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9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在华南地区夏植的适应性评价
1
作者 郭元元 康德贤 +9 位作者 陈琴 李洋 梁劲 文俊丽 卢发仕 黎冬梅 张力 宋焕忠 农芳玲 陈振东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1,共9页
为鉴定评价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夏植的适应性,选育适宜在华南地区夏植的有棱丝瓜品种提供种质基础,本试验以广西玉林市夏植的44份有棱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质夏植中主要农艺性状,并对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 为鉴定评价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夏植的适应性,选育适宜在华南地区夏植的有棱丝瓜品种提供种质基础,本试验以广西玉林市夏植的44份有棱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质夏植中主要农艺性状,并对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4个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在夏植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以单次采收产量折合产量变异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以第一成瓜节位为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重要性状单次采收折合产量与全生育期长短和单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播种至始收天数和瓜花斑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第一成瓜节位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原有11个农艺性状指标转化为4个综合因素指标,累积贡献率达71.987%。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括31份种质,属中低产类型;第Ⅱ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晚熟高产类型;第Ⅲ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长生育期高感霜霉病低产类型;第Ⅳ类群包括11份种质,属早熟高产类型。通过农艺性状综合对比分析,筛选出越夏产量表现较佳的5份种质:LCH8、LCH2、LCH4、LCH14、LCH25,适宜作为华南地区夏植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种质资源 夏植 聚类分析 适应性评价
下载PDF
丝瓜新品种‘衡亮1号’的选育
2
作者 旷碧峰 余席茂 +4 位作者 胡国平 刘阳华 谭建军 李健生 蒋可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介绍‘衡亮1号’丝瓜,一种经过精心培育的优良自交系品种,具有耐热、耐湿和高产特性,适合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方法】通过株内定向培育和多代单株选育,从株洲白丝瓜的变异单株中获得了‘衡亮1号’丝瓜。对该品种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介绍‘衡亮1号’丝瓜,一种经过精心培育的优良自交系品种,具有耐热、耐湿和高产特性,适合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方法】通过株内定向培育和多代单株选育,从株洲白丝瓜的变异单株中获得了‘衡亮1号’丝瓜。对该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评估。【结果】‘衡亮1号’丝瓜为早熟品种,单瓜重量控制在0.48~0.61kg,果实纵径为26.0~27.2cm,呈现出短棒圆筒形的优美形态。果皮白绿油亮,果肉洁白如玉。全期产量高达2781.3kg/667m^(2),口感清香,品质卓越。【结论】‘衡亮1号’丝瓜是一种具有优良特性的瓜类蔬菜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进行大面积种植。其高产、优质的特点将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满足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新品种 ‘衡亮1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设施莴笋-番茄-丝瓜1年三熟栽培模式
3
作者 傅鸿妃 郭赛赛 +1 位作者 郑积荣 何林海 《上海蔬菜》 2024年第2期40-42,共3页
为了提高近郊单位面积土地产值,作者探索出了设施莴笋-番茄-丝瓜1年三熟栽培模式。莴笋在上年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3月上旬采收结束;番茄在1月上中旬播种,7月中旬采收完毕;丝瓜在7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采收结束。3种蔬菜上市时的售价... 为了提高近郊单位面积土地产值,作者探索出了设施莴笋-番茄-丝瓜1年三熟栽培模式。莴笋在上年9月下旬10月上旬播种,3月上旬采收结束;番茄在1月上中旬播种,7月中旬采收完毕;丝瓜在7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采收结束。3种蔬菜上市时的售价均较高,3茬每667m^(2)产值可达25000元,给农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文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设施莴笋-番茄-丝瓜1年三熟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番茄 丝瓜 1年三熟 设施栽培
下载PDF
苹果丝瓜新品种青苹
4
作者 李红斌 陈建 《农村百事通》 2024年第2期23-23,共1页
苹果丝瓜是指形状类似苹果的圆形丝瓜品种,该类丝瓜品种形状奇特,肉质鲜美,市场售价较高,深受消费者和种植户的喜爱。青苹为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选育的苹果丝瓜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较强,分枝性中等,主蔓始瓜节位为第10节至第15节,... 苹果丝瓜是指形状类似苹果的圆形丝瓜品种,该类丝瓜品种形状奇特,肉质鲜美,市场售价较高,深受消费者和种植户的喜爱。青苹为农友种苗(中国)有限公司选育的苹果丝瓜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较强,分枝性中等,主蔓始瓜节位为第10节至第15节,连续坐瓜能力强。商品瓜圆桶形,瓜皮深绿色,瓜纵径15~20厘米、横径8~10厘米,单瓜重约500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性 商品瓜 深绿色 丝瓜 生长势 种植户 横径 苹果
下载PDF
以丝瓜络为碳源的固相反硝化系统性能
5
作者 高书伟 张凯 +7 位作者 李志斐 谢骏 王广军 郁二蒙 李红燕 夏耘 田晶晶 龚望宝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7,共14页
构建以丝瓜络为碳源的固相反硝化系统,探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硝酸盐浓度(INC)下该系统的反硝化性能,为丝瓜络作为水产养殖尾水反硝化碳源的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丝瓜络(LS)为一维反硝化反应器(denitrification reactor,DR... 构建以丝瓜络为碳源的固相反硝化系统,探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硝酸盐浓度(INC)下该系统的反硝化性能,为丝瓜络作为水产养殖尾水反硝化碳源的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丝瓜络(LS)为一维反硝化反应器(denitrification reactor,DR)外加碳源,在流场环境下,测定不同HRT(16、20、24和28 h)和INC(50、75、100和125 mg/L)下反硝化系统对硝酸盐氮(NO_(3)^(-)-N)、亚硝酸盐氮(NO_(2)^(-)-N)、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丝瓜络反硝化反应器(LS-DR)在运行初期和末期时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当INC为50 mg/L,HRT为24h时,LS-DR对NO_(3)^(-)-N和T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8.97%±0.52%和97.84%±0.94%,此时出水NO_(2)^(-)-N浓度也达到较低水平(小于0.5 mg/L);在HRT为24 h的基础上,当INC增加至75、100和125 mg/L时,其NO_(3)^(-)-N去除率和NO_(3)^(-)-N去除速率(NRR)均随INC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出水COD则随INC的增加而降低,但均未实现完全反硝化,然而,LS-DR在整个实验期间均能完全去除NH_(4)^(+)-N;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丝瓜络表面结构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LS-DR的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弯曲杆菌门、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被鉴定的优势菌属中热单胞菌属(1.46%)、陶厄氏菌属(0.55%)、固氮螺菌属(3.32%)、Simplicispira(1.01%)、假黄色单胞菌属(0.39%)、草螺菌属(3.02%)和Uliginosibacterium(0.9%)主要参与反硝化的进行,Cytophaga xylanolytica(1.61%)和Cloacibacterium(2.69%)主要参与了丝瓜络的降解,黄杆菌属(1.17%)和Diaphorobacter(0.64%)既能进行反硝化,也能降解丝瓜络。LS-DR的最佳HRT为24 h,最适宜的INC为50 mg/L。本研究为丝瓜络固相反硝化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开发新型缓释碳源在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尾水 固相反硝化 水力停留时间 进水硝酸盐浓度 丝瓜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有棱丝瓜早熟相关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6
作者 陈琴 郭元元 +7 位作者 李洋 康德贤 张力 孙晓研 宋焕忠 唐娟 文俊丽 陈振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2-439,共8页
【目的】通过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有棱丝瓜早熟性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早熟丝瓜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高代自交系有棱丝瓜LC034(♀)和LC052(♂)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法分析有棱丝瓜的4个早... 【目的】通过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有棱丝瓜早熟性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早熟丝瓜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高代自交系有棱丝瓜LC034(♀)和LC052(♂)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法分析有棱丝瓜的4个早熟相关性状(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第一坐果节位和始收期)遗传规律。【结果】LC034的4个早熟相关性状均极显著低于LC052(P<0.01)。F_(1)、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4个早熟相关性状变异系数为8.70%~25.46%、14.77%~37.67%、19.93%~38.97%和22.37%~46.81%,且4个早熟相关性状在F_(2)代群体的分离频率分布均包含多种正态分布的混合分布。MX2-ADI-ADI为第一雌花节位和第一坐果节位的最优遗传模型,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第一雌花节位在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h^(2)_(mg))分别为4.63%、84.69%和79.99%,多基因遗传率(h^(2)_(pg))为74.60%、0和0;第一坐果节位在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h^(2)_(mg)分别为2.38%、82.86%和76.45%,h^(2)_(pg)为57.04%、0和0。2MG-ADI为始花期的最优遗传模型,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在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h^(2)_(mg)分别为72.02%、79.05%和86.53%。2MG-AD为有棱丝瓜始收期最优遗传模型,属于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在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h^(2)_(mg)分别为62.33%、84.79%和85.07%。【结论】有棱丝瓜的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第一坐果节位和始收期均表现为数量性状的特点,受多基因的控制,其中第一雌花节位和第一坐果节位受2对主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始花期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始收期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早熟相关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6世代群体
下载PDF
普通丝瓜PYL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果实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7
作者 王玉倩 彭丽娟 +3 位作者 刘建汀 温庆放 钟凤林 朱海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8-420,共13页
【目的】探究普通丝瓜PYL基因在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以期为深入研究其基因功能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分子抗性育种以及提高普通丝瓜品质和产量提供新思路。【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普通丝瓜PYL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染色体定位,以... 【目的】探究普通丝瓜PYL基因在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以期为深入研究其基因功能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分子抗性育种以及提高普通丝瓜品质和产量提供新思路。【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普通丝瓜PYL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染色体定位,以及基因结构、基因共线性、选择压力、进化亲缘关系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并通过qRT-PCR验证在不同浓度ABA下基因特征表达。【结果】在普通丝瓜全基因组中鉴定到11个LcPYL基因,CDS长度576~966 bp,编码蛋白均具有典型PYR_PYL_RCAR_like结构;共线性分析发现7对片段复制基因对,普通丝瓜PYL基因启动子含多个与植物激素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其成员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普通丝瓜果实在不同浓度外源ABA处理下:2 mg/mL ABA处理LcPYLs表达无显著变化,4 mg/mL ABA处理LcPYL5、LcPYL7、LcPYL11显著上调表达,8 mg/mL ABA处理LcPYL1、LcPYL7开花当天显著表达。【结论】对普通丝瓜PYL家族成员进行了系统的鉴定与分析,明确其分子结构特征和表达模式,其中LcPYL1、LcPYL5、LcPYL7和LcPYL11可能是与内源ABA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丝瓜 PYL基因家族 果实发育 外源ABA处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21个丝瓜新组合品种比较试验
8
作者 黄昊 马慧斐 +2 位作者 李永平 康玉妹 薛珠政 《长江蔬菜》 2024年第6期39-41,共3页
为筛选适合福建地区种植的丝瓜新品种,以农福805为对照,对新选育的21个丝瓜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比较分析丝瓜新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商品性状、产量等。结果表明,C4、C6、C20植株长势旺盛,分枝性强,主侧蔓结瓜,瓜长20~25 cm,瓜径粗5~7 cm... 为筛选适合福建地区种植的丝瓜新品种,以农福805为对照,对新选育的21个丝瓜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比较分析丝瓜新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商品性状、产量等。结果表明,C4、C6、C20植株长势旺盛,分枝性强,主侧蔓结瓜,瓜长20~25 cm,瓜径粗5~7 cm,瓜色绿或黄绿,瓜圆筒形,单瓜质量450~550 g,667 m2产量高,可作为优质丝瓜品种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品种比较 农艺性状
下载PDF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丝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评价
9
作者 邵欣欣 张建 +2 位作者 李波 闫振领 王恒亮 《河南农业》 2024年第5期42-43,共2页
丝瓜炭疽病,也称瓜类刺盘孢,由瓜类炭疽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蔓及果实。丝瓜生长期均可发病,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受感染,病斑初为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红褐色病斑,导致染病部位干枯,病害严重时,全株枯死。它是丝瓜种植中常... 丝瓜炭疽病,也称瓜类刺盘孢,由瓜类炭疽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蔓及果实。丝瓜生长期均可发病,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受感染,病斑初为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红褐色病斑,导致染病部位干枯,病害严重时,全株枯死。它是丝瓜种植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在河南省、江苏省、山东省、湖北省等种植区发病频繁,严重影响产量和瓜农的收入。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正式登记用于防治丝瓜炭疽病的药剂,为了探索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喷雾对丝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研究人员于2022年度在河南省新乡市、江苏省南京市、湖北省黄冈市三地进行了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丝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为其在丝瓜上的大面积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炭疽病 茎蔓 真菌性病害 河南省新乡市 高温高湿 田间药效试验 江苏省南京市 田间药效评价
下载PDF
丝瓜络封装NiO/Co_(3)O_(4)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界面蒸发性能研究
10
作者 吴磊 安智晖 +5 位作者 朱艳 剡怡岚 李若瑶 王姝琳 苏康杰 贾仕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59,共5页
以丝瓜络为载体,采用超声辅助真空吸附法制备不同组分比的丝瓜络封装NiO/Co_(3)O_(4)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分光光度计、氙灯蒸发仪对丝瓜络封装NiO/Co_(3)O_(4... 以丝瓜络为载体,采用超声辅助真空吸附法制备不同组分比的丝瓜络封装NiO/Co_(3)O_(4)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分光光度计、氙灯蒸发仪对丝瓜络封装NiO/Co_(3)O_(4)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官能团结构、吸光度以及水蒸发速率进行测试。SEM和WAXD结果表明:NiO和Co_(3)O_(4)已物理附着在丝瓜络中,且丝瓜络封装NiO/Co_(3)O_(4)复合材料未产生新的结晶衍射峰;光催化降解及蒸发速率测试结果表明,在250W紫外灯照射下,组分比为3∶1的NiO/Co_(3)O_(4)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降解率达到48%;在1.5kW/m^(2)的太阳光照强度下,组分比为5∶1的NiO/Co_(3)O_(4)复合材料的蒸发速率达到1.44kg/(m^(2)·h),是纯水自然蒸发速率的10~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NiO Co_(3)O_(4) 光催化 界面蒸发
原文传递
丝瓜主要病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平 宋家海 +3 位作者 张存东 司俐 时丕杰 夏金菊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4年第1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丝瓜 病害 症状 综合防治 丝瓜霜霉病 丝瓜炭疽病 丝瓜白粉病 丝瓜疫病 丝瓜病毒病 种子处理 消毒
下载PDF
丝瓜变形记
12
作者 王思涵 刘韵林 王欣怡(指导)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丝瓜藤,满地爬,一爬爬上竹篱笆。”奶奶家的丝瓜陆陆续续地长大了,长条形的丝瓜挂在架子上,像是一个个小娃娃。当“小娃娃”这个词出现在脑海时,我眼前的丝瓜好像真的成了有鼻子有眼睛的生物。除了长条形,这些“小娃娃”还能长成其他... “丝瓜藤,满地爬,一爬爬上竹篱笆。”奶奶家的丝瓜陆陆续续地长大了,长条形的丝瓜挂在架子上,像是一个个小娃娃。当“小娃娃”这个词出现在脑海时,我眼前的丝瓜好像真的成了有鼻子有眼睛的生物。除了长条形,这些“小娃娃”还能长成其他样子吗?对于这个问题,经验丰富的奶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变形记 竹篱笆 长成
下载PDF
春小拱棚丝瓜—叶菜多茬高效轮作模式
13
作者 牛骧 黄伟忠 +3 位作者 刘静 黄钰 许小江 丁兰 《长江蔬菜》 2024年第3期41-43,共3页
蔬菜轮作能有效克服土壤连作障碍,提高土地综合生产率,提升蔬菜种植效益。总结了春小拱棚丝瓜与叶菜多茬高效轮作模式,结合茬口安排,合理调整人工和栽培技术两个方面,以达到提高人工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该模式每667 m^(2)经济产值4万... 蔬菜轮作能有效克服土壤连作障碍,提高土地综合生产率,提升蔬菜种植效益。总结了春小拱棚丝瓜与叶菜多茬高效轮作模式,结合茬口安排,合理调整人工和栽培技术两个方面,以达到提高人工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该模式每667 m^(2)经济产值4万元左右,可为绍兴及周边地区丝瓜和叶菜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叶菜 轮作
下载PDF
福建闽南地区设施甜椒——肉丝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14
作者 陈木林 《长江蔬菜》 2024年第4期59-62,共4页
从栽培地选择、整地、播种、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总结了一套适合福建闽南地区设施甜椒、丝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利用甜椒套种丝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该技术成熟,生产管理方便,... 从栽培地选择、整地、播种、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总结了一套适合福建闽南地区设施甜椒、丝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利用甜椒套种丝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该技术成熟,生产管理方便,经济效益显著,适合在福建闽南地区及周边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椒 丝瓜 套种
下载PDF
优质抗逆有棱丝瓜新品种夏绿5号的选育
15
作者 朱德宁 吴宇军 +2 位作者 曹翠文 林鉴荣 李莲芳 《长江蔬菜》 2024年第8期43-46,共4页
夏绿5号是有棱丝瓜杂种一代新品种。长绿类型丝瓜,早熟,生长势较强,分枝性较强,播种至开花春季32~38 d,秋季36~40 d;播种到初收春季40~48 d,秋季44~47 d;第一瓜节位春季7.0~14.0节,秋季21.0~25.0节;瓜长50.0~55.0 cm,横径4.8~5.3 cm,单... 夏绿5号是有棱丝瓜杂种一代新品种。长绿类型丝瓜,早熟,生长势较强,分枝性较强,播种至开花春季32~38 d,秋季36~40 d;播种到初收春季40~48 d,秋季44~47 d;第一瓜节位春季7.0~14.0节,秋季21.0~25.0节;瓜长50.0~55.0 cm,横径4.8~5.3 cm,单瓜质量450.0~550.0 g,棱沟浅;果色深绿,有光泽,无花点,棱角墨绿色;瓜条匀称,肉质紧实,口感脆,味微甜,品质优,含维生素C 10.9 mg/100 g,粗纤维0.7 g/100 g,可溶性固形物6.6 g/100 g,蛋白质1.1 g/100 g。以主蔓结果为主,连续坐果能力较强,耐贮运,产量高,一般产量在1 500~3 000 kg/667 m2,耐热性强,抗病性较强,商品性状优良。适合华南丝瓜产区夏秋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杂交 新品种 选育 维生素C
下载PDF
酵素菌剂与有机肥配施对丝瓜营养成分的影响
16
作者 吴景 唐灿辉 +5 位作者 严潜 张艳 王安乐 严小兵 罗扬 王冲勇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9-22,共4页
为分析酵素菌剂对丝瓜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白关丝瓜为试验对象,通过液体酵素菌剂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分析比较果实中影响风味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液体酵素菌剂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后,样品中谷氨... 为分析酵素菌剂对丝瓜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白关丝瓜为试验对象,通过液体酵素菌剂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分析比较果实中影响风味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液体酵素菌剂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后,样品中谷氨酰胺含量高达169.02 mg/100g,比单纯施用有机肥的对照样品提高了62.3%,呈甜、鲜、香味的游离氨基酸提高了38.3%~118.4%,尤其是对风味贡献显著的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含量提高了87.2%、苦味氨基酸精氨酸含量降低了33.2%,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钙元素、铁元素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0.6%、5.7%、21.6%、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素菌剂 丝瓜 营养成分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绿旺1号有棱丝瓜高产栽培技术
17
作者 詹汉利 丁良梅 林瓞文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期19-20,共2页
绿旺1号丝瓜是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一代大肉丝瓜新品种,适合春、夏、秋3季种植,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强,叶片绿色。中早熟,丰产性优势明显,适合有棱丝瓜主产区露地栽培,春、夏季总产量2 500~3 000 kg/667 m^(2),秋季总产量2 00... 绿旺1号丝瓜是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一代大肉丝瓜新品种,适合春、夏、秋3季种植,植株生长势和分枝性强,叶片绿色。中早熟,丰产性优势明显,适合有棱丝瓜主产区露地栽培,春、夏季总产量2 500~3 000 kg/667 m^(2),秋季总产量2 000~2 500 kg/667 m^(2)。介绍绿旺1号丝瓜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旺1号 有棱丝瓜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和WGCNA筛选丝瓜果长和果径发育调控相关基因
18
作者 陈敏氡 王彬 +6 位作者 刘建汀 李永平 白昌辉 叶新如 裘波音 温庆放 朱海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506-4522,I0001-I0016,共33页
【目的】鉴定丝瓜果长和果径发育基因共表达模块并筛选关键调控基因,为后续丝瓜果形控制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丝瓜9个发育阶段(开花前2 d以及花后0、2、4、6、8、10、15和20 d)果实为研究材料,测定各阶段的果长和果径... 【目的】鉴定丝瓜果长和果径发育基因共表达模块并筛选关键调控基因,为后续丝瓜果形控制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丝瓜9个发育阶段(开花前2 d以及花后0、2、4、6、8、10、15和20 d)果实为研究材料,测定各阶段的果长和果径,利用WGCNA方法联合分析转录组与果长和果径数据,鉴定与果长和果径发育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模块,筛选关键调控基因。【结果】利用WGCNA鉴定出14个共表达模块,与果长和果径显著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0.9)的共表达模块有2个,显著正相关的模块为Turquoise模块,显著负相关的模块为Lightpink4模块。KEGG富集分析发现,Turquoise模块显著富集在内吞作用和苯丙烷生物合成通路,与果实膨大、伸长调控密切相关,可作为研究丝瓜果长和果径的关键基因模块。根据Turquoise模块内基因的连接度以及功能注释,筛选出10个关键调控基因,包括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水解酶基因XTH23、肌动蛋白解聚因子基因ADF2、伴侣蛋白基因DnaJ10、扩展蛋白基因(EXPA1、EXPA4和EXLA5)、驱动蛋白基因Kinesin-13A、生长素反应基因SAUR21和Aux/IAA11。RT-qPCR结果显示,10个调控基因的表达量均在果实进入快速生长期(花后8 d)后显著升高,增加倍数约为2—50倍。通过构建基因互作网络,发现部分调控基因与WRKY、bHLH和HSF转录因子家族存在互作关系。【结论】获得了丝瓜果长和果径基因共表达重要模块Turquoise模块,筛选到10个调控基因可作为丝瓜果形控制的潜在候选基因,并发现丝瓜果长和果径的发育调控主要涉及细胞壁的重构、细胞的发育与分化、生长素的调控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WGCNA 丝瓜 果长 果径 调控基因
下载PDF
新疆藓类植物新资料——拟丝瓜藓属(缺齿藓科)
19
作者 艾拉努尔·卡哈尔 刘永英 买买提明·苏来曼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26,共5页
在研究采自于新疆西天山的苔藓植物标本时,发现拟丝瓜藓(Pseudopohlia microstoma(Harv.)Mizush.)为新记录种,拟丝瓜藓属此前尚未记录。该属主要识别特征是:叶长三角状披针形,叶中上部细胞蠕虫形;叶腋处有芽胞;孢蒴直立,外齿层齿片成对... 在研究采自于新疆西天山的苔藓植物标本时,发现拟丝瓜藓(Pseudopohlia microstoma(Harv.)Mizush.)为新记录种,拟丝瓜藓属此前尚未记录。该属主要识别特征是:叶长三角状披针形,叶中上部细胞蠕虫形;叶腋处有芽胞;孢蒴直立,外齿层齿片成对并合,内齿层与外齿层等长。本文讨论了拟丝瓜藓的命名历史、与相似属的区别,提供了该种的形态显微照片。该种的发现补充了新疆苔藓植物区系名录,为缺齿藓科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藓属 丝瓜 新记录 新疆
下载PDF
叶面喷施壳聚糖缓解低温处理对丝瓜幼苗的影响
20
作者 练华山 周艾玲 +2 位作者 梁乐 李焕秀 唐懿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8-305,共8页
【目的】探究低温处理下外源壳聚糖对丝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外源壳聚糖的最佳缓解质量浓度。【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外源壳聚糖对低温处理下(8℃)丝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渗透... 【目的】探究低温处理下外源壳聚糖对丝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外源壳聚糖的最佳缓解质量浓度。【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外源壳聚糖对低温处理下(8℃)丝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低温处理下,丝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叶绿素、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以及氮和磷元素的含量降低或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而相对电导率、MDA和钾含量均显著升高。施加外源壳聚糖后,丝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渗透调节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增加,3种抗氧化酶活性增强,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降低,且当外源壳聚糖质量浓度为25 mg/L时对各指标的缓解效果最好。【结论】叶面喷施25 mg/L壳聚糖对提高丝瓜幼苗耐冷性效果最佳,同时可促进丝瓜幼苗的生长以及氮、磷、钾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壳聚糖 低温 氧化损伤 矿质元素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