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龙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051-054,共4页
探究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旨在为该类骨折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昌黎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位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原则,将... 探究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旨在为该类骨折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昌黎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位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原则,将这些患者均等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共计56位。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疗法,而观察组则接受手法复位结合经皮克氏针治疗。在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X线测量结果、治疗成效与术后并发症出现频率时,需细致分析各项数据,以全面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优劣与影响。结果 在对比分析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期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长以及伤口愈合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此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在X线测量结果方面,两组患者的尺偏角与掌倾角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桡骨缩短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疗效方面,观察组的骨折端愈合优良率高达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1%(P<0.05)。此外,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能够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因此,方法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经皮克氏针 老年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
作者 涂家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19-022,共4页
观察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实施关节镜辅助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上抽取者均行手术治疗,纳选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12月,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对60例的纳选对象做分组处理地,即对... 观察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实施关节镜辅助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以上抽取者均行手术治疗,纳选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12月,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对60例的纳选对象做分组处理地,即对照组(纳入3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纳入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关节镜辅助),对比2组的观察指标。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96.7%高于对照组76.7%,且术中出血量、住院与疼痛消失及骨折愈合等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2)术前,对比2组患者的骨折复位状态,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尺偏角高于对照组、掌倾角低于对照组,P<0.05;(3)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于术后6个月做统计对比,观察组100%高于对照组83.3%,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6.7%少于对照组26.7%,P<0.05。结论 在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时,采取关节镜下辅助手术,能提升疗效,减少并发症,恢复腕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治疗效果 腕关节功能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陆新林 陈海磊 《医疗装备》 202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DRF)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诊治的60例UD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联...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DRF)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诊治的60例UD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6、12个月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相比,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对UDRF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显著,且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但掌侧锁定钢板固定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锁定钢板 外固定架 经皮克氏针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改良Henry入路与直接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魏永兴 才新 +1 位作者 王光楠 李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Henry入路与直接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 目的:比较改良Henry入路与直接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96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直接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水平,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水平、腕关节功能(Cooney腕关节功能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大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疼痛、功能状态、活动度、握力等Cooney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enry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提高腕关节功能评分,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直接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 桡骨骨折 改良Henry入路 直接掌侧入路 钢板内固定术 腕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谭丹 周勇 +1 位作者 湛小波 鲍全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850-855,共6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的45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同时间段收治采用切...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的45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同时间段收治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45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方法为臂丛麻醉下手法牵拉复位桡骨远端骨折;C臂透视下一枚克氏针于尺骨远端经皮进针,经下尺桡关节沿软骨下骨锁定桡骨远端以维持桡骨远端复位高度及掌倾角,再由桡骨远端茎突侧经皮穿入克氏针以维持桡骨远端尺偏角,由桡骨远端背侧经皮穿入克氏针撬拨复位及固定粉碎骨折块;最后剪断克氏针尾端并埋于皮下,术后定期随访,术后6~8周视情况拔出克氏针。对照组手术方法为常规Henry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并桡骨远端钢板固定。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状况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8(3,5)个月。与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相比,手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元:34179.70±4000.00 vs.4220.56±500.00,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d:7.2±1.5 vs.1.2±0.2,P<0.01);术后4个月随访时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6%vs.97.8%,P>0.05),快速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9.89±3.43 vs.9.64±3.36,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手法复位克氏针固定下尺桡关节而获得二次稳定,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疗效肯定,值得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克氏针 手法复位 老年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永富 白志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切开复...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研究组(行外固定支架术)各40例。观察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及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耗时、术中出血量指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并发症、残余畸形及总分腕关节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并发症、残余畸形及总分腕关节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并发症、残余畸形及总分腕关节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虽然创伤性较小,但是两者手术腕关节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无显著差异,具体实施哪种手术,还需结合患者骨折类型及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支架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7
作者 刘金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DRF)采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D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DRF)采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D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试验组给予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及围术期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43.66±7.44)mL,少于对照组的(68.53±9.36)mL,住院时间(7.57±1.86)d、疼痛消失时间(15.57±3.23)d及骨折愈合时间(46.46±7.53)d均短于对照组的(12.25±2.48)d、(22.15±4.14)d、(51.68±6.74)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DRF患者应用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关节镜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腕关节功能 围术期相关指标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晗 张鉴 +1 位作者 李强 袁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04-3005,共2页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8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以及分型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法...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8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以及分型将7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外支架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然后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采用WERLEY和GARTLAND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钢板内固定法与固定结合钢板内固定法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选取具体的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类型以及骨折程度来定,同时加强合理的锻炼,能够使腕关节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钢板内固定法 外支架固定结合钢内固定
下载PDF
复杂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西龙 何学艺 +1 位作者 桑斗 聂永政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8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 骨科医生 疗效满意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魏明 张斌 黄慧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1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 目的分析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分别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的桡骨缩短、尺偏角、掌倾角以及Mayo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均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小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老年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秀芳 刘晓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487-1488,1491,共3页
目的:探讨T形钢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8年11月~2011年11月资料完整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3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石膏夹板外... 目的:探讨T形钢板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8年11月~2011年11月资料完整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36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优于石膏夹板外固定术(P<0.01)。结论: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可有效维持桡骨长度,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快,是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术后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有效指导患者康复功能锻炼,可提高骨折愈合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钢板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 护理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付吉东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8),观察组予...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8),观察组予以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两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个月的Gartland-Werley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支架 小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中药自拟方分期论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毅 舒建国 +1 位作者 龚革会 徐旭冬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分期论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T形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2例,2组患者均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与消肿治疗,治疗组术后按骨...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分期论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T形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2例,2组患者均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抗感染药物与消肿治疗,治疗组术后按骨折三期予中药方剂辨证施治,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采用X线检测骨折复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于术后3月统计疗效,随访1年。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尺偏角及掌倾角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2组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年,2组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及尺偏角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83.9%,对照组优良率为61.3%,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8.28±23.28)天,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02.47±32.19)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自拟方分期论治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T形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并达到较优的复位效果,其临床疗效优于内固定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药物与消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分期论治 活血止痛散 益气活血通络散 接骨散
原文传递
腕关节镜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国涛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1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腕关节镜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71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腕关节镜... 目的:观察腕关节镜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71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腕关节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复位效果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桡骨短缩程度和掌倾角均小于对照组,尺偏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关节镜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降低桡骨短缩程度,以及改善掌倾角和尺偏角,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镜 腕关节功能 掌倾角 尺偏角
下载PDF
掌侧T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15
作者 许龙吉 崔正默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19期72-72,30,共2页
目的介绍掌侧T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掌侧T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7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AO分型[1]:B3型:8例,C1型:12例,C2型:11例,C3型:6例。术后第1天开... 目的介绍掌侧T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掌侧T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7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AO分型[1]:B3型:8例,C1型:12例,C2型:11例,C3型:6例。术后第1天开始主,被动关节功能锻炼。结果33例患者术后获得6~16个月随访,按Dienst等[2]功能评估方法:优:25例,良:6例,可:2例。结论掌侧T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T形接骨板
下载PDF
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国平 罗琦 陈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4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对照组(n=40)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4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4)。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能够为该类患者治疗术式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手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6
17
作者 竺纬 马辉 +4 位作者 魏强 杨继东 蔡晓冰 赵杰 张春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904-1906,共3页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3种不同的方法共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74例77侧,骨折类型按按A0从SIF分型A3...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等3种不同的方法共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74例77侧,骨折类型按按A0从SIF分型A3型21侧,B2型19侧,B3型13侧,Cl型11侧,C2型9侧,C3型4侧。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首次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41侧,外固定支架15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1侧,因手法复位后再移位者改用外固定支架治疗2侧,改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侧。[结果]74例患者中有71例74侧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平均21)个月。腕关节功能评价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石膏外固定组的优良率为88.6%,外固定支架治疗组优良率为94.3%,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95.7%。[结论]对于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外固定支架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无明显差别,但两者均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组。由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简单易行,仍可作为相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常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 骨折 石膏固定 外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传统手术及腕关节镜微创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4
18
作者 陆剑锋 陆飞伟 +3 位作者 崔志浩 祁连港 王涛 刘宗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3-688,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切开复手术及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 2014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86 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对象,按手术方案分组,观察组(41 例)接受腕关节镜...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切开复手术及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 2014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86 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对象,按手术方案分组,观察组(41 例)接受腕关节镜微创手术,对照组(45 例)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比 2 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 3 个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量、改良 Sarmiento 评分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时改良 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 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 3 个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量、改良 Sarmiento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发生关节面不平整及(创伤性)关节炎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与传统切开复位手术相近的近期骨折复位效果,但在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上更具有优势,推荐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腕关节镜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外支架跨关节固定术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8
19
作者 庞金辉 曹成福 +4 位作者 纪斌 周军杰 陈贤奇 王臻 周强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31-33,3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2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Müller AO分型:A3型14例;C2型28例;C3型20例),均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术治疗,必要时辅以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固定。采用...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2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Müller AO分型:A3型14例;C2型28例;C3型20例),均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术治疗,必要时辅以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固定。采用改良sarmiento系统评估骨折复位情况、Dienst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62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5周。随访3~12个月,其中53例复位优良,占85.5%;57例腕关节功能优良,占91.9%。有2例出现钉道感染、1例Schanz钉松动,经积极处理后顺利愈合;另有1例出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未见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再移位。结论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不稳定性 外固定支架 手法复位 克氏针
下载PDF
T形接骨板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任飞 贾红伟 吕松峰 《中医正骨》 2007年第1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桡骨不稳定性骨折/治疗 骨折固定术 T形 钢板内固定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