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面具与中间地带——艾略特非个人化诗学中的个性与情感 |
何庆机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7 |
0 |
|
2
|
艾略特诗学观中的“个人化”取向 |
虞又铭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3
|
忠实的抵抗--吕叔湘翻译诗学研究 |
林忠
毛逸菲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2023 |
0 |
|
4
|
个人化诗歌写作与“非个人化”诗学理论 |
杨晓云
|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0 |
|
5
|
叶公超对艾略特“非个人化”诗学的创造性接受研究 |
雷庆锐
姜周群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6
|
解构与重构——庞德汉诗译作在美国的经典化 |
姚成贺
崔放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7
|
假动作的精神分析——翟永明诗歌务虚笔记 |
张光昕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0 |
0 |
|
8
|
“阳光般的非个人化”——论莎士比亚对伍尔夫女性写作观的影响 |
黄重凤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9
|
“上镜之机”:安妮·塞克斯顿的肖像意识与自我反观 |
张逸旻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