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5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仝曜暄 张玉柱 +4 位作者 赵振宁 何继良 朱亚明 程俊霞 赵雪飞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P)为人造炭材料的重要原料,研究其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别采用正丁醇(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以获得4种沥青组分,通过...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P)为人造炭材料的重要原料,研究其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别采用正丁醇(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以获得4种沥青组分,通过热重分析仪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和4种族组分的热解行为进行研究,利用Flynn-Wall-Ozawa法、Kissinger-Akahira-Sunose法和Satava-Sestak法计算热解活化能以及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MLP、DMSOS、BAI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随机成核及其后续增长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分别为G(α)=[-ln(1-α)]^(4/3)、G(α)=[-ln(1-α)]^(4)、G(α)=[-ln(1-α)]2,活化能分别为73.99、180.20、46.09 kJ/mol,lg A分别为5.82、13.57、3.32;BAS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为G(α)=α+(1-α)ln(1-α),E=85.36 kJ/mol,lg A=6.18;DMSOI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或三维扩散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为G(α)=[1-(1-α)^(1/3)]^(2),E=64.42 kJ/mol,lg A=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沥青组分 热解特性 热解动力学 扩散模型 热解机理函数 活化能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中低温NH_(3)-SCR催化剂抗中毒与再生研究进展
2
作者 冯斌 邹伟欣 +1 位作者 赵勇刚 董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中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氮氧化物(NO_(x))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钢铁、焦化、陶瓷、玻璃、水泥、垃圾焚烧、燃气锅炉等非电行业.不同工况下,硫、酸、碱金属、飞灰等会导致SCR催化剂中毒.因此,如何制备抗中毒性能好的脱硝催化剂,... 中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氮氧化物(NO_(x))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钢铁、焦化、陶瓷、玻璃、水泥、垃圾焚烧、燃气锅炉等非电行业.不同工况下,硫、酸、碱金属、飞灰等会导致SCR催化剂中毒.因此,如何制备抗中毒性能好的脱硝催化剂,并且有效再生失活SCR催化剂一直是研究热点.本综述针对不同中低温SCR的工况,对比总结脱硝催化剂的应用、抗中毒机制与再生方法,最后对中低温SCR脱硝催化技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催化剂 再生
原文传递
中低温煤焦油组分的分离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文生 杨菀 +1 位作者 马亚军 马向荣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5期13-15,共3页
煤焦油科学的基础性问题之一就是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技术。本文综述了中低温煤焦油中组分的常规分离方法,以及对煤焦油中的成分的一些分析手段,并对今后煤焦油的高效利用做出了展望。在中低温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技术研究中,应... 煤焦油科学的基础性问题之一就是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技术。本文综述了中低温煤焦油中组分的常规分离方法,以及对煤焦油中的成分的一些分析手段,并对今后煤焦油的高效利用做出了展望。在中低温煤焦油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技术研究中,应该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入分析,为各地区煤焦油深加工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从而实现中低温煤焦油的合理利用及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分离 分析技术 化合物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制备特种喷气燃料的加氢工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尚建选 崔楼伟 +3 位作者 何婷 徐贤 施俊合 李冬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12-17,共6页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350℃的馏分油为原料,加氢精制剂和加氢异构剂为催化剂,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制备航空特种喷气燃料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液体空速对喷气燃料收率及性质的影响,获得最优工艺参数... 以陕北中低温煤焦油<350℃的馏分油为原料,加氢精制剂和加氢异构剂为催化剂,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制备航空特种喷气燃料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液体空速对喷气燃料收率及性质的影响,获得最优工艺参数:温度360℃、压力12 MPa、空速0.4 h^(-1)。将所得加氢产品油中195℃~265℃馏分作为特种喷气燃料,其中环烷烃和异构烷烃质量分数分别为62.43%和21.84%,几乎不存在芳烃类物质,且其各项指标均满足GB 6537—2018《3号喷气燃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特种喷气燃料 加氢精制 加氢异构 反应温度 反应压力 空速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反应器不同分配器中液体分布的CFD模拟
5
作者 罗成 范晓勇 +6 位作者 朱永红 田丰 崔楼伟 杜崇鹏 王飞利 李冬 郑化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538-4549,共12页
中低温煤焦油(LTCT)是一种高密度、高黏度的重质油品,加氢处理是对其清洁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其过程主要在滴流床反应器(TBR)内完成。气液分配器作为TBR中的重要部件,影响着反应器中催化剂床层的表现。本文建立了基于Euler-Euler方法的计... 中低温煤焦油(LTCT)是一种高密度、高黏度的重质油品,加氢处理是对其清洁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其过程主要在滴流床反应器(TBR)内完成。气液分配器作为TBR中的重要部件,影响着反应器中催化剂床层的表现。本文建立了基于Euler-Euler方法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并根据已报道的文献冷模实验结果完成模型验证,对LTCT和氢气在4种分配器(泡罩型、多孔烟囱型、齿缝烟囱型和气提管型)中的流动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了分配器液相的分布、流动行为以及进出口压降;并且引入液体分布不均匀度(M_(f))概念,对4种分配器的气液分配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LTCT通过泡罩型分配器后的液相覆盖范围最广;泡罩型分配器在y=-200mm截面处Mf为0.13,分配效果最好,且气液两相流集中现象不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滴流床反应器 分配器 两相流动 计算流体力学 模拟
下载PDF
中低温SCR脱硝催化剂技术及工程应用案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盛斌 段振洪 汪澜 《水泥》 CAS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SCR脱硝技术应用可实现水泥生产NOx超低排放,而中低温SCR脱硝有低运行成本、高脱硝效率等优势。通过对传统高温催化剂的改性研究,开发了具有低温活性、高抗硫抗碱尘的中低温催化剂,并在长兴南方5000 t/d水泥熟料生产线SCR脱硝项目中得... SCR脱硝技术应用可实现水泥生产NOx超低排放,而中低温SCR脱硝有低运行成本、高脱硝效率等优势。通过对传统高温催化剂的改性研究,开发了具有低温活性、高抗硫抗碱尘的中低温催化剂,并在长兴南方5000 t/d水泥熟料生产线SCR脱硝项目中得到了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窑炉烟气 SCR脱硝 中低温催化剂 性能优化 工程应用 超低排放
原文传递
中低温水溶淀粉的制备及其在牛仔纱线上浆中的应用
7
作者 孟雨辰 刘明远 +3 位作者 王黎明 权震震 覃小红 崔运花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62,共8页
针对传统淀粉类浆料需高温调制才能应用于牛仔纱线上浆的不足,为提升淀粉类浆料成膜柔韧性与力学性能,先酸解预处理原淀粉得到酸解淀粉(HS),再利用N-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醚化改性,制备中低温水溶性淀粉并应用于牛仔纱线上浆... 针对传统淀粉类浆料需高温调制才能应用于牛仔纱线上浆的不足,为提升淀粉类浆料成膜柔韧性与力学性能,先酸解预处理原淀粉得到酸解淀粉(HS),再利用N-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醚化改性,制备中低温水溶性淀粉并应用于牛仔纱线上浆。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淀粉醚化前后基团变化,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浆料的结晶度,利用热重分析(TGA)表征改性前后淀粉的热稳定性,并通过扫描电镜(SEM)与偏光显微镜(PLM)观察上浆前后牛仔纱线的表面形貌。探究GTA与淀粉中葡萄糖单元(AGU)摩尔比对淀粉取代度、反应效率、溶解度以及Zeta电位的影响及中低温水溶性淀粉在浆纱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酸解醚化处理破坏了淀粉颗粒结构,结晶度降低了44.37%;淀粉与GTA发生了醚化反应,提升了淀粉的热稳定性;当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1 h、GTA和AGU的摩尔比为0.3时,制备的GTA淀粉(HS-g-GTA)的取代度为0.111,反应效率为55.70%,溶解度为93%;经HS-g-GTA上浆后的牛仔纱线与原纱相比,前者断裂强度提高了40.07%,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1.82%,耐磨次数增加了约4倍,毛羽指数减少了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水溶性淀粉 牛仔纱线 上浆 取代度 浆纱性能
下载PDF
中低温煤沥青族组分成焦特性研究
8
作者 尚建选 刘涛 +5 位作者 施俊合 徐贤 崔楼伟 李冬 王树宽 逯俊庆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83-1990,共8页
以>350℃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依次通过正庚烷、甲苯和喹啉溶液将沥青分离成正庚烷可溶物(HS)、正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甲苯不溶喹啉可溶物(TI-QS)和喹啉不溶物(QI),然后通过调配得到不同组成的混合沥青,对其进行炭化得到... 以>350℃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依次通过正庚烷、甲苯和喹啉溶液将沥青分离成正庚烷可溶物(HS)、正庚烷不溶甲苯可溶物(HI-TS)、甲苯不溶喹啉可溶物(TI-QS)和喹啉不溶物(QI),然后通过调配得到不同组成的混合沥青,对其进行炭化得到炭化产物,探究各族组分的分子组成特点及其热解性能。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GPC、NMR、XPS等检测方法分析了原料沥青及其各族组分的组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偏光显微镜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炭化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各族组分分子组成存在明显不同,其杂原子的赋存形态复杂,在不同的族组分中有着显著差异,导致其热反应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要得到高品质的炭化产物需控制HS组分的相对含量在40%~60%,TI-QS组分的相对含量不宜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族组 分子结构 相互作用 光学结构
下载PDF
基于Protégé的矿床成因类型本体推理判别方法——以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为例
9
作者 高鑫 薛林福 +2 位作者 冉祥金 燕群 王睿 《黄金》 CAS 2023年第10期79-83,共5页
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分布范围广,规模大,数量约占中国金矿床的65%,是中国矿产金的主要来源。在找矿过程中,不同矿床类型对应不同的找矿方法,确定矿床成矿模式能够为找矿提供理论支撑,并且能为矿产勘查和预测提供理论指导。鉴于此,结... 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分布范围广,规模大,数量约占中国金矿床的65%,是中国矿产金的主要来源。在找矿过程中,不同矿床类型对应不同的找矿方法,确定矿床成矿模式能够为找矿提供理论支撑,并且能为矿产勘查和预测提供理论指导。鉴于此,结合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对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的本体构建和推理机制进行研究。利用Protégé本体建模软件,完成对矿床的本体建模,基于SWRL推理规则语言,定义矿床成因类型的推理规则,设计了一套面向矿床类型判别的本体推理机制,利用HermiT推理机完成推理。经大量试验,提出了矿床成因类型本体推理判别方法,其在金矿床成因类型判别方面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并可广泛应用于其他矿床成因类型的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矿床成因类型 本体推理 推理规则 金矿床 中低温岩浆热液型
下载PDF
中低温固化苯并噁嗪树脂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康龙昭 范春燕 +1 位作者 俞海文 姚亚琳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128,共8页
在实际生产中,苯并噁嗪树脂200℃以上的固化温度限制了其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研究苯并噁嗪树脂开环聚合机理,优化苯并噁嗪树脂固化特性,从而获取降低苯并噁嗪树脂固化温度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国内外近些年关于降低... 在实际生产中,苯并噁嗪树脂200℃以上的固化温度限制了其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研究苯并噁嗪树脂开环聚合机理,优化苯并噁嗪树脂固化特性,从而获取降低苯并噁嗪树脂固化温度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国内外近些年关于降低苯并噁嗪树脂固化温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通过向苯并噁嗪单体中引入活性官能团以及添加固化催化剂来实现苯并噁嗪树脂中低温固化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其反应机理,明确了其固化反应影响因素,并对比分析了这两类方法的特点。从分子角度出发,向单体中引入活性基团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但改性工艺相对复杂,大批量工程化生产存在难度;相比较而言,添加合适的催化剂可显著降低苯并噁嗪树脂的固化温度,操作工艺较易实现,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综述涵盖了多种催化剂的研究,对于优化苯并噁嗪树脂的固化条件,制备高性能苯并噁嗪树脂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嗪树脂 中低温固化 单体改性 催化剂
下载PDF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半导体复合异质结电解质研究进展
11
作者 高栋栋 马翰博 +4 位作者 史李嘉 许瑞 王婉如 赵君昊 张洁 《材料科学》 2023年第12期1114-1123,共10页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单相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在600℃以下达不到≥ 0.1 S/cm的商业化应用标准,因此必须开发适合于中低温SOFC的复合电解质材料。本文通过大量研究对比综述了钐掺杂氧化铈–半导体复合异...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单相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在600℃以下达不到≥ 0.1 S/cm的商业化应用标准,因此必须开发适合于中低温SOFC的复合电解质材料。本文通过大量研究对比综述了钐掺杂氧化铈–半导体复合异质结电解质、钆掺杂氧化铈–半导体复合异质结电解质、其他离子导体–半导体复合异质结三类半导体–离子导体复合电解质,以及两相半导体复合异质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与半导体复合后形成的异质结电解质最高电导率 ≥ 0.2 S/cm,是单相电解质电导率的2~3倍,其中钐掺杂氧化铈(SDC)–半导体复合异质结电解质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和更高的功率密度,SDC与多种半导体材料复合后制成的电池最大功率密度 ≥ 1000 mW/cm2,体现出更加优异的性能。这是由于半导体与离子导体的两相复合存在大量异质界面,在异质界面产生内建电场,从而提高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同时抑制其电子电导,显示出优异的电学性能。研究结果期望为实验上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半导体复合异质结电解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异质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开路电压 功率密度
下载PDF
基于工程经济分析的中低温地热综合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云涛 《石油工程建设》 2023年第5期75-82,共8页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热型地热能资源,但普遍品位较低,利用程度较低,中低温地热利用效率的提升更是迫在眉睫。主要研究了中低温地热综合利用方式中的单一供热与供热供冷两种模式,并结合不同热储特征以及工程项目经验数据,对不同利用方式的...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热型地热能资源,但普遍品位较低,利用程度较低,中低温地热利用效率的提升更是迫在眉睫。主要研究了中低温地热综合利用方式中的单一供热与供热供冷两种模式,并结合不同热储特征以及工程项目经验数据,对不同利用方式的工艺流程、工艺计算、设备选型、经济评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一供热与供热供冷两种模式中,供热供冷模式经济性最佳,且对于某热储二地热资源(120℃)而言,在1采1灌的地热井配比下,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可达14.13%;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结合下游市场进行判定,当具备开展供热供冷条件时,宜优先采用供热供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综合利用 中低温地热 经济评价
下载PDF
Fe-Ce-La复合氧化物在中低温烟气脱砷过程中的协同作用
13
作者 侯书阳 张凯华 +1 位作者 王传风 张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0-650,共11页
燃煤电厂中低温烟气环境中重金属砷污染控制面临严峻挑战。该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纯Fe_(2)O_(3)、纯CeO_(2)、纯La_(2)O_(2)CO_(3)及复合氧化物FeCeO、FeLaO、CeLaO和FeCeLaO共7种吸附剂,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比表面... 燃煤电厂中低温烟气环境中重金属砷污染控制面临严峻挑战。该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纯Fe_(2)O_(3)、纯CeO_(2)、纯La_(2)O_(2)CO_(3)及复合氧化物FeCeO、FeLaO、CeLaO和FeCeLaO共7种吸附剂,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比表面积分析、H_(2)程序升温还原(hydrogen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H2-TPR)、拉曼光谱(Raman)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canning electron micro scope-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SEM-ED S)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不同温度下吸附剂对烟气中As_(2)O_(3)(g)的氧化和强化吸附。结果表明,Fe、Ce和La的协同作用有利于形成更多的低温活性位和更多的氧空位缺陷。Fe2O3和La_(2)O_(2)CO_(3)均是吸附As_(2)O_(3)的有效活性组分,CeO2不具有吸附活性,但却是良好的结构助剂;复合吸附剂FeLaO、CeLaO和FeCeLaO在中低温200~400℃时均表现出良好的氧化/吸附活性,即使在低温200℃下也能将As(Ⅲ)100%氧化为As(Ⅴ),其中FeCeLaO的吸附活性最强,固砷量达583.7μg/g,是纯Fe_(2)O_(3)的1.8倍,这归因于Fe、Ce和La的协同作用使得复合氧化物具有更强的低温氧化活性和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吸附 Fe_(2)O_(3) CE LA 中低温烟气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现场混装乳化炸药中低温制备及性能表征
14
作者 黄麟 赵旭东 +2 位作者 席韬 任页玫 何文玉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3-148,共6页
为了分析现场混装乳化炸药乳化温度影响因素和水相析晶机理,采用低共熔物、表面活性剂、极性添加剂与硝酸铵水溶液协同添加的方法,研制了一种析晶点达55℃的水相配方,继而开发了现场混装乳化炸药低温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水相各组分在80... 为了分析现场混装乳化炸药乳化温度影响因素和水相析晶机理,采用低共熔物、表面活性剂、极性添加剂与硝酸铵水溶液协同添加的方法,研制了一种析晶点达55℃的水相配方,继而开发了现场混装乳化炸药低温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水相各组分在80~90℃水浴下共存,未出现温度突变现象;在水相温度60℃、油相温度50℃下能快速成乳;同等条件下黏度值较常规基质大2000 cp左右,水溶-电导率值较小;敏化30 min,装药密度1.18 g/cm^(3),爆速达到4700 m/s以上;该工艺技术在物料热稳定性、相容性,水油相低温乳化效率,基质储存稳定性、抗水性以及装药爆轰性方面均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混装乳化炸药 中低温制备 析晶点
下载PDF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Ce_(0.9)Gd_(0.1)O_(2-δ)纤维骨架复合阴极的构建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熊斌 程亮 +3 位作者 罗凌虹 刘邵帅 王乐莹 徐序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2-1161,共10页
为了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of Fuel Cell, SOFC)的操作温度,需要将SOFC的阴极催化活性提高,为此,设计和构建了一种SOFC的Ce_(0.9)Gd_(0.1)O_(2-δ)(GDC)纤维骨架复合阴极,最终获得了较低的阴极阻抗。采用溶胶—凝胶法结... 为了降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of Fuel Cell, SOFC)的操作温度,需要将SOFC的阴极催化活性提高,为此,设计和构建了一种SOFC的Ce_(0.9)Gd_(0.1)O_(2-δ)(GDC)纤维骨架复合阴极,最终获得了较低的阴极阻抗。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静电纺丝制备GDC纤维前驱体,在950℃下煅烧得到一维纳米纤维棒,再与GDC电解质在1450℃下共烧得到孔隙率为70 vol.%孔隙率的纤维骨架。分别采用浸渍LSCF离子溶液和LSCF粉体悬浮液制备出纤维骨架复合阴极,并与传统的LSCF-GDC粉体阴极进行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制备的纤维骨架复合阴极具有较多的三相界面处,两种骨架阴极的极化阻抗均小于传统阴极极化阻抗。采用弛豫时间分布法分析三种对称电池的极化阻抗,明确了在GDC纤维骨架上浸渍LSCF离子溶液明显提高阴极性能的原因。构造的纤维骨架复合阴极可以克服传统阴极与电解质界面结合活性较差或因晶粒长大导致的阴极三相界面变少的问题,且在550℃~750℃的各个测试温度点,其极化阻抗值均低于传统阴极极化阻抗值约一个数量级,在650℃极化电阻仅为0.050Ω·cm^(2),小于传统复合阴极650℃下的极化阻抗0.280Ω·cm^(2)。因此本研究所获得的阴极是一种可在中低温下使用的SOFC高催化活性纤维骨架复合阴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复合阴极 纤维骨架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下载PDF
50万t/a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环烷基特种油品成套工业化装置试车及运行
16
作者 李斌 杨军 +2 位作者 牛小强 尚立慧 杨旭娥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29-31,共3页
分析了采用国内自主技术的第一套“50万t/a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环烷基特种油品成套工业化装置”的构成、工艺流程特点、原料及产品方案,介绍了自试车成功到2022年的装置运行、各系列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情况。装置的顺利投产表明:采... 分析了采用国内自主技术的第一套“50万t/a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制环烷基特种油品成套工业化装置”的构成、工艺流程特点、原料及产品方案,介绍了自试车成功到2022年的装置运行、各系列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情况。装置的顺利投产表明:采用此技术可以利用中低温煤焦油生产出优质的环烷基特种油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热解 中低温煤焦油 全馏分加氢 环烷基特种油品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悬浮床加氢中试试验
17
作者 黄传峰 杨程 +2 位作者 杨天华 李伟 杨涛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3年第5期349-351,共3页
以陕北中低温全馏分煤焦油为原料,进行了悬浮床加氢连续进料中试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催化剂加入量等工艺条件对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45℃、反应压力20 MPa、空速0.5 h^(-1)、催化剂加入量(占煤焦油的质量分数)2... 以陕北中低温全馏分煤焦油为原料,进行了悬浮床加氢连续进料中试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催化剂加入量等工艺条件对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445℃、反应压力20 MPa、空速0.5 h^(-1)、催化剂加入量(占煤焦油的质量分数)2%、氢油比(氢气体积与煤焦油质量比)2000 L/kg的优化工艺条件下,重组分转化率、沥青质转化率、液体收率、气体收率依次为84.72%,85.96%,92.45%,5.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中低温煤焦油 悬浮床加氢 加氢催化剂 反应温度 转化率 液体收率
下载PDF
新型中低温混合工质联合循环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宇 韩巍 +1 位作者 金红光 郑丹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00-204,共5页
为了更加有效地回收利用中低温余热,该文提出了一个由动力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有机结合而成的新型混合工质联合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能够利用蒸汽透平排气的低品位余热制冷,并将冷能用于动力系统的冷凝过程,从而降低蒸汽透平的排气压... 为了更加有效地回收利用中低温余热,该文提出了一个由动力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有机结合而成的新型混合工质联合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能够利用蒸汽透平排气的低品位余热制冷,并将冷能用于动力系统的冷凝过程,从而降低蒸汽透平的排气压力和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与常规混合工质动力循环相比,新循环的透平排气压力由0.44 MPa降为0.17 MPa,循环平均放热温度由79.2℃降低为39.9℃,系统热效率由10.3%提高到13.4%,系统(火用)效率由40.8%提高到53.3%。该新型循环开拓了有效利用中低温余热利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余热 回收利用 中低温混合工质联合循环 热力循环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中粗酚的萃取及其组分分析
19
作者 胡远丰 孙秀花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5期78-80,83,共4页
针对如何提取中低温煤焦油中丰富的酚类化合物、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采用甲醇与石油醚双溶剂法对中低温煤焦油进行萃取分离,有针对性的富集其中的酚类化合物并得到粗酚产品,并研究了其组成分布。结果表明:中低温煤焦油的GC/MS分析可检测... 针对如何提取中低温煤焦油中丰富的酚类化合物、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采用甲醇与石油醚双溶剂法对中低温煤焦油进行萃取分离,有针对性的富集其中的酚类化合物并得到粗酚产品,并研究了其组成分布。结果表明:中低温煤焦油的GC/MS分析可检测到108种化合物,主要有酚类化合物、烃类化合物、萘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蒽菲类化合物。当煤焦油与甲醇、石油醚的混合比例为0.25∶1∶2时对煤焦油中的粗酚萃取效果较好,酚类物质主要集中在甲醇萃取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 粗酚 提取 组分分析
下载PDF
豪瑞都江堰水泥中低温SCR脱硝工程项目建设和运行
20
作者 祝林和 张伟 +1 位作者 杨建朝 汪澜 《水泥》 CAS 2023年第5期29-32,共4页
阐述了脱硝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了中低温SCR脱硝系统的配置及选型,通过SCR系统投运前后的烟气排放指标对比分析,总结了中低温SCR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及优点,同时也为高硫烟气脱硝提供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中低温SCR技术 脱硝超低排放 高硫烟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