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3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潘金平 王堃 +2 位作者 孙秀光 张玉婷 李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22-26,共5页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LSM)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ALT<2倍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肝脏瞬时弹性超声(F...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LSM)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ALT<2倍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肝脏瞬时弹性超声(Fibroscan)检查及病理检查,通过病理检查了解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度,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性别、病程、年龄、体重指数(BMI)、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比较不同肝纤维化、不同炎症活动度患者的LSM,分析影响LSM的相关因素。结果250例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为S0期4例(1.60%),S1期144例(57.60%),S2期75例(30.00%),S3期27例(10.80%),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的LSM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1期、S2期、S3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0期与S1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M从低到高为S1期<S2期<S3期。250例患者中炎症活动度分别为G1度80例(32.00%),G2度128例(51.20%),G3度42例(16.80%),不同炎症活动度患者的L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M从低到高分别为G1期<G2期<G3期。LSM在不同年龄、ALT、AST、PT值、脾脏厚度、脾脏长度的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LT、AST、PT、炎症活动程度、肝纤维化分期、脾脏厚度、脾脏长度为影响LSM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Fibroscan硬度测定对ALT<2倍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患者肝脏炎症活动程度、肝纤维化分期、年龄、ALT、AST、PT、脾脏厚度、脾脏长度等可能影响L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瞬时弹性超声 肝脏硬度值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王静 李刚 张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42-144,共3页
目的 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在各种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将驻马店市中心血站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ALT快速检验合格的健康献血者血样(2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健康献血者抗凝血标本,随即立刻检测ALT初始值,完成上述操作后... 目的 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在各种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将驻马店市中心血站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ALT快速检验合格的健康献血者血样(2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健康献血者抗凝血标本,随即立刻检测ALT初始值,完成上述操作后对血浆实施分离,分别在4℃、25℃、37℃条件下保存,分别检测不同时间ALT活性。结果 ALT在4℃存放72 h内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LT在25℃下放置24 h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8 h测定值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7℃温度下保存12 h其检测值开始发生显著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LT活性与保存环境内温度密切相关,为确保血ALT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建议血样标本采集后24 h完成检验,如不能即刻检验,应分离血清并低温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 不同保存条件 温度 稳定性
下载PDF
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探讨
3
作者 李硕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49-0052,共4页
分析献血者在血站血液检测中对其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检验所体现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承德市中心血站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的无偿献血者,人数一共20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 分析献血者在血站血液检测中对其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检验所体现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全部选自承德市中心血站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的无偿献血者,人数一共20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1000例献血者归入到对照组中,都采取的是常规血液检验;另外1000例献血者归入到观察组,全部实施的是ALT初筛检验。从ALT水平、血液报废情况来对两组患者检验情况做出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其实验室检验合格的献血者ALT水平和ALT初筛检验合格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从血液报废率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显著下降趋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0.4%,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站血液检测中需要做好对无偿献血者在的ALT初筛检验,可以使血液报废现象得到显著减少,从而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保证了血液样本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站血液检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检验
下载PDF
老年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小琦 刘新会 +2 位作者 张微 李长风 严亚琼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3645-3649,3656,共6页
背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常见的肝酶指标,但目前对于肝酶指标和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患病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血清ALT、AST/ALT与T2DM、MS在社区体检老年人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 背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常见的肝酶指标,但目前对于肝酶指标和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患病间的关系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血清ALT、AST/ALT与T2DM、MS在社区体检老年人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在武汉市6个区共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体检的≥65岁3006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既往病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测资料。根据ALT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Q1组(ALT≤11 U/L,n=8116)、Q2组(11 U/L<ALT≤14 U/L,n=7008)、Q3组(14 U/L<ALT≤19 U/L,n=7438)、Q4组(ALT>19 U/L,n=7498);又根据AST/ALT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即q1组(AST/ALT≤1.06,n=7386)、q2组(1.06<AST/ALT≤1.31,n=7698)、q3组(1.31<AST/ALT≤1.62,n=7529)、q4组(AST/ALT>1.62,n=7447)。采用趋势χ^(2)检验比较T2DM、MS、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三酰甘油(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患病率随ALT和AST/ALT变化的趋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不同ALT和AST/ALT水平与T2DM和MS的相关性。结果30060例受试者年龄65~99岁,平均年龄(71.7±5.6)岁,其中男13381例,女16679例;T2DM患病率为18.26%(5488/30060),MS患病率为29.73%(8938/30060)。T2DM受试者经常锻炼比例、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ALT、TG、空腹血糖(FPG)高于非T2DM受试者,吸烟、饮酒比例、AST、AST/ALT、总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非T2DM受试者(P<0.01)。MS受试者经常锻炼比例、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ALT、TC、TG、FPG高于非MS受试者,男性、吸烟、饮酒比例、AST/ALT、HDL-C、LDL-C低于非MS受试者(P<0.01)。T2DM、MS、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糖、TG升高、HDL-C降低患病率随ALT水平升高而升高,随AST/ALT水平升高而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Q2~Q4组患T2DM、MS的风险均增加(P<0.01);与q1组相比,q2~q4组患T2DM、MS的风险均降低(P<0.01)。结论血清ALT和AST/ALT水平与T2DM和MS均存在相关性,ALT的升高和AST/ALT的降低可能增加T2DM和MS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代谢综合征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基转移 老年人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红蛋白和脂血联合检测在献血者血液初筛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鹏豪 韩国伟 +6 位作者 徐惠娟 钟炽辉 陈少彬 叶惠芬 梁自领 赵俊伟 莫心南 《右江医学》 202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红蛋白(Hb)和脂血全自动联合检测系统(简称“初筛联检系统”)的效果,优化献血者血液初筛方案。方法对脂血指数检测结果进行确认;通过对比分析使用初筛联检系统和使用原筛查方案时ALT和脂血报废率来评...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红蛋白(Hb)和脂血全自动联合检测系统(简称“初筛联检系统”)的效果,优化献血者血液初筛方案。方法对脂血指数检测结果进行确认;通过对比分析使用初筛联检系统和使用原筛查方案时ALT和脂血报废率来评价该初筛模式的筛查效果。结果初筛联检系统脂血指数检测结果与成分制备组脂血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84.27%。启用新初筛方案后,复检ALT报废率从0.97%下降至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血报废率从4.41%下降至2.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自动联检方案增加了乳糜血的评判指标,血液初筛多项目全自动联合检测,能有效降低ALT和脂血的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血液初筛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脂血报废率 血液报废率
下载PDF
小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家族成员鉴定及初步分析
6
作者 赵琪 李松硕 +4 位作者 王娇 郭鹏 吕爱枝 周硕 焦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AT)是植物氮代谢中的重要转氨酶类。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小麦中鉴定出73个AlaAT基因,只有15个与其他物种中已报道的AlaAT基因亲缘关系较近,且分为12个AlaAT和3个GGAT基因,分布在1、2和5号染色群组上。亚细胞定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AT)是植物氮代谢中的重要转氨酶类。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小麦中鉴定出73个AlaAT基因,只有15个与其他物种中已报道的AlaAT基因亲缘关系较近,且分为12个AlaAT和3个GGAT基因,分布在1、2和5号染色群组上。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发现TaAlaATs定位于细胞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而TaGGATs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和细胞质中。启动子分析发现含有多个激素、胁迫响应元件及生长发育调控元件。组织表达分析发现,TaAlaATs基因主要在叶和旗叶中表达量较高,并且对缺氮胁迫均有响应。研究对小麦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家族成员结构特征及相关功能进行了初步解析,可为进一步研究小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并为小麦氮高效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组织表达 缺氮胁迫
下载PDF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许志华 曾晓聪 +2 位作者 梁广锋 陈明 韦才绿 《微创医学》 2023年第3期294-299,共6页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MIMIC-Ⅲ数据库中于2001~2012年入住ICU的HFpEF患者进行分析,共入组1228例HFpEF患者,通过X-t...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MIMIC-Ⅲ数据库中于2001~2012年入住ICU的HFpEF患者进行分析,共入组1228例HFpEF患者,通过X-tile软件,以AAR最佳截断值分为高AAR组(AAR≥1.42)和低AAR组(AAR<1.4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入住ICU后1年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FpEF患者AAR与入住ICU后1年全因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AAR组患者的年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房颤/房扑的比例及血清肌酐水平高于低AAR组,体重、BMI、收缩压、血红蛋白水平、使用利尿剂的比例低于低AA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高AAR组HFpEF患者的生存率低于A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AR、年龄、BMI、收缩压、使用利尿剂是HFpEF患者入住ICU之日起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临床应根据HFpEF患者入住ICU后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基转移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AR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死亡率 MIMIC-III数据库
下载PDF
319例在校学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丁剑波 金爱华 李秀惠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52-753,共2页
高校新生体检可了解学生入学时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健康体检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了解学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并进一步分析ALT异常的危险因素,为青少年肝损伤的诊治以及学校开展... 高校新生体检可了解学生入学时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健康体检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了解学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并进一步分析ALT异常的危险因素,为青少年肝损伤的诊治以及学校开展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研究纳入2019年北京某高校高职及中职新生319例。其中高职学生112例,中职学生207例;男152例,女167例,年龄14~21岁,平均(16.38±1.68)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校学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损伤 肥胖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山东省某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不合格情况分析
9
作者 金孟民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分析山东省某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相关因素,以降低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方法:选取2022年5月山东省血液中心街头采血班组的ALT快检下不合格的301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这301例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结果:301... 目的:分析山东省某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相关因素,以降低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方法:选取2022年5月山东省血液中心街头采血班组的ALT快检下不合格的301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这301例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结果:301份ALT不合格献血标本中,男258例,女43例;年龄18~24岁46例,25~44岁242例,45~55岁13例。体重≥70 kg 218例,体重<70 kg 83例。因饮食(饮酒、食用高脂肪食品)淘汰105例,占比34.8%;因肥胖(脂肪肝)淘汰93例,占比30.8%;因睡眠不够、熬夜淘汰82例,占比27.2%;药物因素淘汰12例,占比3.9%;其他因素(设备等)淘汰9例,占比2.9%。ALT单项不合格286例,占比95.02%;存在合并梅毒抗体、2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丙型病毒抗体(抗HCV)、抗HIV多项不合格者。结论:本地区ALT不合格的主要为高脂肪饮食、脂肪肝、熬夜的献血者,以男性为主,大部分为ALT单项不合格,也有少数ALT不合格者合并4项传染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高脂肪 脂肪肝
下载PDF
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中的应用
10
作者 劳丽嫦 孙小萍 +2 位作者 张倩伊 赵华琴 胡芷珊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54-556,共3页
目的 了解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年献血者献血后ALT复检不合格血液报废数据,其中献血前ALT筛查18 713人次、未筛查46 060人次,RIELE4040半自动生化... 目的 了解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年献血者献血后ALT复检不合格血液报废数据,其中献血前ALT筛查18 713人次、未筛查46 060人次,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筛查13 519人次、干式生化仪筛查5 194人次。结果 献血前实施ALT筛查献血者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未筛查者(1.03%vs 6.18%,P<0.01);使用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筛查后的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血液报废为0.64%,明显低于干式生化仪的2.02%(P<0.01)。结论 采用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献血前ALT初筛可降低血液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生化分析仪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柴芍六君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及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的影响
11
作者 田志丽 李瑞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6期113-116,125,共5页
目的分析柴芍六君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恩替卡韦)和研究组(n=40,恩替卡韦+柴芍六君汤)。比较两组的治疗... 目的分析柴芍六君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恩替卡韦)和研究组(n=40,恩替卡韦+柴芍六君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iR-122水平高于对照组,miR-181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水平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六君汤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与肝功能,还能调节血清指标,有助于促进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柴芍六君汤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下载PDF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陈俊华 赵妮娜 高新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51-0053,共3页
讨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开展回顾性研究,将2020年1月-2023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该时段搜索本院数据库中资料,登记有效并符合实验要求的体检者。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50U/L)的50例体检者样本纳入至... 讨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血液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开展回顾性研究,将2020年1月-2023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该时段搜索本院数据库中资料,登记有效并符合实验要求的体检者。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50U/L)的50例体检者样本纳入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组,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即该指标≤50U/L)的100例体检者样本纳入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B组各50例。同时该研究时段选取10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体检者与100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体检者进行其血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分析。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甲型肝炎病毒等指标,而后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血液安全检测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组甲型肝炎病毒检出阳性率的37%明显低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A组甲型肝炎病毒检出阳性率的90%,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组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B组均为检出人庚型肝炎病毒阳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体检者中检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的25%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检者中检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的4%,P<0.05。但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组50例体检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后均为阴性,说明以特异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筛查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算RNA检测后,氨酸氨基转移酶成为丙型肝炎病毒的非特异性血液检测手段。结论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在检出甲型肝炎病毒与人庚型肝炎病毒血液残余风险方面并不明显,且相较于乙型肝炎病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型肝炎病毒之间相关性虽然较高,但是经特异性检测后证实无益于改善丙型肝炎病毒残余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液安全 检测 感染 病毒 肝炎
下载PDF
血站血液采集前采用干化学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快速检测的临床价值
13
作者 张庆彩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4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站血液采集前采用干化学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快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于本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104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血标本均采用速率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将采用速率法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目的 探讨血站血液采集前采用干化学法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快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12月于本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104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其血标本均采用速率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将采用速率法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快速检测的血标本设为对照组,采用化学法进行ALT快速检测的血标本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ALT水平、血液报废情况,计算速率法、干化学法的ALT快速检测结果一致性Kappa值。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因ALT不合格的血液样本报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得到,速率法、干化学法的ALT快速检测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61,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处于中等水平。结论 在血站对献血者进行血液采集前,采用干化学法进行ALT快速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献血后ALT检测不合格而造成的血液报废,可以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血液采集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速率法 干化学法 应用价值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14
作者 赵娇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033-0037,共5页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为评估2型DN发病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305例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就诊于某医院的T2DM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化验结果,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将其分为单纯...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为评估2型DN发病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305例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就诊于某医院的T2DM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化验结果,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74例)、早期DN组(79例)和临床DN组(152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各项变量的差异,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明确尿微量白蛋白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用逻辑回归分析探究DN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及其联合对DN发展风险的评估价值。结果 SCr、UA、eGFR、ALT对DN显示出较强的相关性。其中ALT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27(P<0.001)。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进行ALT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LT每升高1U/L,出现DN的风险降低2.5%,拟合优度为22.7%,出现大量蛋白尿的风险降低4.3%,拟合优度为37.1%。以24h尿微量白蛋白>30mg/24h为截点,AL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6(P<0.001),依照约登指数最大值,ALT的临界值为28.95U/L,ALT预测早期DN的灵敏度是0.777,大于UA、SCr、eGFR的预测灵敏度。将SCr、UA、ALT联合纳入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上述3项单一指标及其两两联合指标,3项联合在DN中的风险评估效能较好(AUC=0.755,95%CI:0.699,0.811),提示ALT在DN风险评估中有一定参考价值。结论 ALT降低是DN发病风险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ALT水平降低可能反映了肾功能的下降,ALT在DN发病风险评估中可作为临床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联合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假胆碱酯酶和前清蛋白对临床诊断肝病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幸建英 王凤学 尹玲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12期1081-1082,共2页
肝脏是体内蛋白质和多种酶类合成的主要场所。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将造成肝细胞的损害和影响肝脏的合成功能,引起血液中多种蛋白质浓度和酶类活性的变化。近年被认为判断肝实质性损害的指标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假胆碱酯酶(... 肝脏是体内蛋白质和多种酶类合成的主要场所。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将造成肝细胞的损害和影响肝脏的合成功能,引起血液中多种蛋白质浓度和酶类活性的变化。近年被认为判断肝实质性损害的指标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假胆碱酯酶(PChE)、前清蛋白(PA)、总胆汁酸(TBA)等,为评价联合测定ALT、PChE和PA对临床诊断肝病的价值,我们对609例肝病患者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病患者 联合测定 临床诊断 前清蛋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胆碱脂 蛋白质浓度 合成功能 胆碱酯
下载PDF
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值与胆囊声像图变化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继康 金华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10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胆囊声像图变化来判断急性甲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损害程度。方法超声测量41例健康志愿者和33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胆囊的长径和短径,以及急性肝炎患者胆囊壁的厚度,计算胆囊面积和胆囊壁厚-面积比;利用生化仪以速率法检测患者... 目的探讨利用胆囊声像图变化来判断急性甲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损害程度。方法超声测量41例健康志愿者和33例急性甲型肝炎患者胆囊的长径和短径,以及急性肝炎患者胆囊壁的厚度,计算胆囊面积和胆囊壁厚-面积比;利用生化仪以速率法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将肝炎组胆囊壁厚度、胆囊面积和胆囊壁厚-面积比分别与ALT值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比较。结果健康志愿组胆囊壁光整,壁厚为(0.11±0.07)cm,胆囊面积为(22.1±4.97)cm2。胆囊壁厚-面积比为(0.0095±0.0023)cm-1,ALT值为(23±11)IU/L。急性肝炎组的胆囊壁厚度为(0.82±0.22)cm,胆囊面积为(16.36±4.87)cm2,胆囊壁厚-面积比为(0.0517±0.0176)cm-1;ALT值为(1737.46±784.03)IU/L;以上参数(胆囊壁厚度、胆囊面积、胆囊壁厚-面积比、ALT值)与健康志愿组相应参数两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急性肝炎组的ALT值与该组胆囊壁厚-面积比之间存在着直线回归和相关性,(Y=87.26+28477.79x,r=0.72,P<0.05);ALT值与胆囊壁厚度及胆囊面积之间无直线相关性。结论1.胆囊声像图的改变是可以反映ALT的高低,从而可间接反映肝脏实质细胞的损害程度,至少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如此;2.胆囊壁厚-面积比是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比较合适的超声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超声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胆囊声像图 肝炎患者 急性肝炎 相关性探讨 甲型 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 血清 胆囊壁厚度
下载PDF
从业人员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现状分析
17
作者 马洪棉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688-688,共1页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 从业人员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防性健康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血清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8
作者 董春萍 吴贵福 +3 位作者 李晓燕 何岚 高珊 李小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94例,其中G1组(T2DM不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154例;G2组(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94例,其中G1组(T2DM不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154例;G2组(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且ALT<40U/L)170例;G3组(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且ALT>40U/L)70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肝酶、糖脂代谢指标;颈动脉B超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随着血清ALT水平的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更轻,糖尿病病程更短,体重指数(BMI)更大,γ-谷氨酸氨基转移酶(GGT)、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HOMA-IR更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分层后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在65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患病率最高,可高达92.2%;而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主要集中45~65岁人群中。Logistic分析发现,BMI、ALT是影响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LT水平升高与体重指数、脂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且使2型糖尿病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年龄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颈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孕早期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19
作者 赵丽丽 李伟 +2 位作者 平凡 马良坤 聂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白细胞(WBC)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GDM孕妇725人,糖耐量正常(NGT)孕妇935人,详细记录受试者孕前体重、身高,于孕8~12周检测... 目的探讨孕早期白细胞(WBC)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GDM孕妇725人,糖耐量正常(NGT)孕妇935人,详细记录受试者孕前体重、身高,于孕8~12周检测WBC、ALT和AST水平,孕24~28周检测血糖、胰岛素水平。比较两组孕妇孕早期WBC计数、ALT和AST水平,回顾性分析孕早期WBC、ALT和AST水平与孕中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及GDM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受试者的WBC计数[9.41(8.15,10.84)×10^9/L比9.04(7.64,10.37)×10^9/L,P=1.0×10^-5]和ALT水平[18.00(12.00,30.00)U/L比16.00(11.00,26.00)U/L,P=0.004]明显高于NGT组,两组受试者的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00(26.00,43.00)U/L比41.00(23.00,43.00)U/L,P=0.58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孕前BMI、血压和糖尿病家族史后,WBC计数升高能明显增加GDM的发病风险(OR=1.119,P=0.001),根据ROC曲线得出患GDM的WBC计数最佳临界值为7.965×10^9/L(AUC 0.566,P=1×10^-5),敏感性为79.4%,特异性为3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与WBC计数成正相关(B=0.051,P=0.022,R2=0.083);口服50 g糖后1 h血糖(B=0.044,P=0.001,R2=0.044)和空腹真胰岛素(B=0.214,P=0.032,R2=0.066)与孕早期WBC计数成正相关;100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1 h真胰岛素与孕早期AST成正相关(B=0.616,P=1.85×10^-5,R2=0.052);100 g OGTT后2 h真胰岛素与ALT(B=0.148,P=0.027)和AST(B=0.936,P=3.71×10^-8)成正相关(R2=0.077);100 g OGTT后3 h真胰岛素与孕早期ALT(B=0.189,P=0.002)和AST(B=0.688,P=7.25×10^-6)成正相关(R2=0.067)。结论孕早期WBC计数升高能明显增加GDM的发病风险,有望成为GDM发病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白细胞计数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基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