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土保持和土壤水分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61
1
作者 陈云明 刘国彬 侯喜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389-1393,共5页
沙棘及其混交林减少径流泥沙的作用突出 ,但结构和混交模式不同所发挥的水保作用大小不同 .沙棘林生长季各月消耗利用水分的强度不同 .在整个生长季 ,5月末 0~ 5 0 0cm土层平均含水率最低 ,为5 .1% ;10月末最高 ,达 8.8% .沙棘林对土... 沙棘及其混交林减少径流泥沙的作用突出 ,但结构和混交模式不同所发挥的水保作用大小不同 .沙棘林生长季各月消耗利用水分的强度不同 .在整个生长季 ,5月末 0~ 5 0 0cm土层平均含水率最低 ,为5 .1% ;10月末最高 ,达 8.8% .沙棘林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强度受林龄影响 ,8龄沙棘林年消耗土壤贮水2 31.2mm ,应进行平茬 .平茬后第 3年末 ,土壤水分恢复深度达 16 0cm ,含水率为 10 .3%~ 14 .6 % .沙棘林具有削减坡位对土壤水分影响的作用 .沙棘及其混交林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强度相似 ,林地存在土壤干层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人工沙棘林 水土保持 土壤水分 生态效益分析
下载PDF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天然草地土壤水分调控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1 位作者 王静 雍绍萍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6-300,共5页
以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天然草地土壤水分为重点,研究封育和未封草地土壤水分的消耗与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平水年封育草地鲜草产量达5860.7kg/hm2,未封草地鲜草产量仅785.4kg/hm2,植物生长期降水补充量封育草地39.4mm,未封草地29.2mm;在丰... 以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天然草地土壤水分为重点,研究封育和未封草地土壤水分的消耗与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平水年封育草地鲜草产量达5860.7kg/hm2,未封草地鲜草产量仅785.4kg/hm2,植物生长期降水补充量封育草地39.4mm,未封草地29.2mm;在丰水年干物质生产2.65kg/(hm2·mm);平水年1.94kg/(hm2·mm);枯水年仅0.64kg/(hm2·mm)。在未封草地上采用工程整地措施修筑蓄水带和蓄水沟,13年0~500cm土壤含水量为11.3%~13.5%,比对照提高3.0~5.2个百分点,鲜草产量提高5~8倍。采用调控措施集蓄土壤水分是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草地生产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天然草地 土壤水分特征 土壤水分调控 植物生长 草地生产力
下载PDF
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土地资源定量化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鹏 刘作新 邹桂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98-301,共4页
该文选择丘陵半干旱区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辽宁朝阳市北四家小流域作为典型试验区 ,遵循发生学和主导因素原则 ,应用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 ,通过划分小流域土地类型、确定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评价层次分析模型、构造判断... 该文选择丘陵半干旱区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辽宁朝阳市北四家小流域作为典型试验区 ,遵循发生学和主导因素原则 ,应用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 ,通过划分小流域土地类型、确定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土地评价层次分析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将该流域土地资源划分为 6个等级 ,并对各等级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提出了其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和开发利用的方向。为我国丘陵半干旱区土地资源定量化评价和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半干旱区 小流域 土地资源 定量化评价 层次分析
下载PDF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柠条锦鸡儿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郭忠升 邵明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共7页
为了解覆被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中子水分仪同步定位观测多年撂荒地转变为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前后2种覆被类型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并对测定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荒地造林后,除丰水年林地剖面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增加,表... 为了解覆被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中子水分仪同步定位观测多年撂荒地转变为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前后2种覆被类型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并对测定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荒地造林后,除丰水年林地剖面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增加,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正效应外,其他年份均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负效应。随林龄增加,柠条锦鸡儿林对土壤水分影响程度逐渐增强,林地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下降幅度加大。由于林地土壤水分主要依靠穿过林冠的天然降水来补充,为了实现森林植被和土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防止深层土壤干层形成,造林后第5年就需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柠条锦鸡儿生长,以减少土壤水分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柠条锦鸡儿人工林 土壤水分 效应
下载PDF
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入渗产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高鹏 刘作新 +1 位作者 于素荣 柳京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2,共4页
为了探索我国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入渗产流规律,为该地区雨水径流集蓄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和自然降雨入渗产流试验,对小流域坡耕地、林地、草地和荒地的降雨入渗产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农林草地... 为了探索我国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入渗产流规律,为该地区雨水径流集蓄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依据,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和自然降雨入渗产流试验,对小流域坡耕地、林地、草地和荒地的降雨入渗产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农林草地比荒地具有明显的拦蓄地表径流和减少土壤侵蚀的效果,比荒地拦蓄地表径流效率增加35.7%91.0%,拦蓄泥沙效率增加46.2%88.6%;利用Philip入渗理论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入渗产流试验结果处理分析,建立了小流域坡耕地、林地和荒地土壤的入渗产流及其相关因子数学模型;小流域产流系数与降雨小区地形坡度、降雨强度、植被盖度、土壤雨前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等因子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半干旱区 小流域 入渗量 产流量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丘陵半干旱区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杜尧东 刘作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2,共5页
在旱棚控制供水条件下,对丘陵半干旱区氮(N)、磷(P)、水(W)及其耦合作用的产量效应进行了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供水不足时,水分是影响春小麦产量的主导因素;而供水充足时,N肥对产量的影响作用更敏感.N、P、W3个单因素对春小麦均有明显... 在旱棚控制供水条件下,对丘陵半干旱区氮(N)、磷(P)、水(W)及其耦合作用的产量效应进行了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供水不足时,水分是影响春小麦产量的主导因素;而供水充足时,N肥对产量的影响作用更敏感.N、P、W3个单因素对春小麦均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符合报酬递减率.N、W之间存在正耦合效应,供水不足时,过多施用N肥易加剧作物的干旱胁迫作用;N、P之间表现为负交互效应,低P高N同样能取得较高产量;P、W之间表现为负交互作用,缺水时增施P肥可提高春小麦的抗旱能力.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出了丘陵半干旱区春小麦水肥管理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丘陵半干旱区 褐土 春小麦 产量 水肥管理
下载PDF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报 被引量:6
7
作者 郑昭佩 刘作新 向晓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1年第2期68-71,共4页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 ,加上人类活动的长期负面影响 ,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结合低山丘陵半干旱区...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 ,加上人类活动的长期负面影响 ,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改善本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文结合低山丘陵半干旱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论述了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并总结了该地区治理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可以为同类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半干旱区 小流域 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东北丘陵半干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和喜 迟道才 +2 位作者 尹光华 刘作新 王晓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6-638,640,共4页
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FAO、 Penman修正式和Priestley-Taylor公式对东北丘陵半干旱区观测到的气象数据进行了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结果显示,FAO Penman修正式的计算值比FAO 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值平均偏大约16%,2种比... 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FAO、 Penman修正式和Priestley-Taylor公式对东北丘陵半干旱区观测到的气象数据进行了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结果显示,FAO Penman修正式的计算值比FAO 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值平均偏大约16%,2种比较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Priestley-Taylor公式的计算值与FAO Penman-Monteith公式的计算值相比,差异比较显著,是由于Priestley-Taylor公式没有考虑空气动力项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影响。因此,在东北丘陵半干旱区使用Priestley-Taylor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必须根据不同月份对公式中的常数项重新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Pennm-Monteith公式 东北丘陵半干旱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柠条林生长过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龙 郭忠升 +2 位作者 郭满才 袁志发 王振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195,共4页
以经典的Logistic方程为基础,添加了一个生长阻力因素,建立了林木生长的改进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宁夏自治区固原市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柠条林生长状况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成林密度对新模型具有显著影响,改进模型的密度适用值在51~71丛/1... 以经典的Logistic方程为基础,添加了一个生长阻力因素,建立了林木生长的改进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宁夏自治区固原市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柠条林生长状况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成林密度对新模型具有显著影响,改进模型的密度适用值在51~71丛/100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柠条 生长模型
下载PDF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文特性及效益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云明 刘国彬 +1 位作者 焦锋 张卫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00-405,共6页
沙棘是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主要生态-经济型树种,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有重要作用。利用野外长期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人工沙棘林的水文作用。结果表明:7~10a沙棘林冠平均年截留率为8 5%,林冠截留率(I)与郁闭度(C)关系式为I=-1 59+0 018C... 沙棘是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主要生态-经济型树种,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有重要作用。利用野外长期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人工沙棘林的水文作用。结果表明:7~10a沙棘林冠平均年截留率为8 5%,林冠截留率(I)与郁闭度(C)关系式为I=-1 59+0 018C1 439。5~10a沙棘林枯枝落叶层单次降雨可截留0 89mm降水。林地土壤入渗速率大于荒坡,其稳渗速率为1 5mm/min。林地土壤水分随季节变化明显,5月末0~5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为生长季最低,10月末最高。0~100cm土层是沙棘利用水分的主要层次,100cm土层是沙棘抵御持续干旱的主要层次。和荒坡比较,2~3a沙棘幼林减少产流的作用较小,产流量占荒坡的90 8%~99 5%,从4a起,产流量迅速减少,占荒坡的35 5%,10a沙棘林地的产流量为2 74t/hm2,仅占荒坡的5 3%。林地产流量(RS)与降雨量(P)和最大30min雨强(I30)密切相关,关系式为RS=0 094P0 603I300 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人工沙棘林 水文特性 水文效益
下载PDF
丘陵半干旱区作物需水规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房军 方小宇 +1 位作者 吕东玉 古今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4847-4849,共3页
对目前国内外丘陵半干旱区作物需水量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包括水量平衡法、蒸渗仪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经验公式法和遥感方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了作物需水量在测定和估算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作物需水量 丘陵半干旱区
下载PDF
丘陵半干旱区沟壑分类及治理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鹏 刘作新 +1 位作者 丁福俊 戴武刚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232-235,共4页
应用沟壑纵剖面信息熵、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 ,将丘陵半干旱区沟壑分为初期“V”型发展沟 ,中期“U”发展沟、后期扩展“”型稳定沟三大类。研究建立了乔灌草混交综合防护型 ;经济林果立体型 ;水井—养殖—林果型 ;窖—棚—果 (... 应用沟壑纵剖面信息熵、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 ,将丘陵半干旱区沟壑分为初期“V”型发展沟 ,中期“U”发展沟、后期扩展“”型稳定沟三大类。研究建立了乔灌草混交综合防护型 ;经济林果立体型 ;水井—养殖—林果型 ;窖—棚—果 (林 )型 ;沟道大棚一葡萄一食用菌三位一体型等不同类型沟壑治理开发模式 ,可为同类地区山地沟壑资源高效治理开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半干旱区 沟壑分类 治理开发模式 土壤侵蚀 聚类分析 主成份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退耕还林还草决策系统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瑞 蒋志荣 +3 位作者 王继和 魏怀东 丁峰 周兰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5-78,共4页
在GIS及相关软件支持下,对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图件进行几何校正和数字化等一系列处理,获得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数据,并由安定区等高线生成坡度数据.将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与坡度数据、侵蚀强度数据... 在GIS及相关软件支持下,对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图件进行几何校正和数字化等一系列处理,获得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数据,并由安定区等高线生成坡度数据.将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与坡度数据、侵蚀强度数据先后进行叠加,形成包括三者所有属性的空间数据库,并从中提取满足退耕还林条件的数据,从而确定退耕还林还草地和荒山造林地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退耕还林还草 面积 空间分布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下载PDF
海伦市丘陵半干旱区集水技术营造水土保持林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春华 潘景才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年第2期202-204,共3页
海伦市丘陵半干旱区由于土壤含水率低,土壤贫瘠,蓄水能力弱,植物立地条件极差,严重制约了海伦市林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摸索,笔者总结了一整套造林集水方面的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 海伦 丘陵半干旱区 集水 水土保持林
下载PDF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集流整地模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振彪 《现代园艺》 2014年第2期16-17,共2页
探讨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采取科学合理的集流整地模式,以提高对天然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缓坡地整地适宜"88542"集流水平沟方式;斜坡地整地为"16542"集流水平沟方式;陡坡地整地为鱼鳞... 探讨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采取科学合理的集流整地模式,以提高对天然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缓坡地整地适宜"88542"集流水平沟方式;斜坡地整地为"16542"集流水平沟方式;陡坡地整地为鱼鳞坑方式;梁峁、平掌地和机修梯田整地为漏斗式集水坑方式。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土壤含水量,而且苗木的生长量也大幅度提高,达到了最佳集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流整地模式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集流整地模式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正彪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79-80,共2页
探讨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采取科学合理的集流整地模式,以提高对天然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缓坡地整地适宜"88542"集流水平沟方式;斜坡地整地为"16542"集流水平沟方式;陡坡地整地为1.0m&... 探讨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采取科学合理的集流整地模式,以提高对天然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缓坡地整地适宜"88542"集流水平沟方式;斜坡地整地为"16542"集流水平沟方式;陡坡地整地为1.0m×0.8m鱼鳞坑方式;梁峁、平掌台地和机修梯田整地为"4443"网格方式。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土壤含水量,而且苗木的生长量也大幅度提高,达到了最佳集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流整地模式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集流整地模式 被引量:3
17
作者 路宗智 梁全宝 《宁夏农林科技》 2006年第6期58-58,75,共2页
探讨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采取科学合理的集流整地模式,以提高对天然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缓坡地整地适宜“88542”集流水平沟方式;斜坡地整地为“16542”、“16543”集流水平沟方式;陡坡地整地为1m×0... 探讨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采取科学合理的集流整地模式,以提高对天然降雨资源的高效利用。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缓坡地整地适宜“88542”集流水平沟方式;斜坡地整地为“16542”、“16543”集流水平沟方式;陡坡地整地为1m×0.8m鱼鳞坑方式;梁峁、平掌台地和机修梯田整地为“4443”网格方式。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土壤含水量,而且苗木的生长量也大幅度提高,达到了最佳集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流整地模式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漏斗式集流整地造林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小平 殷爱萍 +1 位作者 罗淑琳 刘德海 《北方果树》 2006年第2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造林技术 集流整地 漏斗式 旱黄土丘陵 年平均降水量 科技创新 水分利用率 宁夏南部 庭园栽培
下载PDF
种植年限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山地枣树蒸腾的影响
19
《中国园艺文摘》 2016年第6期233-233,共1页
为了研究山地成年枣树的蒸腾特征以及不同种植年限枣树蒸腾耗水的差异性,运用TDP液流监测系统对山地枣树的蒸腾进行了连续3年的动态监测。通过分析发现:枣树蒸腾日内变化呈单峰变化趋势,而且随着生育期变化呈窄峰-宽峰-窄峰变化。
关键词 蒸腾耗水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种植年限 枣树 山地 动态监测 监测系统 差异性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玉米间作马铃薯栽培技术
20
作者 马尚明 程旭杰 +2 位作者 郑凤洲 王建树 吴璇 《甘肃农业科技》 2001年第1期11-12,共2页
1997— 1999年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西吉县进行了地膜玉米、马铃薯间作种植试验。结果表明 ,间作后两种作物的混合平均产量为 180 67.6kg/hm2 ,比马铃薯单作经济产量增加 56.4 % ,比地膜玉米单作增加经济产量 2 77.7% ,纯收入... 1997— 1999年在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西吉县进行了地膜玉米、马铃薯间作种植试验。结果表明 ,间作后两种作物的混合平均产量为 180 67.6kg/hm2 ,比马铃薯单作经济产量增加 56.4 % ,比地膜玉米单作增加经济产量 2 77.7% ,纯收入分别增加 3 10 8.9元 /hm2和 2 52 1.0元 /hm2。该种植模式在条件较好的坝地、旧水平梯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地膜玉米 马铃薯 间作种植 种植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