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6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沟壑区村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机理——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
1
作者 刘迪 陈海 +2 位作者 王麒菲 张杰 石金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8,共10页
[目的]在生态脆弱区,探究村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机理,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基于生物物理指标、人类需求理论分别评估村庄服务与福祉,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分布。基于结构方程... [目的]在生态脆弱区,探究村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机理,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基于生物物理指标、人类需求理论分别评估村庄服务与福祉,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分布。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村庄禀赋视角下村庄服务对福祉的影响机理。[结果](1)作物和肉类空间分布相近,水果供给呈集中分布;高土壤保持村庄分布于南部丘陵,水源涵养和生境质量均西部高于东部;景观美学东部高于西部,高休闲娱乐村庄集中于城镇区。(2)村庄各需求、福祉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高福祉村庄包括川道村、多数乡镇中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低福祉村庄主要位于东西部丘陵,需政府重点关注。(3)村庄服务对福祉产生正向影响,作物、肉类、水源涵养是影响村庄福祉的关键服务。村庄禀赋对服务、福祉产生正向影响,且村庄禀赋通过提高村庄ES间接改善村庄福祉水平。高程是关键的自然禀赋,非文盲率和老龄化率是关键的社会禀赋;距县城距离是关键的区位禀赋。[结论]村庄服务与福祉空间差异明显,禀赋—服务—福祉的影响路径显著。依据空间差异与路径差异施策,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福祉贡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福祉 空间分异 影响机理 黄土丘陵沟壑区 陕西省米脂县
下载PDF
传统村落的活态评价与适应性保护发展研究——以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
2
作者 薛乾明 黄跃昊 +1 位作者 邓清文 宁雷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3,共10页
面对传统村落多维度失活,通过重新识别村落活态因子,研判失活、衰退主导因素,能够进一步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立足本土地域环境,综合考虑村落活态发展因素,构建3层共28项活态性... 面对传统村落多维度失活,通过重新识别村落活态因子,研判失活、衰退主导因素,能够进一步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以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立足本土地域环境,综合考虑村落活态发展因素,构建3层共28项活态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1)3个传统村落均有失活现象,但在失活程度上有所分化。金崖和黄家庄村处于“微失活”,失活程度较轻,保护与发展的适应性、可持续性一般;古城村处于“失活”,失活现象较明显,保护与发展的适应性、可持续性较弱。(2)3个传统村落的村落治理、地域环境失活贡献率占比较高,对传统村落的活态发展影响较大;村落治理、经济发展和地域环境在失活指数上占比较高,对村落失活的影响较显著,可判断出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的适应性发展受村落治理、地域环境因素影响较大。(3)活态总分上,金崖村(71.63)>黄家庄村(68.58)>古城村(58.88),这与调研结果相吻合。村落失活是多因素综合、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适应性、永续性的保护发展方式是村落振兴和活态化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 活态评价 适应性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果树经济林枯落物持水特性分析与探讨——以葫芦河流域果树经济林地为例
3
作者 赵强 王辅 +3 位作者 张鹤 沙小燕 何倩 韩芬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4期57-60,共4页
为分析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葫芦河流域果树经济林(苹果)地、山杏水保林地和自然裸地的枯落物持水过程及其特性,通过室内浸水试验,分别对不同地类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和拦蓄量等水文特性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为分析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葫芦河流域果树经济林(苹果)地、山杏水保林地和自然裸地的枯落物持水过程及其特性,通过室内浸水试验,分别对不同地类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和拦蓄量等水文特性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地类枯落物蓄积量在2.80~4.23 t/hm^(2)之间,最大持水量在6.27~14.46 t/hm^(2)之间,有效拦蓄量在5.05~11.55 t/hm^(2)之间,均表现为果树经济林(苹果)地>山杏水保林地>自然裸地;枯落物的吸水速率与时间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幂函数关系,吸水速率在0~2 h内急剧下降,4 h后趋于平缓,24 h后趋近于0。因此,栽植果树经济林不仅具有产业经济价值,而且其枯落物具有与水保林相同或更高的蓄水保土特性,对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墒情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经济林 枯落物 持水特性 葫芦河流域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人地关系视角下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公服设施布局优化探析——以陕西子洲县为例
4
作者 段德罡 李凯欣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2期73-82,共10页
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乡村社会的发展认知由“底线思维”向“发展思维”转变,村民需求由“生存型”向“品质型”转变。加之近年来国家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落实与深化,乡村公服设施建设的“量与质”都有了较大提升,但由于忽视... 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乡村社会的发展认知由“底线思维”向“发展思维”转变,村民需求由“生存型”向“品质型”转变。加之近年来国家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落实与深化,乡村公服设施建设的“量与质”都有了较大提升,但由于忽视了村庄的地域特征、人口发展、村民需求等因素,使得现有乡村公服设施配置出现使用效率低下、空间品质不佳、功能关联性较差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乡村公服设施空间布局分析,采用田野调查、POI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子洲县公服设施问题主要体现在需求供给错配、空间布局错位,功能行使错用三方面。最后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探寻人口流动与地理空间对公服设施配置的影响,并提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乡村公服设施优化布局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乡村地区的发展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人口流动 地域差异 陕西省子洲县
下载PDF
基于土地多功能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保护与发展情景评估及多主体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智超 甄霖 闫慧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081-6098,共18页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近几十年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带来显著的生态恢复效果,也对农户的生计策略与区域粮食安全产生了影响。刻画生态脆弱区人-地系统复杂响应过程,可以为区域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管理模式提供依据。研究从土地多...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近几十年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带来显著的生态恢复效果,也对农户的生计策略与区域粮食安全产生了影响。刻画生态脆弱区人-地系统复杂响应过程,可以为区域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管理模式提供依据。研究从土地多功能出发,着眼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河谷川地、梁峁区域、黄土塬地、土石山地以及城郊区域等不同的典型地貌类型与代表区域,采用多层次利益相关者参与式的评估框架,以农户的耕地利用行为及生态工程影响与未来发展为切入点,设置惯性发展情景、发展优先兼顾生态情景、农业优先兼顾生态情景以及生态优先兼顾发展情景,构建多智能体模型对区域土地利用与土地多功能的时空变化开展模拟。主要结果表明:(1)生态优先兼顾发展情景综合影响最高且对各维度影响相对均衡,而农业优先兼顾生态情景对区域土地的经济维度的功能和社会维度具有更为明显的提升效应;(2)根据土地多功能空间变化模拟结果,区域土地利用破碎化明显且耕地的撂荒对全域土地多功能均表现出明显的限制作用,农业优先兼顾生态情景中土地功能发生下降的面积最少;(3)发生土地功能下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土地质量较差、坡度处于5—15°范围内、地形起伏度较大以及距离道路较远的区域;本研究刻画了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典型地貌区域的差异化土地利用系统特征,为生态保护工程实施背景下的土地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多功能 多利益相关者 多主体模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村域客观福祉评估及其对农民主观福祉的影响——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迪 陈海 +2 位作者 张杰 耿甜伟 史琴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0-540,共11页
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村域客观福祉及其对农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对完善乡村地区人类福祉研究、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该区域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基于人类需求理论评估村域客观福祉空间分布,从认知维与情感维评估农民主观福祉,利用... 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村域客观福祉及其对农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对完善乡村地区人类福祉研究、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该区域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基于人类需求理论评估村域客观福祉空间分布,从认知维与情感维评估农民主观福祉,利用多层次模型揭示村域客观福祉对农民主观福祉的影响。结果如下:(1)村域各需求维度与客观福祉空间分异明显;川道村、乡镇中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是各需求满足程度与客观福祉较高的村庄。(2)生活满意度与情感健康呈显著正相关;男性、身体健康者、年长者以及年收入较高农民的主观福祉较高;主观福祉对教育程度不敏感。(3)住房、村卫生室、医疗参合率、集体经济、信息通达度、农技培训、休闲设施面积、村庄整洁等与农民主观福祉呈显著正相关,地质灾害与主观福祉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福祉 主观福祉 人类需求理论 多层次模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草被产流产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普隽泽 吕锡芝 +1 位作者 张秋芬 王富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共6页
退耕还林还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要治理措施之一。为探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种类草被种植对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采用定位观测方法,基于罗玉沟水土保持监测站6种不同草被(小冠花、红豆草、沙打旺、紫花苜蓿、红三叶、鹰咀紫云英)... 退耕还林还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要治理措施之一。为探讨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种类草被种植对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采用定位观测方法,基于罗玉沟水土保持监测站6种不同草被(小冠花、红豆草、沙打旺、紫花苜蓿、红三叶、鹰咀紫云英)覆盖坡面的野外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降雨条件下各草被覆盖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1)各场次降雨中,小冠花覆盖下的坡面产流量及产沙量均较大,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覆盖坡面均较小;(2)除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以外的草被覆盖小区产流产沙量均与降雨量和最大降雨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关系;(3)侵蚀性降水依据降雨量、降雨历时和最大降雨强度分为3种类型:Ⅰ雨型(降雨量大、降雨历时长、最大雨强大)、Ⅱ雨型(降雨量、降雨历时、最大雨强均居中)、Ⅲ雨型(降雨量较小、降雨历时短、最大雨强小)。6种草被在不同雨型下产流产沙特性不同,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覆盖坡面在不同雨型下产流量及产沙量均较少,小冠花覆盖坡面在不同雨型下产流量及产沙量均较大。综上,不同草被覆盖下的坡面产流产沙规律不尽相同,对不同降雨特征的响应程度也存在差异,小冠花覆盖小区的抗侵蚀能力较差;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覆盖小区的抗侵蚀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产沙特征 降雨特征 草被 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现代沟道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
8
作者 黄云鑫 刘彦随 刘正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现代沟道农业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地耦合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三生”空间优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人地系统科学认知出发,对现代沟道农业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方向、典型发展... 现代沟道农业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地耦合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三生”空间优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人地系统科学认知出发,对现代沟道农业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方向、典型发展模式和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展望,为系统认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农业模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主要结论:①沟道农业是乡村地域系统的重要功能类型,具有多尺度、多层次的特点,其可持续发展应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面,协同解决土壤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农业地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②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多功能农业,通过“3C”模式,即农业自身内循环、农业外循环、基于农业多功能的农业大循环,实现生产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延伸和城乡功能互补。③创新推广土地综合整治带动模式、农业结构调整带动模式、特色资源综合开发模式和土地流转规模生产模式,有助于农业提质增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④拓展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深化“理论−实践”贯通式研究,探索建立涵盖技术研发与应用、人才培养、政策制度支撑等内容于一体的农业生产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沟道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生产效益,推动沟道农业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道农业 人地系统科学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地理工程 黄土丘陵沟壑区
原文传递
基于降水特征的次降水侵蚀力估算模型——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例
9
作者 朱燕琴 赵志斌 +1 位作者 齐广平 赵霞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105,共8页
【目的】在分析侵蚀性降水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降水特征的次降水侵蚀力估算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定量监测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甘肃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小流域和龙滩小流域2个典型径流场5 a的侵蚀性降... 【目的】在分析侵蚀性降水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降水特征的次降水侵蚀力估算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定量监测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甘肃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小流域和龙滩小流域2个典型径流场5 a的侵蚀性降水过程资料,构建雨量(P)×雨强(I)结构与E×I_(30)的转换关系。【结果】大于50 MJ·mm/(hm^(2)·h)的次降水侵蚀力占侵蚀力总量的比例高达75%,是该地区降水侵蚀力的主要贡献来源。降水量P和降水动能E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降水单因子I_(30)(30 min降水强度)、I_(60)(60 min降水强度)、E(降水动能)对土壤流失量(S)产生显著影响(P<0.01)。降水双因子P×I_(30)、P×I_(60)与S之间的相关系数r>0.616(P<0.01),P×I_(30)、P×I_(60)是影响坡面土壤流失量S的主要降水复合因子。P×I_(30)、P×I_(60)与E×I_(30)符合幂函数关系,模型方程决定系数R^(2)达到0.9840、0.9609。2个模型的有效系数分别为98.9%、98.1%,偏差系数分别为2.0%、3.2%。当10 mm<P<50 mm时,2个模型的预测值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6%,对于>50 MJ·mm/(hm^(2)·h)的次降水侵蚀力预测值相对误差<10%。【结论】模型预测效果良好,指标因子P×I_(30)、P×I_(60)可作为该区域10 mm<P<50 mm次降水侵蚀力指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安家沟小流域 水土流失 降水侵蚀力 侵蚀性降水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识别——以吴起县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嘉会 吴金华 +1 位作者 王祯 白雨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从生态和建设2个角度出发,确定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辅以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居民点空间网络关系,从居民点整体适宜性和个体重要性出发,识别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居民点发展类型... 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从生态和建设2个角度出发,确定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辅以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居民点空间网络关系,从居民点整体适宜性和个体重要性出发,识别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居民点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地形和交通条件为决定黄土丘陵沟壑区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关键约束力,居民点集聚程度整体不高,以带状分布为主,散中有聚。(2)适宜性分区结果表现出“整体集聚、部分分散”的特征,位于适宜建设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占62.83%,部分居民点分布影响区域生态稳定性。(3)现有居民点网络结构不均匀,需培育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节点,促进村镇地区均衡发展。(4)基于适宜性及网络分析结果,划分“直接城镇类”“优先发展类”“有条件发展类”“限制扩张类”4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重点。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黄土丘陵沟壑区 适宜性分区 社会网络分析 居民点发展类型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发展路径研究——以榆林市三鱼路沿线为例
11
作者 蔡春杰 张沛 高吉奎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7,共8页
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更是乡村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基于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发展的研究,从理论角度分析生态文明与乡村发展之间的互动逻辑,认为生态文明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基质与基本要求,乡村发展是生态文... 生态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意,更是乡村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基于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及乡村发展的研究,从理论角度分析生态文明与乡村发展之间的互动逻辑,认为生态文明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基质与基本要求,乡村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机、动力与动态变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互动反馈关系;从实践角度,选取榆林市三鱼路沿线乡村为实证案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沟域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修复、人居环境提升、生态产业重构、生态乡村治理等乡村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生态文明 黄土丘陵沟壑区 发展路径 规划策略
下载PDF
陇东黄土丘陵沟壑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12
作者 杨宝宝 李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2-288,共7页
探讨陇东黄土丘陵沟壑区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该区域生态修复保护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范式。以泾川县201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选取4方面1... 探讨陇东黄土丘陵沟壑区森林资源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该区域生态修复保护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范式。以泾川县201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选取4方面10个指标构建评估体系,采用市场价值法、价格替代法等方法,评估陇东黄土丘陵沟壑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19年泾川县森林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为283600.0万元。涵养水源服务价值最大,占总服务价值50.76%;文化旅游服务价值最小,占总服务价值的0.0025%;生态林以涵养水服务价值为主,经济林以供给服务价值为主,生态林年服务功能价值为经济林的3.8倍。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产品供给3种价值占总服务价值的80.21%,是主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因地制宜营造培育混交林,加强现有林分修复改造、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创新经营策略成为该区域森林资源管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川县 黄土丘陵沟壑区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农业生产功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启示
13
作者 璩路路 王永生 +2 位作者 李裕瑞 陈宗峰 刘继来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6期78-78,共1页
基于5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定量分析黄土高原延安碾庄流域1985-2018年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功能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沟道农业生产功能定量诊断体系和监测模型可有效识别沟道农业生产功能空间格局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生... 基于5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定量分析黄土高原延安碾庄流域1985-2018年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功能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沟道农业生产功能定量诊断体系和监测模型可有效识别沟道农业生产功能空间格局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生态多重导向的多元演化路径。2)研究区沟道农业功能空间由传统向现代生产主导功能转向,2012年为沟道生产功能转型拐点。沟道传统农业生产功能特征为“小幅扩增-相对平稳-急剧缩减”,沟道现代农业生产功能演变则呈现“相对平稳-小幅扩增-急剧增加”的阶段特征,且功能多样性不断增加。3)整体上沟道传统农业生产功能空间范围和强度值呈减少趋势,现代沟道农业生产为主的功能空间不断扩张,主导方向发生转变;局部微观上传统农业生产功能以流域城镇所在地为中心呈同心带状缩减。4)新时期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在于推进“四转”,全面构建“三循环”模式,推进形成黄土高原产业内循环及其与黄河流域双循环互促共进发展的新格局,深入探究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的新动能、新途径。研究结果提供了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农业功能转型微观案例,对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乡村转型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沟道农业生产 功能演变 转型发展 黄土丘陵沟壑区 碾庄流域
下载PDF
9个苹果新品种在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的引种表现 被引量:1
14
作者 鲁成 刘浪 +2 位作者 路飞雄 石汶汶 贺艳娥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为进一步筛选适宜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栽植的优质苹果新品种,试验以长富2号为对照,通过对烟富系列、响富、瑞阳、瑞雪、维纳斯·黄金、秦脆、玉华早富等9个中晚熟苹果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富1... 为进一步筛选适宜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栽植的优质苹果新品种,试验以长富2号为对照,通过对烟富系列、响富、瑞阳、瑞雪、维纳斯·黄金、秦脆、玉华早富等9个中晚熟苹果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烟富10、烟富6、响富、秦脆四个中晚熟红色品种和维纳斯·黄金、瑞雪两个晚熟黄色品种适宜于榆林南部丘陵沟壑区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新品种 丘陵沟壑区 引种 栽培表现
下载PDF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定西市典型小流域空间治理成效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雯 张金铭 +1 位作者 罗斌 张文祥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3年第3期4-6,共3页
在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定西市范围内筛选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水土保持治理效果典型的小流域,通过调查分析,阐述了典型小流域的空间(包括物质空间和抽象空间)治理成效,初步建立小流域生态空间布局模型,为研究定西市小流域空间功能和生态... 在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定西市范围内筛选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水土保持治理效果典型的小流域,通过调查分析,阐述了典型小流域的空间(包括物质空间和抽象空间)治理成效,初步建立小流域生态空间布局模型,为研究定西市小流域空间功能和生态影响因素提供实践依据,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小流域 空间治理成效 陇中
下载PDF
基于LiDAR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道路侵蚀及其影响因素
16
作者 李朋飞 李伟光 +5 位作者 翁学先 胡晋飞 高晨迪 李延成 高健健 党恬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92,共10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质道路侵蚀严重,但道路侵蚀形态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不足。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桥沟流域为例,结合无人机激光雷达、摄影测量技术和野外调查等手段,探究主道路侵蚀形态特征,分析道路侵蚀强度(E)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道...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质道路侵蚀严重,但道路侵蚀形态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不足。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桥沟流域为例,结合无人机激光雷达、摄影测量技术和野外调查等手段,探究主道路侵蚀形态特征,分析道路侵蚀强度(E)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道路侵蚀强度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结果表明:1)自流域上游至出口,各路段坡度与侵蚀沟道比降均显著下降(P<0.05),而沟道宽深比、沟道密度及侵蚀强度变化趋势不显著;2)影响土质道路侵蚀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汇水面积和道路段坡度,道路段长度次之,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与汇水区坡度影响最小;3)分别以道路段坡度(G r)、汇水面积(A c)单因子及G r与A c双因子为变量构建土质道路侵蚀强度模型E=0.87A c+77759.67(R^(2)=0.60,P<0.01);道路坡度模型E=8707.23G r-49252.46(R^(2)=0.54,P<0.01)与双因子模型E=-0.56A c+5783.06G r-11748.78(R^(2)=0.80,P<0.01),利用燕沟流域道路侵蚀监测数据对进行道路段坡度模型精度进行验证,效果较优(R^(2)=0.92,P<0.01)。结果可为黄土高原道路侵蚀预测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侵蚀 形态特征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荞麦种质资源在陕北丘陵沟壑区综合鉴定与评价
17
作者 刘小进 王改改 +4 位作者 李倩 王金明 杨霞 谭爱萍 李海涛 《农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0-14,共5页
旨在挖掘和利用优异的荞麦种质资源,筛选适合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的荞麦品种,为生产、加工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引进征集的7个甜荞品种资源为试材,通过连续3年不同区域试验,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抗逆性和经济产量等进行鉴定与评价。... 旨在挖掘和利用优异的荞麦种质资源,筛选适合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的荞麦品种,为生产、加工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引进征集的7个甜荞品种资源为试材,通过连续3年不同区域试验,对其物候期、农艺性状、抗逆性和经济产量等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生育期为68~76天,均属于早熟品种;株高为124.5~143.6 cm,主茎分枝为3.3~4.4个,主茎节数为12.2~14.3节,花色为白色和粉红色,粒形均为短棱锥,粒色均为棕色,除‘TQ17-01’成熟籽粒颜色一致外,其他各品种成熟籽粒均有5%~10%的异色率;均表现较强抗旱性和适应性;参试品种单株粒重为7.0~12.9 g,千粒重为21.0~27.6 g,产量1315.0~1742.3 kg/hm^(2)。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TQ17-03’(‘西农T1351’),‘延甜荞1号’(CK)和‘TQ17-05’(‘安塞坪桥荞麦’)3份优异资源,其中‘TQ17-03’花、茎、叶呈鲜红色,观赏期长,在文化旅游区可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延甜荞1号’品质较好,适应性强,适用于加工制造风味小吃和食品;‘TQ17-05’单株粒重高、千粒重高、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可大面积推广种植。本研究为陕北丘陵沟壑区种植荞麦品种提供了选择、生产、加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品种资源 鉴定 评价 陕北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井工煤矿汛期水害应急对策研究
18
作者 杨建彬 乔龙 刘建平 《中国煤炭》 2023年第S02期73-77,共5页
陕北矿区大多数为浅埋煤层群开采,煤炭开采后地表裂隙发育,塌陷区也分布显著,是汛期煤矿水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以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榆家梁煤矿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质地... 陕北矿区大多数为浅埋煤层群开采,煤炭开采后地表裂隙发育,塌陷区也分布显著,是汛期煤矿水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以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榆家梁煤矿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统计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质地貌特征、降水对地下水的影响以及汛期水害致因因素等,提出了防治思路和对策。研究表明,矿区汛期降雨是水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对地表河流补给、对老空水和烧变岩水的补给引发山洪暴发,在局部低洼区域形成积水,依据水害诱因提出了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排查的治理与预防工作思路,为类似开采条件的煤矿防汛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汛期水害 应急对策 预警机制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生长特征与生物量研究
19
作者 刘林 于博威 +2 位作者 王小平 薛丽萍 韩国忠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11期19-22,共4页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发挥着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重要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最小显著性差异法对晋西石楼县退耕还林试验区的29个刺槐样方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人工刺槐林树高、胸径和生物量在不同林龄与不同地形...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发挥着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重要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最小显著性差异法对晋西石楼县退耕还林试验区的29个刺槐样方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人工刺槐林树高、胸径和生物量在不同林龄与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人工刺槐林树高、胸径和生物量的分布与林龄有关,随着林龄的增加,树高、胸径和生物量均有明显的增长,但年均增长速度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地形条件下刺槐林的生长状况差异显著,阴坡的刺槐林长势显著优于阳坡,中、下坡位更有利于刺槐林生长,梯田上人工刺槐林树高、胸径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坡面。建议在黄土丘陵沟壑区营造人工刺槐林时,应根据实际地形尽量选择坡度较小的阴坡中、下坡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刺槐林 生长特征 生物量 地形条件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水保林地土壤水分变化——以平凉市葫芦河流域为例
20
作者 王辅 何倩 +3 位作者 赵强 沙小燕 张鹤 韩芬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8期17-21,M0003,共6页
为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择平凉市葫芦河流域分批建设的水保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典型样方,采用TRIME-PICO IPH2型土壤水分传感器对水保林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进行测定,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水保林地植被... 为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建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选择平凉市葫芦河流域分批建设的水保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典型样方,采用TRIME-PICO IPH2型土壤水分传感器对水保林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进行测定,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水保林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时间、不同林分结构特征(林分类型、林分密度、郁闭度、生物量)及不同立地条件下水保林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恢复时间条件下水保林地平均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大致呈现几个阶段,在恢复35 a后水保林开始受到土壤水分胁迫的影响,而受到水分胁迫影响的首先是土壤中间层;地形因子中影响最为直接的因子是坡向,平均土壤含水率阴坡最高,半阴坡和半阳坡次之,阳坡最低,结合坡度因子,为提高植被成活率宜选择坡度20°以内的阴坡、半阴坡宜林地;林分类型对各土层深度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纯林地>混交林地,但也存在区域差异;林分密度2 000~2 200株/hm2时平均土壤含水率最高,达到8.33%;郁闭度0.75~<0.80时水保林遮阴保水效果明显,平均土壤含水率达到最大值8.18%;刺槐林样方生物量3~<4 kg/m2时平均土壤含水率达到最大值8.96%。因此,营建水保林进行植被恢复时,应根据不同树种冠层结构选择合理的栽植密度,保持合理的郁闭度和生物量,以利于保持足够的土壤水分促进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保林 土壤水分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沟壑区 葫芦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