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社会风气与中国“丧孝”文化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高布权
高志奇
-
机构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教育文化论坛》
2015年第4期84-90,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风气治理研究"(12YJA770015)
-
文摘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对于中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着巨大作用,所以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应该被人们继承并发扬光大。然而,社会发展,使老年人的地位和作用下降,再加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孝的理解已经发生变化,对老人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尊敬和孝。但是传统的孝观念并没有完全丧失,依然在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丧孝"文化发展和"丧孝"被人们极度重视即是突出表现。但"丧孝"文化被人们过度重视,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使孝的意思被人们扭曲。通过研究"丧孝"文化,了解人们对于孝的理解程度,分析"丧孝"文化的负面作用和对孝文化的冲击,有利于我们认识当前社会的孝文化建设状况,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孝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孝文化氛围,继而促进社会风气向良性方向发展。
-
关键词
孝
丧孝
戴孝
哭孝
跪孝
顶孝
名孝
-
Keywords
filial
mourning filial
kinds of mourning filial
-
分类号
B823.1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丧孝和追孝的产生及其影响
- 2
-
-
作者
杜志明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
出处
《孝感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5-19,共5页
-
文摘
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孝的产生是个体家庭出现和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亲亲"的结果,而实际上丧孝与追孝产生的条件当中包含了必不可少的恐惧成分,其次才是"亲亲"。由于过去总是用唯物主义的史学观来告诉人们"人死为空",故而对古代遗留下来的丧葬礼仪,大加批判,斥责为"封建遗毒"。然而纵使它的确有众多的消极影响,但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丧孝和追孝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积极的意义。
-
关键词
孝
丧孝
追孝
影响
-
Keywords
filial piety
funeral
sacrifice
influence
-
分类号
B82-055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从《礼记》丧祭之礼看儒家的“追养继孝”
被引量:5
- 3
-
-
作者
韩玉胜
杨明
-
机构
南京大学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
出处
《湖湘论坛》
CSSCI
2017年第5期171-176,共6页
-
文摘
《礼记》丧祭之礼所意涵的"追养继孝"思想可概括为"丧孝"、"祭孝"两层要义。"丧孝"即"服丧尽孝",核心要领就是"事死如生",它意在强调一种"生"与"死"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不仅在于送丧仪式场景之如父母生时那般惟妙惟肖(形式统一性),更在于对双亲的诚敬之情始终不改(内在统一性);"祭孝"即"祭祖尽孝",孝子通过诚心斋戒全身心投入祭祀仪式之中,借助想象力量与逝者产生超时空的情感互动,以此来祭奠祖先,追思往事,内心铭记祖辈德行与教诲,并努力践行使之成为薪火相传的精神信念。这种通过丧祭之礼所呈现出来的"追养继孝"思想有着更深层次的寓意,它深刻体现着儒家在礼学精神、伦理教化、终极关怀等方面的认知。
-
关键词
丧祭之礼
丧孝
祭孝
追养继孝
-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