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敏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在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戴倩梅 丁体龙 +2 位作者 代雪枫 于莉 陈策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目的比较高敏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与普通HCV-RNA、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检测在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优势,探讨高敏HCV-RNA在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HCV抗体阳性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 目的比较高敏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与普通HCV-RNA、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检测在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优势,探讨高敏HCV-RNA在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HCV抗体阳性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40例HCV抗体阴性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5 mL空腹静脉血标本,留取血清。高敏HCV-RNA采用赛沛全自动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系统检测,普通HCV-RNA采用厦门安普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nadas9850全自动核酸提纯系统及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检测,HCV抗体及HCV核心抗原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验前,先对赛沛高敏HCV-RNA检测进行性能验证。结果高敏HCV-RNA检测性能验证准确度、重复性、线性范围和最低检出限符合要求。高敏HCV-RNA诊断丙型肝炎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HCV-RNA及HCV核心抗原检测。结论高敏HCV-RNA是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指标,并可用于丙型肝炎治疗终点判断和病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高敏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诊断
下载PDF
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与HCV高敏核酸检测对病毒性丙型肝炎的筛查价值研究
2
作者 谢骊 蔡雷鸣 +2 位作者 冯颖 段玉萍 厉倩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56-459,46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需进行手术、输血或其他侵入性医疗服务的住院患者的HCV血清学抗体及高敏HCV RNA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与HCV高敏核酸检测对病毒性丙型肝炎的筛查检测价值。方法对本院... 目的通过对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需进行手术、输血或其他侵入性医疗服务的住院患者的HCV血清学抗体及高敏HCV RNA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与HCV高敏核酸检测对病毒性丙型肝炎的筛查检测价值。方法对本院相关住院患者进行Elecsys Anti-HCV II或(和)高敏HCV RNA检测,统计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HCV血清学抗体检测22443人次,阳性率为0.68%,阳性COI中位数为38.4(1.0~165)。高敏HCV RNA检测34628人次,阳性率0.30%,阳性病毒载量中位数为1.00×10^(6)IU/mL(3.50×10^(1)~4.00×10^(7)IU/mL)。两种方法学均显示45~59岁人群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人群(P<0.001)。两种检测有重合的样本共17785人次,HCV抗体血清学阳性率为0.70%。高敏HCV RNA阳性率0.22%,如以高敏HCV RNA为丙型肝炎现症感染的标准,HCV抗体血清学检测HCV现症感染的灵敏度为100.00%(95%CI 89.09%~100.00%),特异性为99.52%(95%CI 99.41%~99.61%),现症感染阳性预测期PPV为32.00%(95%CI 23.82%~40.18%),阴性预期值为100.00%。HCV抗体血清学检测COI值与高敏HCV RNA检测的病毒载量无线性相关性,COI<10和COI>100的HCV RNA阳性率低。结论HCV抗体检测和高敏HCV RNA均为有效的丙型肝炎筛查手段,需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丙型肝炎感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RNA 发光免疫标记 核酸检测
下载PDF
2020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监测报告
3
作者 文细毛 任南 +12 位作者 李福琴 战榕 方旭 孟庆兰 杨怀 李卫光 刘丁 郭凤玲 鲜于舒铭 赖晓全 逄崇杰 黄勋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HCV阳性为血清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HCV阳性为血清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性,并与2003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20年1573所医院调查住院患者1071368例,其中738535例患者进行了HCV相关检测,4014例存在HCV感染,检测率为68.93%,HCV阳性率为0.54%。男性患者HCV阳性率为0.60%,女性患者为0.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P<0.001)。年龄段以50~<60岁组HCV阳性率最高(0.76%),其次为40~<50岁组,HCV阳性率为0.7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74,P<0.001)。2003年调查住院患者91113例,35145例进行HCV相关检测,检测率为38.57%,775例存在HCV感染,HCV阳性率为2.21%。2020年不同规模医院HCV阳性率为0.46%~0.63%,以医院床位数600~899张者最高,不同规模医院患者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P<0.001)。2020年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HCV相关检测患者人数>10000例,HCV阳性率为0.19%~0.81%,以海南省最高;不同科室HCV阳性率为0.06%~0.82%,以儿科HCV阳性率最低,内科HCV阳性率最高。2003、2020年HCV阳性率均以感染病科最高,分别为7.95%、3.48%,2003年其次为整形科(7.72%)、消化科(3.77%)、肾病科(3.57%)、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3.10%),2020年其次为消化科(1.35%)、肾病科(1.18%)、内分泌科(0.91%)、综合ICU(0.79%)。结论与2003年相比,2020年HCV阳性率明显下降。HCV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感染病科,其次为消化科、肾病科及综合ICU,HCV感染阳性率存在性别、年龄、地域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住院患者 发病率
下载PDF
中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及清除进程
4
作者 张海莹 饶慧瑛 陈红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9-653,共5页
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细胞癌,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丙型肝炎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威胁之一,消除丙型肝炎是人类共同的目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是目前较为安全可达到较高的治愈率的丙型肝炎治疗方案,可以... 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细胞癌,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丙型肝炎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威胁之一,消除丙型肝炎是人类共同的目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是目前较为安全可达到较高的治愈率的丙型肝炎治疗方案,可以靶向不同HCV基因型,使得HCV感染消除成为可能。我国积极推广DAA临床应用,加快药物审批,提高DAA可及性,加强人群干预。国家医疗保障局逐步将DAA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为消除HCV感染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国家策略规划及行动计划,在HCV感染消除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全社会多部门联合防治,积极迈向消除HCV感染的目标。本文着眼于国内HCV感染的现状和防治工作进展突出的防治消除策略,分析总结HCV感染防治微消除的实践进程,为我国开展HCV感染消除工作提供政策参考,助力实现全面消除HCV感染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感染 疾病消除
下载PDF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疾病预后的影响
5
作者 王晓燕 张缭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9-373,共5页
HCV感染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肝脏病变,还取决于肝外后遗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作为当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一线用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及临床治愈,但其对肝外疾病转归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就DAAs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 HCV感染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肝脏病变,还取决于肝外后遗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作为当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一线用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及临床治愈,但其对肝外疾病转归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就DAAs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疾病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提示丙型肝炎治愈患者仍需进行长期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肝外表现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和儿童丙型肝炎的管理
6
作者 刘奕杉 张兰婷 +2 位作者 赵蕴玉 纪泛扑 曾庆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58,共5页
HC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为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尽管直接抗病毒药物在成人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对于孕妇、婴幼儿、青少年这一特殊人群的治疗仍存在诸多挑战。本文旨在探讨这些特殊... HC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为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尽管直接抗病毒药物在成人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对于孕妇、婴幼儿、青少年这一特殊人群的治疗仍存在诸多挑战。本文旨在探讨这些特殊丙型肝炎人群在抗病毒治疗方面的现状及尚需解决的问题,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儿童 孕妇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治疗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李梦月 李舣婷 +1 位作者 张英 林潮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DAAs治疗后肾脏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经DAAs治疗的123例慢丙肝患者,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结束后的血清肌酐值,通过MDRD公式估计e... 【目的】探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DAAs治疗后肾脏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经DAAs治疗的123例慢丙肝患者,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结束后的血清肌酐值,通过MDRD公式估计eGFR,以评估患者完成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肾脏功能的变化。【结果】本研究纳入了123例患者,67.5%(n=83)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0±11)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4周,26.8%(n=33)基线时存在肝硬化,10.6%(n=13)合并有糖尿病,11.4%(n=14)的患者eGFR<60 mL/(min·1.73 m^(2)),33.3%(n=41)的患者eGFR为(60-89)mL/(min·1.73 m^(2)),55.3%(n=68)的患者eGFR≥90 mL/(min·1.73 m^(2))。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随访过程中eGFR并未出现下降,而CKD2期患者的eGFR在治疗结束后随访过程中较基线出现改善【(88.65±15.52)mL/(min·1.73 m^(2))vs(78.12±7.60)mL/(min·1.73 m^(2)),P<0.001】。14.6%(n=18)的患者经历了肾功能分期的恶化,通过二元logistic分析得出糖尿病可以预测肾功能的恶化(OR=4.663,P=0.016)。【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DAAs治疗后,肾脏功能并未发生恶化,甚至在CKD2期的患者中发现肾脏功能有所改善。但慢丙肝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发生肾脏功能恶化的风险高,仍需密切监测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丙肝治疗 肾脏功能
下载PDF
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8
作者 李兴泉 杨春 +2 位作者 李诗源 翁凯 彭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基因1b型CHC患者,其中观察组53例接受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对照组53例接受达塞布韦单药治疗,两组治疗持续12... 目的探讨应用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基因1b型CHC患者,其中观察组53例接受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对照组53例接受达塞布韦单药治疗,两组治疗持续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考核超快速病毒学应答(SRVR)、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和随访12周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观察组SRVR、RVR、ETVR和SVR分别为88.7%、94.3%、100.0%和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9%、75.4%、83.0%和90.5%,P<0.05);在治疗12周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0.8±4.6)U/L和(29.7±2.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2.2±5.1)U/L和(48.1±3.6)U/L,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P<0.05)。结论应用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血清HCV RNA转阴率,且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HCV基因1b型 奥比他韦 帕立瑞韦 利托那韦 达塞布韦 病毒学应答 治疗
下载PDF
基于医疗机构真实世界数据的丙型肝炎医保报销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9
作者 赵子淇 刘乙瑶 +3 位作者 苟亮文 郭昭廷 冯海欢 胡明 《中国医疗保险》 2024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目的:基于医疗机构真实世界数据,评估丙型肝炎医保报销政策实施效果,为丙型肝炎防治工作和医保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提取四川省成都市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电子病历数据,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从诊疗情况、医... 目的:基于医疗机构真实世界数据,评估丙型肝炎医保报销政策实施效果,为丙型肝炎防治工作和医保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提取四川省成都市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电子病历数据,采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从诊疗情况、医疗费用、药物使用和治疗效果等方面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诊疗行为和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诊疗情况方面,成都市门诊特病报销政策实施后就诊人次和治疗人次均出现瞬时增长,实行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单行支付政策后诊疗情况无显著变化;在医疗费用方面,丙型肝炎患者的门诊疗程总费用、自付费用和药品费用均在单行支付政策实施后明显降低。结论:成都市丙型肝炎医保报销政策能够促进丙型肝炎患者积极就医,推动DAA方案的广泛使用,减轻患者负担,提高丙型肝炎的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政策绩效 报销政策 间断时间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慢性丙型肝炎持续应答患者肝细胞癌发生的影响
10
作者 赵雅琳 申川 +1 位作者 魏梦平 赵彩彦 《肝脏》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研究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与利巴韦林(PR)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肝细胞癌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6年1月以来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病例... 目的研究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与利巴韦林(PR)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肝细胞癌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6年1月以来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将其分为DAAs组和PR组。使用倾向性匹配分析均衡两组间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发生率,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间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肝细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369名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中,229(62.1%)例应用PR方案治疗,140(37.9%)例应用DAAs治疗,经倾向性匹配后每组各106例。两组肝细胞癌的4年发生率分别为:7.9%和10.2%,无统计学意义(P=0.070)。多因素分析显示:丙肝初治时的年龄(HR=1.093,95%CI:1.007,1.186)、合并糖尿病(HR=9.988,95%CI:2.093,47.662)、肝硬化(HR=9.422,95%CI:1.079,82.250)、基线AFP水平≥10 ng/mL(HR=5.683,95%CI:1.100,29.369)以及HCV RNA高水平复制(HR=2.877,95%CI:1.203,6.878)为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获得持续病毒性应答的丙肝患者,肝细胞癌4年发生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肝细胞癌 直接抗病毒药物 聚乙二醇干扰素 持续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心怡 贺娜 +6 位作者 张粉娜 孙荣荣 王梓依 郝帅 王辉 边娜娜 闫红林 《肝脏》 2024年第3期355-357,共3页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两种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双向。一方面,HCV感染通过诱导胰岛素抵抗、触发炎症反应、使肝脏脂肪...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两种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双向。一方面,HCV感染通过诱导胰岛素抵抗、触发炎症反应、使肝脏脂肪变性等多种机制增加T2DM患病率,以及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另一方面,作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肝外表现之一,T2DM的发生加剧了一系列肝脏不良结局。目前,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的引入,不仅可以降低肝脏相关结局的发生风险,而且可以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文就HCV感染合并T2DM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相互作用及目前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直接抗病毒药物
下载PDF
减量索磷布韦联合全量达卡他韦治疗终末期肾病合并急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12
作者 于欣欣 付朝霞 薛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应用半量索磷布韦联合全量达卡他韦治疗长期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合并急性丙型肝炎(AH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ESRD合并AHC患者49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 目的应用半量索磷布韦联合全量达卡他韦治疗长期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合并急性丙型肝炎(AH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2年1月我院诊治的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ESRD合并AHC患者49例,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接受半量索磷布韦联合全量达卡他韦治疗或全量索磷布韦联合全量的达卡他韦治疗12周。使用全自动病毒载量分析系统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观察组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随访12周和24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2.0%、96.0%、88.0%和88.0%,与对照组的70.8%、95.8%、87.5%和87.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12.5±1.0)ml/min·1.73m^(2),显著高于对照组【(9.0±1.0)ml/min·1.73m^(2),P<0.05】,而血清肌酐(sCr)水平为(448.5±11.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77.4±12.6)μmol/L,P<0.05】;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CD_(4)^(+)细胞和CD_(8)^(+)细胞百分比及CD_(4)^(+)/CD_(8)^(+)细胞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结论应用半量索磷布韦联合全量达卡他韦治疗长期血液透析的ESRD合并AHC患者不影响抗病毒疗效,但可减轻肾功能损伤,值得进一步研究,优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终末期肾病 索磷布韦 达卡他韦 治疗
下载PDF
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研究
13
作者 唐智权 杨婷 李开铃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200例,治疗前存在高SUA血症者38例,均接受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24周,随访24周。结果高SUA组和... 目的分析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变化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200例,治疗前存在高SUA血症者38例,均接受索磷布韦/达拉他韦治疗24周,随访24周。结果高SUA组和正常SUA组CHC患者体质指数(BMI)为(26.9±3.5)kg/m^(2)和(24.2±2.5)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SUA组血清TG和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分别为(2.8±0.5)mmol/L和(273.5±15.3)dB/m,显著高于正常SUA组【分别为(1.9±0.6)mmol/L和(236.8±16.1)dB/m,P<0.05】;高SUA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分别为78.9%和84.2%,显著低于正常SUA组(分别为96.9%和100.0%,P<0.05),而两组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4.7%对100.0%,和97.4%对100.0%,P>0.05);治疗结束时,16例男性和22例女性高SUA患者血SUA水平均趋于下降,下降比例分别占93.7%和72.7%。结论伴有高SUA血症的CHC患者可能影响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早期病毒学应答,但基本不影响SVR,且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血SUA水平会降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索磷布韦 达拉他韦 高尿酸血症 治疗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95%阳性预测值最佳吸光度/临界值建立方法学和重要性探讨
14
作者 韩金育 郭晶晶 +2 位作者 孟欢 陈瑾 王雅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2,共7页
目的确定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阳性预测值≥95%的最佳吸光度/临界值(signal-to-cutoff,S/CO),确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实验室医学决定水平,为探索不同系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95%阳性置信区间建立方... 目的确定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阳性预测值≥95%的最佳吸光度/临界值(signal-to-cutoff,S/CO),确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实验室医学决定水平,为探索不同系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95%阳性置信区间建立方法学。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CLIA)初筛检测同时进行HCV RNA检测的血浆样本共282例,其中抗体初筛有反应性(S/CO≥1)样本252例,阴性样本30例,进行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RIBA)并查阅其HCV RNA检测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预测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HCV感染的抗体S/CO值。结果初筛为阴性的30例样本双重确证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排除16例HCV感染史不明确的样本,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1的236例样本经双重确证试验得到真阳性样本188例,阴性样本48例,经ROC曲线分析,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本实验室抗体S/CO值为7.83,灵敏度为93.09%,特异度为95.8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8(P<0.0001)。结论为临床提供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HCV感染抗体的S/CO值以协助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阳性预测值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
15
作者 卫鑫 宋东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索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合并HCV感染手术后需要立即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组(29例),选取HCV阴性并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为对照组(59例)。... 目的探索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合并HCV感染手术后需要立即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组(29例),选取HCV阴性并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为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分析HCV感染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的基线谷丙转氨酶(ALT)水平高于对照组,化疗后的ALT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的严重不良事件(SAEs)及不良事件(AEs)的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化疗期间出现化疗延期及化疗药物减量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V阳性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接受术后辅助化疗时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HCV阳性阻碍化疗的顺利完成,应该予以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胃肠道肿瘤 化疗 直接抗病毒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谷丙转氨酶 严重不良事件
下载PDF
基于索磷布韦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评价
16
作者 蔡峻岭 苏立 +2 位作者 郝丽 赵敏 裴旭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06-40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索磷布韦(SOF)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CHC-CLC)和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CHC-D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7月~2022年12月我科诊治的CHC-CLC患者39例和CHC-DLC患者23例,分别接受SOF联合维帕他... 目的探讨基于索磷布韦(SOF)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CHC-CLC)和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CHC-D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7月~2022年12月我科诊治的CHC-CLC患者39例和CHC-DLC患者23例,分别接受SOF联合维帕他韦(VEL)或在此联合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治疗12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采用基因分型芯片检测HCV基因型,常规检测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I)和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使用Fibroscan行肝硬度检测(LSM)。结果到治疗结束时,CHC-DLC患者死亡2例(8.7%);在生存患者中,CHC-CLC组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结束应答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24)和SVR48分别为92.3%、100.0%、100.0%和100.0%,显著优于CHC-DLC组(分别为80.9%、100.0%、76.2%和66.7%,P<0.05);治疗后,两组均获得病毒学应答,但CHC-CLC组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40.6±26.3)×10^(9)/L和(36.4±1.8)g/L,均显著高于CHC-DLC组【分别为(70.5±27.0)×10^(9)/L和(33.4±2.7)g/L,P<0.05】;CHC-CLC组APRI、FIB-4和LSM分别为(1.1±0.4)、(3.0±1.0)和(13.8±2.0)kPa,均显著低于CHC-DLC组【分别为(1.7±0.7)、(5.1±1.7)和(26.2±2.5)kPa,P<0.05】。结论基于SOF的DAAs治疗方案治疗CHC-CLC或CHC-DLC患者具有较为理想的病毒学应答率,肝功能指标得到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索磷布韦 肝纤维化 治疗
下载PDF
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情况调查与分析
17
作者 钟先阳 李静 +2 位作者 张琼鹰 陈建芸 李文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2,50,共6页
目的:调查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以便正确处理抗体检测报告和医患沟通困扰。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79名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 目的:调查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以便正确处理抗体检测报告和医患沟通困扰。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79名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结果进行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和回顾性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共有81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占29.03%;其中S/CO值介于1.0~5.0的占98.77%,介于5.0~10.0的占比为1.23%。全部病例经HCV-RNA复核3次,均为阴性。检验科与输血医学科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与报告程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值处于灰区范围时多为假阳性,且与抗体检测策略和报告程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门诊患者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假阳性反应
下载PDF
三种DAAs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两年随访研究
18
作者 王焱 韩军 杨美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随访观察两年结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123例,其中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治疗52例,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EBR/GZR)治疗43例,接受... 目的分析不同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随访观察两年结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123例,其中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治疗52例,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EBR/GZR)治疗43例,接受来迪派韦/索磷布韦(LDV/SOF)治疗28例,均连续治疗12 w,随访24 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比较不同方案治疗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情况。结果SOF/VEL、EBR/GZR和LDV/SOF治疗患者RVR分别为96.2%、93.0%和92.9%,EVR分别为98.1%、97.7%和96.4%,ETVR和SVR均为100.0%,组间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SOF/VEL、EBR/GZR和LDV/SOF治疗组出现恶心、乏力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5%、11.6%和21.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组获得SVR者,分别有45例、36例和23例完成2年监测随访,结果均未发生病毒学复发和病情反复情况,也未出现肝癌发生。结论由于我国CHC患者以GT1b基因型感染为主,应用SOF/VEL、EBR/GZR或LDV/SOF抗病毒治疗效果均好,较长期的观察病情无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持续病毒学应答 治疗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癌细胞静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9
作者 罗鸣 杨晋 秦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通过PCNA钳位相关因子(PCLAF)调控肝癌细胞静止的潜在机制。方法HCV感染后,检测肝癌细胞HUH7的细胞周期分布。HCV感染或不感染后,肝癌细胞进行RNA-seq,使用siRNA敲低差异基因并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PC...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通过PCNA钳位相关因子(PCLAF)调控肝癌细胞静止的潜在机制。方法HCV感染后,检测肝癌细胞HUH7的细胞周期分布。HCV感染或不感染后,肝癌细胞进行RNA-seq,使用siRNA敲低差异基因并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PCLAF后检测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HCV的非结构蛋白5A(NS5A)后,检测肝癌细胞PCLAF的表达和细胞周期分布。PCLAF抑制剂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检测HCV对肝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HCV感染后,肝癌细胞G0期和G1期细胞分布减少(P<0.05),而S期和G2/M期细胞分布增加(P<0.05)。敲低PCLAF后肝癌细胞G0期细胞分布增加(P<0.05)。HCV感染的情况下,过表达PCLAF后肝癌细胞G0期细胞分布减少(P<0.05)。过表达NS5A后,肝癌细胞PCLA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过表达NS5A后,肝癌细胞G0期和G1期细胞分布减少(P<0.05),而S期和G2/M期细胞分布增加(P<0.05)。但过表达NS5A的同时敲低PCLAF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变化。过表达NS5A同时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HCV感染同时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结论HCV诱导肝癌细胞跨越G0/G1期静止,减少细胞分裂时间。HCV的NS5A蛋白通过提高PCLAF的表达而抑制肝癌细胞静止。PCLAF抑制剂α-常春藤皂苷可以阻断HCV抑制的肝癌细胞静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PCNA钳位相关因子 细胞静止 非结构蛋白5A α-常春藤皂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25(OH)D水平变化及其与HCV-RNA载量、糖脂代谢的关系
20
作者 许盼 尹会芬 +3 位作者 赵致维 李文豪 王晓凡 张文沙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HCV-RNA载量、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医院收治CHC患者174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单纯CHC组(110例)和CHC-N...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HCV-RNA载量、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医院收治CHC患者174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单纯CHC组(110例)和CHC-NAFLD组(64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成人87例(健康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纳入对象血清25(OH)D水平,生化分析检测糖脂代谢指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C患者HCV-RNA载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HCV-RNA载量、糖脂代谢指标水平的相关性,logistics回归分析CHC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 CHC-NAFLD组、CHC组患者中BMI≥28kg/m^(2)比率、HbA1c、FBG、INS、IR、TG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CHC-NAFLD组BMI≥28kg/m^(2)比率、HbA1c、FBG、INS、IR、TG、LDL-C水平和HCV-RNA载量显著高于CHC组(P<0.05),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CHC组(P<0.05)。25(OH)D水平与HbA1c、FBG、IR、TG水平呈负相关(r=-0.426、-0.387、-0.406、-0.514,P<0.001)。25(OH)D<42 nmol/L、BMI≥28 kg/m^(2)、TG≥1.72 mmol/L、HCV-RNA载量≥3.5×10^(6) IU/mL是CHC患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HC合并NAFLD患者血清25(OH)D水平降低,25(OH)D水平与HbA1c、FBG、IR、TG呈负相关且其水平升高会增加CHC患者发NAFLD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5-羟维生素D HCV-RNA载量 糖脂代谢 临床意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