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乡族人群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频率多态性研究
1
作者 崔军 张伟萍 +3 位作者 惠霞 张晓萍 李国英 杨海燕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人群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频率多态性分布。方法2017年1—12月随机抽取甘肃省东乡族无血缘关系献血者100名,采用荧光PCR法检测献血者红细胞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结果东乡族人群Duffy...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人群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频率多态性分布。方法2017年1—12月随机抽取甘肃省东乡族无血缘关系献血者100名,采用荧光PCR法检测献血者红细胞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结果东乡族人群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频率为:Fy^(*)01为0.835、Fy^(*)02为0.165;Jk^(*)01为0.570、Jk^(*)02为0.430;DI^(*)01为0.020、DI^(*)02为0.980。未发现Fy(a-b-)、Jk(a-b-)、Di(a+b-)稀有表型。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对偶抗原Fya/Fy^(b)、Jk^(a)/Jk^(b)、Di^(a)/Di^(b)的不配合率分别为:23.76%、37.01%、3.84%。结论甘肃省东乡族人群Duffy、Kidd、Diego血型系统等位基因呈多态性分布,具有独特的民族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血型 等位基因频率 基因多态性 东乡族
原文传递
审曲面势 融合共生——《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东乡族》书评
2
作者 王强 《创意与设计》 2023年第6期102-104,共3页
传统的民族“非遗”研究往往侧重于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叙事性纪录与文字性描述,并以强调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梳理为主要方向,而《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东乡族)》则从设计造物的角度重新确立了研究的目标与途径,以全新的视角开创了... 传统的民族“非遗”研究往往侧重于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叙事性纪录与文字性描述,并以强调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梳理为主要方向,而《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东乡族)》则从设计造物的角度重新确立了研究的目标与途径,以全新的视角开创了民族类“非遗”研究的新视野、新观点与新方法。这部作品不再局限于对“非遗”物本身的描述,而是聚焦于分析东乡族“非遗”设计造物的思想内涵,凸显出该民族造物思想中“审曲面势与融合共生”的独特创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历史文化 东乡族 造物思想 融合共生 文字性 叙事性 审曲面势 少数民族
下载PDF
甘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策研究——基于东乡族自治县、环县、渭源县的田野调查
3
作者 马桂芬 韩滢晫 翟晓岩 《发展》 2023年第10期31-38,共8页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继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后,党中央再次以...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继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后,党中央再次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系统全面部署“三农”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甘肃乡村发展面貌与其他省区乡村发展相比有着明显差距,甘肃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掉队,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持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东乡族自治县 十九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战略决策 渭源县 振兴对策 田野调查
下载PDF
东乡族的体部特征及其30年来的变化
4
作者 宫磊 李咏兰 于会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0,共6页
为探讨东乡族的体部特征及其30年来的变化特点,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和东乡族自治县测量了840例东乡族(男性338例,女性502例)成人的体部指标,并计算体部指数.结果表明:①东乡族的体部指标和体部指数的性别间差... 为探讨东乡族的体部特征及其30年来的变化特点,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和东乡族自治县测量了840例东乡族(男性338例,女性502例)成人的体部指标,并计算体部指数.结果表明:①东乡族的体部指标和体部指数的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东乡族男性和女性均为中等型身高、宽骨盆型、宽肩型、中腿型,男性为长躯干型,女性为中躯干型.②与30年前相比,东乡族男性和女性的体质量、肩宽、骨盆宽和上肢长显著增大,女性大腿长显著增大.③与我国西北地区其他族群比较,东乡族的体质量较大,骨盆较宽,其体部特征与回族和保安族最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 体部指标 体部指数
下载PDF
基于集体记忆的东乡族口述档案整理与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晓梅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6-19,共4页
东乡族口述档案是研究东乡族社会史、民族关系史和民俗史的宝贵资料。东乡族在七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也产生了诸多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学作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迫... 东乡族口述档案是研究东乡族社会史、民族关系史和民俗史的宝贵资料。东乡族在七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也产生了诸多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文学作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一直以来,东乡族口述档案的整理和研究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尝试从口述档案机构的建立、口述档案的征集、数字化转录、分类及存储、数据库建立、成果述评等角度入手,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档案工作机制,以推动我国东乡族口述历史档案的数字化保护和研究向着更深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 口述档案 保护机制
下载PDF
甘肃省东乡族和汉族13~18岁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再比较
6
作者 杨纪旺 郑慧芳 《内江科技》 2023年第1期96-97,92,共3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方法:选取2014、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甘肃东乡族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数据。与甘肃省乡村学生进行速度、弹跳、肌力、耐力、握力和柔韧性指标的比较。结果:较5年前,东乡族男、女学生的...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方法:选取2014、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甘肃东乡族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数据。与甘肃省乡村学生进行速度、弹跳、肌力、耐力、握力和柔韧性指标的比较。结果:较5年前,东乡族男、女学生的6项身体素质指标均值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除男生的引体向上,男、女生的立定跳远以外,其余指标均仍差于汉族学生。结论: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增长迅速,与汉族学生差距较5年前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 学生身体素质 甘肃省
下载PDF
新疆东乡族基础教育双“瓶颈”问题研究——以霍城县老城村为例
7
作者 陈文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47-51,共5页
20世纪末,新疆东乡族的基础教育开始走下坡路,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田野调查后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础教育遭遇了观念与现实的双"瓶颈",并对此提出了初步的应对思路: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 20世纪末,新疆东乡族的基础教育开始走下坡路,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田野调查后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础教育遭遇了观念与现实的双"瓶颈",并对此提出了初步的应对思路: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加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宣传正确的知识价值观;改善就业环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东乡族 东乡族基础教育 双“瓶颈” 老城村
下载PDF
中国东乡族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腾 张琳琳 +5 位作者 赖江华 郑海波 王占海 汪健 胡松年 李生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7-250,共4页
选择 9个STR基因座 ,采用四色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 ,对中国甘肃省特有民族———东乡族的群体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同时检测 94个无关个体血液样本 ,共检出 72种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的分布在 0 .0 0 5 3~0 .5 82 5之间 ;检出 182种... 选择 9个STR基因座 ,采用四色荧光标记STR基因扫描技术 ,对中国甘肃省特有民族———东乡族的群体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同时检测 94个无关个体血液样本 ,共检出 72种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的分布在 0 .0 0 5 3~0 .5 82 5之间 ;检出 182种基因型 ,基因型频率分布在 0 .0 10 6~ 0 .2 6 6 0之间 ;9个STR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P >0 .0 5 )。 9个STR位点多态信息量 (polymorphisminformationcontent,PIC)均大于0 .6 378,杂合度 (heterozygosity ,H)均大于 0 .6 5 0 0 ,个体识别力 (discriminationpower ,DP)均大于 0 .82 16 ,非父排除率 (probabilitiesofpaternityexclusion ,PPE)均大于 0 .490 3。种族比较结果显示 ,甘肃东乡族与白种人及黑种人在绝大多数位点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 9个STR位点与汉族群体的遗传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华民族基因数据库 ,在人类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乡族 STR基因座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甘肃东乡族成人身体脂肪含量及分布随年龄变化特点 被引量:8
9
作者 叶蓁蓁 何烨 +6 位作者 海向军 马卫红 何进全 马斌 顾巧玲 苏露 杨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4-280,共7页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甘肃东乡族成人脂肪含量及分布随年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91例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成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脂肪组织相关体成分指标。结果在总体人群及各个...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甘肃东乡族成人脂肪含量及分布随年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91例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成人为研究对象,应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脂肪组织相关体成分指标。结果在总体人群及各个年龄组,甘肃东乡族成年女性的总脂肪量、皮下脂肪含量、躯干及四肢脂肪量均高于男性(P<0.01);内脏脂肪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性内脏脂肪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皮下脂肪含量、躯干脂肪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上升最快,在50岁年龄组稍有下降,此后呈缓慢上升趋势。女性左上肢脂肪量呈持续上升状态,2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上升较快,此后上升速度放缓;男性总体呈上升趋势,20岁年龄组到40岁年龄组上升较快,在50岁年龄组稍有下降,此后呈缓慢上升趋势。男、女性右上肢脂肪量、双下肢脂肪量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呈下降趋势。结论甘肃东乡族成年女性除内脏脂肪外,其余身体各部位的脂肪含量均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甘肃东乡族成人的脂肪含量均发生变化,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脂肪变化趋势略有不同,但内脏脂肪含量和女性左上肢脂肪量一直呈上升趋势,50岁年龄组是各部位脂肪含量发生趋势改变的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东乡族 身体脂肪 体成分 生物电阻抗法 成人
原文传递
甘肃东乡族成人跟骨骨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露 海向军 +7 位作者 马力扬 何进全 马斌 顾巧玲 叶蓁蓁 杨涛 何烨 马卫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甘肃东乡族人群的跟骨骨强度指数(SI),获得该地区成人定量超声骨量峰值,同时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对该人群骨强度指数的影响,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GE EXPRESSⅡ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 目的通过调查甘肃东乡族人群的跟骨骨强度指数(SI),获得该地区成人定量超声骨量峰值,同时分析年龄、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对该人群骨强度指数的影响,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GE EXPRESSⅡ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448例20~83岁东乡族成人右脚跟骨骨密度,计算T值、骨强度指数及骨折风险系数,将测试结果按性别,每10岁作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结果 1东乡族男女跟骨骨强度指数变化规律不一致,男性跟骨SI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先降低再增加,峰值出现在40~岁年龄组,50岁后跟骨SI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女性跟骨SI呈波浪式变化,峰值出现在20~岁年龄组,随后逐渐下降,40~岁略有升高,50岁以后急剧下降。2东乡族男性SI明显大于女性,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东乡族人群60~岁身高、体重与跟骨SI呈正相关。结论 1东乡族男女跟骨SI变化规律明显不一致,50岁以后男性SI表现为缓慢下降,而女性表现为快速下降。2获得东乡族健康人群跟骨SI峰值,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成人 跟骨 骨强度指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00年与2010年甘肃省7~18岁东乡族学生体质状况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慧芳 杲强 杨建文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了解东乡族学生体质发展动态,为东乡族地区的学校体育、卫生监督及民族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甘肃省2000年和2010年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近10年来,甘肃省东乡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目的:了解东乡族学生体质发展动态,为东乡族地区的学校体育、卫生监督及民族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甘肃省2000年和2010年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近10年来,甘肃省东乡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呈增长趋势,但胸围却出现负增长,三者之间发展不平衡;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除男生的肌力、耐力和男、女生握力有所提高外,其余均呈下降趋势,多项指标均值均低于同期甘肃汉族水平。结论: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学生体质的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体质 东乡族 比较分析 甘肃
下载PDF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知识行为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志强 周建业 +3 位作者 胡晓潘 余占海 马力扬 练维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调查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35-44岁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为民族地区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和方法,对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的445名35-44... 目的调查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35-44岁中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为民族地区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和方法,对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的445名35-44岁人群进行龋病及牙周健康检查,并对其口腔卫生行为、口腔保健知识及行为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的冠龋患龋率分别为48.28%、79.47%、67.11%,根龋患龋率分别为38.62%、69.54%、42.95%;2)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的牙龈出血率分别为86.90%、90.07%、65.77%,牙石检出率分别为99.31%、100.00%、99.33%,牙周袋检出率分别为68.97%、67.55%、43.62%。3)69.84%的人每天刷牙,94.90%的人很少或从不使用牙线;20.19%的人牙痛时会找医生治,42.23%的人从来没有看过牙病。结论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中年人的患龋率高,牙周健康状况及口腔卫生差,口腔保健行为认知不足,应重视中年人龋病和牙周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 保安族 裕固族 口腔健康状况 行为
下载PDF
甘肃省东乡族与汉族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欧阳林 陈佩杰 董静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6,共5页
对甘肃省东乡族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肥胖度等指标进行处理,并与同龄汉族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东乡族学生的整体发育水平低于同龄的汉族学生,发育年龄迟于汉族学生1-2年;东乡族与汉族学生身体形态的差异具有年龄阶段... 对甘肃省东乡族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肥胖度等指标进行处理,并与同龄汉族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东乡族学生的整体发育水平低于同龄的汉族学生,发育年龄迟于汉族学生1-2年;东乡族与汉族学生身体形态的差异具有年龄阶段性,在青春发育期,东乡族学生的身体形态较汉族学生瘦;东乡族学生的心肺功能较汉族学生差,且突增年龄较汉族学生迟1年;东乡族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身体素质明显低于汉族学生,且突增年龄较汉族学生迟1-2年;甘肃省学生整体肥胖度为正常偏瘦,东乡族学生的整体肥胖度低于同年龄组汉族学生(P<0.01),且在青春发育期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东乡族 汉族 学生 体质
下载PDF
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老年人群患龋状况及卫生行为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力扬 李志强 +4 位作者 胡晓潘 周建业 岳海泉 苏琳涵 练维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6-188,共3页
目的调查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65~74岁老年人患龋状况及相关卫生行为。方法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对三个民族357名65~74岁老年人进行龋病检查并对其中332人进行了相关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①东乡族、保安族... 目的调查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65~74岁老年人患龋状况及相关卫生行为。方法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对三个民族357名65~74岁老年人进行龋病检查并对其中332人进行了相关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①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患冠龋率分别为71.74%、84.38%、77.14%,充填率分别为1.01%、1.32%、3.79%;②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根龋患病率分别为64.13%、82.50%、73.33%,充填率分别为0.32%、0.30%、0.85%;③每天刷牙率不足50%,只有14%的人牙疼时会找医生治,有27.99%的人从来没有看过牙病。结论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65~74岁老年人龋病患病率高、充填率低,医疗卫生行为差,应重视民族地区老年人龋病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 保安族 裕固族 龋病
下载PDF
甘肃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的生物电阻抗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蓁蓁 何烨 +6 位作者 海向军 马卫红 何进全 马斌 顾巧玲 苏露 杨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6-403,共8页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分析甘肃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491例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20岁以上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指标。结果甘肃东乡族成年男性去脂体...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分析甘肃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体成分分析仪,测量491例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20岁以上东乡族成人非脂肪组织体成分指标。结果甘肃东乡族成年男性去脂体重、骨量、肌肉、蛋白质、体液量及构成比均高于女性(P<0.01),且男性各年龄组的骨量、肌肉量、蛋白质、体液量均高于女性(P<0.01)。骨量、肌肉量在同一性别中随年龄变化趋势相同,男性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女性先降后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又下降。男性的蛋白质在3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女性的蛋白质呈持续下降状态。男女性的躯干肌肉量分别在5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下降。男女性的双上肢肌肉量、体液量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逐渐下降。男性的双下肢肌肉量除在40岁年龄组稍有回升,总体呈下降趋势;女性的双下肢肌肉量呈持续下降状态。男女性的细胞内液量均先降后升,在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又下降。男女性的细胞外液量分别在5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达峰值后稍有下降。结论甘肃东乡族成年男性的非脂肪组织体成分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非脂肪组织体成分均发生变化,除双上肢肌肉量、体液量、细胞内液外,其余体成分的变化趋势均存在性别差异。总体呈现出,东乡族成年女性非脂肪组织体成分量少于男性,部分无峰值呈持续下降或达峰值早,下降早,达峰值后下降趋势缓于男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 甘肃 非脂肪组织 体成分 生物电阻抗法 成人
原文传递
甘肃东乡族体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55
16
作者 戴玉景 杨东亚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对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东乡族207人(男106人,年龄23至55岁;女101人,年龄20至50岁)进行了活体测量,计算出52个测量项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化范围,另计算了48个指数。进行了体质特征的男女性别比较,总结出东乡族测量性体质特征。对东乡... 对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东乡族207人(男106人,年龄23至55岁;女101人,年龄20至50岁)进行了活体测量,计算出52个测量项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化范围,另计算了48个指数。进行了体质特征的男女性别比较,总结出东乡族测量性体质特征。对东乡族的族源和形成提出了作者初步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特征 东乡族
下载PDF
东乡族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定仁 董仁忠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5-89,共5页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东乡族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和方式 。
关键词 东乡族 小学 课程资源 多元文化
下载PDF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东乡族为个案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嘉毅 周福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6,共5页
作为有语言无文字民族的东乡族基础教育中的双语教学存在着教学用语不便、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过渡困难、教学效率低下、双语师资缺乏等问题 ,其原因在于缺乏对此类双语教学的研究 ,缺乏对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指导等。必须对此类无文字民... 作为有语言无文字民族的东乡族基础教育中的双语教学存在着教学用语不便、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过渡困难、教学效率低下、双语师资缺乏等问题 ,其原因在于缺乏对此类双语教学的研究 ,缺乏对学生学习汉语的有效指导等。必须对此类无文字民族辅助性双语教学中汉语学习的必要性、时间、途径、方式方法以及民族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和研究 ,探讨出尽快掌握汉语 ,以提高其双语教学水平及基础教育质量的策略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双语教学 东乡族 个案研究
下载PDF
甘肃省东乡族和保安族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文化背景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钟全宏 张学忠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3-65,共3页
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甘肃省东乡、保安族12~22岁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受试者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一部分存在某些心理问题,这与两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关。建议加强信息流通,不断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知识,逐步提高心... 采用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甘肃省东乡、保安族12~22岁青少年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受试者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是好的,但有一部分存在某些心理问题,这与两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关。建议加强信息流通,不断提高青少年科学文化知识,逐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 保安族 青少年 心理健康状况 文化背景 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测查表 甘肃
下载PDF
1985~2008年甘肃省东乡族7~18岁青少年体质状况分析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静梅 陈佩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2-685,共4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7~18岁青少年1985~2008年的体质状况及其变化,为指导该民族地区学校的文化卫生及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甘肃省东乡族7~18岁学生体质调查测试的16项... 目的:了解甘肃省东乡族7~18岁青少年1985~2008年的体质状况及其变化,为指导该民族地区学校的文化卫生及体育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985年、1991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甘肃省东乡族7~18岁学生体质调查测试的16项原始指标,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三个方面进行六个时段的总体趋势分析和显著性t检验。结果:1985~2008年,东乡族男女学生的体重、身高及胸围均有程度不一的增长,其中男生体重增长明显,女生胸围增长突出,三项指标1995~2000年变化幅度较大;1985~2008年来东乡族男生胸廓发育不良未有效改善,女生则在青春期后年龄段有所改善。东乡族男女学生的青春发育期提前1年左右;肺活量在2000年后呈下降趋势;东乡族学生身体素质表现出自然增长的阶段性,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1985~2008年除个别年龄段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有所提高外,各个年龄段上肢力量、柔韧及耐力素质总体表现下降趋势,尤以青春期后各年龄段的速度力量、柔韧及耐力素质下降为明显。结论:1985~2008年,甘肃省东乡族各年龄段学生的形态学指标有所提高,其增长幅度在1995~2005年10年间较大,东乡族学生胸廓发育水平、肺功能水平以及多项身体素质均出现停滞甚至下降趋势,尤以青春期后年龄段下降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族 青少年 体质 形态 机能 身体素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