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陀山不肯去观音院
1
《金山》 2018年第6期53-53,共1页
普陀山双峰山下有'不肯去观音院',相传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日僧慧锷自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经普陀为大风所阻,居民张氏舍宅建院供奉。据说建成后观音大士曾现身。乡民为求大士现身,曾有在附近潮音洞舍身投海、僧人燃指自... 普陀山双峰山下有'不肯去观音院',相传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日僧慧锷自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经普陀为大风所阻,居民张氏舍宅建院供奉。据说建成后观音大士曾现身。乡民为求大士现身,曾有在附近潮音洞舍身投海、僧人燃指自残者。明代地方官府立碑禁止,并建莫舍身亭。其碑今尚存,概云观音大士普渡众生,信众只需潜心修行,燃指舍身戕害生灵,观音大士亦所不愿,乡愚人等不得有违等等,文甚精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肯去观音院 普陀山 观音大士
原文传递
观音的传说
2
作者 王加浩 《风景名胜》 1994年第5期36-37,共2页
自两汉期间,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由于观音菩萨高举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名号,使她逐渐赢得了大量信徒,而成为佛教诸神中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信仰最众的汉化了的菩萨。因此,有关她的神奇传说,不仅在我国近两千... 自两汉期间,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由于观音菩萨高举着"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名号,使她逐渐赢得了大量信徒,而成为佛教诸神中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信仰最众的汉化了的菩萨。因此,有关她的神奇传说,不仅在我国近两千年来的经书史籍中有着大量的记载,而且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千手千眼观音的来历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译的佛经中,多半是根据古印度的神话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传入 神话传说 马郎妇 南北朝时期 妙庄王 轮王 妙善 悲华经 不肯去观音院 《法华经》
下载PDF
普陀山佛教文化(三)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桂红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普济禅寺 梅福庵 洛迦山 不肯去观音院 莲花洋 寺内 法雨 大觉禅院 海岸牌坊 释迦牟尼佛
下载PDF
天下名山僧建多
4
作者 谢重光 《佛教文化》 1992年第4期29-31,共3页
谢重光先生是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以一位身在佛门之外的学者身份,他认真地分析了到底是“天下名山僧占多”还是“天下名山僧建多”,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娓娓道来、层层深入;将这一“历史冤案”辩得十分清详。特别是他... 谢重光先生是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以一位身在佛门之外的学者身份,他认真地分析了到底是“天下名山僧占多”还是“天下名山僧建多”,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娓娓道来、层层深入;将这一“历史冤案”辩得十分清详。特别是他不抱成见、不存偏见,可谓仗义执言! “天下名山僧占多”的不实之词是古已有之,这类论调尚不止此一句。由来已久却并不一定就正确,谢重光先生的论析便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因此,举凡在三教相争之中、在儒教高压之下形成的对佛教的一些扭曲的看法,都有必要一一澄清。澄清的目的在于了解什么是好传统,哪些精神要弘扬光大。“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读了谢先生的文章,会感到“满目青山照眼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建 谢重 三教 学者身份 峨眉山佛教 解脱坡 历史研究所 弘扬佛法 不肯去观音院 僧坊
下载PDF
五台山与普陀山 被引量:3
5
作者 晋山 《五台山研究》 1986年第3期39-40,共2页
《普陀山志》一曰:“佛经称地藏、普贤、文殊、观音诸道场曰地、水、火、风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峨眉,火也;五台,风也;普陀,水也。”九华山为地藏菩萨住处,峨眉山为普贤菩萨住处,五台山为文殊菩萨住处,普陀山为观音菩萨住处。《普陀... 《普陀山志》一曰:“佛经称地藏、普贤、文殊、观音诸道场曰地、水、火、风为四大结聚。九华,地也;峨眉,火也;五台,风也;普陀,水也。”九华山为地藏菩萨住处,峨眉山为普贤菩萨住处,五台山为文殊菩萨住处,普陀山为观音菩萨住处。《普陀山志》为明候继高始撰,万历(1573一1620年)年间,周应宾予以重修。此后,遂称五台、峨眉、普陀、九华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称文殊、普贤、观音、地藏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或“四大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殊 地藏 普贤 中国佛教 峨眉 大士 不肯去观音院 清凉山志 《华严经》 真歇清了
下载PDF
普陀洛伽山瞻礼记
6
作者 凡人 《五台山研究》 1987年第4期45-48,共4页
丙寅年孟冬之月,我趁赴江浙进行学术考察和参加《西游记》讨论会的机会,以《五台山研究》使者的身份,瞻礼了素有“海天佛国”之称的佛教名山——普陀山。普陀山与五台山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舍的亲缘关系:相传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日本... 丙寅年孟冬之月,我趁赴江浙进行学术考察和参加《西游记》讨论会的机会,以《五台山研究》使者的身份,瞻礼了素有“海天佛国”之称的佛教名山——普陀山。普陀山与五台山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舍的亲缘关系:相传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日本高僧慧萼第三次来华学法取经,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迎得一尊观音菩萨像,取道明州(今浙江宁波)下海乘船回国。行至普陀山莲花洋,忽遭风浪所阻。慧萼以为观音菩萨不肯东去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研究 莲花洋 文殊菩萨 潮音洞 普济禅寺 僧慧 法雨 不肯去观音院 唐懿宗 梅福庵
下载PDF
“海天佛国”普陀山
7
作者 陈东 《绿色大世界》 1997年第5期14-15,共2页
"船行至普陀附近时,海面突然出现数百朵铁莲花,挡住了船的去路……"于是,引出了观世音菩萨在这里定居的秘密。后来,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又在这里打败天兵天将……这正是:舟山群岛一普陀,观音法地传说多;名胜古迹绿林掩,有山有水... "船行至普陀附近时,海面突然出现数百朵铁莲花,挡住了船的去路……"于是,引出了观世音菩萨在这里定居的秘密。后来,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又在这里打败天兵天将……这正是:舟山群岛一普陀,观音法地传说多;名胜古迹绿林掩,有山有水常有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世音菩萨 大闹天宫 潮音洞 山西五台山 四大名山 天摇地动 不肯去观音院 崖边 丛林中 法雨寺
下载PDF
佛岛初识
8
作者 锦溪子 《风景名胜》 2000年第12期48-48,共1页
普陀——一个熟悉的地名,一个陌生的岛名,忆昔50年代刚到上海华东师大上学时,曾对校址所处的普陀区区名颇感好奇和迷惑。广找老师和同学求教,终于逐渐晓得了——"普陀"一词原是梵语 Buddha(布达)的另一音译,通常译作"佛... 普陀——一个熟悉的地名,一个陌生的岛名,忆昔50年代刚到上海华东师大上学时,曾对校址所处的普陀区区名颇感好奇和迷惑。广找老师和同学求教,终于逐渐晓得了——"普陀"一词原是梵语 Buddha(布达)的另一音译,通常译作"佛陀",简称即"佛",属佛教专用名词。佛教约在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正式传入中国,唐代以后开始与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相结合,逐步形成为中国化的佛教,由于上喜下好,历代经久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陀山 不肯去观音院 观音
下载PDF
“肯去”与“不肯去”
9
作者 李勇 《杭州(我们)》 2017年第1期25-26,共2页
大凡去往或说起普陀山,都会和身边友人谈及开山寺院——'不肯去观音院'。它原是普陀山岛上临海而望的一处普通民宅,唐通咸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锷自山西五台山敬奉观世音菩萨相,欲通过普陀山归往故土日本,船行至离山不远... 大凡去往或说起普陀山,都会和身边友人谈及开山寺院——'不肯去观音院'。它原是普陀山岛上临海而望的一处普通民宅,唐通咸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锷自山西五台山敬奉观世音菩萨相,欲通过普陀山归往故土日本,船行至离山不远的莲花洋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陀山 观世音菩萨 不肯去观音院
原文传递
来自普陀山的呼吁——紫竹禅院今何在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在 《法音》 1988年第12期39-40,共2页
慕名来到我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的普陀山,果真是海上蓬莱。潮音拍岸,绿树漫山,一座座从劫难中重新崛起的黄墙金瓦的寺院,掩映在林间和岛湾。处处可闻晨钟暮鼓,入院举目香烟烛火。特别是寺内念诗般的诵经声伴和着木鱼声的唱鸣。
关键词 寺内 音拍 今何在 不肯去观音院 金瓦 佛教协会 法雨 佛事活动 座座 不知道
原文传递
海天佛国普陀山
11
作者 程军彦 《意林文汇》 2012年第5期42-44,共3页
儒以诚为本,道以德为原,佛以觉为宗。佛教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佛"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觉悟"的意思。"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 儒以诚为本,道以德为原,佛以觉为宗。佛教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佛"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觉悟"的意思。"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与大能的人。佛教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佛后所创。他教人要有自尊自信,为使一切众生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开显人的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牟尼佛 智者乐水 不肯去观音院 迦毗罗卫国 观世音菩萨 如风 莲花洋 王子乔 群山环抱 一切众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