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桃河锰行业聚集区河流丝状藻的分布和锰富集特征
1
作者 谢蔚嵩 黄代宽 +3 位作者 朱令 张重乾 龚效宇 朱彬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132,共10页
电解锰行业较聚集的松桃河流域锰污染问题突出,对该流域藻类、水质、底泥及金属含量的调查,可为该流域污染源治理和水环境管理提供参考数据。根据现场调研和监测,了解了松桃河主要藻类的分布和生长情况,并对松桃河的水质指标、底泥和藻... 电解锰行业较聚集的松桃河流域锰污染问题突出,对该流域藻类、水质、底泥及金属含量的调查,可为该流域污染源治理和水环境管理提供参考数据。根据现场调研和监测,了解了松桃河主要藻类的分布和生长情况,并对松桃河的水质指标、底泥和藻类的金属含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对该流域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作了初步探索。结果发现:松桃河有藻类聚集生长的区域较少,仅在河水流速较缓、周边有居民区的受污染河段发现了附着在河底石块上生长茂盛的水绵属(Spirogyra)和刚毛藻属(Cladophora)丝状藻群落;松桃河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锰(Mn),在锰聚集区河段主要污染物超标情况明显。丝状藻和底泥的Mn含量均较高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两者的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丝状藻呈现出对金属离子选择性的累积,特别是对Mn的累积能力较强;丝状藻中的Mn等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底泥,其次来自河流,丝状藻的Mn含量比较综合地反映了河流Mn污染水平和累积情况;松桃河的活体丝状藻对Mn的富集系数达到2.6以上,显示了超强的Mn富集和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行业 丝状藻 富集 松桃河
下载PDF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丝状藻体生长增殖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汝榕 邢炳鹏 +1 位作者 柯秀蓉 蔡文旋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75-283,共9页
丝状藻体是紫菜生活史中的重要阶段,其生长增殖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考察了与坛紫菜丝状藻体生长增殖相关的多个影响因子,探讨了可促进坛紫菜丝状藻体生长、达到生长速率快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为:初始丝状藻体来... 丝状藻体是紫菜生活史中的重要阶段,其生长增殖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考察了与坛紫菜丝状藻体生长增殖相关的多个影响因子,探讨了可促进坛紫菜丝状藻体生长、达到生长速率快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为:初始丝状藻体来自成熟紫菜叶状体的果孢子释放,基于8因子3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案[采用正交表L27(313)],确定了丝状藻体生长对多个环境因子的响应以及优化的调控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除开pH、复合维生素浓度和NaHCO3浓度外,其他因子对丝状藻体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p≤0.043 8).获得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为:温度18℃、光强27μmol/m2·s-1、盐度25、pH值8.5、复合维生素浓度15μg/dm3、NaHCO3浓度2 mg/dm3、每天光照时数18 h、营养液浓度为f培养介质.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下的丝状藻体生长速率高达12.07%,平均值±标准偏差SD为(10.70±0.8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洋 坛紫菜 丝状藻 生长率 正交实验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高含量藻红蛋白紫菜丝状藻体优化调控培养条件研究
3
作者 林汝榕 邢炳鹏 +3 位作者 柯秀蓉 蔡文旋 林锡煌 张稚兰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7-73,共7页
丝状藻体在紫菜养殖的人工苗种生产中非常重要,在利用于分离提取高价值的藻红蛋白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本研究采集了成熟紫菜叶状体的果孢子释放的初始丝状藻体,基于3因子3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案[采用具有分析交互作用的正交表L2... 丝状藻体在紫菜养殖的人工苗种生产中非常重要,在利用于分离提取高价值的藻红蛋白方面也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本研究采集了成熟紫菜叶状体的果孢子释放的初始丝状藻体,基于3因子3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案[采用具有分析交互作用的正交表L27(313)],确定了丝状藻体藻红蛋白含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及优化的调控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因子对丝状藻体藻红蛋白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48 1),并且温度和光照强度或盐度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P≤0.043 1),但光照强度和盐度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469 8)。获得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为:温度18℃、光强1 500lx、盐度20或25。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下的丝状藻体藻红蛋白含量高达64.73mg/g.dw(平均值±标准偏差SD为58.24±5.07mg/g.d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丝状藻 红蛋白 正交实验 温度 光强 盐度
下载PDF
丝状藻响应温度变化的生长及功能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高京 曹晶 +2 位作者 储昭升 侯泽英 杨永哲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6-204,共9页
针对近年来丝状蓝藻水华的频繁暴发问题,研究了3种常见丝状藻生长对温度的响应以及生长与功能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由15℃增加至30℃,拟柱孢藻比生长速率由0.28 d-1增加为0.70 d-1,光合活性(Fv/Fm)在0.40~0.61范围内波动,单位藻... 针对近年来丝状蓝藻水华的频繁暴发问题,研究了3种常见丝状藻生长对温度的响应以及生长与功能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由15℃增加至30℃,拟柱孢藻比生长速率由0.28 d-1增加为0.70 d-1,光合活性(Fv/Fm)在0.40~0.61范围内波动,单位藻细胞溶解性总氮(DTN)和溶解性反应磷(SRP)消耗量也分别增加了6.36 mg-DTN/mg-Chl.a、0.15 mg-SRP/mg-Chl.a;伪鱼腥藻比生长速率从0.12 d-1到0.60 d-1,Fv/Fm在15℃时达到最低,为0.12,单位藻细胞氮磷消耗量也分别增加了21.72 mg-DTN/mg-Chl.a、1.71 mg-SRP/mg-Chl.a;水华束丝藻比生长速率从0.20 d-1到0.44 d-1,Fv/Fm受影响较小,单位藻细胞氮磷消耗量也分别增加了12.29 mg-DTN/mg-Chl.a、0.83 mg-SRP/mg-Chl.a。温度升高都会促进3种丝状藻生长,拟柱孢藻易在大于30℃高温下形成优势;伪鱼腥藻温度适应范围广,但温度低于15℃会抑制伪鱼腥藻生长;水华束丝藻最佳生长温度为25℃,并可在15℃时取得优势,耐低温能力较强。另外,丝状藻可通过权衡藻细胞生理特性以维持不同温度下的生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藻 水污染控制 水污染治理
下载PDF
丝状藻生物膜强化表面流湿地系统水质净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吉佳馨 夏霆 +1 位作者 狄文亮 刘珍妮 《人民珠江》 2017年第10期81-86,共6页
针对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效果不足的缺陷,考虑采用丝状藻生物膜附着于表面流湿地基质中构建丝状藻生物膜强化表流湿地。对比试验标明:丝状藻生物膜强化后的表面流湿地可以显著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控制同样的进水浓度和水力负荷,在试验期... 针对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效果不足的缺陷,考虑采用丝状藻生物膜附着于表面流湿地基质中构建丝状藻生物膜强化表流湿地。对比试验标明:丝状藻生物膜强化后的表面流湿地可以显著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控制同样的进水浓度和水力负荷,在试验期前7~8 d,强化藻生物膜强化基质的人工湿地系统对COD_(Mn)、TN、NH3-N和TP的去除率较普通基质的污染物去除率提高了24.73%,20.84%,21.23%和11.3%;相比于丝状藻静水状态下的水质净化效果,连续运行的强化藻生物膜湿地系统中,对水体TN,NH3-N及CODMn去除率更为稳定,对TP去除效果接近,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TN和NH3-N反向释放及CODMn浓度回升现象。为保证藻生物膜强化表面流湿地的连续运行,在藻类衰亡阶段应改变水力条件以及时清理衰亡的丝状藻,控制藻生物膜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藻生物膜 表面流湿地 脱N除P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丝状藻去除再生水中氮磷的影响
6
作者 杨宇航 边雪强 +3 位作者 孙翠竹 姜晓华 单欣 李锋民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1-1220,共10页
再生水中的N、P营养盐使再生水在回用过程中存在藻华暴发的风险,通过丝状藻去除再生水中的N、P营养盐,并将其转化为生物资源,可以有效降低再生水回用风险,实现资源化利用.光照强度会影响丝状藻的生长及藻细胞内的物质含量,从而影响藻类... 再生水中的N、P营养盐使再生水在回用过程中存在藻华暴发的风险,通过丝状藻去除再生水中的N、P营养盐,并将其转化为生物资源,可以有效降低再生水回用风险,实现资源化利用.光照强度会影响丝状藻的生长及藻细胞内的物质含量,从而影响藻类对再生水的脱氮除磷效果.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丝状藻生长及其去除再生水中N、P的影响,以水绵、结节鞘藻、丝藻和转板藻4种丝状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光照强度(0、2000、6000、8000、10000 lx)下,4种丝状藻在实验室配制的再生水中的生长情况及再生水中N、P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光照强度为8000 lx时,水绵、结节鞘藻、丝藻和转板藻对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48.33%、64.87%、49.74%、79.32%;除水绵、丝藻在低光照强度时TP的去除率较低外,其他试验组均能有效去除再生水中的TP,去除率均在90%以上.②水绵、结节鞘藻、丝藻的饱和光照强度为8000 lx,此时其生物质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质含量均最高,转板藻的饱和光照强度大于8000 lx,低于10000 lx.③再生水中培养的丝状藻,其体内蛋白质含量高于脂质含量.研究显示,转板藻具有更好地去除再生水中N、P营养盐的能力,并且具有更高的饱和光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藻 再生水 脱氮除磷 蛋白质 脂质
下载PDF
虾蟹纤毛虫及丝状藻附着综合症防治技术初探
7
作者 肖培弘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甲壳 纤毛虫丝状藻附着综合症 防治
下载PDF
养殖池塘丝状藻发生关键因子调查
8
作者 唐永涛 汪晨 +4 位作者 成永旭 孙云飞 赵良杰 钱晨 杨颖飞 《水产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31-240,共10页
以水绵和刚毛藻为代表的丝状藻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水体和养殖水体,其过度生长对水体环境和养殖动物构成威胁。为探究丝状藻发生的关键因子,实验通过走访调查,筛选了5组环境相同且隶属同一家养殖户的有丝状藻池塘和无丝状藻池塘,重点对... 以水绵和刚毛藻为代表的丝状藻广泛存在于各种自然水体和养殖水体,其过度生长对水体环境和养殖动物构成威胁。为探究丝状藻发生的关键因子,实验通过走访调查,筛选了5组环境相同且隶属同一家养殖户的有丝状藻池塘和无丝状藻池塘,重点对水质、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含量及丝状藻繁殖体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5组有丝状藻塘、无丝状藻塘整体水体氮磷水平无显著差异,而有4组无丝状藻塘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有丝状藻塘。5组有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含量为(15.72±3.60)mg/kg,而无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氮为(13.22±1.97)mg/kg,较前者低2.50 mg/kg。5组有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72.26±10.57)mg/kg,无丝状藻塘底泥平均生物可利用性磷含量为(50.33±12.62)mg/kg,较前者低21.93 mg/kg。底泥生物可利用性氮磷比在5组中均小于0.5,而无丝状藻塘平均较有丝状藻塘高26.32%。低氮磷比会抑制浮游藻类的繁殖,而丝状藻则对低氮及低氮磷比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养殖开始时,底泥低氮及低氮磷比的条件使得浮游藻类在与丝状藻的初期生态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使检测到的浮游藻类OTUs数量高于丝状藻繁殖体,也不能使其在上述条件下成为优势种。另外,对丝状藻繁殖体的检测发现,其广泛存在于有丝状藻塘、无丝状藻塘及水源的水体和底泥中,即使清塘、晒塘依然检测到繁殖体的存在,但清塘、晒塘能够减少丝状藻繁殖体的数量。研究表明,单独依靠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并不能完全杜绝丝状藻的发生,但可以作为一个辅助防控措施,而通过调控养殖系统的生物可利用氮含量及氮磷比左右种间生态位竞争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有前景的丝状藻防控方向。本实验结果对养殖池塘的丝状藻防控研究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藻 生境调查 水质 底泥氮磷 繁殖体
原文传递
光倒刺鲃、白鲢协同投放抑制丝状藻(水绵)藻华围隔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饮江 黎臻 +4 位作者 王芳 郭光明 陈晓君 张乐婷 花文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0-788,共9页
为探究高效与安全抑制丝状藻藻华的方法,利用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食性特点,研究了不同密度(低密度(L)40 g·m-3、高密度(H)80 g·m-3)与不同投放比例(光倒刺鲃∶白鲢=3∶1、1... 为探究高效与安全抑制丝状藻藻华的方法,利用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食性特点,研究了不同密度(低密度(L)40 g·m-3、高密度(H)80 g·m-3)与不同投放比例(光倒刺鲃∶白鲢=3∶1、1∶1、1∶3)协同作用下,对围隔内水体丝状藻水绵(Spirogyra sp.)的抑制效果,以及对水生植物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倒刺鲃可以显著摄食丝状藻水绵,且在低密度、高比例(3∶1)时,即对丝状藻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高密度(80 g·m-3)投放光倒刺鲃、白鲢,无论比例如何,都会引起水体水质下降,引起轻微富营养化,并导致浮游藻类生物量上升,不适用于本试验水体.在本试验条件下,高密度(80 g·m-3)投放条件下,白鲢可以抑制浮游生物总量,H(1∶3)、H(1∶1)组中,呈现藻类小型化的趋势;而在低密度(40 g·m-3)投放条件下,未发现浮游藻类有小型化趋势.本试验L(3∶1)组,即光倒刺鲃30 g·m-3、白鲢10 g·m-3,可以有效控制试验水体丝状藻水绵滋生,且能够兼顾改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藻 水绵 光倒刺鲃 白鲢 生物控制
原文传递
再生水补给水体中丝状藻爆发成因分析:以华南某水体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帅强 邵辉煌 +5 位作者 柏春荫 胡星宝 余光伟 种云霄 李锋民 胡洪营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2,91,共7页
利用再生水作为河流、湖泊补给水已成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但是再生水的汇入也为一些水体带来了"藻华"爆发的风险。针对再生水补给水体中易出现的丝状藻"藻华"现象,以华南地区某再生水补给的河流水体为例,... 利用再生水作为河流、湖泊补给水已成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但是再生水的汇入也为一些水体带来了"藻华"爆发的风险。针对再生水补给水体中易出现的丝状藻"藻华"现象,以华南地区某再生水补给的河流水体为例,通过现场调研和实验室实验,分析了丝状藻的生长模式及爆发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丝状藻生长过程分为休眠、萌发、扩增和爆发4个阶段,在前3个阶段,丝状藻底部附着在河流底泥上并不断向水中分生出丝状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挣脱底质上浮形成爆发。水网藻是案例河段"藻华"中的优势种类,生长速率和最大密度都远远高于伴生种类单歧藻,属于丝状藻"藻华"藻;水网藻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但在15℃的低温下也具有生物量扩增能力;丝状藻的低温生长优势、在底质上的锚定和底质表面充足的光照是案例河段丝状藻"藻华"爆发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底质铺设砾石层、抚育耐寒型沉水植被和以丝状藻为食的水生动物及采取早期生物量监控预警等措施对丝状藻"藻华"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丝状藻 生长模式 低温优势 控制建议
原文传递
藻类净水除杂系统对微塑料及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刘子烁 刘诗伟 +3 位作者 杨玉祥 靳玮 马晓娜 冯志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微塑料污染和养殖尾水超标排放已成为全球重要问题。在同一系统中,同时研究丝状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和对微塑料的拦截效果尚未见报道。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种藻类净水除杂系统,并研究其拦截微塑料和去除水体氮、磷的能力。... 微塑料污染和养殖尾水超标排放已成为全球重要问题。在同一系统中,同时研究丝状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和对微塑料的拦截效果尚未见报道。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构建了一种藻类净水除杂系统,并研究其拦截微塑料和去除水体氮、磷的能力。研究使用水绵(Spirogyra)、浒苔(Enteromorpha)和刚毛藻(Cladophora)3种丝状藻在净水除杂系统中进行微塑料拦截实验,结果显示,实验时间为10 d时,3种丝状藻对纤维状微塑料拦截效果最佳(水绵88.50%,浒苔79.50%,刚毛藻75.50%),对颗粒状微塑料拦截效果最差(水绵67.50%,浒苔53.00%,刚毛藻55.00%)。与其他2种藻类相比,水绵对微塑料具有更好的拦截效果,因此,使用水绵进行水体氮、磷去除实验。将单位面积的藻量分为0、2、4和6 g/dm^(2),在15 d的实验中,水绵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为91.88%(4 g/dm^(2)),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为90.33%(6 g/dm^(2)),对PO43--P去除率最高为90.38%(6 g/dm^(2))。4g/dm^(2)与6 g/dm^(2)组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净水除杂系统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纤维状微塑料和吸收水体氮、磷,且4 g/dm^(2)的藻量是本净水除杂系统去除氮、磷最适宜的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养殖尾水 丝状藻 净水除杂系统
下载PDF
温度、盐度、光照对蜈蚣藻丝状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晋 骆其君 +1 位作者 邱成功 徐善良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5-69,共5页
为了研究蜈蚣藻丝状体在不同的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下的生长特征,分别观察比较了5个盐度(18~46)、5个温度(10℃~30℃)、6个光照强度(500 lx^5500 lx)和6个光照周期(0L∶24D-24L∶0D)培养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增重量的变化。结... 为了研究蜈蚣藻丝状体在不同的盐度、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下的生长特征,分别观察比较了5个盐度(18~46)、5个温度(10℃~30℃)、6个光照强度(500 lx^5500 lx)和6个光照周期(0L∶24D-24L∶0D)培养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增重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温度实验中以20℃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大,为124.8%;盐度实验中以32盐度下,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高,为68.3%;光照强度以2500 lx条件为最佳,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最高,为88.2%;光照周期以24L∶0D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蜈蚣藻丝状体的相对增重率达到197.3%。由此可见,在温度为20℃,盐度为32,光照强度为2500 lx,24 h光照的条件下,蜈蚣藻丝状体长势最好,是培育蜈蚣藻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蜈蚣 光照强度 盐度 温度 光照周期
下载PDF
有效利用丝状藻类的湖泊富营养化对策技术的开发
13
作者 丹羽薰 久纳诚 +2 位作者 久保德彦 真田诚至 秦明琦 《上海水利》 1996年第3期42-46,共5页
一、前言在一些天然湖沼、滞洪区、水库中,由于进行流域开发,生活污水、牲畜污水等未经完全处理就直接大量地流入河流、湖泊,所以湖水营养盐类增加,带来了富营养化问题。使得蓝藻、鞭毛藻等非常容易繁殖。而且,藻类一旦异常繁殖,就有引... 一、前言在一些天然湖沼、滞洪区、水库中,由于进行流域开发,生活污水、牲畜污水等未经完全处理就直接大量地流入河流、湖泊,所以湖水营养盐类增加,带来了富营养化问题。使得蓝藻、鞭毛藻等非常容易繁殖。而且,藻类一旦异常繁殖,就有引起微泡藻、淡水赤潮,渠道水的霉臭,河湖沿岸异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富营养化 丝状藻 PO4-P 水生植物
原文传递
黄丝藻长途运输方法及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建涛 王慧岭 +2 位作者 滕杰 张晋阳 白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目的]研究黄丝藻长途运输方法,及时满足养殖过程中所需的大量高活性藻种。[方法]通过对黄丝藻保存条件进行研究优化,解决黄丝藻中短期长途运输中藻种活性、成分变化及成本问题。[结果]通过预处理后的高活性藻种,降低其水分活度及含水量... [目的]研究黄丝藻长途运输方法,及时满足养殖过程中所需的大量高活性藻种。[方法]通过对黄丝藻保存条件进行研究优化,解决黄丝藻中短期长途运输中藻种活性、成分变化及成本问题。[结果]通过预处理后的高活性藻种,降低其水分活度及含水量,然后在0℃密封环境中经36 h长途运输过后,藻种活性达90%以上,脂肪酸、蛋白及多糖含量基本维持不变。运输后藻种可直接进行大规模跑道池养殖,产量与运输前相当。[结论]该研究可为解决大量藻种运输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藻 运输 脂肪酸 水活度 冷藏
下载PDF
西湖湖西浮游与着生藻类季节变化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蔚珍 于佳 +4 位作者 夏午来 胡宇飞 陈静 王利 沈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6-903,共8页
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调查了西湖湖西沿岸带浮游藻类和不同基质(植物、石块和底泥)上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分析了着生丝状藻与浮游丝状藻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湖西生态修复过程中季节性暴发的丝状藻水... 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调查了西湖湖西沿岸带浮游藻类和不同基质(植物、石块和底泥)上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分析了着生丝状藻与浮游丝状藻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湖西生态修复过程中季节性暴发的丝状藻水华的原因。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和植物、底泥、石头上着生藻类中均以硅藻门种类数(分别占52.5%、60.4%、86.7%和72.7%)最多,蓝藻门(分别占10.1%、8.9%、6.7%和15.2%)和绿藻门(分别占26.3%、19.8%、5.6%和10.6%)次之,其他门类相对较少,浮游藻类与着生藻类优势种季节差异较大。附植丝状藻密度显著高于附泥和附石丝状藻,且狐尾藻上着生丝状藻密度与浮游丝状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狐尾藻着生丝状藻可能是浮游丝状藻较重要的来源之一,该结果可为西湖丝状藻水华的控制提供一些参考。相关性分析表明,着生藻类和丝状藻与各理化因子(水深、透明度、溶解氧、水温、p H、TN、SRP、TP等)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 着生 丝状藻水华 相关性分析 西湖湖西沿岸带
下载PDF
中国红质藻科(Erythropeltidaceae)5个新记录种 被引量:3
16
作者 栾日孝 栾淑君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1-4,共4页
报道中国红质藻科的新记录种,尖根星丝藻Erythrotrichia biseriata,加粗星丝藻E.incrassata,日本星丝藻E.japonica,垫状星丝藻E.pulvinata,分枝星丝藻E.welwitschii。
关键词 红质 新记录种 尖根星 加粗星 日本星 分枝星
下载PDF
水绵对3种沉水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剑敏 马顷 +4 位作者 苏秀燕 王程丽 董文静 代克岩 郭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73,共4页
研究了水绵(Spirogyra communis)化感作用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3种沉水植物叶绿素含量、部分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条件下,处理组3种... 研究了水绵(Spirogyra communis)化感作用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3种沉水植物叶绿素含量、部分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条件下,处理组3种受试沉水植物的叶绿素a、b含量均明显降低,降幅最大的是伊乐藻,最小的是狐尾藻;3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水绵共培养组);在生物量的增长上,3种沉水植物的相对生长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降幅最大的是伊乐藻,最小的是狐尾藻。总的来看,对水绵的化感胁迫,伊乐藻受到的抑制最大,狐尾藻受到的抑制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藻 水绵 沉水植物 化感作用 叶绿素含量 抗氧化酶 相对生长率
下载PDF
非金属材料上海洋微型附着生物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燕顺 吴友吕 蔡继炯 《台湾海峡》 CAS 1987年第1期82-85,101-102,共5页
本文根据挂放在厦门港天然海水中的几种非金属材料上早期微型附着生物的情况,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探讨了这些生物群落在不同时间内的形成与演替特征,井初步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 附着生物 细菌 丝状藻 演替 固着生物 微型生物群落 扫描电镜观察 非金属材料
下载PDF
青苔在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系统中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9
19
作者 仓基俊 左倬 +2 位作者 郭萧 朱雪诞 赵井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524-5526,共3页
[目的]研究水体青苔对生态净化的进程与最终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水体青苔的发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及分析,并结合江苏北部水源地微污染原水生态净化研究过程中,水体青苔发生与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适用于水源... [目的]研究水体青苔对生态净化的进程与最终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水体青苔的发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及分析,并结合江苏北部水源地微污染原水生态净化研究过程中,水体青苔发生与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适用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的青苔防治方法。[结果]在青苔暴发期前采取提高植物种植密度、定期收割、水体流态调控等预防措施,在暴发期中采取局部提高水体pH值、光干扰、生态调控等控制措施,可有效防治水体青苔。[结论]为今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工程开展青苔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微污染水体 生态净化系统 青苔 丝状藻 防治
下载PDF
关于锯缘青蟹的人工养殖技术之三:青蟹养成期间的病害防治
20
作者 丁理法 程岩雄 +2 位作者 周友富 陈海伟 李利卫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59,55,共2页
关键词 青蟹 养成期病害 纠毛虫丝状藻附着综合症 蜕壳不遂病 黄斑病 病因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