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9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中医“治未病”闭环管理模式的研究
1
作者 赵敏 张万方 +2 位作者 谭桂云 陈劲云 叶丹宁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1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医“治未病”闭环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广州市居民30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153例)和观察组(n=153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医“治未病”闭环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2月广州市居民30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153例)和观察组(n=153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未病”闭环管理模式,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采用成人生活质量量表(GQOLI-74)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管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GQOLI-74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居民的GQOLI-74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居民的GQOLI-74得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闭环管理模式应用于广州市居民,不仅可缓解居民的焦虑、抑郁情绪,还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管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闭环管理模式 广州市居民 心理状态 管理满意度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在高血压病预防控制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2
作者 胡宗敏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6期8-11,15,共5页
目的分析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在高血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黎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病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健康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干预组,各43例。传统组实施常规健康管理,... 目的分析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在高血压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黎平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病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健康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干预组,各43例。传统组实施常规健康管理,干预组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不同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组健康管理有效率为97.67%,高于传统组的81.40%(P<0.05);干预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33%,低于传统组的16.28%(P<0.05)。实施健康管理前,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健康管理后,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水平低于健康管理前,且干预组低于传统组(P<0.05)。实施健康管理前,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健康管理后,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低于健康管理前,且干预组低于传统组(P<0.05)。干预组健康管理满意度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较高,可降低高血压病前期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调节血脂水平,控制血压,对抑制高血压病形成进展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健康管理模式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
下载PDF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谈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军 侯阿美 +1 位作者 邹国蓉 舒云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5期115-118,共4页
慢性病是目前严重危害社会发展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建立并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是当前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医“治未病”理念延续千年,涵义丰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该理念与现代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相融合,建立起中医特色慢... 慢性病是目前严重危害社会发展的重点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建立并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是当前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医“治未病”理念延续千年,涵义丰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该理念与现代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相融合,建立起中医特色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对于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亦为当前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慢性 健康管理
下载PDF
互联网+中医治未病慢病管理模式在糖尿病的应用
4
作者 胡业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4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互联网+中医治未病”慢病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慢病管理模式干预,治疗组实施“互联网+中医治未病”慢病管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互联网+中医治未病”慢病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9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慢病管理模式干预,治疗组实施“互联网+中医治未病”慢病管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不良症状发生率方面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互联网+中医治未病”慢病管理模式,能有效防治糖尿病患者罹患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2型糖尿 互联网+ 中医 管理模式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论联合分级模式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华 王平 姚慧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703-706,711,共5页
目的 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联合分级模式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社区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 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联合分级模式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该社区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医治未病理论联合分级模式干预。2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血压变化情况、自我健康管理行为能力、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6.04±0.75)mmol/L、糖化血红蛋白(5.83±0.75)%、餐后2 h血糖(7.13±0.51)mmol/L均低于对照组[(7.52±0.81)mmol/L、(7.72±0.81)%、(8.52±0.6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129.03±10.51)、(78.04±9.15)mm Hg]均低于对照组[(135.42±10.68)、(82.62±9.71)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健康管理行为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率[5.00%(2/40)、2.50%(1/40)]均低于对照组[20.00%(8/40)、22.50%(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联合分级模式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水平,促进患者健康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住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合并高血压 中医理论 分级模式 健康管理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6
作者 杨轶 伍春玲 雷鹏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5年第1期98-101,共4页
健康管理服务在我国已有多年发展,其预防保健的观念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本文对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服务的理论背景、融合实践,以及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在服务供给、服务内... 健康管理服务在我国已有多年发展,其预防保健的观念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本文对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服务的理论背景、融合实践,以及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梳理。研究发现,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在服务供给、服务内容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不少居民已接受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然而,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认知、中西医现代科学融合、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体系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理念推广、建立中西医协同工作机制、完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病” 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服务
下载PDF
治未病思想与中医健康管理模式研究探索 被引量:19
7
作者 倪红梅 程羽 +1 位作者 郭盈盈 何裕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6-18,共3页
现行的健康管理只限于对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其理论体系缺乏从整体状态上调整干预的研究立足点。而中医学在人的健康或疾病本质状态的认识上,早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认识论和方法学。它是从整体的状态把握人的健康或疾病本质,并以状... 现行的健康管理只限于对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其理论体系缺乏从整体状态上调整干预的研究立足点。而中医学在人的健康或疾病本质状态的认识上,早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认识论和方法学。它是从整体的状态把握人的健康或疾病本质,并以状态的调整为主要调理与治疗方法。这也正是预防医学、西医学研究和认识的空白区域。据此,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理念相结合,提出"多环节切入+状态调整+线性干预"的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模式 整体观
下载PDF
社区1+1+1家庭医生签约结合中医治未病对管理痰湿型肥胖儿童的模式探析及疗效观察
8
作者 沈丽 焦露露 +1 位作者 郎卿 孙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27-0131,共5页
通过社区1+1+1家庭医生签约的管理模式,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对肥胖儿童进行中医健康管理与干预,探讨该模式的管理流程和效果。方法 2022年7月-2023年7月,对浦东新区北蔡社区管辖内7-14周岁的学校儿童,以体质指数(BMI)进行肥胖筛查,纳入6... 通过社区1+1+1家庭医生签约的管理模式,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对肥胖儿童进行中医健康管理与干预,探讨该模式的管理流程和效果。方法 2022年7月-2023年7月,对浦东新区北蔡社区管辖内7-14周岁的学校儿童,以体质指数(BMI)进行肥胖筛查,纳入60例痰湿证型的肥胖超重儿童,通过社区1+1+1家庭医生签约的管理模式,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及中药结合耳穴的方法,对肥胖儿童进行中医健康管理与干预,在6个月后评价身高、体重、腰围、BMI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干预后,60例儿童的身高增长,体质量、腰围、BMI、中医证候评分降低,且中医健康管理组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1+1+1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结合中医治未病模式对痰湿证型肥胖儿童控制体重效果明显,可以优化就诊流程,让区域内肥胖儿童体重有专业连续性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1家庭医生签约 中医 肥胖管理模式 儿童
原文传递
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的群体性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濮欣 黄娜娜 +8 位作者 黄燕 江静华 李燕明 陈勇 张灵芝 张智敏 叶慕镕 吴楚燕 潘倩仪 《中医研究》 2012年第11期8-11,共4页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技术,探讨群体性健康管理的实施模式。方法:以中山市大信新家园社区全体居民为项目实施人群,通过中医体质问卷调查,了解本社区的健康状况。并将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随机分...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技术,探讨群体性健康管理的实施模式。方法:以中山市大信新家园社区全体居民为项目实施人群,通过中医体质问卷调查,了解本社区的健康状况。并将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对照组只参加"中医四季养生计划",研究组另加"中医辨体调养和传统养生技术干预计划",监测其变化,评介其效果。结果:通过1 a时间干预后,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危害知晓率,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知晓率,高脂血症人群对自身血脂水平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1)。两组居民体质疗效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居民生命质量sF-36评分对比,干预后研究组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对社区群体进行健康管理,这种模式中医特色明显,可操作性强,群众乐于接受,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健康管理的指导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健康管理 中医辩体调养 传统养生技术/分析
下载PDF
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探索高血压前期中医健康管理模式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丹 肖丹 +3 位作者 张婷 张冀东 杨玉芳 孙贵香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3-5,共3页
高血压前期是一种亚健康状态,是介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的一种灰色地带。从中医学角度来看,高血压前期对应"潜病欲病""欲病未病"等中医未病范畴。而中医治未病理论成熟,方法多样,其指导下的中医特色健康管理路径... 高血压前期是一种亚健康状态,是介乎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的一种灰色地带。从中医学角度来看,高血压前期对应"潜病欲病""欲病未病"等中医未病范畴。而中医治未病理论成熟,方法多样,其指导下的中医特色健康管理路径规范,体系完整,能够为高血压病的防治提供方法理论支持。本文通过探索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新模式,旨在形成一个"健康管理—定期检测—健康干预—回到理想血压"的良性循环,为高血压前期的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高血压前期 中医健康管理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血压伴超重患者干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晋 宋昌梅 +6 位作者 尹超群 刘小青 孙蓓 赵全利 任军华 刘月梅 孙其伟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民居体重、血压及体质等的干预效果及模式建立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6家治未病基地的高血压伴超重或肥胖患者,进行三个月“五位一体”综合干预,记录干预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体...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民居体重、血压及体质等的干预效果及模式建立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6家治未病基地的高血压伴超重或肥胖患者,进行三个月“五位一体”综合干预,记录干预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体质、心理测评、中医体质辨识等指标数值。结果干预后受试者在体重、BMI、心理状态、偏颇体质、反应适能等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心肺功能、体脂百分比、血压变化与其依从性相关,依从性高者心肺功能明显改善,体脂百分比下降,结果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血压较前稳定,依从性差者无明显变化。结论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可明显降低患者体重、BMI,提高心肺耐力值,稳定血压及逆转高血压前期状态,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位一体”模式 高血压 肥胖 中医 健康管理
下载PDF
脑卒中高危人群“治未病”管理模式下的中医健康教育干预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蓉 马先军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治未病"管理模式下中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筛选20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治未病"管理模式下中医健康教育干预。一年后对两...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治未病"管理模式下中医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筛选20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治未病"管理模式下中医健康教育干预。一年后对两组患者行健康管理显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健康管理显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未病"管理模式下中医健康教育干预能促进脑卒中高危人群增强健康管理意识,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危人群 中医健康教育
下载PDF
论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医健康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章林 王志汕 +1 位作者 冯紫珍 陈少芳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9期28-31,共4页
张仲景上承《内经》治未病思想,躬身实践,发皇古义,丰富“治未病”的学术内涵与方法,对现代中医健康管理产生重要启示。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将仲景治未病思想归纳为养慎固元,避邪无犯;治之未乱,防之病变和瘥后防复,调和阴阳... 张仲景上承《内经》治未病思想,躬身实践,发皇古义,丰富“治未病”的学术内涵与方法,对现代中医健康管理产生重要启示。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将仲景治未病思想归纳为养慎固元,避邪无犯;治之未乱,防之病变和瘥后防复,调和阴阳3个方面;围绕人体未病、欲病、已病以及病后4个生命状态,梳理总结出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与瘥后调摄,防病复发四项健康管理原则;并援举老年2型糖尿病为例,从中医“四态”探讨仲景治未病思想对于现代中医健康管理的启示与借鉴。这对构建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提高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成效、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目标早日实现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中医 四态 健康管理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心身整合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建 鲁新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7期143-144,共2页
国家"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1月,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提出:加快建立服务提供体系,加快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加快建设服务人才队伍,探索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探索完善工... 国家"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今年1月,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提出:加快建立服务提供体系,加快推进科学技术研究,加快建设服务人才队伍,探索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探索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的实现形式,是今年工作的五项重点。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我院特色与国际标准的服务模式,从心身整合的角度,对治未病中心开展健康管理业务的必要性、理论渊源、人才需求及运作模式等方面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心身整合 健康管理
下载PDF
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社区智慧健康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15
作者 丁洪琼 刘俊香 +1 位作者 张真容 王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构建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社区智慧健康管理平台,为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搭建平台,并在社区中使用,通过平台使用数据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023年5—12月,利用平台共完成1187名社区居民体质调研,其中偏颇体... 目的探讨构建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社区智慧健康管理平台,为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搭建平台,并在社区中使用,通过平台使用数据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023年5—12月,利用平台共完成1187名社区居民体质调研,其中偏颇体质81.2%,平和质18.8%;平和质男性占比高于女性,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阴虚质及气郁质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356名居民健康管理需求调研,居民获得健康信息的最主要方式为手机服务(73.0%),最有效预防疾病的方法为多运动(78.9%)及关注体质健康(61.2%)。结论平台运行良好,社区居民接受体质健康管理需求度高。居民偏颇体质比例高。平台可为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辨识 智慧平台 健康管理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五辨”理论发微
16
作者 范春香 李鹏帆 郁东海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中医治未病“五辨”理论乃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余年“治未病”工作积淀,“五辨”理论乃治未病的核心特征,即在“辨证”理论指导下进行“辨体、辨症、辨病、辨变”。辨证论治,总体指导,辨明轻重缓急、真假主次;辨体论治,首辨... 中医治未病“五辨”理论乃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余年“治未病”工作积淀,“五辨”理论乃治未病的核心特征,即在“辨证”理论指导下进行“辨体、辨症、辨病、辨变”。辨证论治,总体指导,辨明轻重缓急、真假主次;辨体论治,首辨体质,再辨男女、长幼、习性;辨症论治,注重宏观、中观、微观之三观并重;辨病论治,参合古今、辨明标本先后及病程新久;辨变论治,明辨病位、病性、病势之变。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 辨体 辨症 辨变 中医理论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中医“治未病”理念在肺癌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17
作者 邵银燕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2期1151-1153,共3页
肺恶性肿瘤(简称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250万,具有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耐药程度高等特点[1],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5年生存率不足20%[2],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最新临床研究证实,在肺癌综合诊治中,尽早... 肺恶性肿瘤(简称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250万,具有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耐药程度高等特点[1],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5年生存率不足20%[2],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最新临床研究证实,在肺癌综合诊治中,尽早开展营养管理,提供优质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3],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又可减轻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和提高机体耐受性,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4]。目前,针对肺癌患者的营养管理策略研究相对较少,缺乏个体化指导。随着近年来中医药逐步应用于肺癌综合治疗全过程,中西医结合的营养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下,将中医药膳食疗法与西医营养管理相结合,将中医传统功法与现代运动干预相结合,建立中西医结合的营养管理新型模式[5],有助于改善肺癌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因此,本研究就中医“治未病”理念下的营养管理模式在肺癌患者营养康复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肺恶性肿瘤 营养管理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医护人员对中医“治未病”视角下健康管理的认知情况
18
作者 程波敏 黄淑芬 +1 位作者 吴珊 侯昉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3期162-164,共3页
为探究中医“治未病”视角下医护人员的健康管理工作状况,该文对中医“治未病”理念和健康管理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具体应用情况,提出医护人员健康管理中推进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方法,以此为强化其健康管理工作质量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 健康管理 医护人员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念防治糖尿病
19
作者 董云霞 《糖尿病之友》 2025年第4期64-65,共2页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从中医药的角度看,糖尿病属“消渴”,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绪失调及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在中医学看来,糖尿病的本质是阴虚、燥热,而燥热会对气阴造成损伤,进而...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从中医药的角度看,糖尿病属“消渴”,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绪失调及劳欲过度等因素有关。在中医学看来,糖尿病的本质是阴虚、燥热,而燥热会对气阴造成损伤,进而造成气阴两亏,乃至阴阳俱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热 中医 阴虚 气阴两亏 糖尿
原文传递
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评价
20
作者 董菲菲 闫立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89-192,共4页
以“治未病”的中医理论作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明确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起到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间,被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开展研究,并且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对照组内35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 以“治未病”的中医理论作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明确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起到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间,被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开展研究,并且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对照组内35例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内35例则接受基于中医“治未病”支持下的护理干预,患者总数为70例。根据各项观察指标的对比和分析结果,对不同护理方案的实际效果展开分析和评价。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7.14%)高于对照组(74.29%),结果 提示存在意义(P<0.05)。血糖指标、生活质量方面,干预前对比未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2.86%)的低于对照组(20%)。结论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实践应用体现出了较好效果,使得血糖水平可以维持在正常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有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治病” 2型糖尿 生活质量 改善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