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品质及吸氮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2
1
作者 张洪程 王秀芹 +2 位作者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00-806,共7页
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均增加 ;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至中肥处理达最大值 ,而... 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均增加 ;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至中肥处理达最大值 ,而高肥处理则显著降低 ;相同施氮水平 ,两优培九的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以及肥料利用率均高于汕优 6 3;在 90 0 0~ 10 5 0 0kg·ha-1的产量水平下 ,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为 2 .0~ 2 .2kg ,氮肥利用率在 40 %左右 ;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而高肥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提高。在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 ,4个氮肥处理水平下 ,两优培九的产量均高于汕优 6 3、品质优于汕优 6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杂交稻 两优培九 产量 品质 吸氮特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及其栽培特性 被引量:48
2
作者 邹江石 吕川根 +4 位作者 王才林 郑克武 宗寿余 赵凌 孙永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69-872,共4页
采用两系方法以培矮 6 4S作母本 ,9311作父本 ,培育的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 ,作一季中稻栽培 ,在掌握栽培特性和肥水良好的条件下 ,大面积实收产量达 9.5~ 11.0t·ha-1,且不易倒伏。米质达国标优质米级 ,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高产... 采用两系方法以培矮 6 4S作母本 ,9311作父本 ,培育的籼型杂交稻两优培九 ,作一季中稻栽培 ,在掌握栽培特性和肥水良好的条件下 ,大面积实收产量达 9.5~ 11.0t·ha-1,且不易倒伏。米质达国标优质米级 ,并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高产群体指标为每公顷栽插 2 2 .5~ 2 7.0万穴。单株栽插 ,基本苗 75~ 12 0万个·ha-1,最高茎蘖数345 .0~ 375 .0万个·ha-1,有效穗 2 2 5 .0~ 2 5 5 .0万穗·ha-1,每穗总颖花 2 0 0个左右 ,结实率 83%~ 88% ,千粒重 2 6~2 7g。栽培技术为适时早播 ,早施分蘖肥 ,达到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基面肥、分蘖肥与后期施氮量各占总施氮量的70 %和 30 % ,每公顷总用纯氮量 2 2 5~ 2 5 5kg。宜重视磷钾肥的施用 ,后期切忌早断水 ,应切实防治稻曲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杂交稻 两优培九 选育 特性 系方法 母本 父本 籼型杂交稻 肥水管理 产量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的光抑制和早衰特性 被引量:43
3
作者 王荣富 张云华 +2 位作者 焦德茂 钱立生 于江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3-397,共5页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 (培矮 6 4S 931 1 )和母本培矮 6 4S(PA6 4S)以及父本中籼 931 1为材料 ,研究亲本和后代在自然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和活性氧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 :强光高温下 ,在叶片衰老过程中 ,两优培九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PS...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 (培矮 6 4S 931 1 )和母本培矮 6 4S(PA6 4S)以及父本中籼 931 1为材料 ,研究亲本和后代在自然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和活性氧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 :强光高温下 ,在叶片衰老过程中 ,两优培九的叶绿素、蛋白质含量、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 (Fv 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 (qP)减少较少 ,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qN)增加不明显 ,说明在自然条件下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吸收的光能较多地转化为化学能 ,热耗散较少 ,耐光抑制。同时两优培九的内源活性氧清除酶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过氧化物酶 (POD)诱导的活性较高 ,表现耐光氧化和抗早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两优培九品种 亲本 生育后期 光抑制 早衰特性 叶绿素荧光 活性氧代谢 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水稻两优培九株型特征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邹江石 姚克敏 +1 位作者 吕川根 胡雪琼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2-657,共6页
根据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技术思路和作者的长期栽培育种实践与研究成果 ,以两优培九 (培矮 6 4S 9311)和汕优 6 3(CK)等 7个水稻品种 (组合 )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 2 0项株型因素的相关关系。认为株高和叶角是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两... 根据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技术思路和作者的长期栽培育种实践与研究成果 ,以两优培九 (培矮 6 4S 9311)和汕优 6 3(CK)等 7个水稻品种 (组合 )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 2 0项株型因素的相关关系。认为株高和叶角是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两项最主要的株型因素。生态条件对两优培九株高的影响可以达到平均株高的 12 6 % ,并建立了株高的生态预测模型。通过对抽穗后顶部三叶的 8种叶角度配置的单位受光量的理论模拟计算证明 ,理想的株型应以剑叶与倒二叶距离 (d1d2 )为 15cm ,倒二叶与倒三叶距离 (d2d3)为 2 5cm ,叶角配置应以 4°~ 6°(剑叶 ) ,9°~ 11°(倒二叶 ) ,14°~ 16°(倒三叶 )为宜。两优培九的叶角配置已经达到了理想株型的要求。两优培九的光合优势主要表现在主茎绿叶数多、全生育期间的光合面积大、功能叶衰退较慢以及比叶重大、叶片厚等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优培九 株型特征 杂交稻 育种 试验材料 光合面积 功能叶 叶重 叶片厚
下载PDF
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功能叶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少华 陈国祥 +3 位作者 胡艳 吕川根 吴国荣 杨艳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44-1249,共6页
研究了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下“两优培九”功能叶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在水分胁迫的前期 ,抗氧化系统中各成分的反应并不完全一致 ,SOD活性略有下降 ,而POD和CAT的活性则快速上升 ;AsA和GSH的含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脯... 研究了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胁迫下“两优培九”功能叶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 ,在水分胁迫的前期 ,抗氧化系统中各成分的反应并不完全一致 ,SOD活性略有下降 ,而POD和CAT的活性则快速上升 ;AsA和GSH的含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大幅增加。O- ·2 的产生速率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这很可能是整个抗氧化系统的协同作用 ,维持了活性氧产生与清除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随着水分胁迫的继续加剧 ,整个防御体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三大保护酶的活性都大幅度下降 ,而AsA和GSH的含量则快速上升 ;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减少 ,O- ·2 的产生速率和MDA的含量明显升高。这表明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单一保护成分不足以抵抗水分胁迫造成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杂交稻 两优培九 保护酶 抗氧化剂 活性氧 MDA
下载PDF
施氮量对两优培九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秀芹 张洪程 +4 位作者 徐巡军 凌启鸿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3,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优培九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至中肥处理达最大,高肥处理则显著下降;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而高肥对... 在大田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两优培九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至中肥处理达最大,高肥处理则显著下降;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而高肥对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等主要品质性状均不利.产量和品质在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4个氮肥处理水平下,两优培九的产量均高于汕优63,品质优于汕优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两优培九 产量 品质 63
下载PDF
氮肥和密度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7
7
作者 郑克武 邹江石 +3 位作者 吕川根 王才林 宗寿余 赵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 (纯N 0kg/hm2 、112 5kg/hm2 、2 2 5 0kg/hm2 、337 5kg/hm2 )和栽插密度 (每公顷 2 2 5× 10 4 穴、2 7 0× 10 4 穴、31 5× 10 4 穴 )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栽插密...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 (纯N 0kg/hm2 、112 5kg/hm2 、2 2 5 0kg/hm2 、337 5kg/hm2 )和栽插密度 (每公顷 2 2 5× 10 4 穴、2 7 0× 10 4 穴、31 5× 10 4 穴 )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栽插密度对两优培九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 ,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 ,且在每公顷 2 2 5× 10 4 ~ 31 5× 10 4 穴的密度范围内 ,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氮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 ,对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 ,纯N水平为337 5kg/hm2 时 ,增穗作用不仅不显著 ,反而极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试验结果表明 :在中等肥力土壤中 ,施纯N 2 2 5 0kg/hm2 ,栽插密度每公顷在 2 7 0× 10 4 穴以内 ,高等肥力田每公顷掌握在 2 2 5× 10 4 穴左右 ,有利于协调该组合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 ,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系亚种间杂交稻 产量 产量结构 两优培九
下载PDF
盛花期高温对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结实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隗溟 王光明 +2 位作者 陈国惠 朱自均 杨朝进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对两优培九和汕优 6 3在盛花期置于人工气候室 36℃高温下处理不同时间的结果表明 ,在无库源关系限制下 ,两优培九结实率明显高于汕优 6 3,表明两优培九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然而 ,当两优培九、汕优 6 3和Ⅱ优 7号种植于不同密肥构建... 对两优培九和汕优 6 3在盛花期置于人工气候室 36℃高温下处理不同时间的结果表明 ,在无库源关系限制下 ,两优培九结实率明显高于汕优 6 3,表明两优培九具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然而 ,当两优培九、汕优 6 3和Ⅱ优 7号种植于不同密肥构建的 6种库源群体条件下时 ,两优培九结实率却明显低于汕优 6 3和Ⅱ优 7号。对空秕率构成的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杂交水稻 两优培九 结实率 高温
下载PDF
温度对水稻两优培九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霍中洋 顾承华 +4 位作者 戴其根 张洪程 杨海生 陶小军 葛鑫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分析研究两系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在气候迥异的不同年型间生育期与产量的温光效应规律。结果表明 :其生育期长短主要受积温 (>0℃ )所控制 ,在中国扬州地区其全生育期为 1 60d左右 ,约需积温为 3 880℃ ;产量因播期、年份不同而呈极显... 分析研究两系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在气候迥异的不同年型间生育期与产量的温光效应规律。结果表明 :其生育期长短主要受积温 (>0℃ )所控制 ,在中国扬州地区其全生育期为 1 60d左右 ,约需积温为 3 880℃ ;产量因播期、年份不同而呈极显著差异 ,且存在互作效应 ;两优培九在扬州地区安排在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种植 ,有利于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品种 水稻 生育期 产量 积温
下载PDF
水稻根系活力测定方法及超级稻两优培九生育后期根系活力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郭士伟 夏士健 +2 位作者 朱虹霞 张云华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8-311,共4页
以孕穗期的两优培九为材料,用伤流法测定根系活力,调查了影响根系伤流收集量的因素。结论如下:在两优培九孕穗期用脱脂棉收集伤流液,以2.0g的脱脂棉填充量为宜;两优培九主茎和分蘖的伤流量差异显著(P<0.05);白天和夜晚的伤流量差异... 以孕穗期的两优培九为材料,用伤流法测定根系活力,调查了影响根系伤流收集量的因素。结论如下:在两优培九孕穗期用脱脂棉收集伤流液,以2.0g的脱脂棉填充量为宜;两优培九主茎和分蘖的伤流量差异显著(P<0.05);白天和夜晚的伤流量差异极显著(p<0.01);稻桩高低对伤流量影响不显著(P>0.05);连续两次测定的差异不显著(P>0.05)。用上述最佳方法,对两优培九及其对照品种汕优63抽穗后的根系活力(根系伤流强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两优培九抽穗前的根系活力比汕优63相对较高,二者均在抽穗后1周左右出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但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伤流强度下降幅度相对较大,且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对两个品种抽穗后剑叶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和汕优63的剑叶叶绿素含量抽穗后都迅速下降,但是相对于汕优63,两优培九剑叶叶绿素含量下降速度要慢,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根系活力的下降可能是两优培九生育后期易早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 根系伤流 根系活力
下载PDF
氮肥对亚种间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素营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霍中洋 张洪程 +3 位作者 王秀芹 戴其根 许轲 叶全宝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23-227,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不同施氮量(0kg/hm2、100kg/hm2、200kg/hm2、300kg/hm2)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和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  在大田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不同施氮量(0kg/hm2、100kg/hm2、200kg/hm2、300kg/hm2)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和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在1hm2施200kg氮时最高,高氮处理(1hm2施300kg氮)时反而降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两优培九的籽粒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率均高于汕优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亚种间杂交水稻 两优培九 产量 营养水平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功能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兆武 萧浪涛 +4 位作者 罗孝和 李合松 吴成春 康朵兰 史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08-1515,共8页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父本“9311”、母本“培矮64S”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为研究材料,采用^14C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研究了“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能力与叶鞘光合产物的分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净光合速... 以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父本“9311”、母本“培矮64S”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为研究材料,采用^14C同位素示踪等技术,研究了“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光合能力与叶鞘光合产物的分配。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剑叶叶鞘的净光合速率均值比汕优63高0.10μmol CO2 m^-2s^-2,尤以第3期,即灌浆关键时期,极显著高于汕优63,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其叶鞘叶绿素含量的均值比汕优63高2.36SPAD值,各期均高于汕优63,其中,第1、3期显著高于汕优63;其剑叶叶鞘的Rubisco初始活性和总活性与汕优63差异不显著,但Rubisco活化率均值比汕优63高1.52%,具有平均优势,其中第3期显著高于汕优63;其叶鞘光合产物输送到穗部的量即转化为经济产量的量比汕优63高;与父母本相比,其剑叶叶鞘光合能力的均值具有平均优势或超亲优势;水稻叶鞘完全具有同叶片一样的光合能力,只有值的大小差异;水稻叶鞘的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一般为10%~20%。两优培九叶鞘及叶片光合功能都较强是其具有超高产特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两优培九 剑叶 叶鞘 光合功能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粒重因子的环境模型解析及生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吕川根 宗寿余 +3 位作者 胡凝 邹江石 姚克敏 唐卫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02-2209,共8页
为探究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粒重对气候的反应和生态适应性,用2006年和2007年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29点次的田间种植试验资料,将粒重解析为谷粒长、宽、厚和比重4个因子,组建了谷粒面积(S)、厚度(H)和比重(ρ)的环境预测模型。相关分析表明... 为探究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粒重对气候的反应和生态适应性,用2006年和2007年在南方稻区8个生态点29点次的田间种植试验资料,将粒重解析为谷粒长、宽、厚和比重4个因子,组建了谷粒面积(S)、厚度(H)和比重(ρ)的环境预测模型。相关分析表明,谷粒面积S的影响期在颖花分化期(III~IV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VI~VII期),温度是其主要影响因子,有利于谷粒长度和宽度发育的日平均气温(T)为27~29℃,最高气温(Tmax)34℃,最低气温(Tmin)24℃。谷粒厚度H与抽穗后1~30d的Tmax呈二次曲线关系,与T呈负相关。谷粒比重ρ与日照时数(SH)呈正相关,影响时期在抽穗后1~10d;与Tmax呈负相关,影响时期在抽穗后1~30d。有利于增加ρ的气象指标是SH达到8h,Tmax低于30℃。用1951—2002年的气候资料模拟计算了95个地区的两优培九千粒重,按7个水稻生态区归纳,平均值变化在25.93~28.01g之间。千粒重的区域分布明显随纬度而递增,由于地形影响,在湘、赣、粤北地区还表现出一定的经向影响。晚季稻的千粒重则比早季稻高1.39g。幼穗分化期的温度和灌浆结实期的温度、日照时数是造成两优培九粒重区域和季节特征的主要生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 粒重 气候 模型 生态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和同化产物的分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炳松 张云华 +1 位作者 李霞 焦德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77-782,共6页
以杂交稻组合品种 (以下简称品种 )汕优 6 3和两优培九为材料 ,测定了光合速率 ,PS 光化学活性 ,活性氧代谢 ,1 4 CO2 同化产物分配的指标。结果显示 :在生育后期 ,与汕优 6 3相比 ,两优培九在不同光强下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 ;在逆境条件... 以杂交稻组合品种 (以下简称品种 )汕优 6 3和两优培九为材料 ,测定了光合速率 ,PS 光化学活性 ,活性氧代谢 ,1 4 CO2 同化产物分配的指标。结果显示 :在生育后期 ,与汕优 6 3相比 ,两优培九在不同光强下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 ;在逆境条件下 ,原初光化学效率 (Fv/Fm)的下降及 O·2 产生速率和 MDA含量增长相对较少 ,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耐光抑制光氧化能力 ;通过用同位素 1 4 C对光合同化产物运转分配进行研究 ,发现两优培九光合同化产物向穗部的运转速率和分配比率均较高 ,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源库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生育后期 光合特性 同化产物 分配 两优培九品种
下载PDF
外源山梨醇对盐胁迫下两优培九和武运粳7号光合特性及类囊体膜多肽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艳华 陈国祥 +4 位作者 刘少华 周泉澄 陈利 王贵民 吕川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38,共5页
以 4叶期的水稻幼苗为材料 ,比较研究了外源山梨醇处理对盐胁迫下两优培九和武运粳 7号幼苗光合特性及类囊体膜多肽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加 ,两优培九和武运粳 7号的叶绿素含量、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叶绿体放... 以 4叶期的水稻幼苗为材料 ,比较研究了外源山梨醇处理对盐胁迫下两优培九和武运粳 7号幼苗光合特性及类囊体膜多肽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增加 ,两优培九和武运粳 7号的叶绿素含量、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叶绿体放氧活性、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 ;叶绿体ATP含量、叶绿体ATP酶 (Mg2 + ATP酶和Ca2 + ATP酶 )活性先升后降 ,PSⅠ的电子传递活性、呼吸速率则呈上升的趋势 ;但类囊体膜的多肽组分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相比之下 ,两优培九对盐胁迫的抗性大于武运粳 7号 ,具有一定的高产优势。外源山梨醇对两种水稻抵抗盐胁迫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梨醇 盐胁迫 两优培九 武运粳7号 光合特性 水稻 品种
下载PDF
两优培九关键期的气象指标与气候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姚克敏 吴春刚 +2 位作者 马文静 邹江石 吕川根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18,共11页
以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在南京和镇江两地的分期播种资料为基础 ,选出与产量密切相关的 5个高产关键期 ,用回归统计分析方法组建气象响应模型 ,得出各高产关键期的最适气象条件值。以此为依据 ,用 1 95 1~ 1 992年江苏省赣榆、徐州、... 以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在南京和镇江两地的分期播种资料为基础 ,选出与产量密切相关的 5个高产关键期 ,用回归统计分析方法组建气象响应模型 ,得出各高产关键期的最适气象条件值。以此为依据 ,用 1 95 1~ 1 992年江苏省赣榆、徐州、高邮、南京、常州、溧阳、苏州等 7个地区的气象资料 ,在高产关键期预测的基础上 ,计算了 4种茬口各产量构成因素的气候值并与最适气候值进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 高产关键期 最适气象条件 产量结构气候值 水稻 气象模型
下载PDF
水稻两优培九与汕优63苗期Cd毒害下抗性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贵民 陈国祥 +3 位作者 王习达 吴国荣 马广岳 吴晓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以三叶期的水稻幼苗为材料,比较了Cd污染对两优培九、汕优63的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合速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污染条件下,与汕优63... 以三叶期的水稻幼苗为材料,比较了Cd污染对两优培九、汕优63的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合速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污染条件下,与汕优63相比较,两优培九幼叶光合速率和PSⅡ电子传递活性降低幅度较小,丙二醛含量升高幅度较小;两优培九保护酶系统活性较高。结论与汕优63相比较,两优培九抗重金属Cd2+毒害的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优培九 63 苗期 Cd毒害 抗性差异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吕川根 李霞 陈国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055-4070,共16页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是中国超级稻计划完成第一步目标的标志性品种,与其亲本籼稻9311和之前大面积种植的当家杂交籼稻汕优63相比,具有明显的产量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近15年来累计种植面积遥居杂交稻首位。两优培九稻谷产...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是中国超级稻计划完成第一步目标的标志性品种,与其亲本籼稻9311和之前大面积种植的当家杂交籼稻汕优63相比,具有明显的产量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近15年来累计种植面积遥居杂交稻首位。两优培九稻谷产量高的生物学基础是源于优良光合特性而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因此,研究其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有助于了解高产杂交稻生长优势的光合特征和利用探索性育种技术提高水稻光合性能,为杂交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多年较系统的研究发现,与9311和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在正常生长和衰老过程中,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效率及碳同化等方面均具有优势,Pn较高,光合性能优异。表现在对强光和弱光、UV-B辐射增强的适应性或耐受能力及抗衰老能力更强;具有多种抵御偏低或过高温度的策略,对不良温度的适应性或耐受能力更强;水分亏缺造成的伤害较轻;光合速率随施用氮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低氮或高氮条件下,均具有光合能力的比较优势;光合作用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土壤pH、盐胁迫等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更强。两优培九优异的光合性能与其光合机构和酶学基础有关,表现为叶绿体类囊体膜基粒数多、片层高而长、垛叠密集;叶绿素含量高,出现衰老特征晚,生育后期叶绿体衰败、叶绿素分解速度较慢;具有更高的Rubisco初始羧化活性、总羧化活性和活化率;C4光合途径酶活性较高,在低光强下仍有较高的碳同化效率,CO_2补偿点和光呼吸活性均较低;叶片的SOD、POD等抗氧化酶含量和活性均高,内源O2.-、H_2O_2含量低,抗膜脂过氧化能力较强。笔者认为,高产杂交稻育种要做到"遗传上有性状杂种优势,形态上有优良光合株型,功能上有优异光合性能"的遗传、形态和功能"三优"相结合;探究两优培九C4特性与高光合性能的联系和研究新的更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有助于加深对高产杂交稻光合生长优势的理解和探索针对性技术促进C4光合功能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光合生产以至于稻谷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优培九 超级杂交稻 光合作用 生理学 育种
下载PDF
超高产杂交水稻培矮64S/E32和两优培九剑叶对高温的响应 被引量:50
19
作者 欧志英 林桂珠 彭长连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9-254,共6页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新育成的两个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培矮64S/E32和两优培九的高温耐受特性。结果表明高温引起了光合效率降低,加重了光合光抑制。光化学、光合电子传递最适温度在28℃左右,光合碳同化的最适温度在35~40℃。高温下通过P...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新育成的两个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培矮64S/E32和两优培九的高温耐受特性。结果表明高温引起了光合效率降低,加重了光合光抑制。光化学、光合电子传递最适温度在28℃左右,光合碳同化的最适温度在35~40℃。高温下通过PSⅡ线性电子传递的能力几乎丧失(下降96.7%~100%),而PSⅡ光化学效率下降较少(8.8%~21.0%),暗示PSⅡ光合线性电子传递过程比光化学能转化对高温更敏感。超级杂交稻比对照汕优63更耐高温,其机理可能如下:一是因为超级稻在高温时有更迅速的类胡萝卜素积累,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减少了因过剩激发能积累引起活性氧产生、积累并伤害光合细胞;二是因为超级稻高温下有高效的叶黄素循环热耗散途径可以耗散过量的激发能;三是因为超级稻在高温下有稳定的光合功能和较强的光合效率,较高的热稳定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64S/E32 两优培九 超高产 响应 剑叶 超级杂交水稻 光合电子传递 63 光合效率 最适温度 光合碳同化 抗氧化能力 类胡萝卜素 超级杂交稻 叶黄素循环 PSⅡ 超级稻 效率下降 传递过程 光合功能 蛋白含量 光化学 激发能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广适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吕川根 李霞 +1 位作者 宗寿余 邹江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1-205,共15页
水稻广适性的内涵目前尚不明确,其筛选指标和鉴定方法也未见详细报道。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已在南方稻区广范围、大面积种植近二十年,是2002年以来种植面积遥居首位的杂交稻。在总结和分析与其广适性密切相关农艺特性的研究和生产... 水稻广适性的内涵目前尚不明确,其筛选指标和鉴定方法也未见详细报道。两系法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已在南方稻区广范围、大面积种植近二十年,是2002年以来种植面积遥居首位的杂交稻。在总结和分析与其广适性密切相关农艺特性的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杂交水稻广适性的内涵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态适应性广,即适宜生长的地域特别是纬度范围较大,这需要品种感光性不强,并且对不同生态稻区主要病害有一定的抗性或耐性,另外还要求在不同生态稻区生长的株高、叶角等植株形态和稻米品质等重要性状(变幅)能符合当地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的要求;二是环境适应性好,即对各生态区的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和土壤水分、主要养分、盐度、pH)及其变化都能较好适应,对强弱光、高低温、水分胁迫、酸碱盐土等主要逆境有一定的耐受力,因播期、密度和肥料管理带来环境差异而造成的影响也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两优培九 广适性 农艺性状 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