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NA与InterTAN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的对比
1
作者 汪胜 李军 +1 位作者 左才红 陈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700-4703,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PFNA...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n=60,PFNA内固定治疗)和InterTAN组(n=40,InterTAN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所有患者随访至少6个月,对比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髋伸屈活动度(ROM)、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VAS均明显小于InterTAN组(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均P<0.05)。InterTAN组内固定和髋关节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FNA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两种内固定方法均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InterTAN术后稳定性、髋关节功能恢复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InterTAN)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国产股骨髓内针DCN和PFNA-II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张万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57-0059,共3页
分析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时,行DCN和PFNA-II内固定复位术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140例就诊于2020年5月~2022年5月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以随机选择法及治疗方式,分为DCN组和PFNA-II组,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情况,并在术后1... 分析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时,行DCN和PFNA-II内固定复位术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140例就诊于2020年5月~2022年5月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以随机选择法及治疗方式,分为DCN组和PFNA-II组,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情况,并在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重点关注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X线照片、愈合情况、并发症以及固定失败情况。对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发现成功随访数为107 例,平均随访时长8.36个月。比较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及伤口感染、栓塞等情况。结果 PFNA-Ⅱ患者临床中透视时间和手术次数相较于DCN组较短,且改组术中出血量以及股骨颈缩短情况较优于DCN组。疼痛程度对比中,PFNA-II(23.4%)高于DCN 组(11.3%),差异较为显著(P=0.001)。随访12个月时,两组患者并发症、行走功能及哈里斯髋关节2项评分,髋关节活动情况,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国产股骨髓内针DCN和PFNA-II,在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时,临床疗效均较为理想,但术后DCN组并发症次数多,相较于PFNA-II使用效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N PFNA-II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下载PDF
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阳 吕永明 +2 位作者 徐飞 张立超 宋莺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326-4327,共2页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79~93〔平均(87...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79~93〔平均(87.64±6.32)〕岁;致伤原因:平地摔倒23例,车祸伤7例,床上坠落伤2例;按照Evans进行骨折类型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高龄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自强 杜科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动力髋螺钉( DHS)、Gamma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2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DHS组40例,Gamma钉...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动力髋螺钉( DHS)、Gamma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2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DHS组40例,Gamma钉组47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组35例。观察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均未出现感染、内固定失效。人工关节置换组均未出现关节脱位、人工假体松动、下沉或断裂。三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上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人工关节组术中出血量最高,明显高于DHS组和Gamma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DHS组术中出血量高于Gamma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双极人工股骨头组术后负重时间明显短于DHS组和Gamma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DHS组与Gamma钉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DHS、Gamma钉、双极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均具有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而人工关节置换更早进行负重功能锻炼,在高龄、长期卧床患者可考虑选择人工关节置换。但人工关节置换术中出血量大,术前需关注血红蛋白含量,必要时术前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术 动力髋螺钉 GAMMA钉
下载PDF
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迟琨 刘波 杨雪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于术后6周进行负重训练,观察组患者于术后2周左右在耐受范围内完全负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HHS和AD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全负重训练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全负重训练 老年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武政 刘向栋 常宝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8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251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251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术的临床资料,以术前一般资料和术中临床因素作为分析变量,运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PFNA治疗中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和高危因素。结果 78例经PFNA治疗的高龄患者内固定失败,经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骨折类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等级、尖顶距、激素应用、基础疾病是PFNA治疗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骨折类型、骨质疏松Singh指数等级、尖顶距是PFNA治疗内固定失败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于有严重性骨折(Ⅲ、Ⅳ型骨折)、4~6级骨质疏松、尖顶距大于25 mm等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治疗术内固定失败高危因素患者,临床治疗中应对此加以重视,给予有效干预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危因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6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吕品 褚会军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2228-2232,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AO/OTA 31-A2,A3型)病人12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AO/OTA 31-A2,A3型)病人120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9例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61例行PFNA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Harris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测定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6.68±2.19)cm比(11.43±2.65)cm,P<0.05],总失血量[(565.93±173.68)mL比(946.37±325.31)mL]、术后引流量[(72.48±10.61)mL比(82.65±11.42)mL]均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63.56±8.77)min比(82.08±9.13)min]、住院时间[(15.68±4.14)d比(22.76±5.43)d]、部分负重时间[(10.18±2.06)d比(16.91±5.29)d]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9±2.64)d比(11.35±2.46)d,P>0.05];随访1年两组Harris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随访1年观察组Harris评分[(83.63±11.32)分比(80.05±7.64)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90.09±3.13)分比(79.85±4.26)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且术后7 d观察组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6%比23.73%,P<0.05)。结论闭合复位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能优化多项手术指标,提高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失血量,且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愈合时 生活自理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远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8期55-57,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分为4组:A组2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28例,行防旋股骨近端...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分为4组:A组22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28例,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C组26例,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D组24例,行Gamma钉内固定治疗。比较4组术后3、6、12、18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随术后时间延长而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时间点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同一时间点明显高于C组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和D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在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髋内翻畸形、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B组随访期内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髋内翻畸形发生。C组出现内固定松动2例,髋内翻畸形3例。D组出现1例(Ⅱ型)钉远端股骨干骨折,1例大腿中上端疼痛;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具优势,近期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其远期并发症尚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邵锋 卢绪章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6期174-176,185,共4页
目的探讨PFNA与PFLAP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选择不稳定性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PFLAP组,各49例。PFNA组采用PFNA手术治... 目的探讨PFNA与PFLAP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选择不稳定性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98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PFLAP组,各49例。PFNA组采用PFNA手术治疗,PFLAP组采用PFLAP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切口大小、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及1年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3.5个月。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明显比PFLAP组短(P<0.05);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较PFLAP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PFLAP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FLAP组(P<0.05)。结论 PFNA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机体内环境干扰少,对手术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尤为适用,同时因其固定牢靠,可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减少并发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下载PDF
不同类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效果及其对假体周围BDM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段冰川 梁艳伟 田芳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614-1617,1670,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假体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髋关节功能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DM)水平的影响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2年2月期间我院我科收治的123例需...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假体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髋关节功能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DM)水平的影响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2年2月期间我院我科收治的123例需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骨水泥组(n=61)和生物型组(n=62)。骨水泥组安装骨水泥型臼杯,生物组采用生物型假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髋关节功能、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假体稳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骨水泥组手术时间较生物型组长,术后引流量较生物型组少(P<0.05),术中出血量及下床活动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疼痛、活动度、畸形及功能四个方面评分以及髋关节功能总分均较手术前上升,骨水泥组均低于生物型组(P<0.05);术后6m,两组患者Gruen 1区、Gruen 6区及Gruen 7区骨密度水平均较术后1w明显下降(P<0.05);其余各区与术后1w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m时两组间各区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生物型组假体稳定率明显高于骨水泥组(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物型假体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能提升假体稳定性,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且不增加骨丢失及骨水泥中毒等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型假体 生物型假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骨密度 股骨转子骨折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桑平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6期143-144,共2页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72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72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4.44%(34/36)高于对照组75.00%(27/36),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采用PFNA治疗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切口长度,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InterTan和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侯波 刘涛 曹富江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6期9-11,共3页
目的比较InterTan和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35例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应用InterTan钉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钉(PFNA-Ⅱ)治疗。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在每次随访采集X线... 目的比较InterTan和PFNA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35例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应用InterTan钉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钉(PFNA-Ⅱ)治疗。术后1、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在每次随访采集X线照片。记录体位变化、并发症和固定失败例数。总共207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8.36个月,对符合标准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使用PFNA-Ⅱ治疗的患者经历较短的透视时间和手术次数,术中出血少,股骨颈缩短少。PFNA-Ⅱ组大腿疼痛的发生率(23.4%)明显高于对照组(InterTan组)(11.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最后的随访时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行走能力、Harris髋关节评分,或髋关节运动范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InterTan钉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好处,但是对于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还需要改进以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AN PFNA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下载PDF
锁定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优势
13
作者 王力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482-482,共1页
目的:探讨锁定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优势。方法:将50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锁定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切口长度、术中... 目的:探讨锁定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优势。方法:将50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锁定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随访优良率为96.0%(24/25),对照组为72.0%(1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板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锁定板固定治疗 动力髋螺钉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在谦 杜小平 +1 位作者 高磊 王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A组为Gamma钉组(30例),B组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随访情况。结果:B...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A组为Gamma钉组(30例),B组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随访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中透视时间短于A组(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个月髋关节Harris总评分及各项指标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近端解剖钢板对股骨头、干、颈的血供破坏较小,内固定并发症较少,可以优先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骨钉 老年人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 被引量:6
15
作者 齐东栋 吕帅洁 +2 位作者 温晓文 肖鲁伟 童培建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24-27,30,共5页
股骨转子间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部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几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就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适应证、人工髋关节假体的选择、是否运用骨水泥加固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假体 骨水泥
下载PDF
DHS、PFNA、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8
16
作者 孟庆奇 崔树廷 +7 位作者 梁伟国 王文 李爱国 李锋生 张同仁 王敏 奉振成 李斯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6-1039,1043,共5页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 目的对比评估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方法以AO分型为标准,筛选92例70岁以上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比3种术式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足趾触地和完全负重的时间、HHS、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率及并发症。结果 PFNA在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方面要要优于其余两种术式。半髋关节置换则可以获得最优的负重开始时间,包括足趾触地时间和全负重时间,及3个月内的最佳的HSS分值。结论对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如果患者耐受手术能力差,考虑到术中出血及术后早期下地,建议给予PFNA治疗。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可,因为3种术式远期效果一致,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骨折类型、骨折复位难易、经济状况及术者对各种术式熟练程度做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动力髋螺钉(DHS) 半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髋关节置换:先置入假体再行骨折内固定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戎波 范少地 +4 位作者 胡万华 王仁 于杰 周凤金 刘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41-2344,共4页
背景: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成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新方法。以往学者多习惯先处理骨折后置入假体,或先处理小转子,置入假体后再修复大转子。对于加长柄与标准柄长的使用,争论较大。目的:验证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 背景: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成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新方法。以往学者多习惯先处理骨折后置入假体,或先处理小转子,置入假体后再修复大转子。对于加长柄与标准柄长的使用,争论较大。目的:验证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置换过程中置入假体与固定大小转子骨折块的操作顺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12解放军第451医院骨科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28例的临床资料,2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人工关节置换后观察X射线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变化及其并发症。结果与结论:全组病例人工关节置换后随访1-4年,平均2.8年,疗效优良率为89.3%,未发现髋内翻、感染、松动、脱位者。人工关节置换能迅速恢复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置换要点是大、小转子骨折与人工假体关系的处理,应先置入假体,后以假体为支撑、行骨折内固定;做到假体与股骨近段紧密压配,是置换后假体稳定性的保证,加长柄与标准柄长均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骨折 高龄 不稳定性骨折 髋关节假体
下载PDF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阳 吕永明 +2 位作者 张立超 徐飞 杜元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67-2268,共2页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现象的加重,老年人群中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1〕。临床上对于骨折的老龄患者应尽早治疗,早期的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因卧床导致的并发症〔2〕。临...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现象的加重,老年人群中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1〕。临床上对于骨折的老龄患者应尽早治疗,早期的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因卧床导致的并发症〔2〕。临床上一般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有切开复位动力髋或解剖钢板内固定,但对于老龄患者来说,这些方法易造成卧床并发症,故不宜用于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3〕。目前,我院探究了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 高龄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骨折
下载PDF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7
19
作者 唐晓明 朱国太 +2 位作者 孙海浪 戴健 于广洋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5期77-79,共3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87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SH组和PFNA组,分别采用DHS和PF-NA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87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SH组和PFNA组,分别采用DHS和PF-NA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DHS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与DHS内固定比较,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老年 动力髋螺钉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内固定
下载PDF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2
20
作者 周建华 黄建明 +1 位作者 肖海军 吴良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2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PFN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固定。结果术后随访8~58周(平均26周),骨折全部愈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PFNA具有操作...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效果,评价PFN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固定。结果术后随访8~58周(平均26周),骨折全部愈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PFNA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等优点,对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良好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转子骨折 PF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