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地区林蛙属物种的分类学研究(两栖纲:蛙科) 被引量:82
1
作者 谢锋 叶昌媛 +3 位作者 费梁 江建平 曾晓茂 松井正文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用比较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相配合,对我国东北产林蛙属物种多样性和原各命名物种的有效性及与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地方名为哈士蟆的原中国林蛙的东北居群应属于我国蛙类的一... 用比较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学方法相配合,对我国东北产林蛙属物种多样性和原各命名物种的有效性及与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地方名为哈士蟆的原中国林蛙的东北居群应属于我国蛙类的一新纪录东北林蛙R.dybowski,而R.semiplicata(Nikol’ski,1918)和R.chensinensischangbaishanensis(魏刚等,1991a)为该种的同物异名;重新界定了东北林蛙和中国林蛙的分布区,提出中国林蛙仅限于中国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林蛙属 中国林蛙 形态分类学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中国林蛙各居群的分类学研究(两栖纲:蛙科) 被引量:23
2
作者 谢锋 叶昌媛 +2 位作者 费梁 江建平 松井正文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228-235,共8页
采用形态学比较和数值分类相结合 ,对中国西北部分布的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各居群间 (包括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原定种或亚种 )的差异水平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 :分布于中国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各居群其形态特征和数值分析之间非常相... 采用形态学比较和数值分类相结合 ,对中国西北部分布的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各居群间 (包括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原定种或亚种 )的差异水平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 :分布于中国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各居群其形态特征和数值分析之间非常相近 [其中包括原定名为Ranaamuren siskukunoris(Nikol′skii,1918,青海湖 ) ,R .weigoldi(Vogt,192 4 ,四川甘孜和德格 ) ,R .chensinen sishongyuanensis(Huetal.,1985,四川红原 ) ,R .c.kangdingensis (Weietal.,1991b ,四川康定 )和R .c .lanzhouensis(Weietal.,1991b ,甘肃兰州 ) ]而与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的模式居群陕西户县标本有明显区别 ,建议将中国西北部青藏高原地区的林蛙各居群恢复为有效种 ,即高原林蛙R .kukunorisNikol′skii,1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中国林蛙 居群 形态特征 数值分析
下载PDF
中国两栖纲和爬行纲动物校正名录 被引量:142
3
作者 赵尔宓 张学文 +1 位作者 赵蕙 鹰岩 《四川动物》 CSCD 2000年第3期196-207,共12页
关键词 中国 两栖纲 爬行纲 动物名录
下载PDF
中国小鲵属一新种(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晓虹 瞿文元 牛红星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3-387,共5页
对采自我国河南省商城的一种小鲵标本进行了研究 ,认为与我国产小鲵科已知属、种及日本产小鲵属相近种均不相同 ,被确定为新种 ,即豫南小鲵Hynobiusyunanicussp .nov .。
关键词 两栖纲 有尾目 小鲵科 小鲵属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四川省蛙科一新种——南江臭蛙(两栖纲:无尾目) 被引量:7
5
作者 费梁 叶昌媛 +1 位作者 谢锋 江建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1-555,共5页
对分布于四川、重庆市、贵州、湖北、湖南、安徽和福建的花臭蛙[Odorrana(Odorrana)schmackeri(Boettger,1892)]标本进行了形态比较,结果发现四川省南江和万源县的花臭蛙标本与其他产地的花臭蛙标本在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区别,主要是:1)... 对分布于四川、重庆市、贵州、湖北、湖南、安徽和福建的花臭蛙[Odorrana(Odorrana)schmackeri(Boettger,1892)]标本进行了形态比较,结果发现四川省南江和万源县的花臭蛙标本与其他产地的花臭蛙标本在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区别,主要是:1)成体雄雌体长之比值较小,约为1∶1.34;2)犁骨齿列短,两内侧间距宽,距内鼻孔远;3)背面深色斑点周围无浅色边缘;4)股后部深色斑大而稀疏;5)趾间蹼较弱,第四趾蹼达远端关节下瘤;6)腹内成熟卵的动植物极均为乳白色。故将四川省南江和万源的标本订为新种--南江臭蛙[Odorrana(Odorrana)nanjiangensis,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无尾目 臭蛙属 南江臭蛙 新种
下载PDF
中国蛙科一新种(两栖纲,无尾目) 被引量:12
6
作者 费梁 叶昌嫒 江建平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89-992,共4页
对分布于广西龙胜和湖南宜章的龙胜臭蛙Odorrana(Odorrana)lungshengensis作了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两者的形态特征有明显区别,并将湖南宜章的标本命名为新种──宜章臭蛙Odorrana(Odorrana)yizhangensis sp.nov.。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臭蛙属 宜章臭蛙 新种
下载PDF
中国角蟾亚科精子形态比较及分类学讨论(两栖纲:锄足蟾科) 被引量:5
7
作者 郑中华 费梁 +2 位作者 叶昌媛 谢锋 江建平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7-172,共6页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角蟾亚科短腿蟾属、拟角蟾属和角蟾属 3属 18种精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 ,并通过计算机对其各部位长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 ,结果表明角蟾亚科精子的共同特征是 :精子主要由头和尾两部分组成 ,头部呈螺旋状 ,尾部为...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角蟾亚科短腿蟾属、拟角蟾属和角蟾属 3属 18种精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 ,并通过计算机对其各部位长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 ,结果表明角蟾亚科精子的共同特征是 :精子主要由头和尾两部分组成 ,头部呈螺旋状 ,尾部为波状或弯曲状。但精子的量度和头部形状在属间和种间存在明显差别 ,角蟾亚科的精子可分为 3类。该亚科精子形态的差异与成体形态学研究结果基本相吻合 ,精子形态的差异可为该亚科属、种的划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锄足蟾科 角蟾亚科 精子形态 分类 属间关系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角蟾属一新种(两栖纲:锄足蟾科) 被引量:9
8
作者 田应洲 谷晓明 孙爱群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62-466,共5页
采自贵州省水城县凤凰乡的一种大形角蟾 ,因其外部形态与角蟾属Megophrys已知种有一些特异之处 ,尤其是鼓膜显露 ;上颌内缘无栉齿状突 ;头后部有由痣粒组成的“”形棕褐色斑 ;背部痣纹呈“”形 ;有犁骨棱 ;雄性无声囊等特征与大花角蟾M ... 采自贵州省水城县凤凰乡的一种大形角蟾 ,因其外部形态与角蟾属Megophrys已知种有一些特异之处 ,尤其是鼓膜显露 ;上颌内缘无栉齿状突 ;头后部有由痣粒组成的“”形棕褐色斑 ;背部痣纹呈“”形 ;有犁骨棱 ;雄性无声囊等特征与大花角蟾M .gigantica明显不同。据此认为该角蟾为一新种 ,定名水城角蟾MegophrysshuichengensisTian ,GuetSun ,sp .no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锄足蟾科 角蟾属 新种 水城角蟾
下载PDF
湘中西部小鲵属一新种——挂榜山小鲵(两栖纲:小鲵科) 被引量:6
9
作者 沈猷慧 邓学建 王斌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9-215,共7页
在比较和研究小鲵属Hynobius物种后 ,确定湖南省祁阳县产小鲵为一新种 ,即挂榜山小鲵Hynobiusguabangshanensissp .nov .。新种与安吉小鲵H amjiensis近似 ,它们体型较大 ;有 13条肋沟 ;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重叠较多 ;掌、突明显 ,但... 在比较和研究小鲵属Hynobius物种后 ,确定湖南省祁阳县产小鲵为一新种 ,即挂榜山小鲵Hynobiusguabangshanensissp .nov .。新种与安吉小鲵H amjiensis近似 ,它们体型较大 ;有 13条肋沟 ;前后肢贴体相向时指趾重叠较多 ;掌、突明显 ,但又有明显区别 :1)新种比安吉小鲵稍小 ,全长 139 32mm± 9 5 0mm (n=9) ;2 )犁骨齿细且排列密 ,外枝 9- 11枚、内枝 2 5 - 2 7枚 ;3)尾较短 ,平均为头体长之 70 4 % (n =9) ;4 )卵袋较短 ,香蕉形弯曲等。本文列表比较近似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小鲵科 挂榜山小鲵 湖南
下载PDF
中国蛙科一新种——版纳大头蛙(两栖纲:无尾目)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昌媛 费梁 +1 位作者 谢锋 江建平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5-550,共6页
经核查和鉴定中国云南等地原定名为大头蛙[Limnonectes kuhlii(=Rana kuhlii Tschudi,1838)]的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并与产地为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大头蛙(Limnonectes kuhlii)模式标本的有关描述相对比,两者在其形态、染色体及线粒体基因... 经核查和鉴定中国云南等地原定名为大头蛙[Limnonectes kuhlii(=Rana kuhlii Tschudi,1838)]的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并与产地为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大头蛙(Limnonectes kuhlii)模式标本的有关描述相对比,两者在其形态、染色体及线粒体基因分化等特征上均有明显区别,因此将云南、广西等地标本的种名改订为新种,即版纳大头蛙(Limnonectes bannaensis,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是:1)背面较光滑,具少数细肤棱,体后部有小圆疣;2)体背面浅褐色或灰褐色,肤褶上有黑纹;3)蝌蚪尾部具深色斑纹,但尾后半段不呈黑色;4)其染色体组型为2n=22(20m+2st)。而爪哇产大头蛙:1)背面粗糙,体背部、胫部和肛部周围满布圆形疣粒;2)体背面为黑大理石色或为黑色;3)蝌蚪尾部后半段为黑色;4)染色体组型为2n=26,5对大染色体,8对小染色体,除第8对为亚端部着丝粒外,其余均为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大头蛙属 版纳大头蛙 新种
下载PDF
山东昆嵛山蛙属林蛙群一新种(两栖纲:无尾目:蛙科)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陆宇燕 李丕鹏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166,共5页
在山东省胶东半岛昆嵛山采集到林蛙类及其蝌蚪标本 ,与中国林蛙Rahachensinensis具背侧褶弯曲等特征极相似 ,但有以下主要区别 :无声囊 ,无雄性线 ,雄性第 1指婚垫分 2团 ,蝌蚪唇齿式多为Ⅰ :1 1/Ⅲ ,少数为Ⅰ :1 1/Ⅱ :1 1。此蛙与已... 在山东省胶东半岛昆嵛山采集到林蛙类及其蝌蚪标本 ,与中国林蛙Rahachensinensis具背侧褶弯曲等特征极相似 ,但有以下主要区别 :无声囊 ,无雄性线 ,雄性第 1指婚垫分 2团 ,蝌蚪唇齿式多为Ⅰ :1 1/Ⅲ ,少数为Ⅰ :1 1/Ⅱ :1 1。此蛙与已知林蛙其它种有明显区别 ,故定为新种 ,即昆嵛林蛙Ranakunyuensissp .no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林蛙属 新种 山东
下载PDF
中国角蟾属精子的形态学研究(两栖纲:锄足蟾科)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中华 费梁 叶昌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1-165,共5页
采用光镜与电镜结合 ,对角蟾属 16个种 18个居群精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 ,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对其各部位长度进行测量和计算 .结果表明 :角蟾属的精子主要包括头和尾两部分 ,头部呈螺旋状 ,尾部为波状或弯曲状 .根据精子的头部... 采用光镜与电镜结合 ,对角蟾属 16个种 18个居群精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 ,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对其各部位长度进行测量和计算 .结果表明 :角蟾属的精子主要包括头和尾两部分 ,头部呈螺旋状 ,尾部为波状或弯曲状 .根据精子的头部形状和量度 ,角蟾属的精子可分为 2类 .角蟾属内种 (或亚种 )间精子存在一定的差别 ,但同种不同地理居群和不同个体的精子形态相同 ,仅长度略有变化 .本文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基本相吻合 ,可为该属物种的分类提供新的佐证 .图 1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锄足蟾科 角蟾属 精子形态
下载PDF
竹叶臭蛙的分类学研究Ⅱ.两新种记述(两栖纲:蛙科) 被引量:5
13
作者 费梁 叶昌媛 李成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01-607,共7页
据记载竹叶臭蛙Odorranaversabilis分布于广西、贵州、湖南、福建、浙江、安徽、广东、海南。作者对比研究了 7个省的 13个居群标本的形态特征 ,可分为 3个形态型 ,这 3个形态型标本的特征彼此差异明显 ,被确定为 3个不同的种 ,其中包... 据记载竹叶臭蛙Odorranaversabilis分布于广西、贵州、湖南、福建、浙江、安徽、广东、海南。作者对比研究了 7个省的 13个居群标本的形态特征 ,可分为 3个形态型 ,这 3个形态型标本的特征彼此差异明显 ,被确定为 3个不同的种 ,其中包括 2个新种 ,即小竹叶臭蛙O .exiliversabilissp .nov .和鸭嘴臭蛙O .nasutasp .nov .。为印证形态分类的结果 ,又采用形态数值性状标准差别分析和DNA指纹实验分析 ,其结果与形态特征分类研究结果一致。本文对 2个新种的形态和生物学资料进行了记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臭蛙属 新种 竹叶臭蛙 分类学
下载PDF
中国肥螈属(两栖纲:蝾螈科)一新种——弓斑肥螈Pachytriton archospotus sp. nov.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猷慧 沈端文 莫小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5-652,共8页
本文记述两栖纲蝾螈目蝾螈科一新种,新种具肥螈属(Pachytriton)系列特征,与肥螈属已知2种比较有明显区别。如1)本新种与黑斑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相似,体表具黑色小圆斑,但新种具额鳞弓、上鳃骨直而与后者不同;无斑肥螈(Pachytrit... 本文记述两栖纲蝾螈目蝾螈科一新种,新种具肥螈属(Pachytriton)系列特征,与肥螈属已知2种比较有明显区别。如1)本新种与黑斑肥螈(Pachytriton brevipes)相似,体表具黑色小圆斑,但新种具额鳞弓、上鳃骨直而与后者不同;无斑肥螈(Pachytrition labiatus)(地模标本)虽具额鳞弓,但上鳃骨明显弯曲,体表无黑色小圆斑;2)新种吻短,吻长小于眼间距,黑斑肥螈吻长大于眼间距,无斑肥螈吻长大于或等于眼间距,它们的头型明显不同,虽然三者头长均大于头宽,但头长、吻长、眼间距差异显著;3)繁殖期新种雄体肛区不明显肿胀,肛裂周边中、后部生殖乳突长,而且多,十分醒目;黑斑肥螈和无斑肥螈繁殖期肛区明显肿胀膨大,生殖乳突较短、且稀。经统计分析三种肥螈的头体长、头长、头宽、吻长和眼间距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蝾螈科 弓斑肥螈新种 湖南省
下载PDF
我国臭蛙属(两栖纲:蛙科)的系统发育 被引量:9
15
作者 叶昌媛 费梁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28-534,共7页
为探讨臭蛙属的种间亲缘关系与其起源和分化 ,采用PAUP3 1软件对我国的 16种臭蛙的 2 9项分类性状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臭蛙属物种形成 1个单系群 ,可以划分为 4个种组 ;表明了臭蛙属中国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无指盘臭蛙... 为探讨臭蛙属的种间亲缘关系与其起源和分化 ,采用PAUP3 1软件对我国的 16种臭蛙的 2 9项分类性状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 ,臭蛙属物种形成 1个单系群 ,可以划分为 4个种组 ;表明了臭蛙属中国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无指盘臭蛙和云南臭蛙是本属中最原始的物种 ,鸭嘴臭蛙等是较特化的物种 ;原始臭蛙可能起源于横断山区和云南西部高原 ,贵州高原可能是臭蛙的分化中心 ;各种组内相近种的地理替代呈南北方向更替 ,而种组间则呈东西方向更替 ;原始物种多分布于中国西南部 ,较进化或特化物种多分布于中国东部和东南部及海岛上 ;其种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格局显示出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蛙属 蛙科 两栖纲 系统发育 起源 分化
下载PDF
中国蛙科─新种──福建大头蛙(两栖纲:无尾目) 被引量:14
16
作者 叶昌媛 费梁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494-499,共6页
本文对我国各地的大头蛙属Limnonectes作了进一步研究,认为福建等地标本与L.kuhlii(DumeriletBibron)有明显区别,被确定为新种,即福建大头蛙L.fujianensissp.nov.。模式标... 本文对我国各地的大头蛙属Limnonectes作了进一步研究,认为福建等地标本与L.kuhlii(DumeriletBibron)有明显区别,被确定为新种,即福建大头蛙L.fuji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大头蛙属 新种
下载PDF
中国首次发现的中生代蛙类化石(两栖纲:无尾目) 被引量:8
17
作者 姬书安 季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9-42,共4页
蛙类和蟾蜍类是现存最高级的两栖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广泛。我国的蛙类化石仅发现于新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中,尤以山东山旺中新世玄武蛙(Rana basaltica)、强壮大锄足蟾(Macro-pelobates cratus)等最为有名。本文记述的蛙类化石产... 蛙类和蟾蜍类是现存最高级的两栖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广泛。我国的蛙类化石仅发现于新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中,尤以山东山旺中新世玄武蛙(Rana basaltica)、强壮大锄足蟾(Macro-pelobates cratus)等最为有名。本文记述的蛙类化石产自辽宁西部北票市上园四合屯义县组下部,地层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这是中国无尾两栖类在中生代地层中的首次发现,也是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蛙类化石,填补了侏罗世蛙类在大区域内的分布空白。该化石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辽宁西部热河动物群内容,而且对研究早期蛙类的形态特征、分类演化及古动物地理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古动物 蛙类化石 两栖纲 无尾目
下载PDF
江西三清山两栖纲动物多样性及其区系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英永 肖家杰 +2 位作者 彭启升 陈晖 钟方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研究记录了三清山两栖纲动物2目7科24种,是江西省两栖纲动物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小棘蛙、九龙棘蛙是江西省的新纪录,无斑肥螈在江西省的分布得到了证实,树蛙科、姬蛙科和蛙科种类颇为丰富.棘胸蛙组3种均分布于三清山;黑斑... 研究记录了三清山两栖纲动物2目7科24种,是江西省两栖纲动物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小棘蛙、九龙棘蛙是江西省的新纪录,无斑肥螈在江西省的分布得到了证实,树蛙科、姬蛙科和蛙科种类颇为丰富.棘胸蛙组3种均分布于三清山;黑斑侧褶蛙、泽蛙、花臭蛙、棘胸蛙和中华大蟾蜍为优势种群;垂直分布特点明显,低海拔物种数量较多,随海拔升高,物种数量减少.中国特有动物13种;虎纹蛙为中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物种4种,近危(NT)物种1种.区系组成上东洋界成分占据绝对优势,东洋界成分仅由华中区成分及华中华南区共有成分组成,没有华南区成分.华中区成分和本区中国特有种均属南中国型.南中国型在该区出现频率高达58.3%,表明该区仍为其优势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动物 区系分布 三清山
下载PDF
竹叶臭蛙的分类学研究Ⅰ.各地理居群的分类探讨(两栖纲:蛙科)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成 叶昌媛 费梁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93-600,共8页
采用形态特征比较 ,对 7省 13个居群的竹叶臭蛙Odorranaversabilis的标本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它们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 ,可以分为 3个形态型 ;同时经数值性状标准判别分析和DNA指纹分析印证其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吻合。据此将 3个... 采用形态特征比较 ,对 7省 13个居群的竹叶臭蛙Odorranaversabilis的标本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它们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 ,可以分为 3个形态型 ;同时经数值性状标准判别分析和DNA指纹分析印证其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吻合。据此将 3个形态型标本确定为 3个种 ,其中包括2新种。本文重新界定了 3个种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蛙科 臭蛙属 竹叶臭蛙 DNA指纹 数量分类 地理居群
下载PDF
四川省贡嘎山齿突蟾属一新种描述(两栖纲:锄足蟾科) 被引量:2
20
作者 费梁 叶昌媛 +1 位作者 江建平 陈素文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2-177,共6页
1980和1984年在四川省贡嘎山西侧九龙县采到Scutiger(Aelurophryne)标本1种,经与该属其他物种的形态学特征对比研究,表明九龙标本与Scutiger(Aelurophryne)的其他物种均不相同... 1980和1984年在四川省贡嘎山西侧九龙县采到Scutiger(Aelurophryne)标本1种,经与该属其他物种的形态学特征对比研究,表明九龙标本与Scutiger(Aelurophryne)的其他物种均不相同,此外九龙标本与S.(A.)mammatus,S.(A.)glandulatus,S.(A.)tuberculatus的肌肉蛋白聚丙烯酰胺薄层凝胶等电聚焦电泳的谱带也不相同,其结果与形态分类相吻合。因此确定九龙县的猫眼蟾为一个新种,即九龙猫眼蟾Scutiger(Aelurophryne)jiulongensisFei,YeandJiang,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锄足蟾科 齿突蟾属 九龙猫眼蟾 新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