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6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物微-纳尺度硫同位素分析及在东营凹陷油气成藏的应用示范
1
作者 郝佳龙 张刘平 +2 位作者 李照阳 杨蔚 林杨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322,共10页
黄铁矿等硫化物离子探针硫同位素分析已经广泛应用在成矿机理、古环境重建、大气环境硫源示踪及行星演化等研究中。纳米离子探针(CAMECA Nano SIMS 50L)的使用将硫化物硫同位素分析空间分辨率提升到微纳尺度(1μm~100nm),实现了分辨率1~... 黄铁矿等硫化物离子探针硫同位素分析已经广泛应用在成矿机理、古环境重建、大气环境硫源示踪及行星演化等研究中。纳米离子探针(CAMECA Nano SIMS 50L)的使用将硫化物硫同位素分析空间分辨率提升到微纳尺度(1μm~100nm),实现了分辨率1~2μm、精度0.5‰(1SD)的硫同位素点分析方法,分辨率100nm、精度1‰的硫同位素图像分析方法。为了进一步优化分析流程拓展纳米离子探针硫同位素的应用,本文系统比较了纳米离子探针微纳尺度硫同位素点分析方法、图像分析方法的各自特点及分析流程;并以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黄铁矿为研究对象,联合采用了纳米离子探针硫同位素点分析和硫同位素图像分析手段,对黄铁矿微细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了储层中黄铁矿成因及其油气成藏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离子探针 硫同位素 空间分辨率 东营凹陷 同位素图像
下载PDF
基于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资料的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研究——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为例
2
作者 孙以德 刘常妮 +2 位作者 李浩男 许允杰 吴胜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平面上常呈连片状,难以准确划分其单砂体,限制了剩余油分布的精准预测,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基于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借助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系统表征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浅...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平面上常呈连片状,难以准确划分其单砂体,限制了剩余油分布的精准预测,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基于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借助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系统表征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包括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溢岸、河口坝、滩坝等微相。浅水三角洲砂体划分为4个构型级次(5~8级),本次研究的单砂体属于8级构型单元。综合利用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识别了单砂体的6种侧向接触样式:河道-溢岸-河道拼接式、河道-河道切叠式、滩坝-滩坝拼接式、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式、坝上河道切割河口坝式和泥岩分隔式。井间示踪剂资料显示,坝上河道切割河口坝式侧向接触样式砂体连通性最好,其次为河道-河道切叠式、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式和滩坝-滩坝拼接式,最差为河道-溢岸-河道拼接式。建立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模式,其中浅水三角洲平原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和溢岸,单一分流河道砂体间接触样式主要有侧向切叠、侧向与溢岸砂体相连、垂向叠加和斜列叠加4类;浅水三角洲前缘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滩坝,单一河口坝砂体间接触样式有垂向叠加、侧向拼接、斜列叠加和泥岩分隔4类,单一滩坝砂体间有侧向拼接和垂向叠加2类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砂体构型 密井网 示踪剂 东营凹陷
下载PDF
页岩基质孔隙油微观赋存及可动性定量表征——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为例
3
作者 李俊乾 宋兆京 +2 位作者 王民 张鹏飞 蔡建超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页岩基质孔隙油微观赋存特征及可动性是制约陆相页岩油高效开采的关键要素。本文针对页岩基质孔隙内不同相态油的含量、比例、分布及可动性开展定量化表征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页岩油吸附量、游离量、可动量评价模型以及吸附油占比评价模... 页岩基质孔隙油微观赋存特征及可动性是制约陆相页岩油高效开采的关键要素。本文针对页岩基质孔隙内不同相态油的含量、比例、分布及可动性开展定量化表征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页岩油吸附量、游离量、可动量评价模型以及吸附油占比评价模型(即吸附比例方程),建立了基于饱和—离心—核磁共振联合实验的孔隙油微观赋存及可动性评价方法。上述模型与方法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储层中进行了应用,揭示了实验条件(20℃、常压)下页岩基质孔隙中轻质油(正十二烷)微观赋存与可动性特征。结果显示:(1)富有机质页岩吸附油、游离油含量普遍大于含有机质页岩,吸/游比主体介于1~2,不同类型页岩中吸附油、游离油赋存空间具有差异性。(2)富有机质页岩吸附油平均密度(0.8331 g/cm^(3))略大于含有机质页岩(0.8067 g/cm^(3)),富有机质页岩吸附油平均厚度(1.7475 nm)约为含有机质页岩(0.5734 nm)的3倍,富有机质页岩具有更强的油—岩相互作用。(3)游离油赋存孔隙直径下限(d_(min))数值上等于吸附油平均厚度与孔隙形状因子的乘积,富有机质页岩d_(min)介于3.5~10.5 nm,开始主要富集游离油的孔隙直径约为100 nm;含有机质页岩d_(min)介于1.1~3.4 nm,开始主要富集游离油的孔隙直径约为30 nm。(4)富有机质页岩孔隙油可动性相对更好,其可动性指数(平均6.24 mg·g^(-1)·MPa^(-1))高于含有机质页岩(平均5.20 mg·g^(-1)·MPa^(-1)),孔隙油吸/游比约为1.5时具有较好可动性。(5)以油—岩相互作用为纽带,构建了页岩含油性、储集性及页岩油可动性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数学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寻找优质页岩油储层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 孔隙油 微观赋存 可动性 定量表征 东营凹陷
原文传递
东营凹陷页岩组成对孔隙度的影响
4
作者 吴连波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2期210-216,共7页
以XRD分析、有机碳分析和GRI孔隙度测定为基础,探讨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页岩沉积有机质与矿物的赋存关系,页岩组分对孔隙度的控制作用,以及矿物转化对页岩孔隙度的影响。东营凹陷沙三段页岩中有机质丰度与碳酸盐矿物含量负相关... 以XRD分析、有机碳分析和GRI孔隙度测定为基础,探讨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页岩沉积有机质与矿物的赋存关系,页岩组分对孔隙度的控制作用,以及矿物转化对页岩孔隙度的影响。东营凹陷沙三段页岩中有机质丰度与碳酸盐矿物含量负相关,与粘土矿物含量正相关关系表明:页岩中的碳酸盐为非生物成因,页岩中有机质与粘土矿物共存。控制页岩的孔隙度的组分因素主要包括碳酸盐、粘土矿物和有机质丰度:孔隙度与碳酸盐含量负相关,与粘土矿物含量及有机质丰度正相关。在矿物转化过程中,蒙脱石向伊利石的转化不利于孔隙度的保持,方解石的白云石化对孔隙度增加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粘土矿物 页岩 有机质丰度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页岩组构及典型岩相储集特征
5
作者 王伟庆 刘惠民 李军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共16页
基于岩石薄片、扫描电镜、显微荧光和阴极发光等图像学分析方法,结合核磁共振、氮气吸附等测试技术,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碳酸盐矿物类页岩相和混合类页岩相2种典型岩相进行研究。根据矿物组分和产状将页岩划分为碳酸盐纹层和泥质纹层2类结... 基于岩石薄片、扫描电镜、显微荧光和阴极发光等图像学分析方法,结合核磁共振、氮气吸附等测试技术,对东营凹陷古近系碳酸盐矿物类页岩相和混合类页岩相2种典型岩相进行研究。根据矿物组分和产状将页岩划分为碳酸盐纹层和泥质纹层2类结构单元,通过分析两者的矿物类型及相关孔隙发育特征,揭示了2种典型岩相储集特征,并根据埋藏过程中地质要素的相对变化,讨论了页岩层系储集空间发育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古近系页岩矿物组分多样,以多组分碳酸盐矿物普遍发育、多来源长英质碎屑颗粒局部集中以及黏土矿物和有机质等流变性组分塑性充填为特征。骨架颗粒限定了有机组分的分布边界,有机组分内部又包含部分自生矿物,孔隙充填物受原油沥青质和蜡质含量高、地表凝固点高等因素的影响,有机组分与无机矿物间显示出多重嵌合特征。页岩组构与复杂的演化过程共同决定了孔隙类型和发育机制的多样性,碳酸盐矿物类页岩相发育纳米级晶内孔隙和微米级晶间孔隙及溶蚀孔隙,以孔隙大且连通好为特征,孔隙度相对偏低;混合类页岩相发育纳米-微米级黏土矿物片间孔隙,孔隙小且连通差,孔隙度相对偏高。层间缝发育区具有良好的储集性,储集空间由富含基质孔隙的多尺度孔缝网络构成,在整体富有机质的背景下,古近系富碳酸盐页岩具有基质普遍含油和纹层界面富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储集性 微观特征 孔隙结构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天文旋回约束下东营凹陷中始新统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成因分析
6
作者 栾旭伟 孔祥鑫 +3 位作者 张金亮 蒋龙 彭艳霞 蔡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8-700,共13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发育的大套具有韵律特征的富含碳酸盐物质和有机质的湖相细粒沉积岩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究其成因机制以及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特征。【方法】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依据沉积构造特征和矿物组分... 【目的】通过对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发育的大套具有韵律特征的富含碳酸盐物质和有机质的湖相细粒沉积岩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究其成因机制以及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特征。【方法】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依据沉积构造特征和矿物组分含量进行岩相划分。结合沉积环境和沉积速率的差异,将目标层段划分为四个单元,采取Multi-Taper Method(MTM)方法对樊页1井(FY1)沙四上(Esu4)到沙三下(Esl3)亚段的自然伽马(GR)测井曲线进行分段频谱分析。【结果】通过宏观和微观沉积观察,将东营凹陷地区发育的细粒岩划分为纹层状泥质灰岩、纹层状灰质泥岩、弱纹层状灰质泥岩、透镜状泥质灰岩和块状泥岩五种岩相。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四个单元均记录了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包括125 kyr、38.7 kyr和18.7 kyr的周期。基于火山灰测年数据,我们建立了精度为38.7 kyr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并确定东营凹陷沙四上到沙三下细粒岩沉积的总持续时间为5.3 Myr。进一步分析发现,18.7 kyr岁差旋回与碳酸盐岩含量变化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地球轨道参数对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的沉积作用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利用旋回地层学理论,从天文周期控制沉积作用的角度,揭示了湖泊沉积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特征。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地球轨道参数(特别是18.7 kyr岁差旋回和125 kyr偏心率旋回)共同驱动了气候的变化,进而控制了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的沉积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岁差极大值点或偏心率极小值处,日照量增多,湖盆水体温度升高,有利于方解石结晶和灰岩沉积;而在岁差极小值或偏心率极大值处,日照量减少,湖盆水体温度降低,细粒物质主要来自陆源输入,以泥岩沉积为主。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回地层学 东营凹陷 “浮动”天文年代标尺 含碳酸盐细粒沉积岩
下载PDF
陆相断陷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地层有机质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以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为例
7
作者 于乐丹 彭军 +2 位作者 许天宇 韩浩东 杨一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1-722,共22页
【目的】湖相细粒沉积泥页岩储层“甜点段”的发育与有机质富集密切相关,但目前针对断陷咸化湖盆泥页岩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的探究及富集模式的建立等相关研究较少。【方法】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Es4scs)时期发育典... 【目的】湖相细粒沉积泥页岩储层“甜点段”的发育与有机质富集密切相关,但目前针对断陷咸化湖盆泥页岩有机质富集控制因素的探究及富集模式的建立等相关研究较少。【方法】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Es4scs)时期发育典型的陆相断陷咸化湖盆,为深化对研究该区细粒沉积地层有机质富集规律的认识。从沉积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及分子地层学等方面入手,利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孢粉鉴定、生物标志物色谱—质谱分析等技术手段,运用各项指标详细探究有机质富集的控制因素,建立适用于研究区各环境演化阶段的有机质富集模式。【结果】(1)有机质具有条带状、充填式、分散式等微观赋存状态,母质来源主要为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在中上部地层出现少量的陆源高等植物来源;(2)沉积环境经历了较浅水半干旱弱氧环境—深水半湿润还原环境—次深水半干旱贫氧环境三个演化阶段;(3)有机质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性、古生产力和沉积速率,而次要控制因素为古水深、陆源输入、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结论】本次探究了有机质富集的主控因素,建立了适用于陆相断陷咸化湖盆细粒沉积地层的有机质富集模式,研究成果对我国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即高生产力、还原环境、适宜的盐度和沉积速率主导了高有机质富集,该环境的沉积产物是页岩油气勘探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泥页岩 控制因素 富集模式 沙河街组第四段上亚段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低序级断裂特征研究
8
作者 李彦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4期188-190,共3页
低序级断裂是地质构造中一种重要的构造形态,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地区低序级断裂的特征。该地区低序级断裂呈现出多变的走向和断距,并... 低序级断裂是地质构造中一种重要的构造形态,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地区低序级断裂的特征。该地区低序级断裂呈现出多变的走向和断距,并以强烈的断裂影响作用带来的沉降和胀缩为主要特征。通过对断裂岩体的描述和解剖,也揭示了断裂活动对沉积岩体的改造和影响。为东营凹陷东辛地区沙河街组低序级断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并对该地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东辛地区 沙河街组 低序级断裂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东营凹陷低渗透岩性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
9
作者 王春伟 韩淑乔 +5 位作者 杜焕福 杨勇 孙鑫 董佑桓 刘继水 边旭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中国低渗油藏潜力巨大,受控于地下储层特性及开发技术水平,目前采出程度偏低。以东营凹陷H67块沙二段的低渗透岩性油藏为例,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描述了其对注水开发... 中国低渗油藏潜力巨大,受控于地下储层特性及开发技术水平,目前采出程度偏低。以东营凹陷H67块沙二段的低渗透岩性油藏为例,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描述了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阐明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储层孔喉半径小,平面与层内非均质性强,主要体现在稳定展布的夹层及韵律砂层渗透性相差大,平面上砂体及物性展布有明显的方向性;受控于储层非均质性,低渗透岩性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地层能量不足、单井日液量低及平面水驱不均衡等特点,水驱后剩余油储量丰度依然较大,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层内及平面储层厚度大、物性差的区域。以上成果及认识对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岩性油藏 储层非均质性 注水开发 剩余油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沙三、沙四段泥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分析
10
作者 姬莞莞 黄雪峰 +1 位作者 谭光荣 祁志强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期154-160,共7页
泥页岩储集空间存在着丰富的纳米级和微米级孔隙,这些微观孔隙的存在对研究页岩油气的储集、运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井下岩心样品及钻井资料,通过岩石热解、X射线衍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以及JmicroVision软件,对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 泥页岩储集空间存在着丰富的纳米级和微米级孔隙,这些微观孔隙的存在对研究页岩油气的储集、运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井下岩心样品及钻井资料,通过岩石热解、X射线衍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以及JmicroVision软件,对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所挑选的7块泥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将不同矿物组合对孔隙发育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为好-最好烃源岩程度,干酪根表现为Ⅰ型和Ⅱ1型;发育多种成因类型微观孔隙,主要以有机质孔、粒间孔、粒内孔、微裂缝以及古生物化石孔为主,且粒间孔和粒内孔是总面孔率的最大贡献者;脆性矿物含量和碳酸盐岩矿物含量分别与孔隙发育程度呈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泥页岩 扫描电镜 微观孔隙 图像分析法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膏泥岩沉积特征研究
11
作者 董福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164-0167,共4页
随着东营凹陷浅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深部层系油气的探索已刻不容缓。东营凹陷深层膏泥岩层系蕴藏有丰富的常规油气和页岩油气资源。本文以东营凹陷沙四段膏泥岩层系为主要研究层段,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 随着东营凹陷浅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深部层系油气的探索已刻不容缓。东营凹陷深层膏泥岩层系蕴藏有丰富的常规油气和页岩油气资源。本文以东营凹陷沙四段膏泥岩层系为主要研究层段,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进行层序地层界面识别、划分和对比,研究了膏泥岩层系的沉积特征,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东营凹陷沙四段至孔一段共发育4套膏盐岩。可见比较明显的蒸发成因沉积序列,其沉积旋回由三部分组成:下部为泥岩和薄碳酸盐岩,中间为膏质泥岩、泥膏岩、泥质膏盐岩、石膏,上部为膏盐岩和盐岩。其次,运用岩心观察以及薄片鉴定等实验测试手段,研究了膏泥岩层系的沉积特征,落实了沙四段从岩性上分为膏盐岩层段和泥页岩层段,前者主要发育紫色、紫红色膏质泥岩、泥膏岩、石膏及盐岩,后者主要发育泥岩、油页岩、页岩及泥灰岩、白云岩等等。综合多井岩性统计,明确了岩性平面及垂向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膏泥岩 泥页岩 沉积特征
下载PDF
东营凹陷深层自源型油气成藏模式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怀宇 张鹏飞 +2 位作者 邱贻博 巩建强 韩同欣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2-101,共10页
东营凹陷深层是以“红层”为典型特征的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四下亚段)—孔店组,该套层系沉积厚度大、储量发现少,蕴含着极大的勘探潜力。综合深层烃源岩评价、高成熟油源对比及自源型油气成藏模式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深层沙四下亚段和... 东营凹陷深层是以“红层”为典型特征的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沙四下亚段)—孔店组,该套层系沉积厚度大、储量发现少,蕴含着极大的勘探潜力。综合深层烃源岩评价、高成熟油源对比及自源型油气成藏模式的系统分析,明确了深层沙四下亚段和孔店组二段(孔二段)两套烃源岩的基本特征,落实了深层的资源潜力,同时深入剖析关键成藏要素条件,建立了自源型差异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深层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_(1)—Ⅲ型,评价为过成熟中等烃源岩;沙四下亚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1)型,评价为成熟优质烃源岩。利用原型盆地的井—震追踪落实烃源岩展布,进而评价出深层资源量为11.35×10^(8)t。同时,建立了两种自源型油气藏的差异成藏模式,一种是陡坡带沙四下亚段烃源岩直接对接深层砂砾岩储层,匹配形成凝析油气—常规油的纵向有序油气藏;另一种是南部斜坡带孔店组源内的“源—断—储—圈”差异油气运聚模式。分析认为,基于东营凹陷深层烃源岩品质与规模的深化认识,以及两种自源型油藏模式的认识可将勘探目的层至少下探1500m,初步估算新增圈闭资源量近2×10^(8)t,东营凹陷深层自源型油藏预计在“十四五”期间迎来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四下亚段—孔店组 深层 自源型油藏 油气藏模式 东营凹陷 勘探实践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及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永诗 邱贻博 +2 位作者 茆书巍 郝雪峰 高志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4,共13页
东营凹陷经过60多年的勘探与开发,发现了盐家、滨南、纯化、博兴和金家等34个油田,截至2022年累计探明储量26亿吨,对中国能源供给与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东营凹陷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对象已由构造油气藏向复杂隐蔽油气藏转... 东营凹陷经过60多年的勘探与开发,发现了盐家、滨南、纯化、博兴和金家等34个油田,截至2022年累计探明储量26亿吨,对中国能源供给与安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东营凹陷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对象已由构造油气藏向复杂隐蔽油气藏转变。基于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实践,对东营凹陷砂砾岩、滩坝砂及浊积岩等各类储集体发育控制因素及展布规律、油气成藏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油气成藏相似性、有序性、差异性等理论认识,极大推动了隐蔽油气藏的精细勘探。指出构造转换带、沉积结合部及地层突变带是现阶段重点勘探领域和方向,加强其综合研究是隐蔽油气藏勘探成功和规模增储的关键。紧密结合勘探实践,综合运用多手段、多学科、多方法是突破隐蔽油气藏勘探瓶颈的重要法宝,也将进一步指导隐蔽油气藏精细化和效益化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砂砾岩 滩坝砂 浊积岩 勘探方向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深层砂砾岩油气藏相态演化及成藏过程
14
作者 王永诗 巩建强 +5 位作者 陈冬霞 邱贻博 茆书巍 雷文智 杨怀宇 王翘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9-1172,共14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盐家地区深层油气藏经历了复杂的热演化过程,使得深层油气相态类型多变,影响着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通过盆地模拟、pVT相态模拟和烃类流体包裹体等综合分析,揭示了盐家地区深层油气相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不同...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盐家地区深层油气藏经历了复杂的热演化过程,使得深层油气相态类型多变,影响着深层油气勘探开发。通过盆地模拟、pVT相态模拟和烃类流体包裹体等综合分析,揭示了盐家地区深层油气相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不同类型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东营北带盐家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深层油气多种相态垂向有序分布,从浅至深依次发育轻质油、凝析气和干气等多类型油气藏。深层砂砾岩体中油气相态主要受到热演化的控制,而干酪根生烃、原油裂解和外部天然气充注主导了凝析气藏的相态演化过程。基于盐家地区深层砂砾岩体不同类型油气藏的油气相态、储层特征和温压演化史,建立了盐家深层“多期生油气,扇中叠置输导-扇根封堵,多相态有序分布”的砂砾岩油气成藏模式,为陆相断陷盆地深层油气的高效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T相态模拟 盆地模拟 油气相态演化 油气成藏模式 深层砂砾岩体 古近系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三段古水介质盐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5
作者 刘鑫金 刘惠民 +1 位作者 杨怀宇 张鹏飞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133,共9页
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油藏是重要的油气增储领域,由于沉积期水体富灰特征明显,严重影响地球物理预测精度及储层的品质,因此恢复古水介质盐度、研究古盐度分布、寻找淡水稀释区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利用微量元素、黏土矿物、碳-氧同位素等... 东营凹陷沙三段浊积岩油藏是重要的油气增储领域,由于沉积期水体富灰特征明显,严重影响地球物理预测精度及储层的品质,因此恢复古水介质盐度、研究古盐度分布、寻找淡水稀释区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利用微量元素、黏土矿物、碳-氧同位素等多种测试数据,探索了不同恢复方法之间的量化联系,并建立了一套综合表征方法,用于量化恢复研究区的古盐度并剖析其纵、横向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控制古盐度展布规律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高盐区主要分布于坨-胜断裂区、草北地区、中央背斜带及斜坡带地区,低盐区主要分布于淡水物源注入区及深洼区;古盐度展布受控于古气候旋回、古物源性质和深部卤水上涌,其中,古气候旋回控制了纵向水体盐度旋回,古物源性质及供应量控制了物源通道附近的平面水体差异,沙四段深部卤水上涌造成了局部高盐度水体;前三角洲附近的淡水影响区和洼陷中心的淡水稀释区的浊积岩储层品质更高且灰质泥岩的影响更小,因此是重力流砂体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盐度恢复 控制因素 浊积岩储层 古水介质 东营凹陷沙三段
下载PDF
东营凹陷草北地区沙三段沉积特征研究
16
作者 李君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158-159,146,共3页
研究表明,该区沙河街组地层与馆陶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整体为北西方向倾没的单斜构造。综合测井、录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分析,该区为扇三角洲沉积模式,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根部为被波浪改造后形成的孤立朵叶体。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草北地区 沙三段 沉积特征
下载PDF
东营凹陷滩坝砂岩储集层渗透率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庆杰 谢雨 +4 位作者 孔庆丰 陈雨茂 钱志 王奇韵 王玉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73-274,共2页
东营凹陷为中国东部最为典型的富油气凹陷之(王玉伟等,2022),其南部缓坡带沙四上亚段发育大量的滩坝砂体沉积(邓世彪等,2017),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较大开发潜力。但由于目的层具有埋深大、单砂体厚度薄和储层物性变化快等特点(周连德等,20... 东营凹陷为中国东部最为典型的富油气凹陷之(王玉伟等,2022),其南部缓坡带沙四上亚段发育大量的滩坝砂体沉积(邓世彪等,2017),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较大开发潜力。但由于目的层具有埋深大、单砂体厚度薄和储层物性变化快等特点(周连德等,2016),滩坝砂的渗透率难以准确预测。只有采用地质与地震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充分挖掘滩坝砂的地震地质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滩坝砂体 渗透率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四段下亚段油气成藏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肖肖 隋风贵 +1 位作者 王学军 李宇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16-318,共3页
近年来,随着深层油气勘探的推进,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油气勘探逐渐从浅层转向3000 m以下的深层。民丰地区沙四段下亚段地层埋深较大(多数>4000 m),主要由膏盐岩、含膏盐质泥岩、纯泥岩以及被季节性洪水搬运而来并沉积的大套砂砾岩组成... 近年来,随着深层油气勘探的推进,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油气勘探逐渐从浅层转向3000 m以下的深层。民丰地区沙四段下亚段地层埋深较大(多数>4000 m),主要由膏盐岩、含膏盐质泥岩、纯泥岩以及被季节性洪水搬运而来并沉积的大套砂砾岩组成。丰深斜11、丰深1和丰深斜101等井在沙四段下亚段砂砾岩储层产出了大量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四段下亚段 油气来源 成藏期 成藏过程
下载PDF
成岩作用控制下低渗透砂岩润湿性演化过程及机制——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鑫 曾溅辉 +4 位作者 贾昆昆 王伟庆 李博 安丛 赵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8-1320,共13页
润湿性对低渗透砂岩中流体的渗流能力具有关键的控制作用。在成岩演化过程中,低渗透砂岩储层流体性质、矿物类型及成分变化频繁,导致润湿性演化机制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低渗透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工作。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 润湿性对低渗透砂岩中流体的渗流能力具有关键的控制作用。在成岩演化过程中,低渗透砂岩储层流体性质、矿物类型及成分变化频繁,导致润湿性演化机制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低渗透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工作。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为例,基于地质资料分析,采用铸体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矿物组分分析、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高温高压Amott法润湿性实验和高温高压固-油-水接触角实验,系统分析成岩作用对低渗透砂岩储层润湿性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复杂多样的成岩作用导致不同成岩阶段发育的主要孔隙类型存在差异。在早成岩A期、B期及中成岩A1期、A2期和B期的这5个成岩阶段,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的主要孔隙类型依次为压实残余孔、长石溶蚀粒内孔-碳酸盐溶蚀粒间孔、石英边缘溶蚀孔、长石溶蚀粒内孔-碳酸盐溶蚀粒间孔和裂缝。随着成岩演化的进行,压实残余孔、石英边缘溶蚀孔和长石溶蚀粒内孔亲水性变强,而方解石溶蚀粒间孔亲油性变强,白云石溶蚀粒间孔由水润湿变为中性润湿。同时,不同成岩阶段发育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其表面润湿特性决定了低渗透砂岩整体的润湿性。在成岩过程中低渗透砂岩润湿性主要表现为水润湿的特性,在从早到晚的5个成岩阶段依次为强亲水性、弱亲水性、亲水性、中性和亲水性。最后,建立了成岩作用控制下砂岩储层润湿性演化模式,对指导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成岩作用 滩坝砂 深层油藏 低渗透砂岩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基于FMI图像深度学习的砂砾岩体沉积微相识别方法——以东营凹陷北带Y920区块沙四上亚段为例
20
作者 罗歆 闫建平 +6 位作者 王军 耿斌 王敏 钟广海 张帆 李志鹏 高松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8-1152,共15页
砂砾岩体属于近源快速堆积,扇体多期叠置,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常规测井曲线受粗碎屑岩石组构、流体复杂性的影响,往往对沉积微相识别有难度。以东营凹陷北带Y920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为例,将岩心刻度FMI(全井眼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砂砾岩体属于近源快速堆积,扇体多期叠置,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常规测井曲线受粗碎屑岩石组构、流体复杂性的影响,往往对沉积微相识别有难度。以东营凹陷北带Y920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为例,将岩心刻度FMI(全井眼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图像,总结各沉积微相的FMI图像特征;分析不同沉积微相与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图像处理手段提取不同沉积微相FMI图像的对比度、相关度、角二阶矩、同质性4种纹理参数,将4种纹理参数与取心段不同沉积微相FMI图像分别作为K最近邻分类算法(KNN)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学习样本,训练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网络来开展沉积微相的分类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Y920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可细分为扇根主水道、扇中辫状水道、扇中辫状水道间和扇端泥4种微相类型。其中扇中辫状水道为最优势微相,FMI图像大多具有亮色、块状且砾径分布较均匀的特征,其岩石分选性、物性、含油性较好,是有利的储集层发育带。KNN分类算法和CNN网络模型都可对沉积微相进行判识,相较于传统KNN机器学习,CNN深度学习模型识别微相误差更小、鲁棒性更高。FMI图像特征提取及CNN方法应用深化了砂砾岩体沉积微相的内部结构认识,为沉积微相精细刻画与有效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I图像 砂砾岩体 沉积微相 东营凹陷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