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梅卫义 杜志民 +3 位作者 胡承恒 罗初凡 李怡 陈国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6-458,466,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检测PAPP-A和hs-CRP,根据造影结果将冠...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4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检测PAPP-A和hs-CRP,根据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复杂狭窄和光滑狭窄。【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有28例(74%)患者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70%,多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24例(57%),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33例(79%)有1处以上的复杂狭窄,多于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58%,P<0.05);PAPP-A与hs-CRP正相关(r=0.44,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hs-CRP(4.40mg/L±0.003mg/Lvs0.48mg/L±0.016mg/L,P<0.001)和PAPP-A(18.40×10-3U/L±0.002×10-3U/Lvs7.79×10-3U/L±0.001×10-3U/L,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有复杂狭窄者的PAPP-A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复杂狭窄者。【结论】PAPP-A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冠状动脉狭窄 病变形态 不稳定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PAPP-A 斑块稳定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病变 血清学指标 CRP 造影结果 血管狭窄 0.05 hs 复杂 正相关 统计学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吴俊荣 谢百福 张宏颖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0期10-11,共2页
目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CA)做诱导剂检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组和单用阿司匹林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对ADP... 目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CA)做诱导剂检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组和单用阿司匹林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对ADP诱导聚集的抑制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与阿司匹林组对ACA诱导聚集的抑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对需加强抗凝的患者,有较好的价/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血小板聚集功能 氯吡格雷 二磷酸腺苷(ADP) 血小板聚集率 阿司匹林 花生四烯酸 ADP诱导 正常对照组 显著性 联合用 诱导剂 抑制比 ACA 药组
下载PDF
刺五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汤佩麟 刘王明 +4 位作者 张虹 马雪兴 王允 姚金良 韩震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78-79,107,共3页
目的 评价刺五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82例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男性 32例、女性 9例。治疗组年龄及病程分别为 5 2 .7± 5 .6岁、1.5± 1.3年 ,对照组年龄及病... 目的 评价刺五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82例恶化型劳力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男性 32例、女性 9例。治疗组年龄及病程分别为 5 2 .7± 5 .6岁、1.5± 1.3年 ,对照组年龄及病程分别为 5 3.2± 5 .7岁、1.5± 1.2年。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将刺五加注射液 (治疗组 )、复方丹参注射液 (对照组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检测结果提示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组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有显著降低 (P <0 .0 5 ) ,而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改变。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可以降低血液高凝状态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注射液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血液流变学 症状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探讨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丽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7期6008-6009,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从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50例。将其中一组命名为平片组,另一组命名为缓释组。除了对两组患者实施冠心病常规...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从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50例。将其中一组命名为平片组,另一组命名为缓释组。除了对两组患者实施冠心病常规治疗,平片组患者服用美托洛尔平片,缓释组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8个月后的心率变异性情况。结果:治疗8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DNN指标、SDANN指标、RMSSD指标、PNN50指标都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片组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15例;缓释片组显效2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平片和缓释片对改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病情都有显著疗效,其中,在控制患者心率变异性方面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美托洛尔平片的治疗效果更显著[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虹 邱彬彬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9期827-827,共1页
葛根素具有冠状动脉扩张、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我们观察了22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经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血液流变学变化 葛根素注射液 冠状动脉扩张 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粘度 改善微循环 治疗前后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早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浆C反应蛋白、金属蛋白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吴桂平 张彦红 +4 位作者 曲晓婷 付鑫 腾旭 刘炜 周朝晖 《临床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天后C反应蛋白(CRP)、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变化,以了解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斑块稳定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未服用任... 目的观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天后C反应蛋白(CRP)、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变化,以了解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斑块稳定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19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0mg/d,21例)治疗。测定治疗前后CRP、MMP-9、vWF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二组治疗前后血脂各组成分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CRP、MMP-9、vWF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心绞痛的早期予以3天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减低血浆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不稳定心绞痛 C反应蛋白 金属蛋白酶-9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血浆C反应蛋白 金属蛋白酶 早期应用 治疗组
原文传递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肌钙蛋白的变化及对普伐他汀的影响
7
作者 黄南清 丁德良 《临床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2-4,共3页
目的 观察不稳定心绞痛(UAP)与血清C - 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cTnT)的关系,并观察普伐他汀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测定42 例UAP 患者(UAP 组)、40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 组)和对照组血清CRP、cTnT 浓度,并进行比较,同时测定比较UAP... 目的 观察不稳定心绞痛(UAP)与血清C - 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cTnT)的关系,并观察普伐他汀对两者的影响。方法 测定42 例UAP 患者(UAP 组)、40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 组)和对照组血清CRP、cTnT 浓度,并进行比较,同时测定比较UAP组、SAP组应用普伐他汀治疗前后的CRP、cTnT水平。结果 UAP组患者血清CRP、cTnT 浓度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P<0.01); UAP组应用普伐他汀治疗后,CRP、cTnT水平显著下降(P< 0. 01),而SAP组下降不明显(P> 0. 05)。结论 测定CRP和cTnT可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变稳定程度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度,普伐他汀能有效地降低UAP患者的CRP、cTn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肌钙蛋白 血清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CRP)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TNT 血清CRP UAP 心血管事件 SAP 同时测定 治疗前后 对照组 稳定 水平 治疗后 危险度 浓度 下降
原文传递
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宣 羊涛 谭刚 《新疆医学》 2006年第2期132-133,共2页
不稳定心绞痛(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若不及时控制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冠心病猝死。我们应用合贝爽(盐酸地尔硫卓)-钙通道拮抗剂治疗3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疗效观察 合贝爽 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钙通道拮抗剂 盐酸地尔硫卓 冠心病猝死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不良事件相关因素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1
9
作者 路玮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年第9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健康教育 事件相关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急性心肌梗死 维生素B族 高脂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在不稳定心绞痛中的应用
10
作者 孙芃芃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z1期131-,共1页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下载PDF
冠心宁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分析
11
作者 陶军 高庆祥 《中华当代医学》 2005年第2期58-59,共2页
目的 了解冠心宁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8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疗法加普通肝素,观察组给予基础疗法加冠心宁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目的 了解冠心宁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8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疗法加普通肝素,观察组给予基础疗法加冠心宁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胸痛、胸闷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2%,优于对照组(81.40%),临床上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且副作用小。结论 冠心宁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宁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钙 联合治疗 疗效分析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基础疗法 持续时间 心绞痛发作 对照组 观察组 普通肝素 发作次数 总有效率 治疗方法 副作用
下载PDF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1年第31卷总目次
12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51-552,F0003,共3页
关键词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研究进展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目次
原文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4670例近期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47
13
作者 韩雅玲 王耿 +5 位作者 荆全民 王守力 王祖禄 王冬梅 马颖艳 栾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分析过去15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989年8月至2004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对4670例住院的ACS患者行PCI治疗,其中发病30d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750例(37.5%),不... 目的分析过去15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989年8月至2004年10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对4670例住院的ACS患者行PCI治疗,其中发病30d内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750例(37.5%),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920例(62.5%)。评价PCI的成功率、合并症及住院期间近期临床疗效。结果PCI总的病例成功率为98.1%(4579/4670),AMI行急诊PCI者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98.2%(825/840)。住院期间共死亡52例(总病死率1.1%),其中术中死亡2例(术中病死率0.04%)。总的PC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5%(304/4670)。从入院至PCI时间为3.5d±2.1d,平均住院12d±8d。结论PCI治疗ACS成功率高,术中、术后死亡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近期疗效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近期临床疗效 并发症发生率 沈阳军区总医院 梗死相关动脉 住院期间 心血管内科 2004年 1989年 急诊PCI 术后死亡率 总病死率
原文传递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yndrome Essential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魁武 何庆勇 +1 位作者 藤菲 王阶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73-276,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mmon syndrome essential factors and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unstable angina (UA). Methods: Eight hundred and fifteen patients with UA confirmed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mmon syndrome essential factors and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unstable angina (UA). Methods: Eight hundred and fifteen patients with UA confirmed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identified from several centers. Common syndrome essential factors were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expert experienc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ommon syndrome essential factors and symptoms and signs of UA were analyzed using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common syndrome essential factors in unstable angina were blood stasis, qi stagnation, phlegm turbidity, heat stagnancy, qi deficiency, yin deficiency, and yang deficiency. Symptoms such as chest pain, hypochondriac distention, ecchymosis, dark orbits, dark and purplish tongue, and tongue with ecchymosis and petechiae were significant diagnostic features of "blood stasis". Aversion to cold and cool limbs, weakness in the waist and knees, and clear abundant urine were significant diagnostic features of "yang deficiency". These result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linical Chinese medical practice. Conclusion: This clinical study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ommon syndrome essential factors and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unstable angina. The results provide the basis for establishing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yndrome essentia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stable angina syndrome essential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