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喷雾冷却装置两相区传热特性模拟及优化
1
作者 潘艳秋 杜宇杰 俞路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4-572,共9页
喷雾冷却技术应用于小型固体激光器等高功率设备时,对其操作参数优化是提高系统传热能力、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针对某小型喷雾冷却装置开发的需要,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开展模拟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设计开发了喷雾... 喷雾冷却技术应用于小型固体激光器等高功率设备时,对其操作参数优化是提高系统传热能力、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针对某小型喷雾冷却装置开发的需要,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开展模拟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设计开发了喷雾冷却系统数理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为4.3%,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单因素模拟研究操作参数对系统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流密度为223.98 W/cm^(2)时,降低工质温度、增大工质流量与喷射速度、降低环境温度均可提升系统的传热性能;其中工质温度、工质流量与喷射速度对喷雾冷却两相区传热过程影响明显,环境温度则影响较小;不同操作参数下热沉表面温度均呈现中心温度低并沿径向逐渐升高的特征.在单因素模拟基础上,通过正交模拟试验方法对操作参数进行整体优化,确定各因素显著程度.结果表明:热流密度一定时,以热沉表面平均温度为指标,操作参数对系统传热性能影响显著度排序为工质流量>喷射速度>工质温度;基于喷雾冷却装置设想,优化出的实验系统操作参数推荐值为工质流量46.88 L/h、喷射速度23.4 m/s、工质温度8℃.建立的模型可有效预测喷雾系统在两相区的传热特性,对喷雾冷却两相区的模拟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可对小型喷雾冷却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两相区传热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装置优化
下载PDF
两相区轧制对微铌低合金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温斌 《宽厚板》 2023年第2期31-34,共4页
结合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的微铌低合金钢CCT曲线,采用再结晶区轧制+未再结晶区轧制+(γ+α)两相区三阶段控制轧制工艺进行轧制试验,研究微铌低合金钢在(γ+α)两相区范围内不同变形率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两相区轧制... 结合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的微铌低合金钢CCT曲线,采用再结晶区轧制+未再结晶区轧制+(γ+α)两相区三阶段控制轧制工艺进行轧制试验,研究微铌低合金钢在(γ+α)两相区范围内不同变形率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两相区轧制与常规控轧控冷工艺轧制钢板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微铌低合金钢两相区轧制工艺与常规控轧控冷工艺相比,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伸长率和冲击功有少许降低;两相区轧制工艺能够细化铁素体晶粒,但是也存在单个尺寸较大的铁素体晶粒。另外,随着(γ+α)两相区累计变形率的增加,微铌低合金钢的强度升高,韧塑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铌低合金钢 两相区变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专利名称:Cr-Mo超高强钢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区等温热处理后直接深冷处理提高强韧性的方法
3
《中国钼业》 2023年第6期45-45,共1页
专利申请号:CN201911033081.4公开号:CN110724801A申请日:2019.10.28公开日:2020.01.24申请人:重庆科技学院Cr-Mo超高强钢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区等温热处理后直接深冷处理提高强韧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加热炉的温度加热至Cr... 专利申请号:CN201911033081.4公开号:CN110724801A申请日:2019.10.28公开日:2020.01.24申请人:重庆科技学院Cr-Mo超高强钢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区等温热处理后直接深冷处理提高强韧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加热炉的温度加热至Cr-Mo超高强钢奥氏体固溶温度以上,保温10~30 min;步骤二:加热炉以1~5℃/s冷却速率降温至700~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热处理 超高强钢 深冷处理 固溶温度 两相区 强韧性 奥氏体 铁素体
下载PDF
两相区热处理过程中回转奥氏体的形成规律及其对9Ni钢低温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56
4
作者 杨跃辉 蔡庆伍 +1 位作者 武会宾 王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4,共5页
通过XRD测定了9Ni钢中的回转奥氏体含量,并采用EBSD技术观察其在基体上的分布,研究了两相区热处理后回转奥氏体含量、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变化以及这些因素对9Ni钢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两相区处理后,9Ni钢的低温韧性有不同程度的改... 通过XRD测定了9Ni钢中的回转奥氏体含量,并采用EBSD技术观察其在基体上的分布,研究了两相区热处理后回转奥氏体含量、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变化以及这些因素对9Ni钢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两相区处理后,9Ni钢的低温韧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两相区处理温度为650℃时,-196℃的冲击功最高,达到177J,此时测得的回转奥氏体含量也最多,达到10.15%,表明回转奥氏体含量对9Ni钢的低温韧性有重要的影响.EBSD结果则表明:经两相区处理,回转奥氏体不仅在晶界和板条束界形成,也在晶内的板条界上形成,因此即便在其含量低于淬火+回火处理的条件下,9Ni钢的低温韧性也有明显提高,证明同转奥氏体的分布也是影响9Ni钢低温韧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对稳定性的分析显示,在本文的工艺条件下,回转奥氏体的稳定性均未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NI钢 两相区热处理 回转奥氏体 低温韧性
下载PDF
预变形及液固两相区等温处理对ZA27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谢辉 XU Li-jun +3 位作者 许丽君 袁中岳 郑红星 郭学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0,共4页
研究了固液两相区等温处理对铸态ZA2 7合金初生相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固液两相区进行等温处理时 ,枝晶熔断受固液界面处原子的扩散控制 ,提高等温温度、延长等温时间因有利于Zn和Al原子的扩散而促进初生相由枝晶向颗粒状晶演变 ;... 研究了固液两相区等温处理对铸态ZA2 7合金初生相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固液两相区进行等温处理时 ,枝晶熔断受固液界面处原子的扩散控制 ,提高等温温度、延长等温时间因有利于Zn和Al原子的扩散而促进初生相由枝晶向颗粒状晶演变 ;预变形促进初生相形貌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等温处理时液相沿预变形产生的亚晶界的熔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两相区 等温处理 预变形 ZA27合金 铸态组织
下载PDF
Si-Mn系TRIP钢两相区等温处理的组织转变模拟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媛 李麟 +2 位作者 史文 符仁钰 朱晓东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通过金相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研究了成分 (w ,% )为 0 185C 1 87Mn 1 0Si的TRIP钢在两相区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和成分分布。初步分析了合金元素Mn、Si对两相区等温处理组织转变的影响。模拟采用的DICTRA软件 ,建立在相变局部平衡理论基础上 ... 通过金相观察和计算机模拟研究了成分 (w ,% )为 0 185C 1 87Mn 1 0Si的TRIP钢在两相区加热时的组织转变和成分分布。初步分析了合金元素Mn、Si对两相区等温处理组织转变的影响。模拟采用的DICTRA软件 ,建立在相变局部平衡理论基础上 ,通过扩散方程的求解 ,对不同时间各相相对量及成分分布作出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区等温处理 计算机模拟 DICTRA软件 汽车 TRIP钢
下载PDF
两相区热处理对不同初始组态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韩会全 刘彦春 +1 位作者 张驰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9-342,共4页
采用0.08C-1.2Mn-0.15Si成分钢,研究了γ+α两相区退火+淬火工艺对不同初始组态钢板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在相同热处理制度下,初始晶粒越细,马氏体体积分数越多;同一初始组态钢板.保温时间在2~30 min内,随着保温时间延长,马氏体体积... 采用0.08C-1.2Mn-0.15Si成分钢,研究了γ+α两相区退火+淬火工艺对不同初始组态钢板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在相同热处理制度下,初始晶粒越细,马氏体体积分数越多;同一初始组态钢板.保温时间在2~30 min内,随着保温时间延长,马氏体体积分数缓慢增长;经热处理后,得到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600 MPa级,加工硬化指数n值为0.17~0.22,屈强比0.50~O.60,延伸率大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α两相区 退火 淬火 组织性能
下载PDF
两相区淬火对10Ni5CrMo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史学星 杨才福 +2 位作者 沈俊昶 张永权 赵昆渝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5,共5页
研究了10Ni5CrMo钢经调质处理和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10Ni5CrMo钢经两相区淬火处理后,得到板条状的二次回火马氏体+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并且在板条边界及板条内部析出逆转变奥氏体,该逆转变奥氏体与... 研究了10Ni5CrMo钢经调质处理和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热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10Ni5CrMo钢经两相区淬火处理后,得到板条状的二次回火马氏体+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并且在板条边界及板条内部析出逆转变奥氏体,该逆转变奥氏体与基体遵从K-S关系。10Ni5CrMo钢经QLT处理后改善了钢的回火稳定性,屈强比降低,尤其是低温韧性显著提高。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增多。稳定的逆转变奥氏体提高了低温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Ni5CrMo钢 两相区二次淬火(QLT) 强度 韧性 逆转变奥氏体
下载PDF
冷轧TRIP钢两相区奥氏体化中合金元素的扩散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宇光 赵爱民 +3 位作者 赵征志 张明明 唐荻 李本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1年第1期62-67,共6页
为了研究TRIP钢两相区奥氏体化过程中合金元素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分布,利用热膨胀仪、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仪器,在对TRIP钢两相区奥氏体化过程进行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相区奥氏体化过程的扩散模型,采用显式有限体... 为了研究TRIP钢两相区奥氏体化过程中合金元素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分布,利用热膨胀仪、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仪器,在对TRIP钢两相区奥氏体化过程进行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相区奥氏体化过程的扩散模型,采用显式有限体积法对770℃和800℃的奥氏体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求解.模拟结果表明:奥氏体生长初期受C元素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控制达到亚平衡,此时Mn元素在奥氏体与铁素体界面处的质量浓度差不显著;而奥氏体生长后期受Mn元素在铁素体中的扩散控制而达到最终平衡,此时Mn元素在奥氏体与铁素体界面处有较显著的浓度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诱发塑性 两相区退火 奥氏体化 动力学 扩散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两相区热处理对9Ni低温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才定 唐文军 +2 位作者 张汉谦 丛郁 候洪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4,共2页
对9Ni低温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两相区热处理试验,分析了在Ac1和Ac3之间不同温度淬火对9Ni低温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区淬火温度的选择对9Ni低温钢最终的性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组织中出现的板条马氏体增... 对9Ni低温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两相区热处理试验,分析了在Ac1和Ac3之间不同温度淬火对9Ni低温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区淬火温度的选择对9Ni低温钢最终的性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组织中出现的板条马氏体增多,经600℃回火后屈服强度逐渐提高,但低温韧性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NI钢 两相区热处理 低温韧性
下载PDF
两相区退火温度对TRIP780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宇光 赵爱民 +2 位作者 赵征志 王艾青 马海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23-1426,共4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0.16C-1.47Si-1.64Mn-0.02Nb-0.02Ti冷轧TRIP钢不同两相区退火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840℃退火180s和420℃等温240s处理后,可以获得53.0%的铁素体、38.6%的贝氏体、8.4... 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0.16C-1.47Si-1.64Mn-0.02Nb-0.02Ti冷轧TRIP钢不同两相区退火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钢在840℃退火180s和420℃等温240s处理后,可以获得53.0%的铁素体、38.6%的贝氏体、8.4%的残余奥氏体,此时可以获得较佳的相变诱发塑性和好的强韧性配合,其强塑积可达22.4×103MPa.%,较低或较高的退火温度都将减少残余奥氏体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变诱发塑性 两相区退火温度 残余奥氏体
下载PDF
连铸过程中湍流传输和两相区凝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和平 仇圣桃 干勇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8-73,共6页
综述了在连铸数值模拟过程中,为评估流体流动对铸坯热量传递和凝固过程影响所开发的有效导热模型和耦合模型。根据文献和用商业CFD软件计算的结果分析了在连铸湍流传输和两相区凝固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影响模型预测精确性的关键因素,包括... 综述了在连铸数值模拟过程中,为评估流体流动对铸坯热量传递和凝固过程影响所开发的有效导热模型和耦合模型。根据文献和用商业CFD软件计算的结果分析了在连铸湍流传输和两相区凝固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影响模型预测精确性的关键因素,包括有效导热模型中有效导热系数的确定、数值模拟模型的选取、湍流模型的应用、连铸坯凝固过程中湍流向层流的过渡、两相区流动中多孔介质的渗透率取值、固相分率与温度和成分的关系等,并给出选取合适模型参数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凝固 湍流传输 热量传递 流体流动 数值模拟 两相区流动 多孔介质
下载PDF
两相区退火对不同硅含量TRIP钢残留奥氏体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史文 李麟 符仁钰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4,共5页
研究了硅含量分别为 1 5wt%和 1 0wt %的冷轧低碳硅锰TRIP钢两相区退火温度对残留奥氏体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升高 ,两种钢的残留奥氏体量和残留奥氏体中的含碳量以及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上升。当硅含... 研究了硅含量分别为 1 5wt%和 1 0wt %的冷轧低碳硅锰TRIP钢两相区退火温度对残留奥氏体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升高 ,两种钢的残留奥氏体量和残留奥氏体中的含碳量以及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上升。当硅含量降至 1 0 %时 ,对钢的残留奥氏体量没有影响 ,但是降低了残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 ,同时降低了钢的抗拉强度。两种钢的最大强塑积值相近 ,约为 2 2 0 0 0MP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钢 残留奥氏体 力学性能 两相区退火
下载PDF
20CrMnTi钢两相区变形力学行为及微观组织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宝红 张星 张治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143,147,共4页
为了研究20CrMnTi钢温变形机理,利用等温压缩实验对该材料在两相区变形时温度与变形抗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用冶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Ac1温度以下变形时,铁素体的动态回复和珠光体中Fe3C相的球化导致流变应力在较... 为了研究20CrMnTi钢温变形机理,利用等温压缩实验对该材料在两相区变形时温度与变形抗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用冶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Ac1温度以下变形时,铁素体的动态回复和珠光体中Fe3C相的球化导致流变应力在较小应变时出现“峰值”,而后流变应力连续下降;在Ac1温度以上变形,770℃时因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使流变应力下降,800℃时两相内的铁素体动态回复、奥氏体动态再结晶,使应变达到一定值后软化和硬化处于动态平衡,流变应力趋于稳定,且诱导相变和动态再结晶使晶粒超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Ti 两相区 变形 力学行为 微观组织
下载PDF
两相区退火温度对低碳低硅TRI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史文 李麟 +1 位作者 符仁珏 高蓓蓓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8-111,共4页
研究了0.11C-0.6Si-1.5Mn冷轧TRIP钢两相区退火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780℃退火5 min和400℃等温5min处理后可以获得10%的残余奥氏体,较低或较高的退火温度都将使残余奥氏体量略微下降。当试验钢处理后的铁素... 研究了0.11C-0.6Si-1.5Mn冷轧TRIP钢两相区退火温度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780℃退火5 min和400℃等温5min处理后可以获得10%的残余奥氏体,较低或较高的退火温度都将使残余奥氏体量略微下降。当试验钢处理后的铁素体量为70%时,可以获得好的相变诱发塑性和好的强韧性配合,其强塑积可达21000 MPa·%。试验钢的应变硬化指数n值与铁素体量有好的相关性,随铁素体量的下降而下降,残余奥氏体量对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区退火温度 低碳低硅TRIP 组织和性能
下载PDF
液固两相区本构方程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苗雨川 邸洪双 +1 位作者 王国栋 刘相华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13,共4页
根据液固两相区的微观结构推导了适于分析两相区变形的本构方程。此方程考虑了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各种行为 (相变、温度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固相率的变化等 ) ,并首次将固相率的影响引入本构方程。利用此方程对试样的变形过程进行了有限... 根据液固两相区的微观结构推导了适于分析两相区变形的本构方程。此方程考虑了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各种行为 (相变、温度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固相率的变化等 ) ,并首次将固相率的影响引入本构方程。利用此方程对试样的变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方程 液固两相区 微观结构 凝固 金属
下载PDF
TC17钛合金两相区变形时的失稳行为及组织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继雄 岳旭 +4 位作者 杨军 王永强 张平辉 王鼎春 高颀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1-74,79,共5页
利用Gleeble 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C17钛合金在两相区进行了等温恒应变速率的热压缩试验,分析了压缩失稳的变形条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压缩变形后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TC17钛合金在热变形温度750℃、应变速率... 利用Gleeble 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TC17钛合金在两相区进行了等温恒应变速率的热压缩试验,分析了压缩失稳的变形条件;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压缩变形后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TC17钛合金在热变形温度750℃、应变速率不小于1s^(-1)、变形量不小于45%下进行热压缩时,会发生变形失稳;变形失稳后,随变形量和应变速率增加,其失稳区变窄,组织变形不均匀性加剧;失稳区主要是β转变组织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钛合金 热变形 失稳行为 两相区
下载PDF
超细晶奥氏体在两相区大变形后的瞬态组织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圣杰 杜林秀 +1 位作者 刘相华 王国栋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2-576,共5页
将一种低碳结构钢循环加热淬火得到超细晶粒奥氏体,再以20℃/s的速率将其冷却至两相区进行真应变量为2的大变形,分析了形变后的瞬态组织.结果表明:用该工艺制备的超细晶奥氏体在两相区的高速大变形的后期,始终呈现应变硬化特征,并伴随... 将一种低碳结构钢循环加热淬火得到超细晶粒奥氏体,再以20℃/s的速率将其冷却至两相区进行真应变量为2的大变形,分析了形变后的瞬态组织.结果表明:用该工艺制备的超细晶奥氏体在两相区的高速大变形的后期,始终呈现应变硬化特征,并伴随有一定程度的形变诱导相变或铁素体动态再结晶等软化行为;同时,在较低温度快速大变形容易在试样的个别碳过饱和区导致应变诱导孪晶马氏体组织的生成,且随着形变温度降低孪晶马氏体量增加-循环加热淬火前的原始组织影响奥氏体内碳浓度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冷却变形过程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形变后的瞬态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轧制 超细晶奥氏体 两相区大变形 孪晶马氏体
下载PDF
非平衡凝固对铸坯末端两相区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钱宏智 兰鹏 +1 位作者 张家泉 崔立新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8,共4页
通过分析代表性的正六棱凝固结构的微观偏析模型,结合实际多组元钢种,建立了钢的凝固过程溶质微观偏析有限差分模型。模型计算得到的非平衡固相线与Jernkontoret公布的有关实验数据吻合。20钢、45钢和U71Mn钢的280 mm×380 mm连铸... 通过分析代表性的正六棱凝固结构的微观偏析模型,结合实际多组元钢种,建立了钢的凝固过程溶质微观偏析有限差分模型。模型计算得到的非平衡固相线与Jernkontoret公布的有关实验数据吻合。20钢、45钢和U71Mn钢的280 mm×380 mm连铸坯传热计算模型的应用表明,采用非平衡固相线计算的铸坯中心两相区长度比采用平衡固相线计算的长,并且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修订的凝固参数与建立的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铸坯的凝固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非平衡凝固 微观偏析模型 两相区长度
下载PDF
两相区回火温度对Mn-Mo系微合金钢亚稳奥氏体形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江陆 孙新军 +2 位作者 李昭东 雍岐龙 王长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共7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仪、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两相区回火温度对一种Mn-Mo系微合金钢亚稳奥氏体形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相区回火温度低于650℃时,实验钢的亚稳奥氏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室温下的体积分数随... 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仪、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两相区回火温度对一种Mn-Mo系微合金钢亚稳奥氏体形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相区回火温度低于650℃时,实验钢的亚稳奥氏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室温下的体积分数随着两相区回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当两相区回火温度高于650℃时,亚稳奥氏体的稳定性显著降低,在回火冷却过程中,部分奥氏体转变为"新鲜"马氏体,室温亚稳奥氏体体积分数随两相区回火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当两相区回火温度为650℃时,钢中亚稳奥氏体具有最佳的体积分数和稳定性配合。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当两相区回火温度为650℃时,实验钢的力学性能最佳,其屈服强度为748MPa,抗拉强度为813MPa,伸长率为27.5%,-20℃和-100℃的冲击功分别为217J和117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Mo系微合金钢 两相区回火 亚稳奥氏体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