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苦难叙事与20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俐莉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7期117-119,共3页
苦难具有深刻的精神向度和人生质感,表现了生命的本质,产生出艺术美感,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文学对苦难的叙事能产生审美力度和精神力量。20世纪中国文学的苦难叙事曾经走入单一化,但世纪末开始回流。
关键词
苦难
叙事
价值
意义
民族国家
苦难
个人苦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卡夫卡《城堡》的犹太情结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淑惠
《三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1-44,共4页
作为一个犹太作家,卡夫卡在他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城堡》中表现出了复杂而微妙的犹太情结。这种情结集中表现为主人公K身上所包含的三重苦难:主人公K的遭遇既是作家个人苦难的投影,也是几千年来犹太民族境遇的高度概括,更是现代人...
作为一个犹太作家,卡夫卡在他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城堡》中表现出了复杂而微妙的犹太情结。这种情结集中表现为主人公K身上所包含的三重苦难:主人公K的遭遇既是作家个人苦难的投影,也是几千年来犹太民族境遇的高度概括,更是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人公K
个人苦难
民族灾难
现代人困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味甘微苦”是怎样的人生滋味--读鲁敏的短篇小说《味甘微苦》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学昕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8-60,共3页
1970年代出生的作家里,鲁敏无疑是一位有相当辨识度的作家,她喜欢将叙事引向人性、精神、灵魂的深处。她的很多作品是对城市底层人群的书写,写他们生活的困窘,写他们精神的逼仄、暗疾和压抑的情境。这样的书写在当代文学中并不鲜见,甚...
1970年代出生的作家里,鲁敏无疑是一位有相当辨识度的作家,她喜欢将叙事引向人性、精神、灵魂的深处。她的很多作品是对城市底层人群的书写,写他们生活的困窘,写他们精神的逼仄、暗疾和压抑的情境。这样的书写在当代文学中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数量可观。近年来,许多作家在书写底层的俗世人生时,常常以批判的视角去注视他们的周遭,似乎人生所有的困境都来自外部世界,归结于现代性所导致的人性异化的种种案例。社会也被描述成生命个体存在的对立面,甚至将个人苦难视为指责社会的利器。个人与社会、自然与人工、乡村与城市皆成为二律背反的两极,由此去阐释一切生命、存在、命运的窘困、卑微与不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异化
当代文学
乡村与城市
鲁敏
生命个体
二律背反
外部世界
个人苦难
原文传递
题名
苦难叙事与20世纪中国文学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俐莉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7期117-119,共3页
文摘
苦难具有深刻的精神向度和人生质感,表现了生命的本质,产生出艺术美感,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文学对苦难的叙事能产生审美力度和精神力量。20世纪中国文学的苦难叙事曾经走入单一化,但世纪末开始回流。
关键词
苦难
叙事
价值
意义
民族国家
苦难
个人苦难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卡夫卡《城堡》的犹太情结
被引量:
1
2
作者
黄淑惠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三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1-44,共4页
文摘
作为一个犹太作家,卡夫卡在他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城堡》中表现出了复杂而微妙的犹太情结。这种情结集中表现为主人公K身上所包含的三重苦难:主人公K的遭遇既是作家个人苦难的投影,也是几千年来犹太民族境遇的高度概括,更是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寓言。
关键词
主人公K
个人苦难
民族灾难
现代人困境
Keywords
The leading character K
Individual misery
National disaster
Modernist circumstances
分类号
I38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味甘微苦”是怎样的人生滋味--读鲁敏的短篇小说《味甘微苦》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学昕
机构
不详
出处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8-60,共3页
文摘
1970年代出生的作家里,鲁敏无疑是一位有相当辨识度的作家,她喜欢将叙事引向人性、精神、灵魂的深处。她的很多作品是对城市底层人群的书写,写他们生活的困窘,写他们精神的逼仄、暗疾和压抑的情境。这样的书写在当代文学中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数量可观。近年来,许多作家在书写底层的俗世人生时,常常以批判的视角去注视他们的周遭,似乎人生所有的困境都来自外部世界,归结于现代性所导致的人性异化的种种案例。社会也被描述成生命个体存在的对立面,甚至将个人苦难视为指责社会的利器。个人与社会、自然与人工、乡村与城市皆成为二律背反的两极,由此去阐释一切生命、存在、命运的窘困、卑微与不幸。
关键词
人性异化
当代文学
乡村与城市
鲁敏
生命个体
二律背反
外部世界
个人苦难
分类号
I207.42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苦难叙事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刘俐莉
《广西社会科学》
2005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卡夫卡《城堡》的犹太情结
黄淑惠
《三明学院学报》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味甘微苦”是怎样的人生滋味--读鲁敏的短篇小说《味甘微苦》
张学昕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