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1
作者 胡传军 王静 +4 位作者 杨娇 万晓蓉 牟华 陈彩娥 贺中云 《循证护理》 2024年第9期1583-1590,共8页
目的:对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癌症病人irAEs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建库至2022年12月15日的irAEs文献记录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与机... 目的:对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研究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我国癌症病人irAEs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建库至2022年12月15日的irAEs文献记录为数据来源,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与机构、国家、关键词、突现词及时间线等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2648篇文献,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652位作者及506个科研机构;发文量居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1022篇),日本(534篇)、中国(341篇);研究机构中发文量排名居第1位的是美国的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154篇);irAEs研究热点涉及“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adverse event”“toxicity”“management”“safety”等多个方面。结论:irAEs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国家与机构合作网络联系密切,该领域已形成了核心作者群;研究方向集中于irAEs机制研究、irAEs的预防以及irAEs管理3个方面。构建irAEs早期预测模式、危险因素探索、irAEs的评估量表开发及接受免疫疗法病人的生存护理是未来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 可视化分析 护理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替莫唑胺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2
作者 经纬俊 彭苗苗 葛卫红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2期255-263,共9页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替莫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替莫唑胺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替莫唑胺的ADE报告数据,通过...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替莫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替莫唑胺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替莫唑胺的ADE报告数据,通过报告比值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ADE发生情况。结果 数据库中,以替莫唑胺作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24 725份,共识别出300个ADE信号,共涉及23个系统器官分类,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各类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等;报告数较多的ADE信号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惊厥发作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挖掘到42个新的疑似不良反应,这些在说明书中未有记录,如假单胞菌皮肤感染、疱疹性脑膜脑炎、舌下神经性瘫痪、汗孔角化病等。结论 替莫唑胺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大体一致,但也有一些新的疑似不良反应被发现,临床使用时应特别关注这些新的不良反应,并建议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药物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英夫利西单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分析
3
作者 游晓炎 郑盈盈 王宪英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335-340,共6页
目的挖掘英夫利西单抗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建库至2023年第1季度英夫利西单抗相关ADE,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 目的挖掘英夫利西单抗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建库至2023年第1季度英夫利西单抗相关ADE,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收集到满足阈值标准的ADE报告数175930份,获得信号963个,共涉及26个系统-器官分类(SOC)。英夫利西单抗主要ADE表现为胃肠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和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等,这与药品说明书记录一致。此外,还发现了英夫利西单抗可能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肾损伤和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等疾病的风险。结论在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时,除了关注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ADE之外,也应密切关注说明书未提及的ADE,以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抗 风险信号 药品不良事件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阿伐曲泊帕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4
作者 熊瑞 王瑾 +4 位作者 杨振 罗艳梅 张宏 仝永涛 来小丹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9-376,共8页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血小板减少症治疗药物阿伐曲泊帕的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 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OpenVigil2.1药物警戒平台获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8年5月至202...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血小板减少症治疗药物阿伐曲泊帕的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s, 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OpenVigil2.1药物警戒平台获取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8年5月至2023年3月阿伐曲泊帕的ADE数据,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6.0版)中ADE术语集的首选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 SOC)和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 PT)对ADE信号进行分类和描述,并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 ROR)法和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对ADE数据进行信号检测。结果 共获取到阿伐曲泊帕相关ADE报告1 879份,累及24个SOC,在PT层级检测到阳性ADE信号28个,其中信号最强的是肾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和移植物抗宿主病,报告数最多的是头痛、疲劳和乏力,新发现了8个ADE信号,分别是季节性过敏、背部疾病、肌肉骨骼不适、肠胃气胀、睡眠过度、斑状皮疹、情绪障碍和流涕。结论 临床应用阿伐曲泊帕时不仅要关注其血栓形成风险,还应密切关注季节性过敏、背部疾病、肌肉骨骼不适、肠胃气胀、睡眠过度、斑状皮疹、情绪障碍和流涕等说明书尚未记载的ADE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曲泊帕 血小板减少症 不良事件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塞利尼索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5
作者 陈亚轻 徐梦丹 +2 位作者 顾航烨 吴君琳 陈永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挖掘塞利尼索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9年7月3日到2023年3月31日上报的塞利尼索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 目的挖掘塞利尼索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9年7月3日到2023年3月31日上报的塞利尼索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6.0版)药物ADE术语集中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语(PT)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获得塞利尼索ADE报告3084份,ADE阳性信号共134个;已报告性别中男性127例、女性124例,年龄以≥65岁为主(4.12%);美国报告数量最多(96.53%),报告者主要为消费者(77.27%);严重ADE主要为住院/住院时间延长(26.26%),其次为死亡(17.15%)。发生频次排名前3位的ADE分别为恶心(1162次)、疲劳(790次)、食欲减退(610次),均被塞利尼索说明书提及。信号强度排名前3位分别为装置相关性菌血症(ROR=115.07,PRR=114.94)、睑板腺功能障碍(ROR=106.70,PRR=106.54)、沙门菌性脓毒症(ROR=99.90,PRR=99.81),均未被塞利尼索说明书提及。结论临床使用塞利尼索时除需关注说明书提及的恶心等常见ADE外,还应关注装置相关性菌血症、睑板腺功能障碍、沙门菌性脓毒症等未被说明书提及的ADE;建议每周复查患者血常规,对患者的血液指标、感染症状等进行监测,以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利尼索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PCI术后卧床便秘病人并发心脏不良事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冷梅芳 黄琨 +3 位作者 叶泽兵 郭凯 曾文苑 官梦霞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5,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卧床便秘病人并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8例PCI围术期卧床便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卧床便秘病人并发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248例PCI围术期卧床便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住院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分为心脏不良事件组和非心脏不良事件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预测效能评价。结果:病人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3%。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人年龄≥68岁[OR=9.970,95%CI(2.599,38.251)]、平卧位排便[OR=3.308,95%CI(1.074,10.188)]、D-二聚体≥402.99 ng/mL[OR=29.901,95%CI(8.800,101.601)]和左心室射血分数≤47.46%[OR=23.540,95%CI(7.118,77.853)]是PCI术后卧床便秘病人并发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55,校正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一致性。结论:PCI术后卧床便秘病人年龄、排便体位、D-二聚体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基于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临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高危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床 便秘 心脏不良事件 列线图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白消安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7
作者 王广飞 张俊琦 +3 位作者 黄怡蝶 王月玥 翟晓文 李智平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59-268,共10页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白消安的药品不良事件(ADE)进行研究,挖掘潜在的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1季度的数据,通过数据清洗、目标药物名... 目的 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白消安的药品不良事件(ADE)进行研究,挖掘潜在的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1季度的数据,通过数据清洗、目标药物名称标准化,获得以白消安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记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比例报告比值法和综合标准法挖掘白消安ADE信号,并利用信息成分法进行信号强弱判断。以《国际医学用语词典》对ADE进行系统器官分类(SOC),并按照ADE发生频次和信号强度分别排序。结果 共获得20 326份以白消安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涉及患者5 615例,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40.71%vs.30.74%);年龄小于18岁占31.56%;上报人群主要为医师(33.71%)、其他健康专业人员(24.35%)以及药师(23.86%);上报国家主要为美国(29.69%)、日本(15.78%)、法国(11.79%)。共挖掘出白消安相关ADE信号556个,其中117个ADE信号未被药品说明书收载。556个ADE信号中,发生频次前五位ADE分别为产品用于未经批准的适应证、肝小静脉闭塞症、黏膜炎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信号强度排名前五位ADE分别为肝小静脉闭塞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静脉闭塞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挖掘的ADE信号共累及23个SOC,数量排名前三的SOC分别为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各类检查,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状和息肉状)。结论 白消安临床应用中,应警惕肝小静脉闭塞症、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神经相关毒性和血栓性微血管病等易造成严重后果的ADE,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做好ADE的预防方案,提高白消安的使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消安 FAERS数据库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药物警戒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
8
作者 刘书婷 查开继 +1 位作者 李培杰 张永高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构组(94例),根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24例)、未发生组(96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结果左心室重构组、无左心室重构组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高危斑块特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未发生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左心室重构 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9
作者 李志 雷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阿利西尤单抗、美托洛尔的效果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进行PCI术的85例AMI患者,根据术后... 目的:观察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阿利西尤单抗、美托洛尔的效果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1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进行PCI术的85例AMI患者,根据术后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43)PCI术后辅以美托洛尔治疗,联合组(n=42)PCI术后辅以阿利西尤单抗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评价两组心功能恢复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髓过氧化物酶(MPO)、脑钠肽(BNP)表达水平,观察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心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48%,与对照组的69.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MPO、BNP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联合应用阿利西尤单抗、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更佳,有利于心功能恢复,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可能与CRP、MPO、BNP水平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阿利西尤单抗 美托洛尔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基于患者360视图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
10
作者 孙萌 骆金铠 +2 位作者 王露露 李宏洁 毛文平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4期54-58,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患者360视图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优化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流程。方法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包含可视化安全预警、向导式上报及反馈追踪、分层系统培训3个功能模块,于2021年1月正式应用。结果系统应用后,压力性损伤、给药错... 目的构建基于患者360视图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优化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流程。方法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包含可视化安全预警、向导式上报及反馈追踪、分层系统培训3个功能模块,于2021年1月正式应用。结果系统应用后,压力性损伤、给药错误以及不良事件整体发生率均较应用前下降,其中给药错误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路滑脱、跌倒/坠床的发生率较应用前略有增加;护理不良事件整改达标率由92.8%提高至95.7%(P<0.05);组织科护士长培训12次,组织全院护士长专项培训20余次,开展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工作坊12场次。结论基于患者360视图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护理风险识别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一步需在充分考虑患者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0视图 护理不良事件 患者安全 质量与信息化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林晓云 包浔娜 +2 位作者 庄海虹 罗梓菁 陈金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70-73,共4页
目的根据等级医院评审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要求,研究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21年1—12月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 目的根据等级医院评审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要求,研究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21年1—12月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进行现状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持续监测;再选取2022年1—12月的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情况,通过对比改进前后验证PDCA循环法的作用效果。结果2022年1—12月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为887例,季度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例数分别为:第一季度15.5例,第二季度21.0例,第三季度19.4例,第四季度32.8例。2021—2022年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呈上升趋势。2022年1—12月医院不良事件上报例数高于2021年1—12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的管理思路能有效提高床均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加强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床均医疗质量 安全不良事件 上报例数 医疗安全 服务质量
下载PDF
1295例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分析及监管工作改进建议
12
作者 李倩 孟艳秋 郭洁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影响静脉留置针使用安全的相关因素,针对该产品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出改进建议。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河南省企业生产的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报告,剔除错报、误报、重...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探讨影响静脉留置针使用安全的相关因素,针对该产品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出改进建议。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河南省企业生产的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报告,剔除错报、误报、重复上报及无效报告后共纳入1295例不良事件报告。对不良事件的上报情况、患者情况、类型、表现进行分析,并针对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出改进建议。结果1295例不良事件中,静脉留置针故障类不良事件919例,占70.97%,其中漏液、堵塞最常见,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产品质量问题、操作技术及超范围使用等;患者伤害类不良事件548例,占42.32%,其中穿刺部位红肿最常见,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软管有毛刺、操作不熟练、患者血管条件差等。结论建议通过以下方面改进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监测工作:(1)建议医疗机构加强培训,培养主动监测及上报意识、持续提升不良事件报告质量;(2)建议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承担不良事件监测责任,加强分析评价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3)建议监管部门规范不良事件术语,积极开展重点监测,持续提升用械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真实世界数据 不良事件 用械安全
下载PDF
基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急救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的影响
13
作者 李悦 常玉霞 冯文净 《包头医学》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急救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抢救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5月在本院进行抢救的90例DK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常规急救干预)、观察组(n=45,常规急救干... 目的:探讨基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急救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抢救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5月在本院进行抢救的90例DK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常规急救干预)、观察组(n=45,常规急救干预+基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急救干预),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干预时间指标、抢救成功率与不良事件。结果:干预后7 d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FBG)、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纠正酸中毒时间、尿酮转阴时间与血糖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抢救成功率无区别(P>0.05),但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急救干预可促进DKA患者生化指标改善缩短干预时间以及在稳定抢救成功率的情况下减少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值报告制度 急救干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抢救成功率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优质护理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改善探讨
14
作者 郭璇 许姗姗 董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20-0123,共4页
明确优质护理管理用于临床急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方法 我院在2022年5月开始,历时17个月,2023年9月结束,共招募了62位患者,均接受急危重症治疗。为良好达到本次研究获取效果,电脑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随机... 明确优质护理管理用于临床急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方法 我院在2022年5月开始,历时17个月,2023年9月结束,共招募了62位患者,均接受急危重症治疗。为良好达到本次研究获取效果,电脑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随机两组,即探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包含31名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另外一组探究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管理,予以相应护理管理获取数据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负性情绪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标上数据,对相应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分析:探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5%,而对照组则高达25.81%。根据卡方值计算,其数值为4.292,P值为0.038。可以得出结论,探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探究组为41.27±4.96分,而对照组为55.62±5.72分。t值检验后,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数值为10.553,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SDS评分为(26.43±4.62)分,对照组为(35.54±5.27)分,t值为7.237,P值为0.000,探究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探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72.12±6.05)分,对照组为(66.34±8.73)分,t值为3.029,P值为0.003,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探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管理方式在急危重症患者身上的应用价值不容忽视。它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荐采用这种具体护理管理方式来对待急危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管理 急危重症 不良事件 负性情绪 生活能力
下载PDF
分段式双壶冲洗法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无肝素透析中的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
15
作者 张雨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029-103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段式双壶冲洗法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无肝素透析中的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于我中心行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患者165例,均接受分段式双壶冲洗法,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试验组(83例)、对照组(82例)。对照组施... 目的:探讨分段式双壶冲洗法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无肝素透析中的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12月于我中心行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患者165例,均接受分段式双壶冲洗法,按信封随机法分成试验组(83例)、对照组(82例)。对照组施行基础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静脉壶凝血程度、滤器凝血程度、临床指标及不良事件等。结果:试验组Ⅰ级、Ⅱ级静脉壶凝血率高于对照组,Ⅲ级、Ⅳ级静脉壶凝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0级、Ⅰ级滤器凝血率高于对照组,Ⅱ级、Ⅲ级滤器凝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滤器使用时长短于对照组,生理盐水用量与24h使用滤器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02%,低于对照组的15.85%(P<0.05)。结论:在无肝素透析中,分段式双壶冲洗法联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其静脉壶凝血与滤器凝血率,缩短滤器使用时长,减少不良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干预 分段式双壶冲洗法 不良事件 静脉壶凝血程度 无肝素透析
下载PDF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姚小云 李玉肖 +3 位作者 陈亚玲 傅保国 丁娟 郑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某院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87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某院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87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血氧饱和度、急诊B超、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是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发生病情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血氧饱和度、携氧装置、Ⅲ类管路、护工参与转运是技术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AUC分别为0.813,0.756。结论构建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对塞来昔布不良事件信号的分析
17
作者 王珊 谢波 +1 位作者 刘慧敏 李志浩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90-194,198,共6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塞来昔布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综合标准法和信息成分法挖掘FAERS数据库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的报告数...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塞来昔布的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综合标准法和信息成分法挖掘FAERS数据库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的报告数据。结果ADE报告人主要为45岁以上人群,以女性居多,上报国家主要是美国。获得塞来昔布ADE报告37020例,涉及ADE 4068种,挖掘ADE信号406个,经筛选后得到有效信号285个,累及23个系统-器官(SOC)。根据信号强度,排名前5位的信号分别为:食管纤维化、与性活动有关的原发性头痛、脑血管疾病、胃肠道腺癌、心血管障碍。说明书未载明的ADE信号主要有:视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失明、健忘、过敏性休克等。结论所得ADE信号基本与说明书一致;信号提示塞来昔布ADE主要集中在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等;说明书黑框警告心血管血栓事件,胃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均有相关ADE信号检出。在使用该药时,除注意患者心脑血管、胃肠道不适症状以外,还应关注患者视网膜病变,并做好相关监护,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FAERS 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综合标准法 信息成分法
下载PDF
ApoB、ApoA1、ApoA1/ApoB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CABG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18
作者 郝俊文 夏斌 +3 位作者 席镇 牛兆倬 生伟 孙忠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691-694,共4页
目的:回顾调查分析载脂蛋白(Apo)B、ApoA1、ApoA1/ApoB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与青岛市市立医院,并在AM... 目的:回顾调查分析载脂蛋白(Apo)B、ApoA1、ApoA1/ApoB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与青岛市市立医院,并在AMI确诊30 d内行CABG的病人,从心绞痛发作、脑卒中、再发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再重建、心因性死亡5种结局分别分析其与ApoB、ApoA1、ApoA1/ApoB的相关性。结果:出现MACE组LDL-C、ApoB、糖尿病史高于未出现MACE组,ApoA1、ApoA1/ApoB低于未出现M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靶血管血运再重建组和心因性死亡组ApoB水平高于未出现MACE组(P<0.05),其中脑卒中组和靶血管血运再重建组的ApoB水平差异较大(P<0.05)。脑卒中组和心因性死亡组的ApoA1水平低于未出现MACE组(P<0.05)。脑卒中组、靶血管血运再重建组和心因性死亡组ApoA1/ApoB比值低于未出现MACE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oB、ApoA1/ApoB是心绞痛发作的独立影响因素,ApoA1/ApoB是再发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ApoB、ApoA1、ApoA1/ApoB是心因性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poB、ApoA1、ApoA1/ApoB可作为独立于传统血脂指标的心因性死亡、再发性心肌梗死的预测指标,可作为AMI病人术后MACE的风险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载脂蛋白B 载脂蛋白A1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皮肤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评价
19
作者 幸婷婷 陈光华 李文东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10年至2021年各季度以全球已上市DPP-4抑制剂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挖...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10年至2021年各季度以全球已上市DPP-4抑制剂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挖掘DPP-4抑制剂的ADE信号,并利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中的系统器官分类(SOC)提取并整理其中的皮肤ADE信号。结果以吉格列汀、奥格列汀、曲格列汀、安奈格列汀、依格列汀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数均为0份;以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替格列汀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数分别为192131,2034,6787,3635,4532,2份,对应的皮肤ADE信号数依次为20,4,15,10,14,0个,且其中分别有18,2,7,9,8,0个ADE信号未在相应药品说明书中提及。在发生皮肤ADE的患者中,阿格列汀用药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其余4种药物反之;年龄多在65岁以上;维格列汀用药时长集中在0.5~1年,其余4种药物的用药时长集中在半年内或1年以上;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用药剂量依次集中在100,50,5,25,5 mg/d。使用西格列汀、阿格列汀的患者临床结局大多为住院,其余3种药物多为其他临床结局。结论DPP-4抑制剂可致多种皮肤ADE,临床用药时应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皮肤不良事件 FAERS 报告比值比法 信号挖掘
下载PDF
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效果观察
20
作者 冶美玲 李小花 李满桂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预防性应用氯吡格雷对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青海红十字医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噻氯匹定组与氯吡格雷组,每...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预防性应用氯吡格雷对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2023年4月于青海红十字医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噻氯匹定组与氯吡格雷组,每组56例。噻氯匹定组患者预防性应用噻氯匹定治疗,氯吡格雷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效果、治疗前与治疗24 h后血小板聚集率与血栓素B2指标变化、治疗满意度。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57%)低于噻氯匹定组(14.29%),治疗总有效率(96.43%)高于噻氯匹定组(86.71%)(χ^(2)=3.9529,P=0.0468;χ^(2)=3.9529,P=0.0468);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栓素B2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血栓素B2及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氯吡格雷组患者治疗24 h后血栓素B2[(42.38±6.23)pg·mL^(-1)vs(66.23±5.72)pg·mL^(-1)]及血小板聚集率[(25.39±4.17)pg·mL^(-1)vs(30.26±3.76)pg·mL^(-1)]低于噻氯匹定组(t=3.2581,P=0.0253);氯吡格雷组患者治疗满意率(92.86%)高于噻氯匹定组(78.57%)(χ^(2)=4.6667,P=0.0308)。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预防性应用氯吡格雷可较好预防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提升治疗效果,患者较为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 噻氯匹定 心血管不良事件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