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东北作家群”与“新东北文学”摭论——以群体形成、传统赓续与审美追求为例
1
作者 徐日君 王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9,共9页
近年来,“新东北文学”与“新东北作家群”崛起的呼声日渐高涨。在众多研讨会与论文的助推下,学界对“新东北作家群”及“新东北文学”的形成、特质、超越及可能,有了较明晰的体悟和较深层的认识。然而,略感不足的是,这些研究对“新东... 近年来,“新东北文学”与“新东北作家群”崛起的呼声日渐高涨。在众多研讨会与论文的助推下,学界对“新东北作家群”及“新东北文学”的形成、特质、超越及可能,有了较明晰的体悟和较深层的认识。然而,略感不足的是,这些研究对“新东北作家群”产生的契机、赓续的传统、高扬的精神谈论较少,且对这一群体的定义角度不同、时段不一,多有抵牾;对“新东北文学”崛起本身所固有的基因元素、与之相关的文化定位分析不够;对其创新流变、审美追求、艺术品质提升空间语焉不详。基于此,本文将聚焦这些问题,坦陈粗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 东北作家群 品质提升 群体形成 审美追求 定位分析 赓续 研讨会
下载PDF
“新地域文学”的逻辑起点、叙事空间和价值功能——“新南方文学”和“新东北文学”比较论
2
作者 沈杏培 陆金铭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6,共11页
近年来,随着“新南方文学”“新东北文学”“新北京作家群”“文学新浙派”等概念的提出,以“新+具体地域文学”命名的写作实践,逐渐衍生成现象级的写作风尚。我们姑且将这种写作现象称为“新地域文学”。这几年涌现的“新地域文学”,... 近年来,随着“新南方文学”“新东北文学”“新北京作家群”“文学新浙派”等概念的提出,以“新+具体地域文学”命名的写作实践,逐渐衍生成现象级的写作风尚。我们姑且将这种写作现象称为“新地域文学”。这几年涌现的“新地域文学”,不是一种简单的写作行为,而是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地方与世界、中心与边缘、新与旧、守成与创制等多种范畴的“复数”写作和思想行动。总体来看,它们以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作为叙事资源,选取恰切的文学技法与风格,从文学层面对特定地域进行展现与重构,体现出极强的地方性和当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学 南方文学 东北文学 叙事空间 作家群 叙事资源 写作行为 写作实践
下载PDF
作为现象的“新东北文学”与“新南方写作” 被引量:6
3
作者 韩春燕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21世纪文学经典化充满难度是学界的共识,而经典化的难度之一就是文学的碎片化,现象无法形成,流派难以归类,当命名成了问题,文学史就无法书写。值得欣慰的是,在最近几年的学术热点问题中,“新东北文学”与“新南方写作”热度持久,引发了... 21世纪文学经典化充满难度是学界的共识,而经典化的难度之一就是文学的碎片化,现象无法形成,流派难以归类,当命名成了问题,文学史就无法书写。值得欣慰的是,在最近几年的学术热点问题中,“新东北文学”与“新南方写作”热度持久,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新东北文学”从“东北文艺复兴”的包裹中破茧而出,成为一个独立话题,是因为有了“铁西三剑客”这把尖锐的锥子。“铁西三剑客”的出现让新东北文学有了自己的代表性作家群体,以及被学界充分关注、成为文学现象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 作家群体 学术热点 三剑客 破茧而出 文艺复兴 经典化 文学现象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与地方性写作发生——论“新东北文学”的经典性塑造
4
作者 孙忠权 刘同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5-21,共7页
近年来,“新东北作家群”作为文学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逐渐崭露头角,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为文坛注入了新鲜力量,塑造了新的东北文艺形象。而“经典文艺形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艺创作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在这一思想的... 近年来,“新东北作家群”作为文学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逐渐崭露头角,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为文坛注入了新鲜力量,塑造了新的东北文艺形象。而“经典文艺形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艺创作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重新审视新东北作家的文学创作,探究其经典性的成因,对于“新东北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创作实践中,东北青年作家通过实现“永恒的情”“浩荡的气”和“隽永的美”三者的有机统一,完成对家乡文化的寻根与自信重塑,展现了新时代下的东北人民的共同心声,促进了新的东北美学原则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 东北作家群 习近平文化思想 双雪涛
下载PDF
“融合文学”、伤痕记忆与代际危机--“新东北文学”与我们的文化经验
5
作者 石岸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1,共8页
在当下,围绕“新东北文学”和“东北文艺复兴”(也包括“新南方写作”或“新南方文学”)等概念的讨论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一种危险,即如果陷入一种过于文学史化—学科化的话语权之争中,将极大地削弱或抵消这些概念所内蕴的能动性与把握现... 在当下,围绕“新东北文学”和“东北文艺复兴”(也包括“新南方写作”或“新南方文学”)等概念的讨论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一种危险,即如果陷入一种过于文学史化—学科化的话语权之争中,将极大地削弱或抵消这些概念所内蕴的能动性与把握现实的潜能。对笔者而言,这些概念主要是提示词,提示我们寻找新的方式把握新的现实,或是一种吁请,吁请我们寻找贴切的言辞和线索,以便理解新的文学书写之中的社会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文学 东北文学 文学书写 文艺复兴 学科化 能动性
下载PDF
以“罪”为证:“新东北文学”中的悬疑叙事
6
作者 郁旭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4,共7页
近年来,以双雪涛、班宇、郑执、贾行家等为代表的年轻东北作家共同促成了一场“东北文艺复兴”,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新东北作家群”(1)。这个标签与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称谓相呼应(2),均代表了一种集体身份。这一身份不仅指向... 近年来,以双雪涛、班宇、郑执、贾行家等为代表的年轻东北作家共同促成了一场“东北文艺复兴”,他们也因此被称为“新东北作家群”(1)。这个标签与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称谓相呼应(2),均代表了一种集体身份。这一身份不仅指向作家们的原生地,也凸显了他们作品中关于东北的共同主题。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的东北文学是以抗日为背景,那么,今天“新东北文学”的母题则是关于1990年代的下岗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 东北作家群 集体身份 原生地 文艺复兴 共同主题 悬疑叙事
下载PDF
抽象的“失效”与先锋的“溃败”——论双雪涛的小说《光明堂》及新东北文学的困境
7
作者 房子兮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双雪涛的小说《光明堂》具有“后先锋性”的美学特征:一方面,《光明堂》的后先锋特征,表现为确定性的缺失导致的美学含混。小说文本呈现出“残缺”的叙事、人物构造、东北景观,及“自我否定”式的“残缺东北历史想象”;另一方面,“多义... 双雪涛的小说《光明堂》具有“后先锋性”的美学特征:一方面,《光明堂》的后先锋特征,表现为确定性的缺失导致的美学含混。小说文本呈现出“残缺”的叙事、人物构造、东北景观,及“自我否定”式的“残缺东北历史想象”;另一方面,“多义隐喻”与“意象滑动”的后先锋性,赋予《光明堂》以“抽象性”美学特征。然而,无论是美学含混,还是抽象性,脱离了丰富的现实,最终会导致过度审美化,进而造成抽象的“失效”与意义的“溃败”,这也是新东北文学创作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雪涛 《光明堂》 先锋 抽象性 东北文学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乡村叙事的新景象、新境界——关于老藤长篇小说《草木志》兼及新东北文学
8
作者 周景雷 郑慧文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7,共6页
《草木志》以草木写人和以人写草木,在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背景下,用文学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生态、文化以及它们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认识。本部作品从文化和人的内生动力出发,立足于百年“乡土中国”的发展和叙事经验,以一种超越性... 《草木志》以草木写人和以人写草木,在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背景下,用文学的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生态、文化以及它们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认识。本部作品从文化和人的内生动力出发,立足于百年“乡土中国”的发展和叙事经验,以一种超越性的姿态展示了其创作上的独特性。老藤是新东北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性、真实性、理想性、秩序性和东北性,不仅构成了新东北叙事的重要维度,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在当下所呈现出来的新景象、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藤 《草木志》 乡村叙事 东北文学
下载PDF
新东北作家群与东北文学——兼论新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可能路径
9
作者 林颖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36-44,共9页
新东北作家群是近年东北文学崛起的写作主力军,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作家密切关注国企改革下东北两代人的命运沉浮,结合自身成长经验书写新一代东北人的生存困境,触及社会历史等深层问题的探讨。在此背景下,新东北作家群在近年丰富且连... 新东北作家群是近年东北文学崛起的写作主力军,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作家密切关注国企改革下东北两代人的命运沉浮,结合自身成长经验书写新一代东北人的生存困境,触及社会历史等深层问题的探讨。在此背景下,新东北作家群在近年丰富且连续的创作中也逐渐开拓丰富了东北文学创作,进一步探索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可能路径。新东北作家群将立体新颖的小说叙事和独特的东北意象结合在一起,使新现实主义创作路径更为多元,在具有了“人”的维度同时更有叙事的哲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东北文学 新现实主义 人的尊严
下载PDF
与“新东北文学”的共振——浅析巴音博罗的工业诗歌
10
作者 邱志武 包明山 刘泽平 《满族研究》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巴音博罗的工业诗歌描绘了前工业时代风景,并塑造和讴歌了坚韧的劳动者形象。巴音博罗通过诗歌的方式以炙烈的情感直面现实,不仅形象的展现了工业社会中工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而且深入地思考了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关系。作为具有... 巴音博罗的工业诗歌描绘了前工业时代风景,并塑造和讴歌了坚韧的劳动者形象。巴音博罗通过诗歌的方式以炙烈的情感直面现实,不仅形象的展现了工业社会中工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而且深入地思考了个体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关系。作为具有高超绘画技能的巴音博罗,从理解绘画意象的方式去处理工业诗歌中的意象,由此彰显出独特的工业美学。更为重要的在于,巴音博罗的工业诗歌中透露出一种复古与创新的美学范式,并隐喻出一种哀伤的美学意味。巴音博罗以诗歌的方式与“新东北文学”产生共振,展现出东北工业时代的历史和现实,他的诗歌与“新东北作家群”所书写的文学共同构建了“新东北文学”的丰富面貌,展现出“新东北文学”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音博罗 工业诗歌 现实 意象凸显 东北文学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东北文学场域中的共同体意识——以汉语小说与朝鲜语小说为例
11
作者 孟石峰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抗战时期的东北文学场域是由不同语种构成的复合文学场域,存在汉语、日语、朝鲜语、蒙古语、俄语等语种的文学,且各语种文学在权力场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其中,源于本土的汉语文学与源于移民的朝鲜语文学的创作主体与受众在权力场中处于... 抗战时期的东北文学场域是由不同语种构成的复合文学场域,存在汉语、日语、朝鲜语、蒙古语、俄语等语种的文学,且各语种文学在权力场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其中,源于本土的汉语文学与源于移民的朝鲜语文学的创作主体与受众在权力场中处于被统治地位,在东北文学场域中也属于边缘化的地位。由于创作主体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和语言的差异,两者之间的交流甚少。但两者在小说中不约而同地建构出不同的共同体意识,为殖民地文学的多维度评价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东北文学 殖民地文学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日、俄、朝、满等国家或民族词汇在东北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12
作者 宋玉英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3期159-163,共5页
东北方言既是东北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也是东北区域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载体。东北方言中存在一部分日、俄、朝、满等国家或民族词汇,这部分词汇之所以能融入东北方言,不仅因为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还和历史上数次的移民迁移运动有关。来自... 东北方言既是东北文学作品的重要因素,也是东北区域文化和民俗的重要载体。东北方言中存在一部分日、俄、朝、满等国家或民族词汇,这部分词汇之所以能融入东北方言,不仅因为东北独特的地理环境,还和历史上数次的移民迁移运动有关。来自日、俄、朝、满等国家和民族的外来词汇在东北文学作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些词汇对塑造东北区域特色的多元民俗文化;展现时代主题,刻画社会背景;丰富人物形象,突出背景、社会关系;增强作品表现力,激起读者共鸣打造作家个人风格;体现了作家的民族属性起到了很突出的作用,使东北文学作品成为时代、风土、人情、性格和氛围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作品 东北方言 外来词汇 作用 区域特色 风土人情
下载PDF
当代东北文学研究史的观念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丛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0-165,共6页
当代东北文学研究建立在文学发展史维度不断扩宽和历史化的大格局之中,既有对各个历史阶段现当代文学研究主流话题的呼应,也有对地域文学专属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东北文学的研究由现代文学领域不断向当代文学领域延伸,... 当代东北文学研究建立在文学发展史维度不断扩宽和历史化的大格局之中,既有对各个历史阶段现当代文学研究主流话题的呼应,也有对地域文学专属问题的针对性研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东北文学的研究由现代文学领域不断向当代文学领域延伸,文学批评问题持续转换为历史研究话题,重要的学术问题的研究在连续的反思重构中也不断走向纵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 当代东北文学研究 历史化 地域文学
下载PDF
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闫秋红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7-151,共5页
与主流文学相比,现代东北文学长期存在着一种滞后性,然而,新鲜的、异质的东北地域文化又使其在某些机缘促动下获得了一种先锋性的品格。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是其独占风气之先的源泉和动力,而这种地域文化又是以萨满教文化为发展原点的。... 与主流文学相比,现代东北文学长期存在着一种滞后性,然而,新鲜的、异质的东北地域文化又使其在某些机缘促动下获得了一种先锋性的品格。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是其独占风气之先的源泉和动力,而这种地域文化又是以萨满教文化为发展原点的。萨满教文化不仅影响了现代东北文学的主题意蕴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也参与了小说叙事和形式技巧的革新与创造,为小说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实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东北文学 萨满教文化 萧红 马原
下载PDF
东北文学:荒寒文化的存在与转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广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0-143,共4页
东北地域文化研究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大背景下提出的。东北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域文化共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加强民族凝... 东北地域文化研究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大背景下提出的。东北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域文化共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文化资源。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东北民族的变迁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变,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质及其表征形态,东北文学艺术,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区域文化的交融与比较,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研究东北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 荒寒 转型 文化 中国文学 北方人 南方文学 支撑点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文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晓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6-193,共8页
重启东北文学概念,考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文学的流变,借此重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东亚文学中的某些问题。梳理东北沦陷初期《夜哨》文学和《文艺》文学,《夜哨》文学跨域到上海成为中国1930年代抗日文学的先锋及典范;《文艺》文学被沦陷... 重启东北文学概念,考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文学的流变,借此重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东亚文学中的某些问题。梳理东北沦陷初期《夜哨》文学和《文艺》文学,《夜哨》文学跨域到上海成为中国1930年代抗日文学的先锋及典范;《文艺》文学被沦陷时期的东北文学继承,成为隐微书写、解殖文学一系。而日伪在东北炮制的“满洲文学”成为东亚文学演练场,为东亚被压迫民族文学提供了发表场域,多语言多国族的文学想象、文学作品是思考东亚文学的资源及文化遗产。新的现实、新的形式、新的场域,东北文学为重新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和东亚文学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事变 东北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东亚文学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东北文学的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庆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抗战时期的东北文学因其发生的特殊时空背景、政治环境、地域民族文化场域而具备了超前性与滞后性、压抑性与自由性、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基本特质。这些特性反映出抗战时期东北文学的辩证运动与复合式发展。探究这些特性,将有助于确认抗... 抗战时期的东北文学因其发生的特殊时空背景、政治环境、地域民族文化场域而具备了超前性与滞后性、压抑性与自由性、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基本特质。这些特性反映出抗战时期东北文学的辩证运动与复合式发展。探究这些特性,将有助于确认抗战时期东北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东北文学 特性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域下东北文学的当代阐释——以金仁顺小说中的东北书写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芳馨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9-151,共3页
东北地域文化研究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大背景下提出的。东北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域文化共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加强民族凝... 东北地域文化研究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世界大背景下提出的。东北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地域文化共同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成为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文化资源。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东北民族的变迁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变,东北地域文化的特质及其表征形态,东北文学艺术,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区域文化的交融与比较,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等。研究东北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文学 文化视域 金仁顺 中国文学史研究 书写 小说 阐释 当代
下载PDF
重返历史现场:拓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路径——以1945—1949年东北文学再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丛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接近饱和,在现有状况下,以"重返历史现场"的方式聚焦一些非经典研究区域是深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必要选择。"1945—1949年东北文学"研究既要正视这一时期曾经共存的多种文... 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接近饱和,在现有状况下,以"重返历史现场"的方式聚焦一些非经典研究区域是深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必要选择。"1945—1949年东北文学"研究既要正视这一时期曾经共存的多种文艺景观和东北解放区形成过程中独特的文化文学反应,又要关注解放区文艺获得正统地位过程中对东北原有文艺的冲击和在新的地域文化语境中实践文艺大众化的挑战与得失。此外,东北解放区的文艺批判与文学生产在中国左翼文艺发展史上同样具有相当的话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1945—1949东北文学 解放区文学 文化变革 文学实践
下载PDF
俄罗斯文化对新时期东北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新时期以来,在西方文艺思潮大量涌入、文学创作异彩纷呈的情况下,东北文学发展的路向更为贴近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而且出现了对本土地域文化中俄罗斯文化因素的有意识的描绘,对其生成原因也进行了自主的探索。这是... 新时期以来,在西方文艺思潮大量涌入、文学创作异彩纷呈的情况下,东北文学发展的路向更为贴近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而且出现了对本土地域文化中俄罗斯文化因素的有意识的描绘,对其生成原因也进行了自主的探索。这是新时期东北文学相对于其他地域文学的一个独特之处,吸收了俄罗斯文化新鲜血液的东北文学以其异质文化特色丰富了新时期的中国文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东北文学 俄罗斯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