226,共4页
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和疾病认识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以2022年10月-2024年1月为病例时段,以本院92例不稳定性心绞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共46名,观察组46名,一组采取常规护理,另一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患者的... 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和疾病认识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以2022年10月-2024年1月为病例时段,以本院92例不稳定性心绞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共46名,观察组46名,一组采取常规护理,另一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患者的疾病认知、护理满意度、SAQ、生活质量和自我保护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病情认知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SAQ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积极、合理的方法,经过规范化的执行,可以使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得到改善,心绞痛的发生率也会降低,同时还能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和生活品质,这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预见性护理 疾病认知度 生活质量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益气补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评价
11
作者 刘凤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探讨冠心病(CHD)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接受益气补血化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限定研究范围是2022.01-2024.05,研究主体是CHD不稳定心绞痛患者(n=200),划分至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对应着常规治疗和益气补血化瘀汤治疗,比较治疗数据的差异... 探讨冠心病(CHD)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接受益气补血化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限定研究范围是2022.01-2024.05,研究主体是CHD不稳定心绞痛患者(n=200),划分至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对应着常规治疗和益气补血化瘀汤治疗,比较治疗数据的差异性。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明显缓解,血液动力学指标逐渐趋于正常,主症积分下降显著,治疗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 益气补血化瘀汤治疗效果理想,凸显中医药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益气补血化瘀汤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基于POMDP的不稳定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冯妍 徐浩 +2 位作者 刘凯 周雪忠 陈可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78-882,共5页
目的初步优化中西医结合防治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基于部分可观察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模型(Partially Observabl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POMDP)的方法,选择气虚、血瘀、痰浊3个主要证侯要素,对UA住... 目的初步优化中西医结合防治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基于部分可观察的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模型(Partially Observabl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POMDP)的方法,选择气虚、血瘀、痰浊3个主要证侯要素,对UA住院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深层次数据挖掘、分析,客观评价UA中西医结合的疗效。结果 UA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依次为:硝酸酯类+他汀类+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肝素类+黄芪+党参+茯苓+白术(ADR=0.85077869);硝酸酯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肝素类+当归+红花+桃仁+赤芍(ADR=0.70773000);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栝蒌+薤白+半夏+陈皮(ADR=0.72509600)。结论本研究基于POMDP优化了UA的治疗方案,可作为进一步规范和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UA方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可观察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不稳定心绞痛 治疗方案优化
下载PDF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梅卫义 杜志民 +3 位作者 胡承恒 罗初凡 李怡 陈国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6-458,466,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检测PAPP-A和hs-CRP,根据造影结果将冠...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检测PAPP-A和hs-CRP,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复杂狭窄和光滑狭窄。【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有28例(74%)患者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70%,多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24例(57%),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33例(79%)有1处以上的复杂狭窄,多于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58%,P<0.05);PAPP-A与hs-CRP正相关(r=0.44,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hs-CRP(4.40mg/L±0.003mg/Lvs0.48mg/L±0.016mg/L,P<0.001)和PAPP-A(18.40×10-3U/L±0.002×10-3U/Lvs7.79×10-3U/L±0.001×10-3U/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有复杂狭窄者的PAPP-A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复杂狭窄者。【结论】PAPP-A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冠状动脉狭窄 病变形态 不稳定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PAPP-A 斑块稳定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病变 血清学指标 CRP 造影结果 血管狭窄 0.05 hs 复杂 正相关 统计学
下载PDF
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志敏 高淑梅 +1 位作者 李金萍 侯瑞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2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拮抗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疗程1...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β受体拮抗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血压(24 h舒张压、24 h收缩压)、心功能指标(LVEF、SV)、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NO)、病情相关因子(Hcy、hs-CRP、SOD、GSH-Px)、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NO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ET更低(P<0.05)。治疗6、12周后,观察组Hcy、hs-CRP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更高(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调节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等血清因子水平,降低预后不良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龄血脉康胶囊 常规治疗 高血压 不稳定心绞痛
下载PDF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40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丁国斌 冯广智 +2 位作者 马凌云 陈宇清 耿宝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UAP)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灯盏细辛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卞继芳 黄培宏 +1 位作者 商永芳 宋晓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226-227,共2页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D- 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常规综合治疗一疗程; 治疗组3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治疗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D- 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用常规综合治疗一疗程; 治疗组3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治疗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记录高敏C反应蛋白及D- 二聚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 05),高敏C反应蛋白及D 二聚体水平也有明显改变,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5)。结论灯盏细辛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D- 二聚体水平, 对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7
17
作者 许骥 郝恒剑 +1 位作者 胡少东 尹春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CRP)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共1 528例(男954例,女574例)。抽取每位患者的空腹静脉...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CRP)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共1 528例(男954例,女574例)。抽取每位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并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对造影结果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其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3组。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血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颗粒膜蛋白、溶酶体膜蛋白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40
18
作者 罗助荣 郑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 3)、溶酶体膜蛋白 (CD6 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及C 反应蛋白 (C RP)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 3、CD6 2P、PAI 1及C...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活性蛋白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CD6 3)、溶酶体膜蛋白 (CD6 2P)、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及C 反应蛋白 (C RP)在不稳定心绞痛 (UA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及葛根素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CD6 3、CD6 2P、PAI 1及C RP的影响。方法 :5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葛根素组 (32例 )及抵克力得组 (2 7例 ) ,并对照观察治疗 4周前后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的变化。结果 :(1)与健康人及稳定性心绞痛 (SAP)对照组比较 ,UAP患者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P <0 0 1) ;随着不稳定心绞痛Braunwald分级的加重 ,血小板CD6 3、CD6 2P及血浆PAI 1、C RP水平亦增加 ;(2 )治疗 4周后 ,葛根素组及抵克力得组CD6 3、CD6 2P、PAI 1及C RP测定值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 (P <0 0 5,P <0 0 1) ;而治疗后两组间上述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小板活化、纤溶机制异常及炎症反应物这三者在UA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葛根素抗血小板活化、改善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的突出作用对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葛根素 血小板活化 纤溶酶原激活物 C-反应蛋白 治疗 CD63 CD62P
下载PDF
心脑宁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耿彬 苗华为 +2 位作者 何红涛 封亚丽 郭亚楠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955-957,共3页
目的观察心脑宁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确诊病例按心绞痛分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脑宁胶囊,疗程为2周。观察... 目的观察心脑宁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确诊病例按心绞痛分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脑宁胶囊,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疗效变化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心绞痛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1%,对照组为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硝酸甘油的停减率为80.8%,对照组为5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电图显示治疗组中心电图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宁胶囊结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不稳定心绞痛 心脑宁胶囊 疗效
原文传递
不稳定心绞痛TIMI危险分层与中医血瘀证积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钱伟 赵福海 史大卓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8-1002,共5页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也是最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也是最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中医血瘀证 危险分层 TIMI ANGINA 急性冠脉综合征 积分 稳定心绞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