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罗炎炎 《北方药学》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均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试验组术...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脉汤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均实施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试验组术后予以自拟活血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4d,两组APTT、TT均较术前增加,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IB、D-D均较术前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4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术前降低(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活血通脉汤应用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活血通脉汤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改善作用评价
2
作者 张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04-107,共4页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应用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人工关...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应用于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优良率和临床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上的骨折恢复优良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治疗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3
作者 曾进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2-0085,共4页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8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内固定术)与观察组(人工关节置换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对比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期间,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效果方面比内固定术更为突出,除有助于患者治疗时间缩短外,可增强其髋关节功能,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李宁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IT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和观察组(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IT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核工业四一七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术)和观察组(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各33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效果、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用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ITF的临床效果优于内固定术,其手术用时更短,可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且安全性较高,但术中出血量与输出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谭叙强 江梦谣 +3 位作者 黄声乐 潘式新 何锦威 李茂壮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7期79-82,90,共5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0例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前计划的不同分为研究组(...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90例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前计划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以传统方法行术前计划,研究组以MSCT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行术前计划。比较两组手术指标、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一次置钉成功率为82.22%(37/45),高于对照组的62.22%(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6,P=0.034)。研究组术后1、3、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辅助3D打印技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确保骨折精确复位固定,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术后恢复,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隆间骨折 三维重建 多层螺旋CT 3D打印技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PFNA与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34
6
作者 李凡 陆海明 +4 位作者 王秋根 李豪青 陶杰 高伟 黄建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比较PFNA、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78例骨折患者中,36例使用PFNA固定,42例使用Gamma钉固定,并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PFNA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较Gamma... [目的]比较PFNA、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78例骨折患者中,36例使用PFNA固定,42例使用Gamma钉固定,并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PFNA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较Gamma钉小,但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的差异。Gamma组1例出现拉力螺钉切出,2例出现股骨干骨折。[结论]PFNA设计合理,微创操作,出血少,固定牢固,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PFNA GAMMA钉
下载PDF
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66
7
作者 骆剑敏 朱国庆 +4 位作者 陈栋 徐国健 王磊 章才军 金柏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治疗 高龄 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31
8
作者 刘建斌 王栋 +1 位作者 赵法章 刘成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29-531,共3页
目的探讨PFNA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微创治疗,早期指导患者康复训练,Harri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对55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36±17 w。切口... 目的探讨PFNA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5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微创治疗,早期指导患者康复训练,Harri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对55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36±17 w。切口及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8±1.2 w。术中、后并发症5例。按Harris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7.3%。结论 PFNA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损伤小,失血少,时间短,术中、术后并发症较低,允许患者早期活动,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骨质疏松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患者 PFNA
下载PDF
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 被引量:9
9
作者 童培建 季卫锋 +2 位作者 章建华 武中庆 肖鲁伟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高龄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加长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光 朱勇 +2 位作者 许会敏 贾子超 李振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234-1236,共3页
目的 :探讨加长Gamma钉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及原理。方法 :1998年起使用加长Gamma钉做为内固定物 ,采用有限切开技术 ,治疗 2 5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 ,术后定期随访 ,以骨折愈合情况、颈干角、髋关节活动... 目的 :探讨加长Gamma钉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及原理。方法 :1998年起使用加长Gamma钉做为内固定物 ,采用有限切开技术 ,治疗 2 5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 ,术后定期随访 ,以骨折愈合情况、颈干角、髋关节活动度以及是否存在肢体短缩、外旋畸形等为观察指标。结果 :2 5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经 8~ 18个月随访 ,综合上述观察指标 ,满意率达 92 % ,无一例死亡、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折断等现象。结论 :对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骨折 ,特别是逆粗隆型骨折及延及粗隆下的骨折加长Gamma钉具有固定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长Gamma钉 内固定 老年人 治疗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DHS支持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晋才 王庆一 +4 位作者 曲铁兵 王志为 荀宝通 林源 张晓冬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5期403-404,共2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动力髋螺钉(DHS)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自1993年开始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2001年10月开始采用DHS系列支持钢板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动力髋螺钉(DHS)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自1993年开始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2001年10月开始采用DHS系列支持钢板治疗该型骨折旨在防止过度嵌插及头颈部滑移。现将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治疗 临床效果 钢板治疗 20世纪90年代 常见疾病 老年人健康 动力髋螺钉 有效方法 疗效报告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立群 王贵清 +3 位作者 汤勇智 黎昭华 刘春磊 侯翰涛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2464-2465,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效果情况。方法:选取9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人工关节置换组50例和PFNA内固定组48例。观察两组骨质...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效果情况。方法:选取9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人工关节置换组50例和PFNA内固定组48例。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预后功能情况。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和PFNA内固定组预后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应根据临床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PFNA内固定 骨质疏松性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比较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庞向华 欧阳建江 +1 位作者 周建飞 洪定钢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0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关...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28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98.04%;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有效率86.2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关节置换在治疗骨质疏松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内固定手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松亮 林涌生 +2 位作者 郭仰丹 李扬 林志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9期58-59,共2页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7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 目的比较人工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7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3.24%,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32、3.453、20.695、11.265、38.081、52.351,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下载PDF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嘉 曹德良 +3 位作者 吴宗明 王奕 梁朝革 徐志英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0年第6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防旋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10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同定法治疗75岁以上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1例,其中男20例,女21例。根据Evans分型骨折类型:Ⅲ型2... 目的探讨防旋刊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10年3月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同定法治疗75岁以上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1例,其中男20例,女21例。根据Evans分型骨折类型:Ⅲ型25例,Ⅳ型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4d,平均6d。术后复查x线片并进行功能柃查,采用Sanders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死亡病例。41例中38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18m(平均12m)。术后愈合时间3~6m,无内固定断裂、螺旋刀片拔出或穿透股骨头关节面等并发症发生。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评定标准,获优11例、良24例、中3例,优良率92.11%。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同定法具有操作时间短、出血少、患者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75岁以上高龄不稳定粗隆问骨折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防旋犁股骨近端髓内钉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超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国富 陈海啸 +3 位作者 林列 徐国成 王斌 洪华兴 《浙江创伤外科》 2006年第5期425-426,共2页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治疗 解剖型钢板 超高龄 心肺功能不全 骨折患者 全身疾病 手术禁忌症
下载PDF
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79
17
作者 纪方 朴润秀 +3 位作者 蔡郑东 黄长明 贾金鹏 邵海军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 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32例 ,男 8例 ,女 2 4例 ,年龄 74~ 92岁 ,平均 82 3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 :ⅢA :11例 ,ⅢB... 目的 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32例 ,男 8例 ,女 2 4例 ,年龄 74~ 92岁 ,平均 82 3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 :ⅢA :11例 ,ⅢB :8例 ,Ⅳ :7例 ,Ⅱ :6例。结果  32例 30例进行短期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6个月 (2~ 12个月 ) ,无 1例病人因手术并发症死亡。入院至手术时间 2~ 7d ,平均 4 5d。手术时间 5 5~ 16 5min (平均 85min)。术中补血 0~ 12 0 0ml (平均 6 0 0ml)无术中休克或死亡。伤口均一期愈合 ,无 1例感染。住院时间 10~ 2 1d (平均 14d) ,2 6例病人髋关节功能满意。结论 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段 ,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目的 分析及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32例 ,男 8例 ,女 2 4例 ,年龄 74~ 92岁 ,平均 82 3岁。骨折类型Evans分类 :ⅢA :11例 ,ⅢB :8例 ,Ⅳ :7例 ,Ⅱ :6例。结果  32例 30例进行短期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6个月 (2~ 12个月 ) ,无 1例病人因手术并发症死亡。入院至手术时间 2~ 7d ,平均 4 5d。手术时间 5 5~ 16 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假体置换 治疗 老年人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Gamma3钉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明 军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和对比Gamma3钉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Gamma 3钉或PFNA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方式分为Gamma 3钉组... 目的观察和对比Gamma3钉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Gamma 3钉或PFNA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方式分为Gamma 3钉组(43例)和PFNA组(57例),记录和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和比较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期末按照Harris髋关节创伤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 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判定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Gamma 3钉组和FNA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3.0%和94.7%;Gamma3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PFNA组(P<0.05)。结论 Gamma 3钉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相当,都为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且PFNA内固定术对患者的手术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GAMMA 3钉 PFNA 内固定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志发 刘展亮 +1 位作者 李晓彬 杨永迁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期133-133,135,共2页
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骨折类型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骨折的同时伴有骨... 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法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的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于2011年1月—2013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骨折类型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在骨折的同时伴有骨质疏松症。将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关节置换组和内固定治疗组,人工关节置换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内固定治疗组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PFNA),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并通过随访了解患者卧床时间,同时通过对术前和术后FRS评分及Harri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卧床时间方面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FRS及Harris评分降低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相比在手术时间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没有增加手术时间,但是具有卧床时间短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内固定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薛小东 张鸿程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4期105-106,共2页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0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6月2日-2017年1月20日,并将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患者实施...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02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6月2日-2017年1月20日,并将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患者实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51例患者实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15±0.47)个月、住院时间为(26.30±1.18)天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 中药 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