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节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1
作者 吕菲菲 侯丽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年第5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究在食管癌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其... 目的:探究在食管癌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对于不良事件发生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其中对照组选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选取细节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均得到了优化,且研究组优于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通过细节护理干预的有效开展,有利于降低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对于患者护理综合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领域中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护理模式 细节护理干预 不良事件率 临床价值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不良事件率作用
2
作者 徐智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0114-0115,共2页
本文主要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不良事件率的作用。方法:对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予以抽取,共60例,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3月,依据不同护理工作模式平均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所纳入患者开展常规护... 本文主要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不良事件率的作用。方法:对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予以抽取,共60例,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3月,依据不同护理工作模式平均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所纳入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所抽取患者运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两组不良事件率展开统计对比,并就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总平均值、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展开比较。结果:对两组不良事件率展开统计后,观察组为16.67%,对照组为40.00%,两组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工作,能够降低皮肤病变、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恶心等不良事件率,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促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乳腺癌 放疗 不良事件率
下载PDF
内蒙古妇儿医联体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包长军 侯新琳 +3 位作者 许巍 段国辰 冯莉 贾跃旗 《中国农村卫生》 2023年第7期64-67,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医联体单位不良事件报告率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减少或消除影响患者安全的潜在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方法2021年12月对内蒙古妇儿医联体单位的9家二级妇幼保健院进行问卷调查,以“二八法则”法确定医疗... 目的调查分析医联体单位不良事件报告率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减少或消除影响患者安全的潜在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方法2021年12月对内蒙古妇儿医联体单位的9家二级妇幼保健院进行问卷调查,以“二八法则”法确定医疗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不良事件报告率低的主要原因。结果影响不良事件报告率低的主要因素有医务人员认知度不高、报告制度流程设计不够人性化、医院安全文化氛围缺失等。结论针对以上主要影响因素,要简化或改善不良事件报告程序,开展针对性培训,上级医院对医联体单位进行帮扶与指导,构建安全文化;管理层应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反映出的系统原因,使每一个错误成为总结经验、预防伤害、促进安全的机会,有效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营造医院安全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儿医联体 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报告 影响因素
下载PDF
PDCA循环在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静 吕永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8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于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4月住院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以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把2013年9月-2015年4月住院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对比分析2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 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于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4月住院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以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把2013年9月-2015年4月住院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对比分析2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患者与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和护理质量,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不良事件上报 护理
原文传递
临床事件委员会在不同类型临床研究中不良事件判定一致率的实例评估
5
作者 丁丽娟 尹潞 +5 位作者 王丽萍 孙亚亚 胡泊 刘小云 孙毅 李卫 《中国药物警戒》 2020年第9期625-630,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临床研究中临床事件委员会和研究者对不良事件判定的差异,以评估临床事件委员会在临床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中国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和两项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比较临床事件委员会评判结果与各中心研究者上报不良事...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临床研究中临床事件委员会和研究者对不良事件判定的差异,以评估临床事件委员会在临床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中国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和两项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比较临床事件委员会评判结果与各中心研究者上报不良事件结果,并进行不一致率评估。结果中国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组于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共计召开11次临床事件委员会议,共评估终点事件1 993例次,临床事件委员会和研究者判断不一致76例次,占3.8%;某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共计上报不良事件20例次,临床事件委员会和研究者判断不一致5例次,占25.0%;某药物Ⅲ期临床试验共计上报不良事件197例次,临床事件委员会和研究者判断不一致48例次,占24.4%。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召开临床事件委员会进行不良事件审评,可按统一标准提高多中心临床研究不良事件评估的质量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事件委员会 不良事件判定一致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 药物Ⅲ期临床试验
下载PDF
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对改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侯桂玲 《天津护理》 2019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通过评价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对改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的效果。方法:实施一系列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广泛宣传和沟通,完善制度流程,加强教育培训和督导,定期不良事件分析反馈与案例分享,完善非惩罚性报告系统等... 目的:通过评价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对改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的效果。方法:实施一系列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广泛宣传和沟通,完善制度流程,加强教育培训和督导,定期不良事件分析反馈与案例分享,完善非惩罚性报告系统等,将实施改善工作一年来不良事件上报情况与前一年进行对比。结果:与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前一年相比,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显著提高(P<0.05),同时损伤较严重的Ⅱ级及以下不良事件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可显著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安全文化 不良事件上报 安全管理
下载PDF
激励上报制度在医院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骆芳 王风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22期55-57,61,共4页
目的探讨激励上报制度在医院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濮阳油田总医院统计的不良事件共计1306例,上报对象共计240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名。对照组针对医院不良事件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本研... 目的探讨激励上报制度在医院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濮阳油田总医院统计的不良事件共计1306例,上报对象共计240名,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名。对照组针对医院不良事件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本研究激励上报制度管理,统计两组医院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及上报率,比较两组医院不良事件具体发生情况,分析两组医院工作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调查评分及不良事件上报时间。结果观察组医院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多于对照组,上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临床医生相关、护士相关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医技相关和后勤保障相关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院工作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调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上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激励上报制度为基础进行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对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上报制度 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上报 医院管理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在有效降低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提高临床护理研究的应用
8
作者 王青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0046-0048,共3页
统计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对于改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增进临床效果的价值。方法 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在医院输液治疗的患儿,抽选的病例数为90例,时间段均属于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分组成为观察... 统计对患儿进行输液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中采用静脉留置针对于改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增进临床效果的价值。方法 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在医院输液治疗的患儿,抽选的病例数为90例,时间段均属于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分组成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一次性钢针穿刺护理,观察组患儿则是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包括针头脱出、液体外渗等。分析统计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较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要高(P<0.05)。结论 针对于长时间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和次数,也有利于穿刺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为后续的患儿治疗工作的进行提供便利,因此对于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问题进行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小儿护理 不良事件降低 临床护理价值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的分析
9
作者 杨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04-0006,共3页
探讨在对新生儿展开护理时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生儿共计580例,病例搜集地点均为我院,搜集时间范围为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采用数字表抽取法做随机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在对290例新... 探讨在对新生儿展开护理时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生儿共计580例,病例搜集地点均为我院,搜集时间范围为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采用数字表抽取法做随机分组处理,其中对照组在对290例新生儿进行照护时,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在对290例新生儿进行照顾时,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案,就两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患儿疼痛评测分值及住院天数、患儿家属满意度、投诉及护患纠纷率展开对比。结果 经对两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如消毒剂灼伤、擦伤、压伤等事件发生率进行观测,观察组数据相较对照组呈更低显示(P<0.05)。经展开对观察组患儿疼痛评分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的观测,相较对照组呈更低和更短显示(P<0.05)。观察组经展开对家属护理满意度指标即健康教育项目、业务技术项目、服务态度项目、沟通交流项目、巡视积极性项目分值的评定,相较对照组数据均呈更高显示(P<0.05)。经展开对观察组护患纠纷事件、投诉事件的观测,其数据相较对照组均居更低水平(P<0.05)。结论 在针对新生儿开展护理工作时,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消毒剂灼伤、擦伤等医源性皮肤损伤事件发生率,减轻新生儿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且可显著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防范护患纠纷及投诉事件,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持续质量改进 不良事件率
下载PDF
心理护理在老年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探讨
10
作者 张希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60-0163,共4页
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2021年7月~2023年7月这一时段内选取80例老年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记录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住院用时更短;研究组经护理后... 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2021年7月~2023年7月这一时段内选取80例老年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记录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住院用时更短;研究组经护理后的负性心理评分更低;研究组护理依从性更高;研究组不良事件率更低;研究组经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老年病患者实现康复效果的改善,基于此,护士应积极做好对于这一护理模式的关注与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病 心理护理 HAMD评分 不良事件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个性化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11
作者 罗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86-0189,共4页
分析个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中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20年4月~2022年4月这个时间段里选取82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常规优质护理(对照组)和个性化优质护理(研究组),比较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 分析个性化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中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20年4月~2022年4月这个时间段里选取82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常规优质护理(对照组)和个性化优质护理(研究组),比较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护理工作中的耗时更短,且患者颅内压水平、意识水平、生活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更为优异(P<0.05)。结论 个性化优质护理有利于提升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综合护理质量,这一点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和生命安全的保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护士们应当关注这一护理模式并在护理工作期间进行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度颅脑损伤 优质护理 不良事件率 生活能力
下载PDF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合理用药探讨
12
作者 李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04-0107,共4页
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时候如何合理用药。方法 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随机选9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用厄贝沙坦的被划为对照组,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是研究组,通过分析患者临床指标的方... 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治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时候如何合理用药。方法 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随机选9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用厄贝沙坦的被划为对照组,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是研究组,通过分析患者临床指标的方式,了解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期间总的有效率更高,且血压值更低,血清指标降幅更大,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低,因此,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可以促进社区高血压患者病情的控制,这一点对于患者预后健康的保障与血压控制目标的达成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 治疗效果 血压值 不良事件率
下载PDF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13
作者 王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51-0154,共4页
探讨在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作用。方法 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选84例患者,常规护理的被分成对照组,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作为研究组,对比两个组患者的一些护理指标,从而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作用。结果... 探讨在抢救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作用。方法 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选84例患者,常规护理的被分成对照组,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作为研究组,对比两个组患者的一些护理指标,从而分析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作用。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更少,且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更加配合。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其更不容易出现不良事件,且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都更高(P<0.05)。结论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以让护士在配合医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从而让患者的病情得到充分控制。因此,护士应积极做好对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引入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不良事件率 抢救成功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小剂量泼尼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胡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60-0063,共4页
探讨小剂量泼尼松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间入院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共 100 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大剂量泼尼松治疗,实验组接受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 探讨小剂量泼尼松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间入院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共 100 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大剂量泼尼松治疗,实验组接受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血清指标。两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发热、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T3、T4、ESR、CRP、TPOAb及TGAb指标水平均低于参考组,TSH指标水平高于参考组;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参考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采用小剂量泼尼松治疗与使用大剂量泼尼松在症状消失时间与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且能够更好地改善血清指标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泼尼松 亚急性甲状腺炎 不良事件率
下载PDF
面部皮肤缺损应用双叶瓣修复对提高手术有效率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莫林旺 黄宇伦 +2 位作者 银桂彬 刘毅 潭慧慧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7期20-21,共2页
目的:分析在面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双叶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面部皮肤缺损患者共68例,将其随机分组,试验组患者接受双叶瓣修复,对照组患者接受前额皮瓣修复。结果:试验组... 目的:分析在面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双叶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面部皮肤缺损患者共68例,将其随机分组,试验组患者接受双叶瓣修复,对照组患者接受前额皮瓣修复。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总时间等基本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对照组为23.53%,试验组显著较低(P<0.05)。试验组手术有效率91.1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额皮瓣修复治疗相比,在面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双叶瓣修复的效果更显著,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总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皮肤缺损 双叶瓣修复 不良事件率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序贯治疗对STEMI急诊PC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MACE的影响 被引量:50
16
作者 张明亮 沈玉华 +3 位作者 王环宇 殷实 李大鹏 王立恒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 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序贯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3月黑龙江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急性... 目的 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序贯治疗对血小板聚集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3月黑龙江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急性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30)、氯吡格雷组(n=30)与序贯治疗组(n=32)3组。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口服;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序贯治疗组先给予替格瑞洛口服,7 d后更改为氯吡格雷口服。检测急诊PCI术前及术后2 h、24 h、7 d及30 d时血小板聚集率,并观察患者30 d内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急诊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在术后2 h、24 h、7 d时间点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与氯吡格雷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在术后2 h、24 h、7 d、30 d时间点序贯治疗组与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与序贯治疗组30d内MACE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住院期间3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前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30 d内MACE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STEMI患者PCI术一周后口服氯吡格雷替代替格瑞洛具有与替格瑞洛同样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运动康复干预用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康复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屈保芹 李亚和 +1 位作者 李玉 朱虹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77-278,共2页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采用数字随机表发分为对照组和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采用数字随机表发分为对照组和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干预及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康复干预、药物治疗基础上再予以运动康复干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观察3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对心功能相关指标: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经(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进行测评并行组间比较;根据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临床疗效并行组间比较;收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行组间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CO、LVEF、LVEDD、LVES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CO、LVEF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临床疗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干预可有效提升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康复,提升临床疗效率,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可作为药物治疗方案的有益补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心衰 运动康复干预 心血管不良事件率
下载PDF
整体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胡波 王亚莉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486-1487,共2页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结果入组1个月后,两组患者MMSE、ADL、WHOQOL-10...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整体护理。结果入组1个月后,两组患者MMSE、ADL、WHOQOL-100均较入组时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观察期内护理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全面兼顾患者身心感受,促进其认知功能水平提升,综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医学价值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整体护理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护理不良事件率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血小板聚集率、CRP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张明亮 沈玉华 +3 位作者 王环宇 殷实 李大鹏 张桂霞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89-192,197,共5页
目的:研究和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CRP)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差异。方法:将6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34)与氯吡格雷组(n=... 目的:研究和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CRP)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差异。方法:将6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34)与氯吡格雷组(n=30)。在行PCI术前,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口服180mg替格瑞洛和600mg氯吡格雷,然后行PCI治疗,术后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口服维持剂量的替格瑞洛90mg(2次/d)和氯吡格雷75mg(1次/d)。测定2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2h、24h及7d时血小板聚集率和术前及术后24h、7dCRP值变化,观察2组患者术后30d内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PCI术后2h、24h及7d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PCI后24h及7dCRP值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各时间点CRP值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30d内MACE(包括心源性猝死、非致死性急性再梗、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前及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冠状动脉血管内炎症反应,显著降低30d内MACE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血小板聚集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整体护理干预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田瑞 王媛丽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643-644,共2页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产率、子...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结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产率、子宫切除率、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护理不良事件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使患者获得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全方位照护,提升患者预后水平,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产失血性休克 整体护理 护理不良事件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