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PEFA技术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以埕北油田东营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梦琪 谢俊 +3 位作者 王金凯 董运晓 王泽润 段雅君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82-987,994,共7页
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只能对埕北油田厚储层特定级别的基准面旋回进行识别,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人为性和多解性等问题。为提高层序划分的准确性及精确度,通过辅助利用最大熵频谱分析技术,对测井曲线进行合成预测误差滤波分析(integrated... 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只能对埕北油田厚储层特定级别的基准面旋回进行识别,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人为性和多解性等问题。为提高层序划分的准确性及精确度,通过辅助利用最大熵频谱分析技术,对测井曲线进行合成预测误差滤波分析(integrated prediction error filter analysis,INPEFA)处理得到频率趋势线,借助INPEFA曲线趋势拐点的识别以实现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划分。研究采用"熵谱-测井定界面、频谱属性分析划小层"的方法,通过基准面变化趋势还原、INPEFA曲线趋势拐点和井间旋回对比分析,在东营组二段上部识别出5个旋回界面、5个中期旋回和11个短期旋回。因此,基于INPEFA技术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可以实现洪泛面、剥蚀面的识别以及判断沉积环境的变化,准确识别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和旋回叠置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东营组二段 INPEFA技术 厚储层小层划分与对比
下载PDF
辽东湾地区古近系东营组二段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段亮 徐国盛 +2 位作者 李建平 周东红 郭永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49-554,465,共6页
以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沉积学原理和方法,详细地分析了辽东湾盆地东营组二段的沉积相特征。经分析认为,东营组二段虽整体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但其下部与上部的沉积特征差异明显:下部以湖相环境... 以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运用沉积学原理和方法,详细地分析了辽东湾盆地东营组二段的沉积相特征。经分析认为,东营组二段虽整体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但其下部与上部的沉积特征差异明显:下部以湖相环境为主,上部则主要为三角洲沉积。在综合了该区构造特征和水系发育特征后,编制了东二段下和东二段上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并指出,辽西低凸起北倾末端和辽中凹陷中南洼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地区 古近系 东营组二段 沉积亚相 有利勘探区带
下载PDF
辽东湾南部东营组二段强制湖退沉积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强 陈桂华 宋来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80,共6页
辽东湾南部东营组二段下部发育一套斜交前积结构地层,通过单井精细沉积作用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与分析,认为该套沉积是一套强制湖退沉积体,主要由于东营组二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强烈下降形成。强制湖退沉积体在区域上可以识别出6期... 辽东湾南部东营组二段下部发育一套斜交前积结构地层,通过单井精细沉积作用分析和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与分析,认为该套沉积是一套强制湖退沉积体,主要由于东营组二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强烈下降形成。强制湖退沉积体在区域上可以识别出6期三角洲前积体依次前积叠覆,并发育一系列下切谷,在三角洲前缘部位还发育滑塌沉积,但三角洲顶积层不发育,这些特征与国内外典型强制海退沉积体的表现特征非常相似。采用正演模拟方法对强制湖退沉积作用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辽东湾南部东营组二段强制湖退沉积体的发现,有助于该地区东营组一段及东营组二段区域地层解释与对比,对于开拓该地区油气勘探思路和推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南部 东营组二段 强制湖退沉积体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大芦家东营组二段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邢杨 何幼斌 +1 位作者 张鑫 王宁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12,共8页
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大芦家东营组二段(Ed2)为砂泥岩频繁互层。该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层间矛盾逐渐突出,开发难度也不断加大,其中主要问题是对沉积微相和对应砂体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在岩心观察、镜下薄片... 惠民凹陷临盘油田大芦家东营组二段(Ed2)为砂泥岩频繁互层。该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层间矛盾逐渐突出,开发难度也不断加大,其中主要问题是对沉积微相和对应砂体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在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和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最和已有研究成果,通过岩石颜色、岩石结构及粒度分析特征等相标志的综合分析,共识别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和浅湖3种沉积亚相并细分为8种沉积微相类型,描述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砂体的特征,阐明沉积微相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演化规律。随着沉积物供给变化和湖平面升降综合作用影响,三角洲从北西向南东持续推进或者收缩,纵向上识别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对应于1次湖退和2次湖进过程。由于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且砂体横向变化小、连续性较好,可形成较大规模的地层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芦家 东营组二段 三角洲相 湖泊相 沉积特征
下载PDF
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东营组二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晓露 何幼斌 +2 位作者 王宁 邢杨 张鑫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2-1011,共10页
通过岩心、薄片、测井等基础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小层作为研究对象,对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东营组二段(Ed2)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类型和物性进行研究,并根据测井二次解释结果,对区内Ed2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控制因素进行了研... 通过岩心、薄片、测井等基础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小层作为研究对象,对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东营组二段(Ed2)储层岩石类型、孔隙类型和物性进行研究,并根据测井二次解释结果,对区内Ed2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Ed2储层属于中孔-中渗储层;岩石类型多为长石质石英粉砂岩和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粒间溶孔为主,发育少量原生粒间孔;层间非均质性较弱,而层内和平面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沉积微相对储层非均质性强弱具有显著影响;储层物性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基准面旋回,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芦家油藏 东营组二段 基准面旋回 非均质性 成岩作用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二段沉积体系
6
作者 宋修艳 薛金宝 +1 位作者 张仕博 薛冰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10期228-230,共3页
运用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基础上,查明了渤海莱州湾凹陷古近系东二段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莱州湾凹陷古近系东二段为东断西超的断陷湖盆,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体系,辫... 运用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基础上,查明了渤海莱州湾凹陷古近系东二段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莱州湾凹陷古近系东二段为东断西超的断陷湖盆,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在莱州湾凹陷西部、南部和东南部均有发育,具备形成优质油气储层的基础条件,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东营组二段 断陷湖盆 沉积体系 油气储层
下载PDF
渤中坳陷石东构造带东营组二段物源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粤川 周心怀 +3 位作者 徐长贵 王昕 王德英 张参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5,共4页
渤中坳陷石东构造带东营组二段的物源情况不清楚,影响下一步勘探。在层序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利用已钻井重矿物资料进行了物源分析。不同体系的域重矿物含量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划分出2个重矿物组合区和2种母岩类型,结合重矿物... 渤中坳陷石东构造带东营组二段的物源情况不清楚,影响下一步勘探。在层序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利用已钻井重矿物资料进行了物源分析。不同体系的域重矿物含量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划分出2个重矿物组合区和2种母岩类型,结合重矿物稳定系数所反映的物源方向,明确了该区沉积物来自西部石臼坨凸起和北部辽西凸起,并在后期的勘探实践中得到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坳陷 石东构造带 东营组二段 层序 重矿物 物源分析
下载PDF
渤海渤中2-1油田东营组二段低渗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春强 张新涛 +2 位作者 姚城 张震 达丽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1,共9页
基于薄片、激光粒度、扫描电镜、物性、压汞以及全岩等分析化验资料,对渤海渤中凹陷渤中2-1油田东营组二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二段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 基于薄片、激光粒度、扫描电镜、物性、压汞以及全岩等分析化验资料,对渤海渤中凹陷渤中2-1油田东营组二段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结构及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二段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原生残余孔隙为主,其次为次生孔隙,偶见微裂缝。东二段上、下亚段孔喉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上亚段为中孔低渗、中—细孔喉结构,储集性能中等、原始产能较高;而下亚段为中孔低—特低渗储层、微细—细孔喉结构,储集性能较差、产能较低。目的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成岩及超压作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分流河道砂岩物性较好;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的"细粒聚集效应"对储层物性破坏作用明显,是上、下亚段物性差异重要原因;超压作用虽有助于原始孔隙的保存,但加剧了碳酸盐胶结作用,总体上降低了储层物性。本文成果对研究区低渗储层研究及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东营组二段 低渗储层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超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