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9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对比
1
作者 李逸群 吴昊 向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 目的对比分析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置换组(52例)和固定组(52例),置换组患者采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术治疗,固定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固定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固定组(t=5545、5150,P均<0001),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固定组无明显差异(t=1933、1619,P=0056、0109)。术后12个月,置换组患者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077%,明显高于固定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6154%(χ^(2)=4685,P=0030);置换组患者健康调查量表36(SF-36)中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固定组(t=3062、2868、3028、3440,P=0003、0005、0003、0001)。置换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7%,明显低于固定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2115%(χ^(2)=5283,P=0022)。结论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相比,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虽会增加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但能够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骨折 老年 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
下载PDF
手法和石膏外固定方式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张美矿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29-0032,共4页
分析手法和石膏外固定方式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2021年1月~2023年1月4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治疗)与对照组(20例,手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影像学... 分析手法和石膏外固定方式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2021年1月~2023年1月4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治疗)与对照组(20例,手术治疗)。分析患者临床疗效、影像学参数、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并发症。结果 各项指标对比,(P<0.05)。结论 手法治疗从某种角度看来,这对于大多数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尤为显着。它改善了大多数患者影像学检查的相关参数,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大多数患者的疼痛感觉,减轻了大多数患者的痛苦。患者存在一定的严重并发症风险,对改善患者预后具备最重要的作用。值得在广泛的应用中免费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对患者腕关节功能、 PRWE评分以及并发症的改善效果
3
作者 曹哲铭 李志刚 +2 位作者 曾祥悦 宋锡国 周立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8期934-936,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对患者腕关节功能、PRWE评分以及并发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手... 目的研究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对患者腕关节功能、PRWE评分以及并发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PRWE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评分(51.23±3.94)及PRWE评分(33.03±2.4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1%(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对患者腕关节功能、PRWE评分以及并发症的改善效果明显,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提升更为显著,可作为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腕关节 PRWE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有限内固定在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对BMP-2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肖丰伟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0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有限内固定在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21年5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有限内固定在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2021年5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有限内固定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血BMP-2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组BMP-2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与对照组的5.88%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有限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创伤更小,可有效改善BMP-2水平,加快康复进程,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闭合复位 外固定支架 有限内固定 BMP-2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的比较
5
作者 吕建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0080-0082,共3页
比较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效果。方法 2018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49例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比... 比较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效果。方法 2018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49例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腕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骨折愈合、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旋前、后及背伸、屈曲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诸多临床优势,但术后关节功能恢复速度不如掌侧锁定钢板,不过,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患者需要进行两次手术,因此,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掌侧锁定钢板 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
原文传递
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陈柯屹 杨广忠 +6 位作者 马创 赵弟庆 王国旗 余凯 袁春晓 李京 杨新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9期6962-6969,共8页
背景: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但2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哪种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 背景: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但2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哪种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关数据库和杂志,收集对比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文献数据及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比较2组治疗后握力、DASH评分、总的并发症、感染率、畸形愈合率、尺骨变异率等结局指标。结果与结论:纳入9篇文献,患者共524例,内固定组286例,外固定组238例。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相比,握力方面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钢板内固定治疗后3个月及1年DASH评分较优,总的并发症较少,感染率较低,畸形愈合率较低,尺骨变异率较低。说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优于外固定架,以上结论需要更多大样本、双盲、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钢板内固定 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手术治疗 骨与关节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AO/ASIF锁骨钩钢板在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及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曹前来 张磊 +4 位作者 韦飞 杨海涛 刘峰 何志敏 王立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829-1831,共3页
目的介绍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或)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新方法。方法沿锁骨中远段至肩峰外缘切口,暴露肩锁关节和(或)骨折端,将钢板钩插入肩峰下关节囊外,复位后钢板置于锁骨上螺丝钉固定,修补韧带。结果该方法治疗37... 目的介绍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或)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新方法。方法沿锁骨中远段至肩峰外缘切口,暴露肩锁关节和(或)骨折端,将钢板钩插入肩峰下关节囊外,复位后钢板置于锁骨上螺丝钉固定,修补韧带。结果该方法治疗37例,平均28个月随访,按Karlsson疗效标准评价,优34例,良3例。结论AO/ASIF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和(或)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一种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早期恢复肩部功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全脱位 锁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AO/ASIF锁骨钩钢板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新型胫骨动力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不稳定骨折的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闫宏伟 刘凯 +4 位作者 宋金辉 刘军 黄向辉 王坤正 张开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制具备动力加压功能的新型胫骨交锁髓内钉,并分析其在胫骨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力学性能。方法男性健康成人防腐尸骨胫骨湿标本45根,随机分左右侧进入不同实验组,按骨折髓内钉及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标准手术操作进行内固定后,... 目的研制具备动力加压功能的新型胫骨交锁髓内钉,并分析其在胫骨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力学性能。方法男性健康成人防腐尸骨胫骨湿标本45根,随机分左右侧进入不同实验组,按骨折髓内钉及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标准手术操作进行内固定后,于胫骨结节上缘至踝关节平面连线中点锯断,制成骨折端间隙环形扩大至5 mm的不稳定骨折模型。新型髓内钉组:新型胫骨髓内钉25套,直径8 mm,长度280 mm。对照组:分为进口髓内钉对照组及AO加压钢板对照组,其中髓内钉对照组为orthofix胫骨髓内钉10套,规格与实验组相同;胫骨8孔AO加压钢板10套为钢板对照组。各组分别进行轴向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及扭转试验,对不稳定骨折模型的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抗轴向压缩、抗侧弯、抗旋转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比较。结果不稳定骨折情况下,钢板对照组的抗轴向压缩能力最差,新型髓内钉组的抗短缩能力不及髓内钉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新型髓内钉组的抗侧弯稳定性明显优于髓内钉对照组,3组中钢板对照组抗侧弯性能最优,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随骨折稳定性的下降各组抗扭转性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新型髓内钉组的抗扭转性能次于钢板对照组而优于髓内钉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髓内钉的综合力学性能具有明显优越性,其力学性能可保证骨折端的复位和固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加压 不稳定骨折 力学
下载PDF
DCS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36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林石明 郑玉堂 +5 位作者 陈联源 杨源中 王建云 马伯俊 谢强 刘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1期778-778,共1页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DCS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髁螺钉 手术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置入修复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髋关节功能比较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晗 张鉴 +1 位作者 李强 袁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550-3554,共5页
背景:老年患者骨质较为疏松,骨折后骨头粉碎的情况居多,同时很多老年患者并发很多内科疾病,各类脏器功能不足,手术承受能力差,也为内固定治疗带来了困难,增加了治疗风险,所以在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上不统一。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 背景:老年患者骨质较为疏松,骨折后骨头粉碎的情况居多,同时很多老年患者并发很多内科疾病,各类脏器功能不足,手术承受能力差,也为内固定治疗带来了困难,增加了治疗风险,所以在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上不统一。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螺旋刀片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对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院区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螺旋刀片置入内固定,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后采用随访的方式,对两组骨折患者的术中指标、治疗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螺旋刀片置入修复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具有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随访研究 植入物 骨植入物 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螺旋刀片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锁定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东辉 石国君 +3 位作者 侯秀秀 王红玉 杨毅杰 韩广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172-4172,共1页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十分常见的骨折,目前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已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科自2007年8月至2009年11月收治3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采用掌侧入路应崩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锁定钢板 桡骨远端骨折 应用 加压钢板固定 2009年 掌侧入路 疗效
下载PDF
掌骨牵引配合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任栋 臧建成 吴希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掌骨牵引配合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掌骨牵引后闭合复位,带关节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10.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 [目的]探讨应用掌骨牵引配合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掌骨牵引后闭合复位,带关节外固定架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10.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Dienst等的标准,优14例,良7例,可1例。并发症:钉道感染9个孔,无神经血管损伤,无肌腱迟发性断裂。[结论]掌骨牵引配合带关节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较好,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牵引 外固定架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13
作者 林劲松 夏春 +4 位作者 傅日斌 林原 王少杰 石磊 李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后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62岁以上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固定109例、DHS固定73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手... 目的:评估闭合复位后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62岁以上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采用PFNA固定109例、DHS固定73例,比较两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患髋关节的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DHS组为5~12(8.6±1.7)cm,PFNA组为3~5(3.8±0.6)cm,P<0.05。手术时间:DHS组为55~120(71.6±15.8)min,PFNA组为35~70(45.2±9.6)min,P<0.05。出血量:DHS组为250~800(358.2±42.5)ml,PFNA组为80~300(109.6±17.1)ml,P<0.05。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为17~30(19.4±10.3)周,PFNA组为15~27(17.1±6.6)周,P<0.05。术后并发症及输血情况:DHS组术后2周内死亡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术后输血31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3例;PFNA组术后2周内死亡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0例,术后输血23例,鹅头钉穿出股骨头1例,骨折不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PFNA组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期患髋功能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骨折 老年人
下载PDF
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AO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方 田耘 +1 位作者 陈仲强 刘忠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36-137,146,共3页
目的 总结分析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中的作用。 方法 对 12 1例经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随访 10 4例 ,时间 12月~ 72月 ,平均 31 3月。术后神... 目的 总结分析短节段经椎弓根固定在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中的作用。 方法 对 12 1例经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治疗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随访 10 4例 ,时间 12月~ 72月 ,平均 31 3月。术后神经功能除 3例完全损伤没有改善外 ,余 10 1例 ( 97 1% )有至少一级以上的改善 ;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 (术前压缩平均 5 8 3 % ,术后平均 3 2 % ,随访时平均丢失 2 1% ) ;术后后突角度基本纠正 (术前平均 2 9° ,术后平均 3 4°) ,并在随访时维持在平均丢失 3 4°。 结论 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可有效达到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良好复位、坚固的固定 ,间接椎管内减压、维持脊柱的稳定性。通用脊柱骨折内固定系统 (Universalspinesystem ,USS)可以很好地达到短节段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 经椎弓根固定 治疗 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AO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5
15
作者 俞秋纬 陈一鸣 +1 位作者 沈强 周恩元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桡骨 不稳定骨折 骨折固定术 T形钢板
下载PDF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内固定还是外固定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嘉 张保中 +2 位作者 张万利 高鹏 邱贵兴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回顾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本科同一术者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共44例,平均年龄61.5岁;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24例。外固定(external fixat... 目的回顾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本科同一术者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共44例,平均年龄61.5岁;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24例。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EF)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23例,EF组行闭合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架固定,ORIF组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1年、2年随访,测量桡骨长度、尺偏角和掌倾角,评估Gartland-Wertley(GW)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记录所有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44例患者均获随访,1和2年获得随访患者分别为40和36例。ORIF组有愈合延迟1例,螺钉断裂1例;EF组有愈合延迟1例,针道感染1例。E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小于ORIF组。术后3个月随访,ORIF组GW评分、腕关节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和握力均好于EF组;1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和握力好于EF组;2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好于EF组。影像学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手术创伤较小,而内固定术后2年内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不稳定骨折 内固定 外固定
下载PDF
RF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伟 张佐伦 +6 位作者 杨晓光 于锡欣 周东升 路小勇 王健 袁泽农 王鲁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165-166,共2页
RF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张伟,张佐伦,杨晓光,于锡欣,周东升,路小勇,王健,袁泽农,王鲁博我们自1989年5月以来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先后用过Steffee、Dick、CD及RF系统,经比较。... RF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张伟,张佐伦,杨晓光,于锡欣,周东升,路小勇,王健,袁泽农,王鲁博我们自1989年5月以来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先后用过Steffee、Dick、CD及RF系统,经比较。虽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但带有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骨折 胸腰段骨折 不稳定骨折 RF系统
原文传递
改良手指延长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6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劲 彭涛 +3 位作者 张莉薇 刘飞 戴鹏 付纳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手指延长器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岁以上手法复位失败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6例,其中石膏外固定37例,改良手指延长器复位外固定49例,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PRWE评... 目的探讨改良手指延长器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岁以上手法复位失败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6例,其中石膏外固定37例,改良手指延长器复位外固定49例,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PRWE评分评价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疗效,记录发生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在并发症、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PRWE评分上,改良手指延长器外固定治疗组均优于石膏外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效果失败时使用手指延长器治疗能改善患者腕部功能、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延长器 桡骨远端骨折 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9
作者 朱立帆 杨惠林 刘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6期484-485,共2页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 骨折治疗 外固定支架治疗
下载PDF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朝晖 吉本荣治 +2 位作者 郭万首 李子荣 孙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9期736-737,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6例,其中普通T型钢板固定26例,LCP钢板固定8例,克氏针固定22例。植骨者30例,手术均在伤后2周内进行。结果平均随访10·6个月,根据Dienst标准,各组的... 目的比较不同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6例,其中普通T型钢板固定26例,LCP钢板固定8例,克氏针固定22例。植骨者30例,手术均在伤后2周内进行。结果平均随访10·6个月,根据Dienst标准,各组的优良率分别为T型钢板固定92·3%,LCP钢板固定87·5%,克氏针固定90·9%。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根据其损伤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在处理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时,LCP钢板与普通钢板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不稳定骨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