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有机骨架衍生的钒碳催化剂催化氧化乳酸乙酯制备丙酮酸乙酯
1
作者 李江 王溪梦 +1 位作者 李晨 张文燕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1-69,共9页
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促使研究人员尝试利用可再生能源来生产增值化学品。生物质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的可再生有机碳源,可用于转化制备许多有价值的化工产品。其中可通过乳酸氧化制备的丙酮酸备受关注,可用于制... 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促使研究人员尝试利用可再生能源来生产增值化学品。生物质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的可再生有机碳源,可用于转化制备许多有价值的化工产品。其中可通过乳酸氧化制备的丙酮酸备受关注,可用于制备各种工业产品,如香水、食品添加剂、药品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由于其高度多样化的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可调节的孔径而成为近10年来备受关注的材料,可用于制备活性催化剂或载体。在本工作中,MOF衍生的钒基碳材料被用于催化乳酸乙酯有氧氧化为丙酮酸乙酯。在最佳条件下,MOF-5衍生的钒催化剂的乳酸乙酯转化率为95.72%,丙酮酸乙酯选择性为67.10%。经过多次循环,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实验及表征结果表明:V^(5+)/V^(4+)物种的比例,而非孔道结构,是决定催化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钒基碳材料 金属有机骨架 乳酸乙酯 丙酮酸乙酯 有氧氧化
下载PDF
奎宁修饰的纳米铑簇合物催化丙酮酸乙酯对映选择性加氢反应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熊伟 马红霞 +6 位作者 陈华 黄艳轶 黄裕林 李贤均 黎星术 戚建英 陈新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758-1762,共5页
研究了奎宁作手性修饰剂修饰的负载型纳米铑簇合物催化剂 (Rh/ PVP-γ-Al2 O3)催化丙酮酸乙酯不对称氢化反应 ,在该反应中手性修饰剂奎宁不仅具有手性诱导作用 ,而且还有明显加速反应的作用 ;载体γ-Al2 O3在促进提高催化剂活性和对映... 研究了奎宁作手性修饰剂修饰的负载型纳米铑簇合物催化剂 (Rh/ PVP-γ-Al2 O3)催化丙酮酸乙酯不对称氢化反应 ,在该反应中手性修饰剂奎宁不仅具有手性诱导作用 ,而且还有明显加速反应的作用 ;载体γ-Al2 O3在促进提高催化剂活性和对映选择性方面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在优化的反应条件 [2 0℃ ,7.0 MPaH2 ,c(奎宁 ) =3 .86× 1 0 - 3mol/ L,四氢呋喃作溶剂 ]下 ,丙酮酸乙酯不对称加氢的转化频率 (TOF)为871 h- 1 ,对映选择性达到了 5 4.7% ;反应温度降低到 3℃时 ,对映选择性达到 5 9.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铑簇合物 丙酮酸乙酯 奎宁 对映选择性加氢 化学修饰 催化剂
下载PDF
TiO_2负载的纳米铑簇合物催化丙酮酸乙酯不对称氢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熊伟 黄裕林 +5 位作者 马红霞 陈华 黎耀忠 李蕾蕾 程溥明 李贤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22-925,共4页
研究了辛可尼定作手性修饰剂修饰的负载型纳米铑簇合物催化剂 (0 5 %Rh/PVP TiO2 )催化丙酮酸乙酯不对称氢化反应 ,在该反应中手性修饰剂辛可尼定不仅具有对产物生成的手性诱导作用 ,而且对反应具有明显加速作用 ;在优化反应条件后 ,... 研究了辛可尼定作手性修饰剂修饰的负载型纳米铑簇合物催化剂 (0 5 %Rh/PVP TiO2 )催化丙酮酸乙酯不对称氢化反应 ,在该反应中手性修饰剂辛可尼定不仅具有对产物生成的手性诱导作用 ,而且对反应具有明显加速作用 ;在优化反应条件后 ,反应的TOF和对映选择性分别可以达到 5 8 0min-1和 61 9%e 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氢化反应 TIO2 负载型催化剂 二氧化钛 纳米铑簇合物 催化反应 丙酮酸乙酯 辛可尼定 手性修饰剂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宁 姚咏明 +4 位作者 董月青 刘辉 魏鹏 于燕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3-396,共4页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烫伤组(n=24)、烫伤组(n=24)和丙酮酸乙酯(3.23mg/ml)治疗组(n=24),分别于伤后1、3和5d活杀大鼠,检测脾淋巴细...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烫伤组(n=24)、烫伤组(n=24)和丙酮酸乙酯(3.23mg/ml)治疗组(n=24),分别于伤后1、3和5d活杀大鼠,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凋亡情况。结果烫伤延迟复苏后1~5d,脾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刺激的增殖反应明显受抑制(P均<0.05);在烫伤后第1d,脾CD3+CD4+T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应用丙酮酸乙酯治疗能够明显恢复烫伤后1~5d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P<0.05),同时烫伤后第1d的凋亡明显下降(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能够有效恢复烫伤延迟复苏后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减轻脾淋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乙酯 烫伤 复苏 大鼠 脾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乳酸乙酯在Ag/NaY催化剂上的脱氢反应制丙酮酸乙酯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旭灿 沈伟 +4 位作者 徐华龙 周亚明 王玉 项一非 刘金香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8-431,共4页
采用沉淀附着法制备了一系列Ag/NaY分子筛催化剂,并考察了它们对乳酸乙酯脱氢制丙酮酸乙酯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发现,银载量为64%左右及反应温度为400℃时可得到高达911%的选择性和802%的产率.用BET,XRD... 采用沉淀附着法制备了一系列Ag/NaY分子筛催化剂,并考察了它们对乳酸乙酯脱氢制丙酮酸乙酯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发现,银载量为64%左右及反应温度为400℃时可得到高达911%的选择性和802%的产率.用BET,XRD,IR和TG等方法对Ag/NaY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00℃焙烧可获得最大比表面积,负载银以Ag0存在,脱氢反应在催化剂的B酸中心上进行,以桥式吸附的原子氧Ob是乳酸乙酯脱氢反应的关键物种,并依此揭示了脱氢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酯 分子筛 脱氢 丙酮酸乙酯 催化剂
下载PDF
酵母静息细胞催化丙酮酸乙酯不对称还原制(S)-乳酸乙酯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丹 张强 +4 位作者 李旺 戚南昌 郭春晓 杨志荣 张杰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5-1039,共5页
从污水处理池及其附近土壤中分离到36株可将丙酮酸乙酯不对称还原成(S)-乳酸乙酯的菌株,经多次复筛,最终得到一株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酵母菌BTY18-6.以BTY18-6的静息细胞为催化剂,在水相中进行丙酮酸乙酯不对称还原成(S)-乳酸乙酯的反应... 从污水处理池及其附近土壤中分离到36株可将丙酮酸乙酯不对称还原成(S)-乳酸乙酯的菌株,经多次复筛,最终得到一株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酵母菌BTY18-6.以BTY18-6的静息细胞为催化剂,在水相中进行丙酮酸乙酯不对称还原成(S)-乳酸乙酯的反应,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2.5%葡萄糖为辅助底物,反应体系初始pH=6.8,发酵培养48h的菌体湿度0.175g/ml,丙酮酸乙酯初始浓度65mmol/L,于32oC反应48h的条件下,丙酮酸乙酯转化率达95.5%,产物对映体过量值(ee值)为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静息细胞 生物催化 丙酮酸乙酯 不对称还原 (S)-乳酸乙酯
下载PDF
手性修饰的介孔树脂材料负载铂催化剂上丙酮酸乙酯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被引量:8
7
作者 沈亚丽 李晓红 +2 位作者 宋丽英 王红娜 吴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75-1379,共5页
采用氯铂酸和二氯四氨合铂为前体通过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介孔树脂材料FDU-14负载的质量分数为5%的铂催化剂Pt/FDU-14,并利用XRD,TEM,N2气吸附和CO化学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经过手性分子辛可尼定修饰后的Pt/FDU-14催化剂在... 采用氯铂酸和二氯四氨合铂为前体通过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介孔树脂材料FDU-14负载的质量分数为5%的铂催化剂Pt/FDU-14,并利用XRD,TEM,N2气吸附和CO化学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经过手性分子辛可尼定修饰后的Pt/FDU-14催化剂在丙酮酸乙酯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以氯铂酸为前体制备的Pt/FDU-14催化剂因其具有较小的铂粒子和较高的分散度而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乙酸溶剂中的初始活性(TOF)可以达到21902mol/(mol.h);而以二氯四氨合铂为前体制备的Pt/FDU-14催化剂则具有较强的手性诱导能力,乙酸溶剂中(R)-(+)-乳酸乙酯的光学选择性可以达到81.4%e.e..更重要的是,由于FDU-14具有较强的疏水性,Pt/FDU-14催化剂在水溶剂中也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并且还可以重复使用10次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树脂材料 铂催化剂 辛可尼定 丙酮酸乙酯 不对称氢化反应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对烫伤延迟复苏大鼠多器官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文江 姚咏明 +2 位作者 咸力明 董宁 于燕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烫伤延迟复苏动物多器官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雄性W istar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①死亡率观察:1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烫伤组(n=10)、烫...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烫伤延迟复苏动物多器官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雄性W istar大鼠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①死亡率观察:1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烫伤组(n=10)、烫伤组(n=60,伤后6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 l/kg进行复苏,然后按照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EP组(n=60,伤后6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 l/kg进行复苏,按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EP液40 m g/kg,每日2次,间隔12 h,给药3 d)。除假烫伤组外,各组又分为伤前2 h(n=20)、伤后2 h(n=20)和伤后12 h(n=20)给药3个亚组。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动物7 d死亡率。②器官功能观察:7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烫伤组(n=10)、烫伤组(n=30)和EP组(n=30,伤后2 h给药),并分别于伤后12、24和72 h活杀,检测器官功能指标改变。结果与烫伤组相比,伤后12 h EP组动物死亡率显著降低(35.0%比75.0%,P<0.05)。伤后2 h EP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水平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EP能明显改善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的预后,并对重要器官功能具有显著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乙酯 烧伤 延迟复苏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死亡率
下载PDF
固定床反应器中丙酮酸乙酯在Pt/γ-Al_2O_3催化剂上的不对称加氢反应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晓红 尤欣 +4 位作者 梁长海 张遂之 魏昭彬 李绪渊 李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900-1903,共4页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辛可尼定修饰的 Pt/γ-Al2 O3 催化剂上丙酮酸乙酯的多相不对称加氢体系进行了研究 ,同时用高压釜反应器进行了对比 ,分别取得 60 %和 90 %的 e.e.值 .在两种不同的反应器中 ,溶剂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不同 ,在高压釜反...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辛可尼定修饰的 Pt/γ-Al2 O3 催化剂上丙酮酸乙酯的多相不对称加氢体系进行了研究 ,同时用高压釜反应器进行了对比 ,分别取得 60 %和 90 %的 e.e.值 .在两种不同的反应器中 ,溶剂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不同 ,在高压釜反应器中乙酸的效果好于乙醇 ,而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则相反 ,推测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催化表面反应机理与所用溶剂的介电常数或其极性有关 .以 CO探针分子对辛可尼定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红外光谱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γ-Al2O3催化剂 丙酮酸乙酯 不对称加氢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拮抗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休克犬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7
10
作者 寇秋野 杨祖立 +3 位作者 管向东 陈雷 欧海燕 胡文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内毒素诱导脓毒症休克犬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20只,内毒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脂多糖(LPS)静脉注射复制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EP治疗组(n=12)。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氏液复苏。EP治疗...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内毒素诱导脓毒症休克犬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20只,内毒素的主要活性成分脂多糖(LPS)静脉注射复制脓毒症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EP治疗组(n=12)。对照组只接受林格氏液复苏。EP治疗组另外给予丙酮酸乙酯首剂0.05g/kg,然后0.05g.kg-1.h-1持续泵入。休克模型建立前及建立后0h、4h、8h、12h监测血气分析及呼吸力学指标,包括肺动态顺应性(Cdyn)、肺总顺应性(Ctot)、吸气相气道阻力(Rawi)、吸气峰压(PIP)、呼吸功(WOBvt),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白介素IL-10水平。结果:内毒素诱导建立脓毒症休克犬模型后,血气分析及呼吸力学改变符合急性肺损伤。氧合指数(OI)、HCO3-、pH下降,PaCO2上升(与模型前比较,休克后4hP<0.05)。肺动态顺应性和肺总顺应性下降,吸气峰压、气道阻力、呼吸功增加(与模型前比较,休克后8hP<0.05)。与EP治疗组比较,对照组改变更加明显,休克后8h动脉血气各项指标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丙酮酸乙酯虽未能改善脓毒症休克犬的呼吸力学指标,但能阻止呼吸力学参数的进一步恶化,休克后12h组间差异显著(P<0.05)。丙酮酸乙酯可以降低血浆中TNF-α、IL-6水平,提高IL-10水平,休克8h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可以对抗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休克犬的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丙酮酸乙酯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对内毒素致幼鼠感染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培超 乔晓辉 +3 位作者 罗强 王怀立 禚志红 陈晓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270-1271,1286,共3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致幼鼠感染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丙酮酸乙酯(EP)对LPS所致幼鼠感染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0只1月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9g/L盐水对照组(NS组)、LPS诱导脑损伤组(LPS组)、EP干预组(EP组)。LPS组颈外动...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致幼鼠感染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及丙酮酸乙酯(EP)对LPS所致幼鼠感染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0只1月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9g/L盐水对照组(NS组)、LPS诱导脑损伤组(LPS组)、EP干预组(EP组)。LPS组颈外动脉注射LPS(1mg/kg)建立感染性脑损伤模型,NS组仅给予同量9g/L盐水;EP组在给予LPS的同时通过腹腔注射一次性给予EP(40mg/kg)。感染性脑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后,取各组脑组织标本,采用甲酰胺法检测其脑组织伊文思蓝(EB)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核转录因子(NF-κB)蛋白水平,并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形态及病理变化。结果与NS组比较,LPS组脑组织EB、NSE、GFAP、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于6h开始增加,24h达高峰,48h及72h各指标仍高于NS组(Pa<0.05),LPS病理改变显示胶质细胞肿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肿胀、细胞核固缩、空泡变性坏死等明显脑损伤。EP干预组脑组织EB水平、NSE、GFAP、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a<0.05)。结论EP可减轻LPS所致的幼鼠感染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EP抑制NF-κB的活性,进而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感染性脑损伤 丙酮酸乙酯 核转录因子-ΚB 幼鼠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抑制脓毒症时HMGB1释放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超 吴传新 +2 位作者 孙航 龚建平 刘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抑制脓毒症巨噬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为LPS和LPS+EP组,分别采用100 ng/mL LPS和100 ng/mL LPS+5 mmol/L EP刺激,于刺激后不同的时间点,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抑制脓毒症巨噬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为LPS和LPS+EP组,分别采用100 ng/mL LPS和100 ng/mL LPS+5 mmol/L EP刺激,于刺激后不同的时间点,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总蛋白内p-p38MAPK、CBP的含量变化以及胞质和胞核内NF-κB的含量;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内p-p38MAPK、NF-κB和CBP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培养细胞HMGB1的mRNA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HMGB1的蛋白含量。【结果】LPS和LPS+EP刺激后2~6 h,细胞内p-p38MAPK蛋白含量逐渐增加,但LPS+EP组p-p38MAPK蛋白含量明显低于LPS组;NF-κB在细胞质内的含量逐渐减少,而在细胞核内的含量逐渐增多,而LPS+EP组NF-κB从胞质到胞核的移位明显弱于LPS组;细胞内CBP的蛋白含量逐渐增加,但LPS+EP组明显低于LPS组。随着p-p38MAPK、NF-κB和CBP等蛋白的变化,LPS和LPS+EP刺激后24、36和48 h,LPS+EP组细胞内HMGB1mRNA表达比LPS组明显减少;在LPS和LPS+EP刺激后18~48h,LPS+EP组培养上清中HMGB1蛋白含量明显低于LPS组。【结论】EP通过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内的信号分子p-p38MAPK、NF-κB、和CBP的表达,从而抑制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脓毒症 丙酮酸乙酯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欧阳颖 苏浩彬 +2 位作者 薛红漫 吴燕云 方建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65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43)、HIBD模型组(n=61)和HIBD+EP处理组(n=61),造模...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65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43)、HIBD模型组(n=61)和HIBD+EP处理组(n=61),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EP(50 mg/kg)1次,此后每天1次,3 d后测定脑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含水量,TUNEL法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数;14 d后检测缺血侧和非缺血侧脑重量以判别脑萎缩程度。结果:HIBD+EP组脑组织SOD活性为(125.78±18.35)×103 U/(g protein),较HIBD模型组[(97.84±15.50)×103 U/(g protein)]明显增强(P<0.05);MDA含量为(4.42±1.04)μmol/(g protein),较HIBD模型组[(6.02±0.89)μmol/(g protein)]明显降低(P<0.05)。此外,HIBD模型组缺血侧(左侧)的脑组织含水量高于非缺血侧(右侧)(P<0.05),EP治疗后两侧的脑组织含水量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EP减轻了缺血侧的脑水肿。同时HIBD+EP组缺血侧脑皮质和海马每个视野的凋亡细胞数目分别为96.63±10.08和41.91±9.96,较模型组(111.54±1.64和51.73±1.77)明显减少,但仍多于假手术组(P<0.05)。HIBD+EP组左脑萎缩程度为(13.25±5.19)%,较HIBD模型组[(20.32±5.10)%]明显减轻(P<0.05)。结论:EP具有抗氧化功能,能减轻脑水肿,减少脑细胞凋亡,减轻脑萎缩,对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丙酮酸乙酯 神经保护作用
下载PDF
乳酸乙酯对映体和丙酮酸乙酯混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国忠 郭耘 +5 位作者 卢冠忠 王艳芹 郭杨龙 张志刚 王筠松 刘晓晖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7-450,共4页
运用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在适宜的色谱操作条件下将丙酮酸乙酯和乳酸乙酯手性对映体完全分离。以环戊酮为内标物定量测定了丙酮酸乙酯和乳酸乙酯手性对映体的含量,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范围为-1.66%^+1.23%,回收率范围为97.03%~101.9%;RSD... 运用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在适宜的色谱操作条件下将丙酮酸乙酯和乳酸乙酯手性对映体完全分离。以环戊酮为内标物定量测定了丙酮酸乙酯和乳酸乙酯手性对映体的含量,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范围为-1.66%^+1.23%,回收率范围为97.03%~101.9%;RSD为0.15%~0.86%。该法具有简捷、高效、准确、稳定性强、重复性好及线性范围宽等特点,是一种可以同时定量测定丙酮酸乙酯、R-乳酸乙酯及S-乳酸乙酯含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分析 乳酸乙酯 丙酮酸乙酯 对映体纯度 环戊酮内标法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MGB1表达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葛文松 吴建新 +2 位作者 陈颖伟 范建高 胡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8-562,共5页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MGB1表达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P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用DSS溶液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大鼠DAI评分、大体形...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EP)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MGB1表达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EP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用DSS溶液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大鼠DAI评分、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评分(HPS)改变,采用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结肠组织HMGB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6)的含量.结果:DAI和HPS在DSS模型组中高于空白对照组(7.20±2.28vs0.45±0.16,13.60±0.72vs6.4±0.85,P<0.01),在空白对照组结肠组织中HMGB1低表达,但在模型组表达显著上调(P<0.01);模型组血清TNF-α、IL-6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190.40±24.55vs43.65±8.79,238.75±26.58vs74.3±7.92,P<0.01);与DSS模型组相比,EP可以缓解大鼠体质量的减轻,减少腹泻及便血的发生,并且能够显著下调结肠组织DAI、HPS、HMGB1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血清TNF-α、IL-6水平(P<0.05).结论:HMGB1参与了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发病过程,应用EP治疗可有效抑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HMGB1的表达,可以明显下调TNF-α、IL-6等促炎因子的水平,有助于减轻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结肠炎 细胞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丙酮酸乙酯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HMGB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栾正刚 何忠野 +3 位作者 张成 董明 马晓春 郭仁宣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以期为SAP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SAP组;B组为SAP+EP处理组(EP组);C组假手术对照组(对照组)。3组动物...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以期为SAP的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SAP组;B组为SAP+EP处理组(EP组);C组假手术对照组(对照组)。3组动物于术后3,6,12,24,48h取材。测定血淀粉酶(AMY)、D-乳酸、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HMGB1在肠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blot法进行HMGB1检测。结果A,B组AMY和D-乳酸水平明显升高,但B组较A组显著降低(P<0.05)。A组肠组织中MDA明显高于C组(P<0.01),B组肠组织中MDA升高幅度较A组小(P<0.05)。B组较A组肠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A组6h时肠组织HMGB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于24h达峰值,且持续至48h(P<0.01)。B组肠组织HMGB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SAP时,HMGB1可介导肠黏膜通透性增加。EP能显著抑制HMGB1的表达,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对SAP肠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丙酮酸乙酯
下载PDF
硫酸亚铁催化乳酸乙酯合成丙酮酸乙酯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宇 蔡德玲 +3 位作者 张艳梅 吴素芳 何晓 代斌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49-151,共3页
丙酮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可合成多种新型医药、农药和营养补充剂。本文以双氧水为氧化剂,饱和硫酸亚铁溶液为催化剂,实验考察了催化氧化乳酸乙酯合成丙酮酸乙酯。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催化剂... 丙酮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可合成多种新型医药、农药和营养补充剂。本文以双氧水为氧化剂,饱和硫酸亚铁溶液为催化剂,实验考察了催化氧化乳酸乙酯合成丙酮酸乙酯。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催化剂用量为4mL,反应时间为5h,丙酮酸乙酯的最高产率可达8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酯 合成 丙酮酸乙酯 正交实验分析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通过下调蛋白激酶B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靖 朱金水 +2 位作者 周洲 陈维雄 陈尼维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76-779,共4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效果及机制。方法噻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测定EP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不同浓度EP加入到胃癌细胞后,实时定量PCR检测蛋白激酶B(Akt)的mRNA表达水平;Wes...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效果及机制。方法噻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测定EP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不同浓度EP加入到胃癌细胞后,实时定量PCR检测蛋白激酶B(Akt)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评价胃癌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通过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验证以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EP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的IC50为36.73 mmol/L。EP抑制Akt mRNA的表达及下调Akt、p-Akt、MMP-2和MMP-9的蛋白表达。划痕实验显示EP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Transwell显示,与对照组(93.33±4.16)相比,EP10 mmol/L组(75.34±4.73)、EP20 mmol/L组(61.34±3.06)及EP40 mmol/L组(39.00±3.00)的侵袭转移细胞数明显减少(P均<0.001)。免疫组组织化学进一步证实了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结论 EP通过下调Akt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对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乙酯 蛋白激酶B 胃癌 转移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对油酸诱导肺损伤大鼠的早期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心情 施毅 +2 位作者 宋勇 孙辉明 展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68-371,375,I0001,共6页
目的:由于缺乏有效、特异性的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丙酮酸乙酯作为新的抗炎药物,能拮抗致死性脓毒症和系统性炎性反应。实验观察丙酮酸乙酯对油酸诱导ALI大鼠肺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目的:由于缺乏有效、特异性的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丙酮酸乙酯作为新的抗炎药物,能拮抗致死性脓毒症和系统性炎性反应。实验观察丙酮酸乙酯对油酸诱导ALI大鼠肺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脂肪栓塞综合征诱导肺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LI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ALI组大鼠经颈静脉注射油酸0.15 ml/kg,造成肺损伤模型。治疗组大鼠在造模后,腹腔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4 h后放血处死动物,留取血液标本,用ELISA法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假性血友病因(vWF)表达,取肺组织测定肺通透性指数(PPI)、肺血管外肺水量(EVLW)和肺湿质量与干质量比值(W/D)。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P38和JNK MAPK)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①病理生理表现提示,试验动物造模成功。②与ALI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③ALI组PPI、EVWL、W/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治疗组(P<0.01)。④ALI组TNF-α、IL-6和vWF血清含量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和对照组(P<0.01)。⑤与对照组相比,ALI组ERK1/2、P38 MAPK的磷酸化表达显著增加。与ALI组相比,治疗组ERK1/2、P38 MAPK的磷酸化表达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各组间JNK MAPK磷酸化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丙酮酸乙酯明显抑制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ERK1/2、P38 MAPK的磷酸化表达,下调TNF-α、IL-6等炎性介质的水平,减少肺微血管清蛋白的通透性,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对油酸诱导的ALI有显著的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乙酯 急性肺损伤 炎性反应 油酸 肺血管外肺水量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
下载PDF
丙酮酸乙酯(EP)的抗炎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施宏 梁伟民 高艳琴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9-312,共4页
丙酮酸乙酯(ethyl pyruvate,EP)是一种稳定的丙酮酸酯类衍生物,它对于发生急性损伤的器官(如心脏、脑和肾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然而其治疗作用和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就EP的药理抗炎作用和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丙酮酸乙酯(EP) 炎症 活性氧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