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敏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在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戴倩梅 丁体龙 +2 位作者 代雪枫 于莉 陈策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目的比较高敏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与普通HCV-RNA、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检测在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优势,探讨高敏HCV-RNA在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HCV抗体阳性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 目的比较高敏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与普通HCV-RNA、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检测在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优势,探讨高敏HCV-RNA在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HCV抗体阳性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40例HCV抗体阴性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5 mL空腹静脉血标本,留取血清。高敏HCV-RNA采用赛沛全自动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系统检测,普通HCV-RNA采用厦门安普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nadas9850全自动核酸提纯系统及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检测,HCV抗体及HCV核心抗原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验前,先对赛沛高敏HCV-RNA检测进行性能验证。结果高敏HCV-RNA检测性能验证准确度、重复性、线性范围和最低检出限符合要求。高敏HCV-RNA诊断丙型肝炎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HCV-RNA及HCV核心抗原检测。结论高敏HCV-RNA是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指标,并可用于丙型肝炎治疗终点判断和病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高敏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诊断
下载PDF
2020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监测报告
2
作者 文细毛 任南 +12 位作者 李福琴 战榕 方旭 孟庆兰 杨怀 李卫光 刘丁 郭凤玲 鲜于舒铭 赖晓全 逄崇杰 黄勋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HCV阳性为血清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HCV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20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HCV感染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HCV阳性为血清抗-HCV阳性或HCV RNA阳性,并与2003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20年1573所医院调查住院患者1071368例,其中738535例患者进行了HCV相关检测,4014例存在HCV感染,检测率为68.93%,HCV阳性率为0.54%。男性患者HCV阳性率为0.60%,女性患者为0.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P<0.001)。年龄段以50~<60岁组HCV阳性率最高(0.76%),其次为40~<50岁组,HCV阳性率为0.71%,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74,P<0.001)。2003年调查住院患者91113例,35145例进行HCV相关检测,检测率为38.57%,775例存在HCV感染,HCV阳性率为2.21%。2020年不同规模医院HCV阳性率为0.46%~0.63%,以医院床位数600~899张者最高,不同规模医院患者HC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P<0.001)。2020年有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HCV相关检测患者人数>10000例,HCV阳性率为0.19%~0.81%,以海南省最高;不同科室HCV阳性率为0.06%~0.82%,以儿科HCV阳性率最低,内科HCV阳性率最高。2003、2020年HCV阳性率均以感染病科最高,分别为7.95%、3.48%,2003年其次为整形科(7.72%)、消化科(3.77%)、肾病科(3.57%)、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3.10%),2020年其次为消化科(1.35%)、肾病科(1.18%)、内分泌科(0.91%)、综合ICU(0.79%)。结论与2003年相比,2020年HCV阳性率明显下降。HCV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感染病科,其次为消化科、肾病科及综合ICU,HCV感染阳性率存在性别、年龄、地域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住院患者 发病率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心怡 贺娜 +6 位作者 张粉娜 孙荣荣 王梓依 郝帅 王辉 边娜娜 闫红林 《肝脏》 2024年第3期355-357,共3页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两种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双向。一方面,HCV感染通过诱导胰岛素抵抗、触发炎症反应、使肝脏脂肪...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两种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双向。一方面,HCV感染通过诱导胰岛素抵抗、触发炎症反应、使肝脏脂肪变性等多种机制增加T2DM患病率,以及发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另一方面,作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肝外表现之一,T2DM的发生加剧了一系列肝脏不良结局。目前,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的引入,不仅可以降低肝脏相关结局的发生风险,而且可以改善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本文就HCV感染合并T2DM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相互作用及目前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直接抗病毒药物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95%阳性预测值最佳吸光度/临界值建立方法学和重要性探讨
4
作者 韩金育 郭晶晶 +2 位作者 孟欢 陈瑾 王雅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2,共7页
目的确定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阳性预测值≥95%的最佳吸光度/临界值(signal-to-cutoff,S/CO),确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实验室医学决定水平,为探索不同系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95%阳性置信区间建立方... 目的确定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阳性预测值≥95%的最佳吸光度/临界值(signal-to-cutoff,S/CO),确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实验室医学决定水平,为探索不同系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95%阳性置信区间建立方法学。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analysis,CLIA)初筛检测同时进行HCV RNA检测的血浆样本共282例,其中抗体初筛有反应性(S/CO≥1)样本252例,阴性样本30例,进行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RIBA)并查阅其HCV RNA检测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预测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HCV感染的抗体S/CO值。结果初筛为阴性的30例样本双重确证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排除16例HCV感染史不明确的样本,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1的236例样本经双重确证试验得到真阳性样本188例,阴性样本48例,经ROC曲线分析,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本实验室抗体S/CO值为7.83,灵敏度为93.09%,特异度为95.8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8(P<0.0001)。结论为临床提供本实验室阳性预测值≥95%时HCV感染抗体的S/CO值以协助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阳性预测值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
5
作者 卫鑫 宋东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47-51,共5页
目的探索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合并HCV感染手术后需要立即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组(29例),选取HCV阴性并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为对照组(59例)。... 目的探索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合并HCV感染手术后需要立即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组(29例),选取HCV阴性并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为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分析HCV感染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的基线谷丙转氨酶(ALT)水平高于对照组,化疗后的ALT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的严重不良事件(SAEs)及不良事件(AEs)的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化疗期间出现化疗延期及化疗药物减量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V阳性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接受术后辅助化疗时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HCV阳性阻碍化疗的顺利完成,应该予以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胃肠道肿瘤 化疗 直接抗病毒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谷丙转氨酶 严重不良事件
下载PDF
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情况调查与分析
6
作者 钟先阳 李静 +2 位作者 张琼鹰 陈建芸 李文丹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2,50,共6页
目的:调查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以便正确处理抗体检测报告和医患沟通困扰。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79名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 目的:调查门诊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以便正确处理抗体检测报告和医患沟通困扰。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279名门诊血液透析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结果进行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和回顾性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共有81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假阳性,占29.03%;其中S/CO值介于1.0~5.0的占98.77%,介于5.0~10.0的占比为1.23%。全部病例经HCV-RNA复核3次,均为阴性。检验科与输血医学科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与报告程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S/CO值处于灰区范围时多为假阳性,且与抗体检测策略和报告程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门诊患者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假阳性反应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癌细胞静止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7
作者 罗鸣 杨晋 秦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通过PCNA钳位相关因子(PCLAF)调控肝癌细胞静止的潜在机制。方法HCV感染后,检测肝癌细胞HUH7的细胞周期分布。HCV感染或不感染后,肝癌细胞进行RNA-seq,使用siRNA敲低差异基因并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PC...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通过PCNA钳位相关因子(PCLAF)调控肝癌细胞静止的潜在机制。方法HCV感染后,检测肝癌细胞HUH7的细胞周期分布。HCV感染或不感染后,肝癌细胞进行RNA-seq,使用siRNA敲低差异基因并检测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PCLAF后检测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过表达HCV的非结构蛋白5A(NS5A)后,检测肝癌细胞PCLAF的表达和细胞周期分布。PCLAF抑制剂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检测HCV对肝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HCV感染后,肝癌细胞G0期和G1期细胞分布减少(P<0.05),而S期和G2/M期细胞分布增加(P<0.05)。敲低PCLAF后肝癌细胞G0期细胞分布增加(P<0.05)。HCV感染的情况下,过表达PCLAF后肝癌细胞G0期细胞分布减少(P<0.05)。过表达NS5A后,肝癌细胞PCLAF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过表达NS5A后,肝癌细胞G0期和G1期细胞分布减少(P<0.05),而S期和G2/M期细胞分布增加(P<0.05)。但过表达NS5A的同时敲低PCLAF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变化。过表达NS5A同时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HCV感染同时α-常春藤皂苷处理后,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结论HCV诱导肝癌细胞跨越G0/G1期静止,减少细胞分裂时间。HCV的NS5A蛋白通过提高PCLAF的表达而抑制肝癌细胞静止。PCLAF抑制剂α-常春藤皂苷可以阻断HCV抑制的肝癌细胞静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 PCNA钳位相关因子 细胞静止 非结构蛋白5A α-常春藤皂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患者的生化免疫结果分析
8
作者 王秀和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48-50,75,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患者的生化免疫结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0月莆田涵江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合并感染患者为观察组,40例乙型肝炎病毒...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患者的生化免疫结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0月莆田涵江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合并感染患者为观察组,4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观察1组,4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观察2组,均进行生化免疫指标检验,观察和记录3组的免疫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免疫学指标相比于观察1组、观察2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肝功能指标相比于观察1组更低,相比于观察2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相比于观察1组、观察2组更高;凝血酶原活动度相比于观察1组、观察2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会降低患者的肝脏储备能力,增强炎症反应的发生,加重肝脏的损伤,同时凝血能力增强,可能会促使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Γ-干扰素 白介素-6 白介素-10
下载PDF
研究ELISA联合荧光定量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效果
9
作者 刘波 陈昌兰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评估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滕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诊的90... 目的评估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滕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诊的90例疑似丙型肝炎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联合荧光定量PCR检测,以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HCV)RNA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检测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HCV RNA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47.78%,ELISA检测的阳性率40.00%,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阳性量率42.22%,联合检测的阳性率46.67%。ELISA检测与荧光定量PCR检测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02%、准确度为94.44%、阳性预测值为95.24%以及阴性预测值为93.75%,显著高于ELISA检测的67.44%、76.67%、80.56%、74.07%,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显著高于荧光定量PCR检测(76.74%、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应用ELISA联合荧光定量PCR检测检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联合检测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不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方法学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雯 何瑞芬 +3 位作者 吴涛 闫俊霞 安超 朴文花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8期1426-1430,共5页
目的通过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检测方法学的比较,为实验室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丙型肝炎确诊患者血清样本148份,使用PCR-荧光探针法、PCR-反向点杂交法及Sanger测序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 目的通过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检测方法学的比较,为实验室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丙型肝炎确诊患者血清样本148份,使用PCR-荧光探针法、PCR-反向点杂交法及Sanger测序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并采用卡方检验、Kappa检验对这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R-荧光探针法检出136例,检出率91.89%,共检出4种基因型,分别为1b、2+、3+和6+。PCR-反向点杂交法检出135例,检出率为91.22%,共检出5种基因型,分别为1b、2a、3a、3b和6a。Sanger测序法检出148例,检出率100%,共检出7种基因型,分别为1b、2a、3a、3b、6a、1g和6xa。PCR-荧光探针法未检出的12例样本中,Sanger测序法均已检出,其中包括1例6xa型,1例1g型。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65,P>0.05)。两种方法比较一致性较高(k=0.871,P<0.001)。PCR-反向点杂交法未能测出的13例样本,Sanger测序法均已检出,其中包括1例1g型。PCR-反向点杂交法检出1例3b型,Sanger测序法检出为6xa型。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696,P>0.05)。PCR-反向点杂交法与Sanger测序法一致性高(k=0.609,P<0.05)。结论PCR-荧光探针法和PCR-反向点杂交法操作简单,适合临床推广,Sanger测序法准确性高,可对其他方法进行补充,实验室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检测 方法学比较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人群中抗-HCV、HCV-cAg与HCV-RNA结果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估 被引量:17
11
作者 金晶 高智勇 +1 位作者 关冲 孙静怡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8期1277-1281,共5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人群中抗-HCV、HCV-cAg与HCV-RNA结果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的价值,同时界定雅培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抗-HCV真阳性95%时标本S/CO值的临界点。方法选取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的抗-HCV阳性血...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人群中抗-HCV、HCV-cAg与HCV-RNA结果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在临床应用的价值,同时界定雅培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抗-HCV真阳性95%时标本S/CO值的临界点。方法选取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的抗-HCV阳性血清样本179例(包括11例灰区标本),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cAg,利用RT-PCR法检测HCV-RNA,采用SPSS16.0软件对抗-HCVS/CO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得到95%真阳性时抗-HCV结果的临界值(S/CO)。再对抗-HCV、HCV-cAg与HCV-RN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179例样本进行抗-HCV、HCV-RNA及HCV-cAg的检测,其中HCV-RNA阳性43例,HCV-cAg阳性42例。在43例HCV-RNA阳性的标本中,抗-HCV的阳性检出率为93.02%,HCV-cAg阳性检出率为95.35%。抗-HCV灵敏度为93.02%,特异性为5.88%;HCV-cAg灵敏度为95.35%,特异性为99.26%。且HCV-cAg及抗-HCV阳性率随着HCV病毒含量升高而增高,RNA病毒含量越高,HCV-cAg及抗-HCV的阳性率也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cAg联合抗-HCV检测与HCV-RNA的阳性符合率为100%,高于单独检测HCV-cAg或抗-HCV的阳性符合率95.35%、93.02%。以HCV-RNA检测为金标准,当抗-HCV的S/CO值>4.42时,真阳性率可达到95%。结论HCV-cAg与HCV-RNA检测的阳性符合率高达95.35%,故HCV-cAg可作为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为保证标本真阳性率达到95%,建议使用美国雅培I2000仪器进行丙肝抗体检测时,若抗-HCV结果(S/CO)小于4.42的标本,抗-HCV、HCV-cAg与HCV-RNA联合检测可有效降低丙型肝炎窗口期的漏检率,为丙型肝炎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核酸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下载PDF
外泌体lncRNA-HEIH和let-7a-5p水平在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中的检测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建军 朱建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3期1583-1588,共6页
目的探讨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HEIH(lncRNA-HEIH)和let-7a-5p在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C-HCC)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76例C-HCC患者纳入研究作为C-HCC组,另选取43例由丙型肝炎病毒(HCV... 目的探讨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HEIH(lncRNA-HEIH)和let-7a-5p在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C-HCC)患者中的表达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76例C-HCC患者纳入研究作为C-HCC组,另选取43例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HC)患者作为HC组,52例HCV感染者作为HCV组,5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外泌体lncRNA-HEIH和let-7a-5p水平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ncRNA-HEIH与let-7a-5p水平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外泌体lncRNA-HEIH、let-7a-5p水平高低与C-HC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C-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外泌体lncRNA-HEIH水平在对照组、HCV组、HC组、C-HCC组中依次升高,let-7a-5p水平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lncRNA-HEIH、let-7a-5p呈负相关关系(r=-0.628,P<0.05)。外泌体lncRNA-HEIH、let-7a-5p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甲胎蛋白(AF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有关(P<0.05)。Kaplan-Meier法分析表明,lncRNA-HEIH高表达组5年生存预后差于低表达组,let-7a-5p高表达组5年生存预后好于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AFP、lncRNA-HEIH、let-7a-5p是C-HC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HCC患者外泌体lncRNA-HEIH和let-7a-5p表达异常,其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密切关系,对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HEIH let-7a-5p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 预后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
13
作者 慢性肾脏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组 梅长林 +1 位作者 张文宏 戴兵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9-382,共14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高发,CKD患者在抗HCV治疗方面具有特殊性。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问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CKD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预后获得极大改善。近年来HCV治疗领域进展迅速,多种DAA相继在国内获批上市...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高发,CKD患者在抗HCV治疗方面具有特殊性。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问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CKD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预后获得极大改善。近年来HCV治疗领域进展迅速,多种DAA相继在国内获批上市。为此,我国肾脏病、感染病、肝病和感控专家在2019年发表的《慢性肾脏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及治疗的专家共识》基础上,以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本指南,以期为CKD合并HCV感染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慢性肾脏病 诊断 治疗 预防 指南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亚 王春艳 纪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8-475,共8页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呈世界流行趋势,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之一。抗HCV治疗经历了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方案)及直接抗病毒药物(DAA)两个时代。总体而言,通过抗病毒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可降低HCV...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呈世界流行趋势,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之一。抗HCV治疗经历了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方案)及直接抗病毒药物(DAA)两个时代。总体而言,通过抗病毒治疗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可降低HCV相关HCC的发生率,但近年来关于DAA治疗可能增高HCC发生率或复发率的报道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经PR方案及DAA治疗后导致HCC发生或复发,以及HCC发生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DAA治疗后发生HCC的机制以及HCC对DAA疗效的影响,旨在帮助临床医师确定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时机及实施个体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PR疗法 直接抗病毒治疗 肝细胞癌
下载PDF
江苏省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分析
15
作者 宋翌琰 岳晓东 +4 位作者 宋华峰 吴敏娟 徐俊驰 黄丽娜 胥萍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9期933-936,共4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患者的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HCV感染的流行情况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江苏省内苏州、扬州、镇江、徐州和连云港5市共924例HCV感染... 目的:分析江苏省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患者的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HCV感染的流行情况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江苏省内苏州、扬州、镇江、徐州和连云港5市共924例HCV感染患者的血清样本作为研究材料,对血样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HCV的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结果:924例HCV感染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60岁(293例,占31.71%)、>60~70岁(211例,占22.74%)和>40~50岁(137例,占14.83%)三个年龄段;924例患者的血清样本中共检出8种基因型,其中主要为1b型(697,占75.43%),其次为2a型(152,占16.45%)为主;此外,苏南(即苏州)与苏中(即扬州+镇江)、苏中与苏北(即徐州+连云港)在1b型的分布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苏南、苏中、苏北在2a型的分布上两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江苏省内HCV感染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70岁,而病毒的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2a型,临床应持续重视HCV感染特点的调查研究,助力HCV感染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江苏地区
原文传递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诊治进展
16
作者 冉金秋 刘昌海 白浪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37-139,共3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常见原因。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出现,可使90%以上的HCV感染者得到治愈。某些特殊HCV感染人群需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治疗后可能会发生HCV再激活(HCVr)。但由于DAAs...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常见原因。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出现,可使90%以上的HCV感染者得到治愈。某些特殊HCV感染人群需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治疗后可能会发生HCV再激活(HCVr)。但由于DAAs治疗有效,因此HCVr不再是免疫抑制治疗的禁忌证。当HCVr发生时,可在充分评估DAAs与免疫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应用DAAs启动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免疫抑制治疗 直接抗病毒药物
下载PDF
回溯性随访在提升住院患者丙型肝炎病毒诊治认知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郝帅 闫红林 +4 位作者 孔繁娇 张小颖 韩阳 郭飞虎 贺娜 《肝脏》 2023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通过回溯性随访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住院患者,了解其诊治现状,宣教丙型肝炎知识,以提高高危患者对于丙型肝炎病毒的认知。方法肝病专科医生电话随访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1日—2022年2月15日抗-HCV阳性的住院患... 目的通过回溯性随访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住院患者,了解其诊治现状,宣教丙型肝炎知识,以提高高危患者对于丙型肝炎病毒的认知。方法肝病专科医生电话随访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1日—2022年2月15日抗-HCV阳性的住院患者共364例,随访内容包括: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根据其是否知晓抗-HCV阳性及丙型肝炎诊治现状,进行具体宣教,随访结束前,征询患者对宣教知识的理解,是否愿意进一步确诊及治疗。结果在此次随访的364例患者中,到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知情者38.5%,不知情者42.3%,19.2%的患者未取得联系。知情患者中:未确诊患者12.9%,确诊未治疗患者28.5%。不知情患者中:79.0%不知情患丙型肝炎,10.8%不知情丙型肝炎可以治愈,7.7%不知情丙型肝炎药物降价且医保可及,2.6%患者知情但同时不知可治愈和已降价。对知情未诊治及不知情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知识宣教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愿意进一步确诊率及愿意治疗率均显著增长,76.3%(184/241人)患者非常愿意再次进行治疗检测,10.4%的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和检测。结论对抗-HCV阳性住院患者进行回溯性随访与丙型肝炎知识及医保政策宣教,不仅是提升高危人群丙型肝炎认知的重要方法,也是医院内消除丙型肝炎的有效补充措施,对全力提高丙型肝炎确诊率、治疗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回溯性随访 提升认知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相关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娜娜 张永栋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5期7598-7603,共6页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是造成全球重大健康和经济负担的原因。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是疾病严重程度和发病机制以及患者对抗病毒治疗反应的重要决定因素,基因分型的研究对了解丙肝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抗病毒治疗的...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是造成全球重大健康和经济负担的原因。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是疾病严重程度和发病机制以及患者对抗病毒治疗反应的重要决定因素,基因分型的研究对了解丙肝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方案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将有助于更好地为丙肝防治管理策略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型检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b型初治患者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曾忠远 李显勇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9期2346-2348,共3页
目的:探索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b型初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134例HCV基因1b型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 目的:探索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1b型初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诊治的134例HCV基因1b型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根据是否有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予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周,采用泰普生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多重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及病毒基因型,并监测肝肾功能,了解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治疗结束、停药12周与基线相比,两组患者ALT、AST、总胆红素明显降低,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3、6.686、6.573、6.686、2.494、2.719、-3.685、-4.014,P<0.05)。无肝硬化患者RVR达82.30%,cEVR、SVR分别为99.11%、98.23%,代偿期肝硬化患者RVR高达80.95%,cEVR、SVR均为100.00%。在治疗初期出现头痛6例,食欲下降5例,关节疼痛1例,未经特殊处理,上述症状数日后逐渐消失,在治疗观察中未发现肝功能损害明显加重病例,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6%。结论: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b型初治患者,疗效显著,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1b型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光玲 李侃 李彬 《医学信息》 2009年第10期2069-2070,共2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咐实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621例同时做抗-HCV和HCV-RNA的丙型肝炎患者检测。结果621份...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咐实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621例同时做抗-HCV和HCV-RNA的丙型肝炎患者检测。结果621份标本中有115份HCV-RNA含量高于1000拷贝/ml,124份抗-HCV阳性。经统计分析,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血清抗-HCV与血清HCV-RNA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抗-HCV检测和HCV-RNA检测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检测抗-HCV和HCV-RNA可提高丙型肝炎患者的检出率,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