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末季之家兵与世兵制的初步形成 被引量:4
1
作者 黄今言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84,共8页
东汉末季之家兵与宗伍有联系更有区别,二者不可混同。当时的家兵有两种类型,即豪强地主之家兵和统军将领的家兵,他们都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及政治环境下的产物。汉末家兵的数量,开初约三至四万人左右,后来由于统兵将领把国家军队私家化,加... 东汉末季之家兵与宗伍有联系更有区别,二者不可混同。当时的家兵有两种类型,即豪强地主之家兵和统军将领的家兵,他们都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及政治环境下的产物。汉末家兵的数量,开初约三至四万人左右,后来由于统兵将领把国家军队私家化,加之其大量招募和收降,实有家兵远远超过这个数据。对这些家兵给养的经费来源,存在多种情况,或由主人私养,或豪富资助,但主要是靠政府的财政支拨和就地筹措。随着家兵职业化的加固,人身依附关系增强,世兵制也就首先从家兵中逐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末 家兵性质 家兵类型 经费来源 世兵制度
下载PDF
东汉末党锢之祸新解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娟 《惠州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8-62,共5页
学界论及东汉党锢,多站在代表正统、道德的士大夫立场,表现出对宦寺阶层行为的轻贱。本文欲突破这一思维框架,从宦寺所代表的社会下层民众努力争取向上层社会流动而重新建构政治人物标准的角度,予东汉党锢新的理论阐释。
关键词 东汉末 党锢 儒学阶层 宦寺阶层 下层民众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与东汉末文人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有景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62-163,166,共3页
对生命的深沉咏叹是《古诗十九首》的魅力所在。这种忧叹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是在旧有价值被东汉末文人否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当东汉末文人将目光由功名、天下转到关注自身时,他们便产生了一种生命易逝的伤感悲观情绪。为了消释这种悲哀,... 对生命的深沉咏叹是《古诗十九首》的魅力所在。这种忧叹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是在旧有价值被东汉末文人否定的过程中产生的。当东汉末文人将目光由功名、天下转到关注自身时,他们便产生了一种生命易逝的伤感悲观情绪。为了消释这种悲哀,东汉末文人在《古诗十九首》中作了种种探寻和选择,反映了他们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追求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文人 生命意识
下载PDF
东汉末经学的衰落与党锢之祸
4
作者 金春峰 《求索》 1987年第3期30-35,共6页
东汉中后期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官办经学刚刚达到了它的荣华和声誉的峰颠,就急剧地跌落下来,一蹶不振;政治统治刚刚达到繁盛、强大的顶点,就危机四起、险象丛生、摇摇欲坠。事情来得那样突然,从表面看,似乎个人的爱好,皇帝的短命... 东汉中后期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官办经学刚刚达到了它的荣华和声誉的峰颠,就急剧地跌落下来,一蹶不振;政治统治刚刚达到繁盛、强大的顶点,就危机四起、险象丛生、摇摇欲坠。事情来得那样突然,从表面看,似乎个人的爱好,皇帝的短命等偶然因素在扮演历史主角的角色,起了决定作用。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来分析下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党锢之祸 东汉末 外戚 《后汉书》 李固 东汉中后期 杨震 太尉 常侍
下载PDF
东汉末军阀与北洋军阀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范海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67-71,共5页
东汉末军阀和北洋军阀作为雄霸一方的武装集团,它们在产生的经济基础、从事的军事割据活动、进行的政治活动及目标、造成的历史作用及影响等方面既存在共性,又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 东汉末军阀 北洋军阀 共性与差异
下载PDF
东汉末高平郗虑生平考述
6
作者 陈俊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5-48,共4页
高平郗虑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大姓,在荀彧的举荐下加入到曹操集团后,逐渐受到曹操的重视,并官至御史大夫。随后郗虑助曹操除掉孔融,稳定了政局。但作为东汉旧臣,郗虑在捉拿伏皇后时并没有表现出对曹操的忠心而被曹操所杀,其生平事迹也仅零... 高平郗虑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大姓,在荀彧的举荐下加入到曹操集团后,逐渐受到曹操的重视,并官至御史大夫。随后郗虑助曹操除掉孔融,稳定了政局。但作为东汉旧臣,郗虑在捉拿伏皇后时并没有表现出对曹操的忠心而被曹操所杀,其生平事迹也仅零星地散见于史书中。故对郗虑的考证可补充对魏晋高平郗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末 郗虑 曹操 政治斗争
下载PDF
东汉末到三国时期凉州各民族间的交流——兼论魏、蜀在凉州的博弈 被引量:1
7
作者 古亚宁 《河西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6-62,共7页
东汉末到三国时期羌族在河西地区的影响力依然强大,作为羌族活动主要地域之一的凉州,羌族与汉族联系和交流更加密切。从凉州发生多次羌胡之乱和凉州军阀的羌胡背景看,羌族主导了这一时期的凉州局势。在曹魏与蜀汉竞争的大背景下,凉州成... 东汉末到三国时期羌族在河西地区的影响力依然强大,作为羌族活动主要地域之一的凉州,羌族与汉族联系和交流更加密切。从凉州发生多次羌胡之乱和凉州军阀的羌胡背景看,羌族主导了这一时期的凉州局势。在曹魏与蜀汉竞争的大背景下,凉州成为了两个政权博弈的焦点,不管是曹魏经营凉州,还是蜀汉与凉州羌、胡的互动,都客观上表明凉州的地位之重要,也促进了凉州乃至西北地区的民族交融,为我国多民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末到三国 凉州 羌族 民族交流
下载PDF
从《理惑论》看东汉末至三国佛教音乐美学思想
8
作者 史一良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8-87,共10页
东汉末至三国,是佛教初传中国之时,亦是佛教音乐美学思想的萌芽之时。在这个思想流向之下,东汉末年牟子的《理惑论》成为了目前存世文献中的一部珍品。以《理惑论》对于佛教义理的初步认知与引介论述,在彼时儒学式微、玄学蕴而即出,而... 东汉末至三国,是佛教初传中国之时,亦是佛教音乐美学思想的萌芽之时。在这个思想流向之下,东汉末年牟子的《理惑论》成为了目前存世文献中的一部珍品。以《理惑论》对于佛教义理的初步认知与引介论述,在彼时儒学式微、玄学蕴而即出,而佛学却发声甚微,不为多数士大夫所青睐的思想史背景之下,成为了彼时学术中对于佛教思想以及音乐美学思想有所涉及的不二代表之作。因而,通过对其的研究,或许可以尝试将东汉末至三国的佛教音乐美学思想进行一定程度的重现。本文就是顺延这一思路,将《理惑论》之“佛道”音乐美学精神特征放入思想史、佛教史等多重历史维度之下的一次探究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末至三国 佛教音乐 《理惑论》 美学思想
下载PDF
东汉末季“书法热”的政治诠释
9
作者 武原 《书法艺术》 1995年第2期8-11,共4页
对中国古代书法史的研究过程中,人们盛赞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两个时期书法文化的光辉实绩是理所当然的,但相比之下,对东汉时期的关注却显得不够。其实这一期间的书法文化同样应该大写一笔。康有为说得好:“降逮后汉,好书尤盛”,“书至后汉... 对中国古代书法史的研究过程中,人们盛赞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两个时期书法文化的光辉实绩是理所当然的,但相比之下,对东汉时期的关注却显得不够。其实这一期间的书法文化同样应该大写一笔。康有为说得好:“降逮后汉,好书尤盛”,“书至后汉,盖盛极矣”!这是他把前汉和后汉的书法状况作一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我们拿东汉和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书法成就相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文化 书法活动 魏晋南北朝 东汉末 鸿都门学 政治权力 草书 中国古代书法 东汉时期 政治文化
下载PDF
论东汉末流寓士人的政治抉择与社会教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廷海 谭锐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8-211,共4页
东汉末宦官专权、黄巾起义、董卓移都等原因,士人们举族流寓,形成辽东、河东、荆州、益州、交州等集中地。流寓士人"择明主"以保身,出现了士人反复流徙的现象。流寓士人的分化为曹操、孙权、刘备三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人才的... 东汉末宦官专权、黄巾起义、董卓移都等原因,士人们举族流寓,形成辽东、河东、荆州、益州、交州等集中地。流寓士人"择明主"以保身,出现了士人反复流徙的现象。流寓士人的分化为曹操、孙权、刘备三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人才的大体均势,为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条件之一。此外,东汉末流寓士人在流动社会里实行教化和管理,充当了流寓社会临时管理者的职能。东汉末流寓士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三国历史的走向,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末 流寓士人 流寓地域 政治抉择 社会教化
原文传递
从新出土东牌楼简看东汉末今草
11
作者 王晓光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9年第8期11-16,共6页
近年新出土的长沙东牌楼简牍为东汉末墨迹实物,补东汉后期批量简牍墨迹之阙如,东牌楼简墨书写法丰富,包含汉末新体(今楷、行、今草体)等书体,其中的早期今草墨迹颇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东牌楼简牍早期今草特征、其与同近期其他简牍草... 近年新出土的长沙东牌楼简牍为东汉末墨迹实物,补东汉后期批量简牍墨迹之阙如,东牌楼简墨书写法丰富,包含汉末新体(今楷、行、今草体)等书体,其中的早期今草墨迹颇值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东牌楼简牍早期今草特征、其与同近期其他简牍草书对比等,阐述东汉末新体在社会实用书写中日益普及的事实,指出早期今草在东汉后期快速成熟并已居于日常草书书写之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牌楼简牍 墨迹 早期今草 东汉末 新体
原文传递
论东汉隐士 被引量:2
12
作者 齐涛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17,共6页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将司马迁对隐士的这段精彩议论用于东汉,也是十分恰当的。东汉时代,由于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豪强政治的发展,众多的文人儒士纷纷隐居不出,“设...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将司马迁对隐士的这段精彩议论用于东汉,也是十分恰当的。东汉时代,由于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豪强政治的发展,众多的文人儒士纷纷隐居不出,“设为名高”,这批隐士的最终目的当然还是为了步入仕途,“归于富厚”。这是东汉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风貌的集中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士 东汉末 司马迁 社会地位 士子 后汉书 政治经济结构 征辟 人身依附关系 社会价值取向
下载PDF
论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良怀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33-40,共8页
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这一范围内,其镇压规模和残酷程度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也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本文拟就这一事件发表一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产生党锢之祸的原因任何历史事件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 党锢之祸 士大夫 东汉末 宦官集团 太学生 汉王朝 后期 产生原因 统治阶级 斗争
下载PDF
东汉张陵的《老子想尔注》 被引量:1
14
作者 艾力农 《齐鲁学刊》 1985年第4期57-61,共5页
(一) 《老子》流传至今,古本甚多,除了人所熟知的六朝唐人写卷本、唐宋石刻本、宋刊本、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以外,还有一本值得注意,那就是敦煌莫高窟曾经发现的秘籍,而今流传到英国去的六朝写卷本《老子想尔注》。此书... (一) 《老子》流传至今,古本甚多,除了人所熟知的六朝唐人写卷本、唐宋石刻本、宋刊本、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以外,还有一本值得注意,那就是敦煌莫高窟曾经发现的秘籍,而今流传到英国去的六朝写卷本《老子想尔注》。此书从第三章“则民不争”句开始,至道经上终,共三十四章有余,是较为完全的《老子》道经本。据近人考证,定为六朝人抄本无疑。此书原件存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院中,是伯希和当年盗去的。香港学者饶宗颐著有《老子想尔注校笺》附影印原文,本文即据此引文申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教义 大英博物院 敦煌莫高窟 宗教 张陵 太平经 伯希和 太平道 东汉末 五斗米道
下载PDF
略论东汉初年的改革
15
作者 减云浦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40-47,共8页
我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期两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边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一般史学论著总以为东汉的功业不如西汉,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以统治时间论,西汉由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共214年,为两个世纪。东汉由公元25年至22... 我国封建社会的奠基时期两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边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一般史学论著总以为东汉的功业不如西汉,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以统治时间论,西汉由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共214年,为两个世纪。东汉由公元25年至220年,共195年,也将近两个世纪。二者相差仅20年。以人口论,西汉末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13,233,612户,59,194,978口(据《后汉书·郡国志一》注所引《帝王世纪》)。东汉末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有16,070,906户,50,066,856口。户数增而口数减。(此据《后汉书·郡国志一》注所引《帝王世纪》,而《晋书·地理志上》则说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有10,677,960户,56,486,856口。二项资料,仅相隔一年,户数相差尚少,而口数相差颇巨,二数据未知孰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末 后汉书 西汉后期 改革 刘秀 郡国 公元 地理志 社会风气 奠基时期
下载PDF
曹操与汉末唯物主义思想
16
作者 卜宪群 《安徽史学》 1986年第5期62-64,68,共4页
东汉末,由于整个统治集团的腐朽,阶级斗争的尖锐,汉王朝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但与此同时,在思想界却产生了一次巨大变革,即为专制集权而鼓吹天命谶讳的唯心主义神学思想的动摇、瓦解,产生了一批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中以王符、崔... 东汉末,由于整个统治集团的腐朽,阶级斗争的尖锐,汉王朝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但与此同时,在思想界却产生了一次巨大变革,即为专制集权而鼓吹天命谶讳的唯心主义神学思想的动摇、瓦解,产生了一批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中以王符、崔实、仲长统等为代表。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并非一般意义上谈论抽象的哲学问题,而是对汉末现实问题表现了深切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主义 曹操 东汉末 仲长统 思想家 思想界 现实主义 巨大变革 汉代 政治思想
下载PDF
历史上太湖地区粮食生产基地的经济地位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湘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4,共4页
太湖地区东濒东海,西至天目山和茅山,南临钱塘江,北枕长江,包括江、浙、沪两省一市3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35272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3.7%。这一地区自东汉末叶经东吴艰苦经营,农业生产渐趋发达,唐宋明清期间,农业生产进一步得到发... 太湖地区东濒东海,西至天目山和茅山,南临钱塘江,北枕长江,包括江、浙、沪两省一市3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35272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3.7%。这一地区自东汉末叶经东吴艰苦经营,农业生产渐趋发达,唐宋明清期间,农业生产进一步得到发展。由于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较高的生产水平和发达的运输网络,自古以来,这里是我国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粮食基地。一、太湖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形成的历史过程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太湖地区“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说明当时由于地广人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位 太湖地区 明清期间 货殖列传 东汉末 火耕 江南 东海 食货志 唐宋
下载PDF
论应劭的“经世致用”学术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福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75-77,共3页
汉末学界巨匠应劭,生于累世通显的官僚世家,长于东汉王朝行将崩溃的桓、灵、献时期。受中国传统史学“经世”思想的影响,应劭为挽东汉王朝大厦于将倾,报累世之恩德,极力倡导“经世致用”思想,并把这些思想贯穿于他宏富的学术著述... 汉末学界巨匠应劭,生于累世通显的官僚世家,长于东汉王朝行将崩溃的桓、灵、献时期。受中国传统史学“经世”思想的影响,应劭为挽东汉王朝大厦于将倾,报累世之恩德,极力倡导“经世致用”思想,并把这些思想贯穿于他宏富的学术著述与一生的言行中。他的这种学术思想不但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而且把中国传统史学“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也进一步地发扬光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劭 东汉末 经世致用 学术思想
下载PDF
新疆尼雅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晨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新疆 尼雅遗址 魏晋时期 首次发现 东汉末 题材新 图案 纹经 1995年 墓地
下载PDF
西晋皇族政治与“八王之乱”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昆生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311-317,共7页
自东汉末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分崩离析,延绵近百年。西晋于280年使支离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起来,然而,仅仅十余年光景,291年出现的一场长达十六年之久的皇族内部相互残杀的战争——八王之乱,西晋政权又陷入更大的混乱... 自东汉末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分崩离析,延绵近百年。西晋于280年使支离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起来,然而,仅仅十余年光景,291年出现的一场长达十六年之久的皇族内部相互残杀的战争——八王之乱,西晋政权又陷入更大的混乱和分裂之中。“八王之乱”与西晋短祚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史家关注的重点。笔者从皇族政治角度,重新透视西晋初期这段历史,发现一些在中国封建政治史上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王之乱 西晋政权 门阀世族 政治角度 晋武帝 近百年 封建国家 封建政治 东汉末 将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