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唐初两蕃与唐的东北策略
被引量:
13
1
作者
李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6,共8页
唐初的辽西走廊 ,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旦控制这一地区 ,既可以东扼高丽 ,西控突厥 ,更可以此为跳板将势力向广大的东北地区延伸 ,而当时占据辽西走廊的主要是号为“两蕃”的契丹和奚族 ,所以唐初的东北策略基本是回护两蕃 ,争取它们...
唐初的辽西走廊 ,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旦控制这一地区 ,既可以东扼高丽 ,西控突厥 ,更可以此为跳板将势力向广大的东北地区延伸 ,而当时占据辽西走廊的主要是号为“两蕃”的契丹和奚族 ,所以唐初的东北策略基本是回护两蕃 ,争取它们的归附 ,进而控制辽西地区 ,达到牵制突厥和高丽的目的。因此 ,从高祖到太宗 ,前后用了近 30年的时间 ,最终完成对辽西地区的争夺 ,并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构 ,尤其在太宗时期 ,更征用两蕃军队 ,利用其地理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东北
辽东
两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唐代的押新罗渤海两蕃使
被引量:
7
2
作者
姜清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4,共5页
押新罗、渤海两蕃使是唐朝中期新设立的使职。该使职的设置主要由两方面原因促成:一是当时的历史环境———安史之乱的平定接近尾声,以唐朝为核心的东亚政治格局需要恢复;二是平卢、淄青特殊的地理位置———临近东亚、东北亚地区,是...
押新罗、渤海两蕃使是唐朝中期新设立的使职。该使职的设置主要由两方面原因促成:一是当时的历史环境———安史之乱的平定接近尾声,以唐朝为核心的东亚政治格局需要恢复;二是平卢、淄青特殊的地理位置———临近东亚、东北亚地区,是该地区与唐朝交往的门户。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之职设立之后,在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该使职的设立、人选、运作以及受重视程度等方面的考述,可以看出其与唐和新罗、渤海兴衰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卢淄青
唐
押新罗、渤海
两蕃
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唐玄宗朝对两蕃政策及其对幽州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许辉
《唐都学刊》
2008年第6期20-24,共5页
玄宗朝对契丹、奚两蕃采取羁縻怀柔政策,以稳定东北防御局势。在长期的羁縻怀柔政策下,蕃族势力不断被吸收参与到幽州的军事防御中。随着蕃族势力的扩大,逐渐影响了幽州节度地方势力的发展。
关键词
唐王朝
两蕃
羁縻怀柔
幽州节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两蕃的考古学文化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毕德广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65-570,共6页
契丹与奚在唐代被称为两蕃,两蕃对于辽西地区的历史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两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族源、驻牧范围、生业方式、文化习俗、民族关系,尤其在族源认同上及其与中原王朝及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中,两者具有共同的族源记忆和文...
契丹与奚在唐代被称为两蕃,两蕃对于辽西地区的历史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两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族源、驻牧范围、生业方式、文化习俗、民族关系,尤其在族源认同上及其与中原王朝及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中,两者具有共同的族源记忆和文化认同。故本文将两蕃界定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对两蕃的遗存进行考察与研究,并对唐代两蕃的驻牧范围、墓葬分期与分区、早期墓葬制度、文化交流及其生业方式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东北地区
两蕃
墓葬
遗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西两蕃与高宗朝东、西线战局之关系
5
作者
李蓉
蹇福阔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4-89,共6页
关键词
两蕃
辽西
西线
东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与两蕃农业浅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乌云花
毕德广
《殷都学刊》
2022年第2期61-67,共7页
唐代辽西地区处在一个冷暖干湿交替、以干冷为主的气候环境内。生活在辽西地区的奚与契丹,并称“两蕃”,向来被笼统地认为是游牧民族。实际上,在唐代辽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中,两蕃除了从事牧业外,还从事渔猎采集业和手工业等。从唐中晚期起...
唐代辽西地区处在一个冷暖干湿交替、以干冷为主的气候环境内。生活在辽西地区的奚与契丹,并称“两蕃”,向来被笼统地认为是游牧民族。实际上,在唐代辽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中,两蕃除了从事牧业外,还从事渔猎采集业和手工业等。从唐中晚期起,在气候条件和社会发展压力的综合影响下,两蕃开始从事以种植穄子等黍类作物为主的粗放型农业,对燕北山地和西辽河流域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蕃
农业
生态环境
唐代
辽西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被引量:
3
7
作者
刘凤鸣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39-42,56,共5页
从唐代宗至五代时期,平卢军节度使兼押新罗渤海两蕃使驻山东半岛青州,受朝廷之命负责新罗、渤海等东亚诸国使者出入境的护送及其它外交事务。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两蕃
使
青州
海上丝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两蕃”都督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
8
作者
王丽娟
张祥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95-99,共5页
唐代“两蕃”都督指管辖契丹的松漠都督与管辖奚的饶乐都督,是唐“羁縻”统治策略日臻成熟的重要体现。据考证,松漠都督共有十二位,依次为窟哥、阿卜固、李尽忠、李失活、娑固、郁于、吐于、邵固、李过折、泥礼、李怀秀、李楷落。饶乐...
唐代“两蕃”都督指管辖契丹的松漠都督与管辖奚的饶乐都督,是唐“羁縻”统治策略日臻成熟的重要体现。据考证,松漠都督共有十二位,依次为窟哥、阿卜固、李尽忠、李失活、娑固、郁于、吐于、邵固、李过折、泥礼、李怀秀、李楷落。饶乐都督共有六位,依次为可度者、李大酺、李鲁苏、李诗、李延宠、婆固。“两蕃”都督的向背对唐代北部地区的稳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两蕃”都督的设立对契丹、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意义重大,是“两蕃”与唐之间交往交流的主要媒介。一定程度上,“两蕃”都督是唐代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推动多民族交融互鉴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
两蕃
”
松漠都督
饶乐都督
作用
原文传递
从张九龄敕书看唐政府处理与两蕃关系的策略
9
作者
褚桂燕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52-155,共4页
唐玄宗时期,两蕃经常游离于唐与突厥之间,并根据双方实力的消长而叛服无常。当两蕃反叛唐朝时,唐政府调兵遣将,坚决给予军事打击,并确保对两蕃斗争的胜利。当两蕃脱离突厥来归时,唐政府亦能不计前嫌,继续贯彻怀柔政策,妥善安置两蕃首领...
唐玄宗时期,两蕃经常游离于唐与突厥之间,并根据双方实力的消长而叛服无常。当两蕃反叛唐朝时,唐政府调兵遣将,坚决给予军事打击,并确保对两蕃斗争的胜利。当两蕃脱离突厥来归时,唐政府亦能不计前嫌,继续贯彻怀柔政策,妥善安置两蕃首领和百姓。此外,唐政府还积极采取军事、外交手段,保护两蕃免于突厥的攻击。唐政府正是通过军事打击、政治怀柔以及外交手段等多管齐下的策略,尽力争取两蕃的归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九龄
唐政府
两蕃
突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蕃认同及其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10
作者
毕德广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5期92-106,M0006,共16页
在唐代,两蕃被用以指代两个关系密切的民族,有西北两蕃、辽东两蕃和辽西两蕃之分。但通常情况下,两蕃专指生活在辽西地区的奚与契丹。“两蕃”一词在实质上代表着奚与契丹不断融合,并趋于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奚与契丹在民族...
在唐代,两蕃被用以指代两个关系密切的民族,有西北两蕃、辽东两蕃和辽西两蕃之分。但通常情况下,两蕃专指生活在辽西地区的奚与契丹。“两蕃”一词在实质上代表着奚与契丹不断融合,并趋于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奚与契丹在民族共同体发展上经历了由合而分到再合的曲折过程。在该过程中,二者历经了三次族属认同的调整。每次族属认同调整都与其民族共同体发展密切相关。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需要二者适时地调整族属认同感,而族属认同又制约了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方向,尤其是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祖系炎黄”的认同构建,对于两蕃最终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影响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蕃
族属认同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融合
原文传递
论唐代两蕃的族群认同与构建
被引量:
3
11
作者
毕德广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契丹与奚在唐代被称为"两蕃"。"两蕃"不是一个简单的共称,它实质上代表着这两个族群之间的不断融合,并趋向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贯穿这一过程的是奚与契丹由一体到分化再到合体的曲折演变。北魏建立前后...
契丹与奚在唐代被称为"两蕃"。"两蕃"不是一个简单的共称,它实质上代表着这两个族群之间的不断融合,并趋向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贯穿这一过程的是奚与契丹由一体到分化再到合体的曲折演变。北魏建立前后,奚与契丹分别自号为"库莫奚"和"契丹"。隐藏在这一行为背后的是二者对其族群认同的重构,这是二者由一体到分化的开始,也是他们走上民族共同体各自发展道路的开始。虽然奚与契丹在分化后,各有自己的驻牧地,但他们的驻牧地共同组成一个大的整体区域,二者共享和竞争这一整体区域内的所有资源。相同的居地环境还造就了二者大体相同的生业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此外,奚与契丹应该拥有大致相同的语言。从上述这些共有的文化特征来看,奚与契丹在分化后,虽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二者仍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日渐增强,以至于到唐代被当时人视为"递为表里"的"两蕃"。然而,最能体现奚与契丹之间密切关系的,还是它们关于共同祖先和族源的记忆与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源自奚与契丹最初实为一体的历史真实,是二者之间所具有的"根基性"的情感联系,它能够促使奚与契丹在现实利益的影响下,适时地调整并达成相同的族群认同,促使二者再次向着合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蕃
奚
契丹
族群认同
原文传递
唐、五代粟特裔两蕃人
12
作者
岳东
《乾陵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179-191,共13页
在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基于民族融合的释义,森部丰^([1])、彭建英^([2])与石见清裕^([3])等拟定了粟特裔突厥人的称谓,自然有一定的道理。若在宏观的地理范围、长远的历史发展趋势上观察,这些人群最终都融入了华夏民族,如邓小南对五代、...
在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基于民族融合的释义,森部丰^([1])、彭建英^([2])与石见清裕^([3])等拟定了粟特裔突厥人的称谓,自然有一定的道理。若在宏观的地理范围、长远的历史发展趋势上观察,这些人群最终都融入了华夏民族,如邓小南对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失^([4])研究就揭示了这一点,因而也可视以上粟特人为粟特裔华夏人、汉人,更符合民族融合趋势、文明交流轨迹。而学界传统上对粟特裔汉人的认知,多集中于唐、五代西域、中原、巴蜀、江淮等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关系史
粟特人
文明交流
民族融合
历史发展趋势
五代
两蕃
融合趋势
原文传递
《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考索
被引量:
2
13
作者
安旗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4期21-24,共4页
李白《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一诗,为其重要作品之一。然此诗作时、作地、作意以及其他有关问题迄未受到应有注意,多付之不解,或解而未当。兹略陈管见,以供探讨。诗全文如下:
关键词
幽居
考索
石门
李白
时策
王昌龄
南阳
两蕃
天宝
二十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禄山与唐玄宗时期的政治
被引量:
1
14
作者
郭绍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75-80,共6页
唐中叶安禄山发动的叛乱,成为唐朝由盛而衰、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转入后期的历史性转折点。冷静考察他与当时政治形势和中枢政权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了解玄宗时期的政治状况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
唐玄宗时期
安禄山
杨国
李林甫
契丹
叛乱
高仙芝
节度使
《旧唐书》
两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安禄山何时任平卢节度使?
15
作者
纪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96-96,共1页
《安禄山事迹》卷上载:“(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三月九日,加特进。时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采访使,至平卢。禄山谄佞,善伺人情,曲事利贞,复以金帛遗其左右。利贞规朝,盛称禄山之美,遂授营州都督,充平卢军节度使,知左厢兵马使,度支、营田...
《安禄山事迹》卷上载:“(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三月九日,加特进。时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采访使,至平卢。禄山谄佞,善伺人情,曲事利贞,复以金帛遗其左右。利贞规朝,盛称禄山之美,遂授营州都督,充平卢军节度使,知左厢兵马使,度支、营田、水利、陆运使,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顺化州刺史”。《旧唐书》卷9《玄宗纪》载:开元二十九年七月,“幽州节度副使安禄山为营州刺史,充平卢军节度副使,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这类记载看起来似无疑问,其实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禄山
平卢节度使
利贞
经略使
天宝元年
黑水
州刺史
渤海
两蕃
都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回纥羁属下的奚族——兼释唐朝与奚族的关系
被引量:
4
16
作者
孟广耀
《北方文物》
1983年第3期14-20,共7页
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突厥汗国灭亡,回纥汗国堀起,统辖了突厥在大漠南北绝大部分属地。安史之乱,回纥助唐讨伐有功,又从战乱中获得大量财物生口。朝廷鉴于自身的软弱和回纥的情况,对它的无端求索和恣横行为,只好忍让。在这种形势下,...
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突厥汗国灭亡,回纥汗国堀起,统辖了突厥在大漠南北绝大部分属地。安史之乱,回纥助唐讨伐有功,又从战乱中获得大量财物生口。朝廷鉴于自身的软弱和回纥的情况,对它的无端求索和恣横行为,只好忍让。在这种形势下,处于回纥与唐朝之间“中间地带”,特别是奚族的饶乐和契丹的松漠等地区的动向和情况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度使
契丹
旧唐书
新唐书
突厥汗国
幽州
东北地区
中原王朝
两蕃
室韦
原文传递
玄宗边患与开元九节度的形成
17
作者
张冠凯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0-100,共11页
终玄宗一朝,边患始终不断,这也是玄宗朝对外战争频繁的重要原因。西部的吐蕃、中部的突厥、西部的突骑施和东部的两蕃都给唐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就吐蕃而言,长期在西境给唐造成巨大的威胁;就突厥而言,以控弦数十万的实力立于北方;就突骑...
终玄宗一朝,边患始终不断,这也是玄宗朝对外战争频繁的重要原因。西部的吐蕃、中部的突厥、西部的突骑施和东部的两蕃都给唐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就吐蕃而言,长期在西境给唐造成巨大的威胁;就突厥而言,以控弦数十万的实力立于北方;就突骑施而言,在唐与吐蕃之间游离不定,甚至一步步倒向吐蕃;就两蕃而言,对唐边防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外部威胁或促成了节度使的设立,如陇右、朔方等节度使;或影响了节度使的废置,如碛西节度使。在开元末期,九节度镇边的局面最终确立,这与玄宗朝边患的外部压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宗
吐
蕃
突厥
突骑施
两蕃
原文传递
题名
唐初两蕃与唐的东北策略
被引量:
13
1
作者
李蓉
机构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基础部
出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6,共8页
文摘
唐初的辽西走廊 ,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旦控制这一地区 ,既可以东扼高丽 ,西控突厥 ,更可以此为跳板将势力向广大的东北地区延伸 ,而当时占据辽西走廊的主要是号为“两蕃”的契丹和奚族 ,所以唐初的东北策略基本是回护两蕃 ,争取它们的归附 ,进而控制辽西地区 ,达到牵制突厥和高丽的目的。因此 ,从高祖到太宗 ,前后用了近 30年的时间 ,最终完成对辽西地区的争夺 ,并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构 ,尤其在太宗时期 ,更征用两蕃军队 ,利用其地理优势 。
关键词
辽西
东北
辽东
两蕃
Keywords
Liaoxi
Northeast China
Liaodong
two foreign tribes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唐代的押新罗渤海两蕃使
被引量:
7
2
作者
姜清波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4,共5页
文摘
押新罗、渤海两蕃使是唐朝中期新设立的使职。该使职的设置主要由两方面原因促成:一是当时的历史环境———安史之乱的平定接近尾声,以唐朝为核心的东亚政治格局需要恢复;二是平卢、淄青特殊的地理位置———临近东亚、东北亚地区,是该地区与唐朝交往的门户。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之职设立之后,在不同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该使职的设立、人选、运作以及受重视程度等方面的考述,可以看出其与唐和新罗、渤海兴衰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平卢淄青
唐
押新罗、渤海
两蕃
使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唐玄宗朝对两蕃政策及其对幽州的影响
被引量:
4
3
作者
许辉
机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唐都学刊》
2008年第6期20-24,共5页
文摘
玄宗朝对契丹、奚两蕃采取羁縻怀柔政策,以稳定东北防御局势。在长期的羁縻怀柔政策下,蕃族势力不断被吸收参与到幽州的军事防御中。随着蕃族势力的扩大,逐渐影响了幽州节度地方势力的发展。
关键词
唐王朝
两蕃
羁縻怀柔
幽州节度
Keywords
Tang Dynasty
the two barbarian lands of Qidan and Xi
policy of mollification
local governor of Youzhou prefecture
分类号
K24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两蕃的考古学文化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毕德广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65-570,共6页
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L13BKG006)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项项目(ZJ2014026)
文摘
契丹与奚在唐代被称为两蕃,两蕃对于辽西地区的历史文明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两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族源、驻牧范围、生业方式、文化习俗、民族关系,尤其在族源认同上及其与中原王朝及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中,两者具有共同的族源记忆和文化认同。故本文将两蕃界定为一个文化共同体,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对两蕃的遗存进行考察与研究,并对唐代两蕃的驻牧范围、墓葬分期与分区、早期墓葬制度、文化交流及其生业方式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唐代
东北地区
两蕃
墓葬
遗址
Keywords
Tang Dynasty
Northeast region
the two tribes of Khitan and Xi
burial
the relic site
分类号
K871.4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西两蕃与高宗朝东、西线战局之关系
5
作者
李蓉
蹇福阔
机构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基础部
重庆工学院材料系
出处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4-89,共6页
关键词
两蕃
辽西
西线
东线
分类号
K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与两蕃农业浅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乌云花
毕德广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殷都学刊》
2022年第2期61-67,共7页
文摘
唐代辽西地区处在一个冷暖干湿交替、以干冷为主的气候环境内。生活在辽西地区的奚与契丹,并称“两蕃”,向来被笼统地认为是游牧民族。实际上,在唐代辽西地区的生态环境中,两蕃除了从事牧业外,还从事渔猎采集业和手工业等。从唐中晚期起,在气候条件和社会发展压力的综合影响下,两蕃开始从事以种植穄子等黍类作物为主的粗放型农业,对燕北山地和西辽河流域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两蕃
农业
生态环境
唐代
辽西地区
分类号
K424 [历史地理—世界史]
K87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被引量:
3
7
作者
刘凤鸣
机构
鲁东大学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所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39-42,56,共5页
文摘
从唐代宗至五代时期,平卢军节度使兼押新罗渤海两蕃使驻山东半岛青州,受朝廷之命负责新罗、渤海等东亚诸国使者出入境的护送及其它外交事务。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两蕃
使
青州
海上丝路
分类号
K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两蕃”都督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
8
作者
王丽娟
张祥瑞
机构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95-99,共5页
基金
2022年内蒙古社科联基金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2022CZ01)
文摘
唐代“两蕃”都督指管辖契丹的松漠都督与管辖奚的饶乐都督,是唐“羁縻”统治策略日臻成熟的重要体现。据考证,松漠都督共有十二位,依次为窟哥、阿卜固、李尽忠、李失活、娑固、郁于、吐于、邵固、李过折、泥礼、李怀秀、李楷落。饶乐都督共有六位,依次为可度者、李大酺、李鲁苏、李诗、李延宠、婆固。“两蕃”都督的向背对唐代北部地区的稳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两蕃”都督的设立对契丹、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意义重大,是“两蕃”与唐之间交往交流的主要媒介。一定程度上,“两蕃”都督是唐代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推动多民族交融互鉴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键词
唐朝
“
两蕃
”
松漠都督
饶乐都督
作用
Keywords
Tang Dynasty
"liangfan"Governor
Songmo Governor
Raole Governor
function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张九龄敕书看唐政府处理与两蕃关系的策略
9
作者
褚桂燕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52-155,共4页
文摘
唐玄宗时期,两蕃经常游离于唐与突厥之间,并根据双方实力的消长而叛服无常。当两蕃反叛唐朝时,唐政府调兵遣将,坚决给予军事打击,并确保对两蕃斗争的胜利。当两蕃脱离突厥来归时,唐政府亦能不计前嫌,继续贯彻怀柔政策,妥善安置两蕃首领和百姓。此外,唐政府还积极采取军事、外交手段,保护两蕃免于突厥的攻击。唐政府正是通过军事打击、政治怀柔以及外交手段等多管齐下的策略,尽力争取两蕃的归附。
关键词
张九龄
唐政府
两蕃
突厥
Keywords
Zhang Jiuling
Tang Government
two foreign tribes
Tujue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蕃认同及其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10
作者
毕德广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5期92-106,M0006,共16页
文摘
在唐代,两蕃被用以指代两个关系密切的民族,有西北两蕃、辽东两蕃和辽西两蕃之分。但通常情况下,两蕃专指生活在辽西地区的奚与契丹。“两蕃”一词在实质上代表着奚与契丹不断融合,并趋于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奚与契丹在民族共同体发展上经历了由合而分到再合的曲折过程。在该过程中,二者历经了三次族属认同的调整。每次族属认同调整都与其民族共同体发展密切相关。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需要二者适时地调整族属认同感,而族属认同又制约了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方向,尤其是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祖系炎黄”的认同构建,对于两蕃最终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影响巨大。
关键词
两蕃
族属认同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融合
Keywords
Two Foreign Tribes
ethnic identity
Chinese nation
diversity in unity
integration
分类号
D691.7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唐代两蕃的族群认同与构建
被引量:
3
11
作者
毕德广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唐代东北地区两蕃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项目编号:15CKG012)阶段性成果
文摘
契丹与奚在唐代被称为"两蕃"。"两蕃"不是一个简单的共称,它实质上代表着这两个族群之间的不断融合,并趋向形成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过程。贯穿这一过程的是奚与契丹由一体到分化再到合体的曲折演变。北魏建立前后,奚与契丹分别自号为"库莫奚"和"契丹"。隐藏在这一行为背后的是二者对其族群认同的重构,这是二者由一体到分化的开始,也是他们走上民族共同体各自发展道路的开始。虽然奚与契丹在分化后,各有自己的驻牧地,但他们的驻牧地共同组成一个大的整体区域,二者共享和竞争这一整体区域内的所有资源。相同的居地环境还造就了二者大体相同的生业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此外,奚与契丹应该拥有大致相同的语言。从上述这些共有的文化特征来看,奚与契丹在分化后,虽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二者仍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日渐增强,以至于到唐代被当时人视为"递为表里"的"两蕃"。然而,最能体现奚与契丹之间密切关系的,还是它们关于共同祖先和族源的记忆与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源自奚与契丹最初实为一体的历史真实,是二者之间所具有的"根基性"的情感联系,它能够促使奚与契丹在现实利益的影响下,适时地调整并达成相同的族群认同,促使二者再次向着合体发展。
关键词
两蕃
奚
契丹
族群认同
Keywords
Liangfan
Xi
Khitan
ethnic identity
分类号
D691.7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五代粟特裔两蕃人
12
作者
岳东
机构
华清池文管所
出处
《乾陵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179-191,共13页
文摘
在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基于民族融合的释义,森部丰^([1])、彭建英^([2])与石见清裕^([3])等拟定了粟特裔突厥人的称谓,自然有一定的道理。若在宏观的地理范围、长远的历史发展趋势上观察,这些人群最终都融入了华夏民族,如邓小南对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失^([4])研究就揭示了这一点,因而也可视以上粟特人为粟特裔华夏人、汉人,更符合民族融合趋势、文明交流轨迹。而学界传统上对粟特裔汉人的认知,多集中于唐、五代西域、中原、巴蜀、江淮等地域。
关键词
中外关系史
粟特人
文明交流
民族融合
历史发展趋势
五代
两蕃
融合趋势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考索
被引量:
2
13
作者
安旗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4期21-24,共4页
文摘
李白《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一诗,为其重要作品之一。然此诗作时、作地、作意以及其他有关问题迄未受到应有注意,多付之不解,或解而未当。兹略陈管见,以供探讨。诗全文如下:
关键词
幽居
考索
石门
李白
时策
王昌龄
南阳
两蕃
天宝
二十七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禄山与唐玄宗时期的政治
被引量:
1
14
作者
郭绍林
出处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75-80,共6页
文摘
唐中叶安禄山发动的叛乱,成为唐朝由盛而衰、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转入后期的历史性转折点。冷静考察他与当时政治形势和中枢政权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了解玄宗时期的政治状况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
唐玄宗时期
安禄山
杨国
李林甫
契丹
叛乱
高仙芝
节度使
《旧唐书》
两蕃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禄山何时任平卢节度使?
15
作者
纪姜
出处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96-96,共1页
文摘
《安禄山事迹》卷上载:“(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三月九日,加特进。时御史中丞张利贞为河北采访使,至平卢。禄山谄佞,善伺人情,曲事利贞,复以金帛遗其左右。利贞规朝,盛称禄山之美,遂授营州都督,充平卢军节度使,知左厢兵马使,度支、营田、水利、陆运使,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顺化州刺史”。《旧唐书》卷9《玄宗纪》载:开元二十九年七月,“幽州节度副使安禄山为营州刺史,充平卢军节度副使,押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这类记载看起来似无疑问,其实不然。
关键词
安禄山
平卢节度使
利贞
经略使
天宝元年
黑水
州刺史
渤海
两蕃
都督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纥羁属下的奚族——兼释唐朝与奚族的关系
被引量:
4
16
作者
孟广耀
出处
《北方文物》
1983年第3期14-20,共7页
文摘
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突厥汗国灭亡,回纥汗国堀起,统辖了突厥在大漠南北绝大部分属地。安史之乱,回纥助唐讨伐有功,又从战乱中获得大量财物生口。朝廷鉴于自身的软弱和回纥的情况,对它的无端求索和恣横行为,只好忍让。在这种形势下,处于回纥与唐朝之间“中间地带”,特别是奚族的饶乐和契丹的松漠等地区的动向和情况如何。
关键词
节度使
契丹
旧唐书
新唐书
突厥汗国
幽州
东北地区
中原王朝
两蕃
室韦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玄宗边患与开元九节度的形成
17
作者
张冠凯
机构
太原师范学院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0-100,共11页
文摘
终玄宗一朝,边患始终不断,这也是玄宗朝对外战争频繁的重要原因。西部的吐蕃、中部的突厥、西部的突骑施和东部的两蕃都给唐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就吐蕃而言,长期在西境给唐造成巨大的威胁;就突厥而言,以控弦数十万的实力立于北方;就突骑施而言,在唐与吐蕃之间游离不定,甚至一步步倒向吐蕃;就两蕃而言,对唐边防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外部威胁或促成了节度使的设立,如陇右、朔方等节度使;或影响了节度使的废置,如碛西节度使。在开元末期,九节度镇边的局面最终确立,这与玄宗朝边患的外部压力密切相关。
关键词
玄宗
吐
蕃
突厥
突骑施
两蕃
分类号
K24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唐初两蕃与唐的东北策略
李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唐代的押新罗渤海两蕃使
姜清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唐玄宗朝对两蕃政策及其对幽州的影响
许辉
《唐都学刊》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唐代两蕃的考古学文化研究
毕德广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辽西两蕃与高宗朝东、西线战局之关系
李蓉
蹇福阔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唐代辽西地区生态环境与两蕃农业浅析
乌云花
毕德广
《殷都学刊》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押新罗渤海两蕃使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刘凤鸣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唐代“两蕃”都督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
王丽娟
张祥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0
原文传递
9
从张九龄敕书看唐政府处理与两蕃关系的策略
褚桂燕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两蕃认同及其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毕德广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
0
原文传递
11
论唐代两蕃的族群认同与构建
毕德广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原文传递
12
唐、五代粟特裔两蕃人
岳东
《乾陵文化研究》
2020
0
原文传递
13
《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考索
安旗
《中国文学研究》
198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安禄山与唐玄宗时期的政治
郭绍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安禄山何时任平卢节度使?
纪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回纥羁属下的奚族——兼释唐朝与奚族的关系
孟广耀
《北方文物》
1983
4
原文传递
17
玄宗边患与开元九节度的形成
张冠凯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