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格局与演变趋势
1
作者 崔宁波 王婷 董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5-344,共10页
[目的]探究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将碳源与碳汇融入耕地利用过程,这对于实现黑土减排增效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插值工具等方法,系统考察... [目的]探究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将碳源与碳汇融入耕地利用过程,这对于实现黑土减排增效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插值工具等方法,系统考察了2006—202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与演进规律。[结果]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历经波动上升、显著下降和迅速回升3个阶段,总体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北部边缘城市的效率值明显高于中南部地区,基期和末期区间两极分化局势尤为显著,整体发展严重失衡;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全局空间相关特性并不明显,大致呈现“边缘—中心”空间扩散格局,由南北两端高值集聚向内及四周递减,而后形成多个块状高值区和低值分布带,规模集聚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多数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与产出冗余,劳动力和化肥冗余问题较为严重,碳排放冗余是造成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损失的普遍因素。[结论]优化要素配置和污染减排治理成为黑土利用重点改善方向,也是提升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双碳”目标 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格局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
2
作者 万兆凯 宋庆臣 +3 位作者 万普强 郭明明 张兴义 刘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4-463,共10页
[目的]直观把握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推进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CNKI与Web of Siencec数据库中245篇相关文献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使用CiteSacep软件绘制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果表明:... [目的]直观把握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进展与热点,推进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CNKI与Web of Siencec数据库中245篇相关文献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使用CiteSacep软件绘制东北黑土区沟蚀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果表明:(1)黑土区沟蚀研究起步较晚,近十年发文量显著增加,但国际期刊发表成果较少,仅占26%。(2)该领域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其中水利部松辽流域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机构贡献突出、影响较大;张树文是该领域中文发文量最多的学者,刘宝元和伍永秋是英文发文量最多的学者。(3)关键词共现表明,目前对东北黑土区沟蚀的关注重点主要集中在侵蚀沟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和沟蚀防治措施等方面。[结论]东北黑土区沟蚀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框架和全面的认识,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注重东北黑土区沟蚀形成和发育过程及机理研究,并深入分析地质、地形、水文、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沟蚀 热点 文献计量学 CiteSacep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融雪径流侵蚀力时空分布
3
作者 王鑫雨 范昊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8,59,共10页
[目的]融雪侵蚀是东北黑土区主要土壤侵蚀形式之一,是该区土地退化的重要作用力,融雪径流侵蚀力是计算融雪径流侵蚀量的关键因子,因此研究融雪径流侵蚀力具有重要意义。融雪径流侵蚀力主要受积雪深度、辐射强度及升温速率影响,其主要驱... [目的]融雪侵蚀是东北黑土区主要土壤侵蚀形式之一,是该区土地退化的重要作用力,融雪径流侵蚀力是计算融雪径流侵蚀量的关键因子,因此研究融雪径流侵蚀力具有重要意义。融雪径流侵蚀力主要受积雪深度、辐射强度及升温速率影响,其主要驱动力包括融雪速率和地表径流作用。[方法]通过计算近31年日均融雪径流侵蚀力,分析东北黑土区融雪径流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辨析各区域融雪径流侵蚀力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3个黑土亚区1990—2020年日均融雪径流侵蚀力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态势,近些年逐步趋于稳定,多年日均融雪径流侵蚀力为0.01(MJ·mm)/(hm ^(2)·h·a);空间上多年日均融雪径流侵蚀力在0~0.21(MJ·mm)/(hm ^(2)·h·a)范围内,基本呈现中间小、四周大规律。融雪径流侵蚀力影响因子空间上表现为积雪深度北部大、南部小,太阳辐射强度呈现由西向东递减,升温速率值从北部向南部递减。通过地探测器辨析融雪径流侵蚀力影响因子作用强弱发现,升温速率对蒙东黑土亚区作用最强,而积雪深度对松嫩黑土亚区及三江黑土亚区作用最强。[结论]通过分析1990—2020年东北黑土区融雪径流侵蚀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对于深化研究区融雪径流侵蚀特征及融雪侵蚀防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径流侵蚀力 时空分布 地理探测器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基于高分七号影像自动提取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的方法
4
作者 陈昶 张岩 +3 位作者 李坤衡 杨润泽 张俊彬 梁彦荣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东北黑土区沟蚀严重且分布面积广,目前对其进行监测大多基于目视解译,自动化程度低,急需一种快速提取方法。本文选取沟蚀严重的黑龙江省宾县马蛇子河流域,基于高分七号影像,以目视解译结果为参照,比较流向边缘检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东北黑土区沟蚀严重且分布面积广,目前对其进行监测大多基于目视解译,自动化程度低,急需一种快速提取方法。本文选取沟蚀严重的黑龙江省宾县马蛇子河流域,基于高分七号影像,以目视解译结果为参照,比较流向边缘检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3种方法自动提取侵蚀沟的精度。结果表明:①流向边缘检测方法依赖高精度地形数据,高分七号立体像对生成的地形数据垂直精度低,侵蚀沟整体提取精度仅为6.7%,无法用于切沟和浅沟的自动提取;②机器学习方法需要人为设置分割参数并设计分类特征,自动化程度较低,侵蚀沟整体提取精度可达50.7%,对切沟识别精度可达83.1%,但对浅沟识别精度仅为9.2%;③深度学习方法采用端对端的模式,无须人为设计特征提取器,自动化程度高,整体提取精度可达60.8%,对切沟识别精度可达68.1%,对浅沟识别精度可达6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高分七号影像 流向边缘检测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基于遥感技术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5
作者 张继真 姜艳艳 张月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26-29,I0005,共5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面临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减小、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土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黑土区2018年和2022年两期遥感影像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目视...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面临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减小、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土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黑土区2018年和2022年两期遥感影像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目视识别法开展影像解译,并通过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进行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对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造林、种草、封育、地埂、水平阶/反坡梯田等面积共增加0.84万km^(2);对比2018—2022年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整体呈向好趋势,土壤侵蚀面积共减少约1.01万km^(2);从侵蚀强度来看,除轻度侵蚀面积增加约0.45万km^(2)外,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分别减少约0.43万、0.24万、0.28万、0.51万km^(2);从不同省份侵蚀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的侵蚀面积减少最多,共减少约0.37万km^(2),辽宁省侵蚀面积变化最小,共减少约0.06万km^(2);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减少,以及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加,均可大幅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同时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的增加也可有效阻止土壤侵蚀的发生。总体来看,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持续进行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遥感技术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中国东北黑土区地表土壤含水量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6
作者 李雪冬 红英 +3 位作者 费龙 刘昀昊 王浩 薛泽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92-100,共9页
土壤含水量通过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进而控制植被分布格局,量化黑土区土壤含水量空间格局对于理解土地覆被特征及生态系统小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Sentinel-1A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数据为基础,辅助同时段Sentinel-2光学影像数... 土壤含水量通过影响土壤养分循环进而控制植被分布格局,量化黑土区土壤含水量空间格局对于理解土地覆被特征及生态系统小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Sentinel-1A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数据为基础,辅助同时段Sentinel-2光学影像数据,基于修正水云模型对东北黑土区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复杂地表土壤含水量进行定量反演;借助MOD11A2和MOD13A3产品计算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挖掘东北黑土区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借助VV极化的修正水云模型(R^(2)=0.75,R_(e)=0.015)反演东北黑土区土壤含水量精度最高,研究区内的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整体呈现偏干旱的状态,其中旱地的干旱现象最为严重,但随着时间的变化,干旱有减轻趋势;土壤含水量变化受降雨的影响高于温度,但研究区内复杂的环境致使干旱情况并不是受单一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土壤含水量 微波遥感 定量反演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措施体系及效益分析
7
作者 郝可心 台秉洋 +2 位作者 蔡楚雄 赵文平 尚生勇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5期34-38,共5页
沟蚀是导致东北地区黑土地严重侵蚀退化、粮食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选择沈阳市法库县慈恩寺乡农田侵蚀沟治理工程区作为研究区,根据项目区侵蚀沟分布广泛,大多为V形沟,并以中、小型侵蚀沟为主的特点,采用“先支后干、因地制宜、因害设... 沟蚀是导致东北地区黑土地严重侵蚀退化、粮食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选择沈阳市法库县慈恩寺乡农田侵蚀沟治理工程区作为研究区,根据项目区侵蚀沟分布广泛,大多为V形沟,并以中、小型侵蚀沟为主的特点,采用“先支后干、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沟头防护、谷坊工程、沟道滩岸防护工程和林草措施对70条位于坡耕地上的发展型侵蚀沟进行治理,打造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介绍了主要治理措施的设计方案,并对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 水土流失 防治措施 效益分析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8
作者 苑佰飞 崔海锋 +4 位作者 李猛 王彩凤 吴朋 姜保帅 滕美瑶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制约了东北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在吉林省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径流观测场布设裸地小区(对照)和自然恢复、植物埂、灌木埂、水平坑、横垄耕作、顺垄耕作6个水土保持措施试验小区,分析在相同的坡度和自然降雨条件... 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制约了东北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在吉林省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径流观测场布设裸地小区(对照)和自然恢复、植物埂、灌木埂、水平坑、横垄耕作、顺垄耕作6个水土保持措施试验小区,分析在相同的坡度和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产流和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小区的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与降雨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裸地小区相比,水平坑和横垄耕作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较高,其次是自然恢复、灌木埂、植物埂措施,顺垄耕作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最低,且土壤侵蚀量高于该区域平均土壤侵蚀量。建议在东北黑土区推广应用减流减沙效益最佳的水平坑和横垄耕作措施,同时合理配套种植有经济作物的植物埂和灌木埂,不建议采用单一的顺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措施 坡耕地 径流量 土壤侵蚀量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分类分级标准研究
9
作者 张宇 刘洪超 +2 位作者 王九九 杜俊鹏 吕军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分类分级标准研究有助于科学管控和精准选取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治理效益,是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及防治措施的基础与前提。根据东北黑土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将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分类分级标准研究有助于科学管控和精准选取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治理效益,是制定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及防治措施的基础与前提。根据东北黑土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将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类型区划分为漫川漫岗型、丘陵沟壑型、风沙型、中低山地型和平原型5种;同时结合东北黑土区实际情况确定了17项指标,并明确了每项指标的分级及评分标准,以通过综合评价结果定量揭示小流域项目治理需求的迫切程度。分类分级标准的建立为更加科学地选取治理小流域项目区、因地制宜拟定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了实用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小流域综合治理 评价指标 分类分级标准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10
作者 张宇 杜俊鹏 +2 位作者 孙学斌 吕军 王九九 《东北水利水电》 2024年第1期29-31,60,71,共5页
选取适宜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保障小流域地区治理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治理效益。本文根据东北黑土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本着归纳共同性、区分差异性的原则,将东北黑土区划分为漫川漫岗型、丘陵沟壑... 选取适宜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保障小流域地区治理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治理的针对性和治理效益。本文根据东北黑土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本着归纳共同性、区分差异性的原则,将东北黑土区划分为漫川漫岗型、丘陵沟壑型、风沙型、中低山地型和平原型5种小流域治理类型区。并在全面调查研究、科学系统划定东北黑土区小流域治理类型区基础上,坚持分区治理、分类施策,通过总结东北黑土区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分析提出适合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以期为管理实践及科学指导推进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防治、合理利用黑土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模式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1979~2020年东北黑土区气温时间变化特征
11
作者 王金霞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337-342,共6页
在全球气温显著升高背景下,明确各区域气温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NCEP/NCAR近地表月均值气温资料分析1979~2020年东北黑土区年均气温以及各月气温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2年东北黑土区年均气温为2.20℃,7月为年内气温最高... 在全球气温显著升高背景下,明确各区域气温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NCEP/NCAR近地表月均值气温资料分析1979~2020年东北黑土区年均气温以及各月气温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2年东北黑土区年均气温为2.20℃,7月为年内气温最高月份,平均气温为20.86℃,1月为年内气温最低月份,平均气温为−19.63℃。1979~2020年东北黑土区年均气温以0.31℃/10a的速率极显著升高。本研究将为明确东北黑土区气温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东北黑土区 时间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农业干旱脆弱性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玉恒 成汶璟 +1 位作者 左文洁 杜国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3-964,共12页
为揭示东北黑土区农业干旱脆弱性的时空演化过程与特征,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从暴露水平、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的视角,构建了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解析了2000—2020年黑龙江省水稻、玉米、大豆的干旱脆弱性的时空演进过程与特征。结... 为揭示东北黑土区农业干旱脆弱性的时空演化过程与特征,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从暴露水平、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的视角,构建了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解析了2000—2020年黑龙江省水稻、玉米、大豆的干旱脆弱性的时空演进过程与特征。结果显示:2000—2011年农业干旱事件频发,其中有8个敏感事件和11个韧性事件,2011年以后再无农业干旱事件发生,2011—2020年水稻、玉米和大豆的干旱脆弱性较2000—2010年分别下降了46.14%、51.50%和38.53%;受作物生育需水量与地区降水不匹配的影响,大豆、水稻的干旱脆弱性相对较高。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农业干旱脆弱性总体呈先增强后减弱的演进趋势,呈北高南低和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基于该结果,本研究提出了旨在提升东北黑土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韧性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农业脆弱性 气候变化 干旱 粮食安全
下载PDF
粮食种植结构视角下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结构调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红梅 宋戈 姚双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8-209,共12页
科学模拟和调控耕地利用结构是实现种植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对缓解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县为例,基于粮食种植结构视角构建耕地利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模型,预测水稻、玉米和大豆3种主要粮食... 科学模拟和调控耕地利用结构是实现种植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对缓解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县为例,基于粮食种植结构视角构建耕地利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模型,预测水稻、玉米和大豆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和收益,通过经济、技术、市场多情景模拟提出耕地利用结构调控路径。结果表明:SD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平均偏离度低于10%。预测2019—2030年研究区水稻和大豆种植面积将逐步增加,玉米种植面积缓慢减少。水稻和玉米产量均有所增加,大豆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不同情景下3种作物的模拟结果存在明显差异,GDP水平提升、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和农产品价格调控将有利于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收益增加。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业技术支持和农产品价格调控对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和收益的增加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调控农民收入、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价格对改善玉米的耕地利用结构效果不佳。通过建立种植结构调整补贴政策、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和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路径组合实现耕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控。研究系统阐释了耕地利用要素关系及其结构变化的内在逻辑,明确了不同情景下主要粮食作物耕地利用结构的调控路径,为区域未来粮食生产结构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对实现粮食供求动态平衡、促进耕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粮食种植结构 系统动力学模型 调控路径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及预测研究
14
作者 李全峰 陈琳贺 +1 位作者 杭艳红 左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9-88,共10页
以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并预测区域碳排放。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从2000年152.44×10^(4)t到2... 以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数据,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并预测区域碳排放。结果表明,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从2000年152.44×10^(4)t到2020年253.22×10^(4)t,年变化趋势明显。碳排放方面,耕地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联度最高是最主要的碳源,占总碳源的90%左右;碳吸收方面,林地对碳汇的贡献率最大,占总碳汇的96%以上。东北黑土区的用地类型与碳排放间的关联度依次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草地>水域。预计2030年净碳排放量将达到300.62×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碳汇 土地利用变化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及预测分析
15
作者 崔宁波 王婷 +1 位作者 巴雪真 罗伟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7,共11页
耕地生态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明晰黑土区耕地生态承载状况是夯实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前提。基于2007~2019年统计数据,运用“省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和ArcGIS等方法,在修正耕地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 耕地生态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明晰黑土区耕地生态承载状况是夯实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前提。基于2007~2019年统计数据,运用“省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和ArcGIS等方法,在修正耕地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刻画总结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动态演化态势,并借助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比分析2020~2029年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耕地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耕地生态承载力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变动,区域始终位于耕地生态盈余状态;东北黑土区内耕地生态水平呈“中间高,两端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逐渐由两端集聚向中部地区转移,整体上趋于衰退方向发展;2021年后,东北黑土区可能会暴露耕地生态赤字局面,到2029年人均耕地生态赤字达到0.2241公顷/人,黑土耕地资源利用将陷入不可持续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耕地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 预测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措施保存现状及其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温磊磊 许海超 +1 位作者 秦伟 许文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7-423,共7页
[目的]系统评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措施保存情况,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提供依据,促进黑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以2019年以前在东北黑土区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对象,选取52个小流域的坡面治理工程... [目的]系统评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措施保存情况,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质增效提供依据,促进黑土地保护和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以2019年以前在东北黑土区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对象,选取52个小流域的坡面治理工程和8个小流域(项目区)的侵蚀沟治理工程开展调研,共抽核325个坡面图斑和32条侵蚀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诊断。[结果]全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中的治沟措施保存情况明显优于坡面措施,平均保存率分别为95.00%和56.51%。坡面治理措施的保存率存在明显的类别和空间分异,侵蚀沟治理措施普遍保存完好,生态节地型措施保存率较高,个别措施在部分地区需提质增效和加强管护。[结论]今后应加强东北黑土区梯田、地埂植物带等传统措施的优化和管护,研发适应现代农业的生态节地型水土保持新措施,并探索建设黑土地水土保持技术中试基地;定期开展重点工程成效评估,提出分区分类措施推荐名录,打造不同类型示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坡面侵蚀 侵蚀沟 措施保存率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成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明 王教河 +1 位作者 温磊磊 钱佳洋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0期46-48,共3页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问题是影响区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之一。近年,东北黑土区实施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在遏制侵蚀沟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介绍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并分别从实施管理...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问题是影响区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之一。近年,东北黑土区实施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在遏制侵蚀沟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介绍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并分别从实施管理、措施效果、措施效益、群众满意度等方面阐明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GRACE卫星与GLDAS模型在东北黑土区地下水储量变化估算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珊 刘言 +1 位作者 崔庚 王晓东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10期88-90,共3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供应地及工业基地,为监测并分析该区域地下水储量变化情况,利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结合GLDAS水文模型,反演东北黑土区2002—2021年地下水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地下水储量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供应地及工业基地,为监测并分析该区域地下水储量变化情况,利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结合GLDAS水文模型,反演东北黑土区2002—2021年地下水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地下水储量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整体呈现由北向南的逐渐递减。其中,黑龙江省地下水储量变化幅度最小,吉林省次之,辽宁省地下水储量变化下降最为明显。与实测地下水位进行对比验证后,证明拟合效果较好,获取的数据能够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支撑。未来,GRACE卫星有可能成为评价大尺度区域地下水资源变化及其变化趋势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卫星 地下水储量变化 东北黑土区 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侵蚀沟浅层土壤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杜兆国 肖洋 +4 位作者 张瑞豪 徐金忠 邵社刚 倪栋 张振烨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8期38-43,共6页
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侵蚀沟发育导致土壤地力下降,严重制约了黑土区农业发展。为了分析黑土区侵蚀沟发育对表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究酶活性对侵蚀-沉积作用的响应机制,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双奎河双安村河段不同... 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侵蚀沟发育导致土壤地力下降,严重制约了黑土区农业发展。为了分析黑土区侵蚀沟发育对表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究酶活性对侵蚀-沉积作用的响应机制,选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双奎河双安村河段不同发育程度的侵蚀沟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发育程度侵蚀沟沟头、沟中、沟尾段0~40 cm土层的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侵蚀发育,土壤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土壤酶活性降低;②4类酶活性和土壤养分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和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最主要的因子;③在侵蚀-沉积作用下,土壤酶活性基本呈现沟头、沟中段随侵蚀发育而下降明显,沟尾段因沉积作用而下降减缓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 侵蚀沟 坡耕地 土壤理化性质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基于RUSLE模型的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研究
20
作者 郑秋宇 赵光影 +1 位作者 杨萍 王辉 《乡村科技》 2023年第18期145-148,共4页
通过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对2010—2020年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进行定量估算,分析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土保持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2010—2... 通过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对2010—2020年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进行定量估算,分析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土保持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模数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22.38 t/(km2·a);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强度等级主要为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强度由西南向东北地区逐渐降低,西部及西北部土壤侵蚀等级较高且分布较为聚集,东部地区土壤侵蚀等级较低且为零散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模型 土壤侵蚀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