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移民生计能力与适应策略——基于适应水平的中介作用
1
作者 李倩娜 姚娟 付鹏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以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外迁定居的205户牧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能力、适应水平与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牧民生计能力由生产能力、社会能力、劳动能力、金融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适应水平由生活... 以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外迁定居的205户牧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能力、适应水平与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牧民生计能力由生产能力、社会能力、劳动能力、金融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适应水平由生活适应、文化适应、经济适应、社会适应与政策适应等维度构成。生计能力显著正向影响适应水平和适应策略选择,适应水平在生计能力对适应策略影响路径中起到38.46%的促进作用。牧民生计能力越强,异地定居适应水平越高,留在城镇定居的可能性越大。应通过激发主体内生动力、打造良好“三生”环境、创新定居移民生计发展模式来持续提升牧民生计能力和异地适应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能力 适应水平 适应策略 生态移民 世界自然遗产地 巴音布鲁克
下载PDF
蛇岛老铁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数字化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2
作者 张何欣 王小平 《辽宁自然资源》 2024年第1期51-53,共3页
利用3S技术、大数据分析、物联网连接和移动互联网等前沿科技,构建一个全面的数字化监测系统架构,用于实时监测蛇岛老铁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和生物多样性等信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管理,有助于强化保护区保护管理... 利用3S技术、大数据分析、物联网连接和移动互联网等前沿科技,构建一个全面的数字化监测系统架构,用于实时监测蛇岛老铁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和生物多样性等信息,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管理,有助于强化保护区保护管理能力及科研监测能力,为全方位提升保护区管理能力和保护水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供了更有利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世界自然遗产地 空间数据库
下载PDF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湖泊沉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沈小雪 唐丽丽 +3 位作者 杜杰 蒋先逞豪 邱国玉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960,共10页
选择“8.8”大地震后(2020年6月)震损物源输入程度有差异的箭竹海和犀牛海,基于同位素定年法分析湖泊沉积速率,通过分析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阐明影响九寨沟湖泊沉积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结... 选择“8.8”大地震后(2020年6月)震损物源输入程度有差异的箭竹海和犀牛海,基于同位素定年法分析湖泊沉积速率,通过分析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阐明影响九寨沟湖泊沉积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结果表明,从1900年左右至2020年,箭竹海和犀牛海的沉积速率分别约为0.32和0.44cm/a。环境指标(粒度组成、总碳、总氮、总磷和碳酸盐含量)在沉积物表层(0~10cm)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210Pbex比活度显著增加,沉积物粒径偏大,总碳、总氮和碳酸钙富集,且垂直变动剧烈。同时,受震损物源影响明显的箭竹海表层沉积物扰动深度更大。研究结果揭示,“8.8”大地震导致的地灾松散物源大量入湖,短期内迅速加剧湖泊泥沙淤积,其深层垂直分布特征记录了森林砍伐、不合理排放以及环境保护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长期缓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九寨沟 湖泊沉积速率 地灾影响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地“突出的普遍价值”游客感知研究
4
作者 吕亚婷 古丽米·玛旦尼 朱怡婷 《特区经济》 202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本文采用对景区游客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新疆天山世界遗产地中的博格达遗产地(天山天池景区)的“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游客感知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内容效度检验来对比专家评价和公众评价的差异性问题。对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的价值流失... 本文采用对景区游客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新疆天山世界遗产地中的博格达遗产地(天山天池景区)的“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游客感知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内容效度检验来对比专家评价和公众评价的差异性问题。对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的价值流失问题进行讨论,公众感知虽然不及专家评价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是公众感知对遗产地的教育传播、长期保护、价值追溯以及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突出的普遍价值 游客感知
原文传递
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交通碳排放的测算分析——以黄龙景区为例
5
作者 唐冰 张莞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第3期47-50,54,共5页
为了在全球旅游交通碳排放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探讨世界遗产的旅游交通能源耗用和碳排放等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景区在2015—2021年的交通碳排放量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一是黄龙景区... 为了在全球旅游交通碳排放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探讨世界遗产的旅游交通能源耗用和碳排放等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景区在2015—2021年的交通碳排放量进行了实证测算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一是黄龙景区的交通碳排放总量呈现曲折上升趋势;二是黄龙景区的碳排放大部分来源于大巴车交通方式;三是黄龙景区自驾车交通碳排放总量呈现曲折上升趋势。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奠定基础,为政府部门制订相关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黄龙景区 交通碳排放 碳排放系数法
下载PDF
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余小林 周友兵 +3 位作者 申国珍 熊高明 徐文婷 谢宗强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1期158-163,共6页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法,运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分析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 旅游环境容量是景区调控游客规模,实现景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据。以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法,运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分析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5个分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遗产地的旅游空间容量、旅游设施容量、旅游管理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的最佳值分别为1.74万人·d^(-1)、1.42万人·d^(-1)、2.15万人·d^(-1)、1.16万人·d^(-1);(2)由于神农架水质和空气质量优良,所有的生活污水都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景区内垃圾日产日清,并运输至景区外进行统一处理,所以生态环境容量暂不是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3)根据"木桶原理",选择最小分量作为最佳旅游环境容量,得到日旅游环境容量的最佳值为1.16万人,年旅游环境容量最佳值为208.37万人。以上结果可为遗产地游客人数及分流、接待设施存量、旅游产品设计及开发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旅游环境容量 游客体验 资源保护 木桶原理
下载PDF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晖 赵凯 +1 位作者 朱雪 杨树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80,共6页
"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艰难抉择。本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月亮山景区为例,研究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 "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艰难抉择。本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月亮山景区为例,研究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规划与管理结合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生态旅游资源 保护 利用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的战略管理研究——基于崀山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刘嘉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8-76,共9页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略分析,包括远景、使命、战略目标和SWOT分析;其次是战略选择与制定,运用SWOT模型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战略、品牌化与多元化战略、利益相关者参与战略与社区居民参与战略、信息化战略、战略联盟战略;再次是战略实施,涵盖组织变革、制度改革、资源获取与配置、组织文化和精神保障;最后是战略评价与控制,包括战略评价和战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 协调 战略管理 蓖山
下载PDF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隋春花 陆宏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97-1306,共10页
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咨询和查阅文献,搜集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构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结构图和能值指标体系。从遗产地母系统和景区、乡村旅游亚系统两个层面,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角度,对丹霞山旅游生态系... 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咨询和查阅文献,搜集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构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结构图和能值指标体系。从遗产地母系统和景区、乡村旅游亚系统两个层面,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角度,对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自然资产、生态服务、经济功能和社会效益等主要能值指标进行分析,并将丹霞山的能值研究结果,与其他方法研究丹霞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地区的能值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的砂砾岩自然资产总能值为1.94×10^43 sej,生物多样性总能值为6.09×10^27 sej,二者合计的总能值--货币价值为4.25×10^31 yuan(¥)。同时,2016年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服务总能值为2.61×10^20 sej·a^-1,社会教育总能值为4.27×10^21 sej·a^-1。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丹霞山景区旅游亚系统社会经济投入强度较低,其能值自给率和能值经济效益分别是乡村旅游亚系统的45倍和4倍。以餐饮和民宿为主的乡村旅游亚系统的人力投入是景区旅游的3倍多的同时,污染物排放环境压力是景区的81倍。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景区旅游亚系统和乡村旅游亚系统的能值可持续ESI指数分别为10.83、4.05和0.02,3个系统分属不同旅游经济发展状态。最后从遗产地、景区、乡村和政府4个方面提出丹霞山旅游生态系统的优化建议,如遗产地方面,扩大遗产地接待游客的面积;景区旅游方面,重点打造科普旅游品牌;乡村旅游方面,规范管理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地方政府方面,加强环境整治和开发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山 世界自然遗产地 景区旅游 乡村旅游 能值评价
下载PDF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建刚 房晓暾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2年第6期562-564,共3页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首要问题。根据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构建了包括资源价值、景点模式与旅游条件在内的3个评价综合层、10个项目层和11个因子层所组成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武陵源生态旅...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首要问题。根据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分布情况,构建了包括资源价值、景点模式与旅游条件在内的3个评价综合层、10个项目层和11个因子层所组成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武陵源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重新审视。评价结果显示,武陵源生态旅游资源的等级为世界级,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源 世界自然遗产地 生态旅游资源 评价
下载PDF
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森林生态美学特征与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浒 李厚琼 +1 位作者 文正红 陈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4,共4页
施秉喀斯特森林具有独特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其与地貌、气候、水文等的完美结合展示了亚热带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森林生态的美学画卷,是得天独厚的美学资源。具有植被宏观分布美、植被外貌美、生物外部形态美、群落垂直结构美、植物... 施秉喀斯特森林具有独特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其与地貌、气候、水文等的完美结合展示了亚热带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森林生态的美学画卷,是得天独厚的美学资源。具有植被宏观分布美、植被外貌美、生物外部形态美、群落垂直结构美、植物适应景观美和森林动态美等美学特征。该区森林生态美学资源在满足人们生态美感受,激发艺术灵感与创作,提供生态资源开发,进行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管理,加快建设和谐社会行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征 美学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 施秉喀斯特 世界自然遗产地
下载PDF
日本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组合”特征与管理特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琳 杨锐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1-46,共6页
日本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均为本国多种类型保护地的组合。首先从日本早期自然保护制度的建立历程与世界遗产要求2个角度,剖析日本世界自然遗产地"组合"特征的形成原因,然后针对"组合"特征所产生的... 日本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均为本国多种类型保护地的组合。首先从日本早期自然保护制度的建立历程与世界遗产要求2个角度,剖析日本世界自然遗产地"组合"特征的形成原因,然后针对"组合"特征所产生的难以协调统筹本国各保护地这一问题,从法律法规、管理机构与资金、管理规划3个层面,阐述日本世界自然遗产地管理在本国保护地管理体系基础上做出的调整,并将遗产地管理特点总结为"软性为主、硬性为辅"。为我国具有"组合"特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管理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日本 世界自然遗产地 “组合”特征 管理 管理规划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地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貌特征及地质意义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品冬 肖时珍 田秋东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结合世界自然遗产评价标准,在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类比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进行了深入研究.贵州施秉喀斯特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白云岩喀斯特景观为主体,白云岩破碎,喀斯特作用强烈,景... 结合世界自然遗产评价标准,在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类比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喀斯特进行了深入研究.贵州施秉喀斯特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白云岩喀斯特景观为主体,白云岩破碎,喀斯特作用强烈,景观特征明显且类型丰富,其间最为醒目的是白云岩锥状峰丛峡谷、峰丛谷地及峰丛顶部的残余塔状孤峰.施秉喀斯特是全球热带、亚热带白云岩喀斯特最为典型的范例,填补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中白云岩地质地貌发育演化类型的空白,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 白云岩喀斯特 地貌特征 地质意义
下载PDF
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种子植物区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红霞 容丽 +1 位作者 陈浒 向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12-15,共4页
调查统计显示,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种子植物171科692属1715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2属13种,被子植物164科680属1702种。分析表明赤水遗产地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1)区系物种组成丰富,优势科明显;单种科和非单种单属科较多... 调查统计显示,赤水世界自然遗产地拥有种子植物171科692属1715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2属13种,被子植物164科680属1702种。分析表明赤水遗产地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1)区系物种组成丰富,优势科明显;单种科和非单种单属科较多,反映区系科分化明显;2~5种少型属和单种属分别占统计属数的40.03%and52.17%,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系小生境的多样性;(2)区系起源古老。中生代孑遗植物桫椤(Cyathea spinulosa)广泛分布于深山峡谷区;该区域分布的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被认为是山茶属中在系统发育上较原始的种群。(3)区系成分复杂,除缺少中亚分布外,其它成分均有分布。热带、温带成分分别占区系统计成分的53.13%和43.60%,区系热带性质更明显。(4)与较低纬度的施秉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相比,区系热带性质也更明显,且两区系科相似性较高,达81.52%,种相似性较低,仅为26.91%,反映小生境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区系 世界自然遗产地 赤水丹霞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地治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应用——武陵源案例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朝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2-77,共6页
世界遗产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本研究将遗产保护绩效、遗产利用的经济贡献、遗产利用的社会效益作为评价“世界自然遗产地治理绩效”的三个一级指标并据此建立指标体系,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为例进行了尝试性应用,评估结论... 世界遗产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本研究将遗产保护绩效、遗产利用的经济贡献、遗产利用的社会效益作为评价“世界自然遗产地治理绩效”的三个一级指标并据此建立指标体系,以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为例进行了尝试性应用,评估结论认为武陵源的治理绩效与世界遗产资源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治理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业环境经济核算思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聂钠 于坤香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及旅游经营者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价值的开发力度大,自然遗产地旅游经济发展异常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自然遗产地环境退化、资源破坏的严重后果。而用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传统旅游业经济核算结果仅体现旅游经...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及旅游经营者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价值的开发力度大,自然遗产地旅游经济发展异常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自然遗产地环境退化、资源破坏的严重后果。而用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传统旅游业经济核算结果仅体现旅游经济的增长与否及尺度,而忽略了旅游经济增长同时的环境、资源损耗。现借用SEEA-2000框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经济核算的框架,经过重新整合,突出优质而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部分的环境资产类在自然遗产地旅游业中的生产性资产地位,将原SEEA-2000中拆分核算的5大部分、10大步骤整合为4大部分、9大步骤,并对其当前可操作性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指出,虽然目前详尽执行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经济核算有一定难度,但理清核算思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旅游业 环境经济核算
下载PDF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协同——以武陵源中湖乡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锋 郭晓彤 杨晨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0期89-94,共6页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多层次价值体系的有机构成,为自然遗产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国际遗产保护理念和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解读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价值内涵及其保护...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多层次价值体系的有机构成,为自然遗产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国际遗产保护理念和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解读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价值内涵及其保护与发展的局限,从价值认知、规划制定和多方共治3个层面构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协同框架。以武陵源中湖乡为例,识别乡村景观在生态、农业、文化和审美等方面的价值,提出乡村景观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策略,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的“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乡村景观 乡村规划 遗产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地少数民族牧民生态补偿问题探索——以新疆天山天池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静 姚娟 《旅游研究》 2016年第2期52-57,共6页
文章以国内外旅游生态补偿内涵、类型、主要研究主题等梳理分析为基础,对新疆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补偿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随着旅游开发进程的加快,当地世居牧民根据原先草场范围和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农业生产型和... 文章以国内外旅游生态补偿内涵、类型、主要研究主题等梳理分析为基础,对新疆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生态补偿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研究发现,随着旅游开发进程的加快,当地世居牧民根据原先草场范围和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农业生产型和旅游经营型两种搬迁定居模式,其生态补偿类型和政策根据牧民当前所从事生产生活方式划分。从牧民视角调查发现,两种定居模式的牧民均认为,其获得的生态补偿标准统一化,政策的持续性和效果有限。因此,建议政府应创新和完善补偿政策,从资金、技术、实物等多方面给予牧民保障生计可持续的补偿,以促进牧区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少数民族牧民 生态补偿 天山天池
下载PDF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治理分析:基于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友莲 向延平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0-33,共4页
国内外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破坏问题日趋加剧,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呼声越来越大,需要从多方面的对世界自然遗产地进行综合治理。尝试以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治理为例,采用经济学方法分析其治理成因和治理措施,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治... 国内外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破坏问题日趋加剧,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呼声越来越大,需要从多方面的对世界自然遗产地进行综合治理。尝试以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治理为例,采用经济学方法分析其治理成因和治理措施,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治理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环境治理 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