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文化派的当代价值与问题所在
1
作者 赵东旭 《人民周刊》 2024年第9期50-51,共2页
所谓“东方文化派”,本非自觉的一个文人派别,而是对手规划的统称。1923年11月,邓中夏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将梁漱溟、梁启超、章士钊、张君劢等人划为东方文化派,并称东方文化派是“代表农业手工业的封建思想... 所谓“东方文化派”,本非自觉的一个文人派别,而是对手规划的统称。1923年11月,邓中夏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一文,将梁漱溟、梁启超、章士钊、张君劢等人划为东方文化派,并称东方文化派是“代表农业手工业的封建思想(或称宗法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东方文化派 宗法思想 邓中夏 张君劢 章士钊 梁漱溟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反省现代性的两种视角:东方文化派与学衡派 被引量:9
2
作者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43,共13页
东方文化派与学衡派分别服膺生命哲学与新人文主义,代表了反省现代性的两种视角,同中有异。其同,包括反对"科学万能"论、肯定宗教的价值、倡言"合理的人生观"和主张中西文化融合等。其异,则包括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 东方文化派与学衡派分别服膺生命哲学与新人文主义,代表了反省现代性的两种视角,同中有异。其同,包括反对"科学万能"论、肯定宗教的价值、倡言"合理的人生观"和主张中西文化融合等。其异,则包括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有认同、参与和公开立异之分;于"合理的人生观"的具体内涵,存在强调个性发展、本能发舒与强调"以理制欲"的深刻分歧;于中西文化融合,又有着眼于东西文化之别与突出人类共同的人文主义精神之不同。20世纪初年国人追求现代性与反省现代性并存,正构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在张力。其同进一步扩大了反省现代性思潮的整体声势与影响,其异同样形成了某种张力,从而使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内在张力"获致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运动 东方文化派 学衡 反省现代性
下载PDF
“汉字革命”派语文知识的“选择性错误”——以“东方文化派”对“汉字革命”论的批判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晓梅 赵黎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4,共6页
近代语文运动特别是五四"汉字革命"运动,是一场"将语文还给大众"和"语文现代化"的文化革新运动,其对中国语文乃至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立下的功绩,理应得到充分肯定。然而,宣传革命理论的同时,运动中也时常... 近代语文运动特别是五四"汉字革命"运动,是一场"将语文还给大众"和"语文现代化"的文化革新运动,其对中国语文乃至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立下的功绩,理应得到充分肯定。然而,宣传革命理论的同时,运动中也时常出现有意无意的"知识性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言文一致"的错误认识、将文白之争比附为拉丁方言之争、将教育落后之责诿过于汉字等方面。"东方文化"派曾一一指出上述错误之所在。这些常识性错谬,反映了"汉字革命"论者的"意图伦理"。如今重新检视这些问题,有利于对新文化运动得失的深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革命” 语文知识 选择性错谬 东方文化派 “意图伦理”
下载PDF
文化的守望:“东方文化派”的民族主义关怀 被引量:2
4
作者 暨爱民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3-69,共7页
五四前后"东方文化派"的文化关怀,应该被纳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框架内进行理解。在面对20世纪初年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时,"东方文化派"认为能够挽救民族国家命运的,最终只能是民族自身的传统价值。因此,他们... 五四前后"东方文化派"的文化关怀,应该被纳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框架内进行理解。在面对20世纪初年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时,"东方文化派"认为能够挽救民族国家命运的,最终只能是民族自身的传统价值。因此,他们提出以复兴中国文化来振兴中国民族。这一文化民族主义的运思,的确反映了国人克服民族自卑,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精神现象,但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落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派 文化民族主义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东方文化派的文化调和思想——兼论东方文化派的孔子观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卫波 《北方论丛》 2004年第4期94-97,共4页
五四时期,当众多知识分子就文化选择、孔子评价等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的时候,东方文化派也积极参与,深入评论,成为这场中西文化大论战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他们一方面要求保存传统、昌明孔教,另一方面,反对顽固守旧,提倡中西融合,批判神... 五四时期,当众多知识分子就文化选择、孔子评价等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的时候,东方文化派也积极参与,深入评论,成为这场中西文化大论战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他们一方面要求保存传统、昌明孔教,另一方面,反对顽固守旧,提倡中西融合,批判神化孔子,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调和中西、折中新旧,是东方文化派中西文化观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形成于新旧思潮的激烈冲突中,反映了五四时期文化选择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东方文化派 调和思想 孔子评价
下载PDF
东方文化派的中国文化观及其特色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思信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8-24,共7页
本文从文化起源论、文化类型论、文化复兴论、文化传播论及汉字与中医论等方面 ,对活跃于五四前后的东方文化派独树一帜的中国文化观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析。从整体上看 ,东方文化派的中国文化观表现出反思新文化运动、批判西化主义 ,重... 本文从文化起源论、文化类型论、文化复兴论、文化传播论及汉字与中医论等方面 ,对活跃于五四前后的东方文化派独树一帜的中国文化观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析。从整体上看 ,东方文化派的中国文化观表现出反思新文化运动、批判西化主义 ,重塑中国文化形象、因应世界文化对话 ,及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情绪三大时代特色 ,是当时国人文化自觉与民族觉醒的深刻反映。但同时 ,亦存在忽视文化时代性、盲目自大与虚骄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派 中国文化 文化对话 五四运动前后 文化形象 文化民族主义情绪 时代特色
下载PDF
论瞿秋白对“东方文化派”的批判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宗宇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3年第4期21-24,共4页
“东方文化派”有着独特的历史内涵,在现代文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瞿秋白作为“马克思主义”派的代 表,从三方面对“东方文化派”进行了有力的批判。青年瞿秋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这次亮相,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瞿秋白 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东方文化派 中国
下载PDF
包容与拒斥——“东方文化派”伦理思想探究
8
作者 袁立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8,共5页
自20世纪初形成东西方文化论战以来,"东方文化派"促成了一股颇具特色的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东方文化派"主张将中国伦理文化推及世界,使其成为拯救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良方。它以道德调和论和道德形... 自20世纪初形成东西方文化论战以来,"东方文化派"促成了一股颇具特色的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东方文化派"主张将中国伦理文化推及世界,使其成为拯救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良方。它以道德调和论和道德形上学为基本思路,建构了中国伦理文化的近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派 新保守主义 伦理 道德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东方文化派的调和思想——兼论东方文化派的孔子观
9
作者 张卫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8-81,共4页
五四时期,当众多知识分子就文化选择、孔子评价等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的时候,东方文化派也积极参与,深入评论,成为这场中西文化大论战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他们一方面要求保存传统、昌明孔教,另一方面,反对顽固守旧,提倡中西融合,批判神... 五四时期,当众多知识分子就文化选择、孔子评价等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的时候,东方文化派也积极参与,深入评论,成为这场中西文化大论战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他们一方面要求保存传统、昌明孔教,另一方面,反对顽固守旧,提倡中西融合,批判神化孔子,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调和中西、折衷新旧,是东方文化派中西文化观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形成于新旧思潮的激烈冲突中,反映了五四时期文化选择的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东方文化派 调和思想 孔子评价
下载PDF
二十世纪初“东方文化派”学者唐大圆思想述评
10
作者 张利文 《船山学刊》 2021年第4期49-64,共16页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东方文化派"作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要一支出现于历史舞台,它的出现一方面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回应,另一方面也是"中体西用"说变换形态后的新一轮延续。湖湘学者唐大圆在1926年后组建"东方...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东方文化派"作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要一支出现于历史舞台,它的出现一方面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回应,另一方面也是"中体西用"说变换形态后的新一轮延续。湖湘学者唐大圆在1926年后组建"东方文化集思社",主编《东方文化》杂志,创办"东方文化研究院",在南京、武汉与家乡武冈勠力推行"东方文化"。唐大圆曾先后追随印光、太虚,主编《海潮音》,学界常把他定位在近代佛教学者,但唐氏的立足点与思想核心在于儒家的纲常名教,其对唯识学的理解也流入《起信论》与庄学模式,由此构成了唐大圆"东方文化"的特征表现,可谓以儒家为本位的"东方文化"思想。"东方文化派"是一个成员间非常松散,彼此认同度不高的文化思潮称谓。唐大圆作为成员之一,对其思想的回顾,或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彼时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大圆 东方文化派 中体西用 文化保守主义
下载PDF
瞿秋白对“东方文化派”的剖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忠程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3年第1期50-52,共3页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优秀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和文学家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六百多篇(部)不朽的论著和译作,涉及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新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各个方面。第一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他思想活跃,异...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最优秀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和文学家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六百多篇(部)不朽的论著和译作,涉及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新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各个方面。第一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他思想活跃,异彩竞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派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 政治思想 资产阶级 马克思列宁主义 梁漱溟 中国共产党早期 文化运动 走社会主义道路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者对东方文化派经济观点的批判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家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1-6,共6页
东方文化派是“五四”前后我国思想界颇有影响的思想派别。这个派别立论的重点虽然是文化、哲学,但同时也涉及到许多社会经济问题,提出了不少关系重大的经济观点和经济主张。正因如此,当时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在与其进行论战的时候,不仅对... 东方文化派是“五四”前后我国思想界颇有影响的思想派别。这个派别立论的重点虽然是文化、哲学,但同时也涉及到许多社会经济问题,提出了不少关系重大的经济观点和经济主张。正因如此,当时我国马克思主义者在与其进行论战的时候,不仅对其经济观点和经济主张作了深刻有力的分析批判,而且还就不少重要经济问题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显示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产生、形成时期的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者 物质文明 东方文化派 资本主义 分析批判 梁漱溟 梁启超 思想界 文化思想 东西文化
下载PDF
后“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兴起——东方文化派述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中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28-44,123,共18页
“五四”以后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以东方文化派为代表,由于章士钊转向文化保守主义阵营,东方文化派得以转型。其后,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等亦相继成为文化保守主义阵营的代表,文化保守派得到发展和壮大。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在兴起过程中... “五四”以后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以东方文化派为代表,由于章士钊转向文化保守主义阵营,东方文化派得以转型。其后,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等亦相继成为文化保守主义阵营的代表,文化保守派得到发展和壮大。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在兴起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特征,在思想文化史上具有较为典型性的意义。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大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抱有强烈的兴趣,主张重建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在知识构成上具有中学与西学两方面的学养,主张文化建设走中西合璧、中外调和的道路;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在文化教育中已拥有较为优越的地位,所联系的层面主要是接受一定文化教育的年轻知识分子,同时与社会上对新文化运动不满的知识阶层也有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大都对实际政治活动的参与不甚热心,政治救国的热情远不如文化救国的热情那样持久;第五,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内在凝聚虽以文化传统为号召,但实际上内部凝聚力并不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东方文化派 思想挑战 思想特征 后“五四”时期
下载PDF
内峻外和与内外有别——由“五四”时期的二梁之交看东方文化派的内部纠葛
14
作者 魏万磊 《关东学刊》 2019年第1期32-43,共12页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发表以后,梁启超亲自登门向梁漱溟请教,并没有因梁漱溟在书中对自己观点的抨击而心生怨怼,梁漱溟则冰释父辈前嫌。梁启超明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有硬伤而不明言,却以此压抑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但在公开场...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发表以后,梁启超亲自登门向梁漱溟请教,并没有因梁漱溟在书中对自己观点的抨击而心生怨怼,梁漱溟则冰释父辈前嫌。梁启超明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有硬伤而不明言,却以此压抑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但在公开场合对弟子们攻击《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做法听之任之。在私下学生问道时显然对《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评价高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其中有延揽人才、渴慕同道的分寸把握,也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内外有别意识。二梁虽同为坚信本土文化复兴的保守阵营,但却都拥护新文化运动,希望引进西方现代学术思想,这与学衡派有明显不同。二梁在西学根据、中学资源、持论立场等方面又有明显不同,梁启超在保守阵营中以其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以"时中"为其根本的文化态度,显示出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独特与厚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派 梁启超 梁漱溟 内外有别 和而不同 交往形态
下载PDF
从梁漱溟与章士钊文化观的比较看东方文化派
15
作者 姚元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7-41,共5页
五四运动前后,梁漱溟和章士钊两位学者转向研究和提倡传统文化,被时人称为东方文化派者。梁漱溟和章士钊在根本上都认为中国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应该发扬民族文化。虽然同被称为东方文化派,但二者对中西文化地位、未来文化走向、救国主... 五四运动前后,梁漱溟和章士钊两位学者转向研究和提倡传统文化,被时人称为东方文化派者。梁漱溟和章士钊在根本上都认为中国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应该发扬民族文化。虽然同被称为东方文化派,但二者对中西文化地位、未来文化走向、救国主张等看法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梁漱溟和章士钊的文化观进行比较,不仅能清晰地了解东方文化派的内部情况及其历史价值,对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派 梁漱溟 章士钊 文化
下载PDF
异化的保守者:梁漱溟与“东方文化派” 被引量:20
16
作者 罗志田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78,共15页
五四运动之后,梁漱溟曾因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而"暴得大名"。尽管梁漱溟对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观念是接受并靠拢的(他确实想复兴中国文化,却仍主张先实行落实在德先生和赛先生之上的全盘西化),多数既存论著却把他列为那时... 五四运动之后,梁漱溟曾因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而"暴得大名"。尽管梁漱溟对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观念是接受并靠拢的(他确实想复兴中国文化,却仍主张先实行落实在德先生和赛先生之上的全盘西化),多数既存论著却把他列为那时的"东方文化派"。其他不少被列为"东方文化派"代表的人,也大体赞同接受以科学和民主为标志的西方文化。这意味着那时的"东方文化派"及其维护的"东方文化",都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化。而正是那些被列入"东方文化派"的人以及一些比他们更坚持"东方文化"立场的人,对《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的批驳最深刻、否定最彻底。文章即探讨这一诡论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东方文化派 张君劢 张东荪 章士钊 佛学与佛法
原文传递
论“东方文化派”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郑大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6-126,共11页
所谓“东方文化派”,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反对西化、提倡东方文化,主张新旧调和和中西调和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及其后继者钱智修;有访欧回国不久即发表《欧游心影录》的梁启超;有第一次对中... 所谓“东方文化派”,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反对西化、提倡东方文化,主张新旧调和和中西调和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及其后继者钱智修;有访欧回国不久即发表《欧游心影录》的梁启超;有第一次对中西印三方文化及其哲学进行系统比较的梁漱溟;有自称是“一东方文化之信徒”的陈嘉异;有标榜“倡明旧学,融化新知”的东南大学教授吴宓、梅光迪、胡先骕、刘伯明、柳诒征等人;有因其《人生观》的讲演挑起了1923年“科玄之争”的张君励;有主张“以农立国”的《甲寅周刊》主编、主撰章士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派 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保守主义 西方文 中西文化 文化运动时期 西方近代文化 梁启超
下载PDF
五四前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东方文化派挑战的回应——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情境的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庆跃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9,共8页
五四前后,除了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各种冒牌的社会主义思潮的质疑之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遇到了东方文化派间接或直接的挑战。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此种挑战的间接性在于,二者对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 五四前后,除了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各种冒牌的社会主义思潮的质疑之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遇到了东方文化派间接或直接的挑战。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此种挑战的间接性在于,二者对当时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有着不同的判断和认识;直接性则在于,东方文化派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适用性,以及依据理论所提出的方案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公开质疑。对于东方文化派的挑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两个方面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一是对东方文化派所主张的理论本身及其非科学性和危害性进行了批判和揭示;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内核"进行了正面的辩护和阐述,有力回击了东方文化派的曲解和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东方文化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原文传递
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摘录) 被引量:4
19
作者 瞿秋白 《人民论坛》 1995年第1期1-1,共1页
东西文化的差异,其实不过是时间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因为天然条件所限,生产力发达的速度不同,所以应当经过的各种经济阶段的过程虽然一致,而互相比较起来,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于同一时代乃呈先后错落的现象。若详细分析起来,其中因果关... 东西文化的差异,其实不过是时间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因为天然条件所限,生产力发达的速度不同,所以应当经过的各种经济阶段的过程虽然一致,而互相比较起来,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于同一时代乃呈先后错落的现象。若详细分析起来,其中因果关系非常复杂,而一切所谓“特性”、“特点”都是有经济上的原因,东方和西方之间。亦没有不可思议的屏障。 西方文化,现已经资本主义而至帝国主义,而东方文化还停滞于宗法社会及封建制度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革命 东方文化派 宗法社会 封建制度 帝国主义 殖民地 东方民族 可思议 经济阶段 天然条件
下载PDF
探析新文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派”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思想奠基作用
20
作者 林纲毅 《党史博采(下)》 2018年第6期29-30,共2页
论述五四运动时期"东方文化派""西方文化派"的思潮、学说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传播的思想奠基作用,目的在于从各种思潮、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契合点中洞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以此为鉴,促使在新... 论述五四运动时期"东方文化派""西方文化派"的思潮、学说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传播的思想奠基作用,目的在于从各种思潮、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契合点中洞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以此为鉴,促使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更注重与中国文化传统相契合,与中国的实际情况、世界思潮的变化与发展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派 “西方文 文化时期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