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4篇文章
< 1 2 2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体质分类辨识技术的回顾和展望
1
作者 杨丰蔚 李竹青 +6 位作者 张钟文 唐燕 赵晓山 曲淼 王艳 王济 韩爱庆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98-402,共5页
中医体质理论寻求建立以“治未病”为基础思想的疾病预防体系,体质辨识效果直接影响后续的健康干预等措施。目前中医体质的主要辨识方法为量表法和医生四诊法,缺乏标准性和客观性。对现有中医体质辨识技术与中医体质辅助辨识技术进行整... 中医体质理论寻求建立以“治未病”为基础思想的疾病预防体系,体质辨识效果直接影响后续的健康干预等措施。目前中医体质的主要辨识方法为量表法和医生四诊法,缺乏标准性和客观性。对现有中医体质辨识技术与中医体质辅助辨识技术进行整理与回顾,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以深度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多模态数据融合思想,对未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技术的发展方向作出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中医体质辨识 多模态 人工智能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和实验室指标研究
2
作者 周杨 张圣江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因素,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比较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脂肪化程度等,为辨体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判定195例NAFLD患者的体质类型,记录血压、血糖、血脂、脂肪... 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因素,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比较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脂肪化程度等,为辨体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判定195例NAFLD患者的体质类型,记录血压、血糖、血脂、脂肪化程度等,分析中医体质与实验室指标、B超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中医体质的危险因素。结果:NAFLD患者中痰湿质42.56%、湿热质21.54%、气虚质12.82%、气郁质8.21%、血瘀质5.13%、阴虚质4.62%、阳虚质3.08%、特禀质2.05%。不同体质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NAFLD患者血压异常率较大(P<0.05)。气虚质NAFLD患者血脂异常比率较大(P<0.05)。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NAFLD患者血糖异常比率较大(P<0.05)。痰湿质NAFLD患者中度脂肪化比率较大(P<0.05)。以是否为该体质为因变量(赋值1=是,0=否),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糖也是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NAFLD的危险因素;高血脂、高血糖也是气虚质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从中医体质角度对NAFLD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采用健康宣教和生活干预为主,消除危险因素,改善体质,预防NAFL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医体质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潘廷明 官建伟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主体,纳入骨质疏松症组,另将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主体,纳入骨质疏松症组,另将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60例骨密度正常者纳入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中医体质类型,并通过Logtisic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症组气郁质、气虚质及血瘀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tisic回归分析显示,气郁质、气虚质及血瘀质是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危险体质。结论: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血瘀质、气郁质为主,二者存在密切关联,因此要重视患者体质分析,尽早辨识,尽早干预偏颇体质,以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类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关性
下载PDF
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中医体质类型与代谢风险因素的关系
4
作者 秦岭 鞠建庆 +1 位作者 王欣 王培利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例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估中医体质类型,收集代谢因素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类型... 目的: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3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例心血管病高危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估中医体质类型,收集代谢因素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和代谢风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系,并针对相关因素为阳性的高危人群做详细对比。结果:202例心血管病高危病人排名前3位的中医体质分别为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痰湿质病人腹围、同型半胱氨酸(Hcy)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病人;气郁质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其他体质病人。结论:心血管病高危病人的中医体质类型以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且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高危人群 中医体质 心血管代谢
下载PDF
从“神分体质”探讨中医体质分类
5
作者 高嘉玮 阮杏林 +2 位作者 王建挺 余永鑫 阮诗玮 《中医药通报》 2024年第3期22-25,28,共5页
阮诗玮教授比较中西方心理学的差异及以往体质分类的方法特点,提出“神质”层面上的中医体质分类的初步构建。其认为在“形神合一”的前提下,基于“神分体质”的中医体质分类法应当作为体质学说的重要补充内容;在传统中医五脏-五神-七... 阮诗玮教授比较中西方心理学的差异及以往体质分类的方法特点,提出“神质”层面上的中医体质分类的初步构建。其认为在“形神合一”的前提下,基于“神分体质”的中医体质分类法应当作为体质学说的重要补充内容;在传统中医五脏-五神-七情观念的划分模式基础上,“神质”层面的中医体质可分类为喜乐质、郁怒质、忧思质、悲哀质和惊恐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中医体质 体质学说 神分体质
下载PDF
消脂合剂和阿托伐他汀对不同中医体质高脂血症的疗效差异
6
作者 陈璐佳 刘宏飞 +1 位作者 邓艳华 周建扬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消脂合剂和阿托伐他汀治疗不同中医体质分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在发现血脂异常并使用消脂合剂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206例,每组各103例,消脂合剂治疗组为中药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为西药组... 目的回顾性分析消脂合剂和阿托伐他汀治疗不同中医体质分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在发现血脂异常并使用消脂合剂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206例,每组各103例,消脂合剂治疗组为中药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为西药组,提取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肝转氨酶,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结果在痰湿质中,中药组TC、TG、LDL-C及non-H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TC、TG、non-HDL-C明显下降(P<0.05);其中中药组TC、LDL-C、non-HDL-C下降程度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在气虚质中,中药组TC、TG、LDL-C及non-H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TC、LDL-C、non-HDL-C明显下降(P<0.05);其中中药组non-HDL-C下降程度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在血瘀质中,中药组各指标下降均不明显(P>0.05);西药组TC、TG、LDL-C及non-H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中药组TC、LDL-C、non-HDL-C下降程度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平和质中,中药组TC、non-HDL-C明显下降(P<0.05);西药组TC、LDL-C、non-HDL-C明显下降(P<0.05);中药组TC、LDL-C、non-HDL-C下降程度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消脂合剂治疗痰湿质及气虚质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而对于血瘀质、平和质体质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不及阿托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脂合剂 高脂血症 阿托伐他汀 中医体质分型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测模型的开发研究
7
作者 高颖 许欣宜 +1 位作者 刘洋 杨晓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78-1885,共8页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有效的预防策略是实施基层管理,其核心措施是进行风险评估,现有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医基层管理,因此,需将中医元素融入预测模型的开发,以指导ASCVD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目的构建...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最有效的预防策略是实施基层管理,其核心措施是进行风险评估,现有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不能很好地指导中医基层管理,因此,需将中医元素融入预测模型的开发,以指导ASCVD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7年在华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塘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邱庄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健康查体的1418名老年人(≥65岁)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辨识。于2017—2022年随访研究对象ASCVD发病情况(临床结局),随访截止于2022-11-30。将研究对象数据按照8∶2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向前逐步法构建老年人ASCVD常规预测模型(模型1)和老年人ASCVD常规+体质预测模型(模型2)。绘制基于中医体质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列线图。绘制校准曲线及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判定模型的校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判定模型的区分度。使用AUC、净重分类改善度(NRI)、综合判别指数(IDI)、临床决策曲线(DCA)对模型2与模型1进行比较,评估改善效能。结果训练集(n=1127)与验证集(n=29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模型1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共计7种预测变量;模型2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体质类型,共计8种预测变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示模型2拟合度良好,Delong检验结果显示,模型2的AUC高于模型1(Z=2.741,P=0.006),NRI=0.511(95%CI=0.359~0.663,P<0.001),IDI=0.038(95%CI=0.024~0.051,P<0.001),提示添加体质预测变量可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度。临床效用对比结果示,在5%~74%阈值概率下,使用模型2预测严重老年人ASCVD事件的净收益率优于模型1。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三酰甘油、BMI、收缩压×高血压用药史、体质类型8个预测变量的老年人ASCVD预测模型,经检验,区分度、校准度表现良好,较传统常规预测模型表现更为优秀,可以应用于老年人ASCVD个体化风险评估,指导ASCVD中西医结合基层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体质类型 老年人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从中医体质角度探讨高血压的防治
8
作者 彭杰 陈建军 +2 位作者 柏会芳 郑路路 黄靖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期105-107,共3页
中医体质学说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不同个体体质的形成、特点以及对疾病发病、传变、预后影响的研究,并以此对疾病进行防治的理论。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与中医体质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归纳近年来各研究者的相关文献数据,结合中... 中医体质学说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不同个体体质的形成、特点以及对疾病发病、传变、预后影响的研究,并以此对疾病进行防治的理论。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与中医体质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归纳近年来各研究者的相关文献数据,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从中医体质角度探讨高血压的防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高血压 治未病
下载PDF
中医体质学原理和思维在过敏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竹青 孙鹏程 +1 位作者 曲淼 王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71-574,共4页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当今世界重大卫生问题之一。西医寻找过敏原、抑制过敏反应的治疗方式非常被动,仅能短暂控制症状。而中医体质学重视体质在过敏反应中的主导作用,治疗“过敏人”有...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当今世界重大卫生问题之一。西医寻找过敏原、抑制过敏反应的治疗方式非常被动,仅能短暂控制症状。而中医体质学重视体质在过敏反应中的主导作用,治疗“过敏人”有着较好的疗效。文章聚焦于过敏性疾病中的体质思维,基于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比中西医对体质因素在过敏性疾病中认识及治疗异同,探讨了过敏体质内涵,总结了中医药防治过敏的3种体质思维及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防治过敏性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 中医体质 中医
下载PDF
中医体质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的南北方地区差异Meta分析
10
作者 吴晓睿 刘艳秋 +3 位作者 梅笑 王丹 侯逢源 刘瑞霞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88-496,538,共10页
目的:探索南北方地区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方法:筛选2009年4月至2023年8月发表的有关中医体质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的文献,以“骨质疏松”“中医体质”“osteopor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nstitution”等... 目的:探索南北方地区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方法:筛选2009年4月至2023年8月发表的有关中医体质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的文献,以“骨质疏松”“中医体质”“osteopor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nstitution”等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将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按地区进行南北方划分,对纳入文献中的体质与骨质疏松数据进行南北方差异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9篇,其中南方地区9篇,北方地区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南方地区气虚质(OR=2.46,95%CI:1.68~3.62)、阳虚质(OR=2.19,95%CI:1.83~2.63)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痰湿质(OR=0.41,95%CI:0.32~0.53)及湿热质(OR=0.56,95%CI:0.35~0.89)为其保护性体质;北方地区血瘀质(OR=2.32,95%CI:1.51~3.58)、阳虚质(OR=2.28,95%CI:1.56~3.34)及阴虚质(OR=1.68,95%CI:1.07~2.64)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较高。结论:南北方地区体质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具有差异,在南方,气虚质、阳虚质为危险因素,痰湿质、湿热质为保护因素;在北方,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为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骨质疏松症 地域差异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META分析
下载PDF
宫颈HR-HPV持续性感染者中医体质及流行病学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11
作者 申白芬 孙荣华 +2 位作者 李慧敏 胡桂华 毛东伟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121-127,共7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的特点及流行病学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妇科进行宫颈癌筛查、符合纳排标准的72例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作为阳... 目的探讨持续性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的特点及流行病学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妇科进行宫颈癌筛查、符合纳排标准的72例持续性HR-HPV感染患者作为阳性组,另收集同一时段检查的HPV阴性且无其他基础疾病的105例健康女性作为阴性组,对其中医体质、流行病学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和质与持续性HR-HPV感染呈负相关,是保护性体质;职业为自由职业或家庭主妇、机关或专业技术人员及每日进食蔬菜水果与持续性HR-HPV感染呈负相关,较职业为体力劳动者或服务业、饮食上营养不均衡人群感染持续性HR-HPV的风险低;既往性伴侣个数、衣原体感染次数与持续性HR-HPV感染呈正相关,是持续性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持续性HR-HPV感染与中医体质及流行病学相关因素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持续性感染 中医体质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学说观察中药祛湿导滞方干预痰湿质患者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丁原全 王鹏 +1 位作者 马乾章 胡大维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3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祛湿导滞方干预痰湿型体质患者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102例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祛湿导滞方治疗组62例,口服阿托伐他汀片对照组60例,干预4周后,观察两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 目的探讨中药祛湿导滞方干预痰湿型体质患者脂代谢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102例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祛湿导滞方治疗组62例,口服阿托伐他汀片对照组60例,干预4周后,观察两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TC、LDL-C、TG血含量均降低,HDL-C含量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的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总有效率9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痰湿体质转化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祛湿导滞方能显著降低痰湿体质型患者脂代谢异常引起的TC、TG、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中药 脂代谢 疗效 痰湿质
下载PDF
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BMI、情绪、睡眠质量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彭蒙蒙 冉春龙 +4 位作者 周珂青 穆昭威 白琛 李梦君 刘向哲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211-215,共5页
目的:调查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脑卒中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分析中医体质与BMI、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8—9月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地区所收集的888名脑梗死患者进行问... 目的:调查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脑卒中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分析中医体质与BMI、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8—9月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地区所收集的888名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及中医体质量表信息,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对中医体质分布与BMI分级、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及与PSQI分值差异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气虚质是豫东农村地区888例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不同性别的脑梗死患者体质分布在平和质、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种体质在年龄分布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阳虚质BMI等级分布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血瘀质、特禀质焦虑程度等级分布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抑郁程度等级分布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的PSQI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豫东农村地区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是气虚质。多种偏颇体质与脑梗死患者性别、BMI分级、焦虑抑郁程度及睡眠质量具相关性,应重视对脑梗死患者偏颇体质的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中医体质 农村地区 豫东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中医体质类型与糖尿病前期相关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4
作者 李茹 宋民 +2 位作者 石振鹏 刘振国 刘德山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糖尿病前期与中医体质相关的横断面研究,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示,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比率较高为平和质、痰湿质、气... 目的系统评价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糖尿病前期与中医体质相关的横断面研究,采用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示,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比率较高为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痰湿质在西北地区比率较大,湿热质在华南地区比率较大。与正常人相比,痰湿质、平和质、阳虚质发生糖尿病前期风险的OR值分别为3.21、0.53、0.63。结论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是中国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痰湿质是其危险因素,平和质、阳虚质是其保护因素,且不同地域各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中医体质 相关性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体重指数及中医体质与老年高血压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杨帆 谭华 +1 位作者 彭玉林 王平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人群体重指数及中医体质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武汉市某社区体检的3488名老年人群,收集人群基本资料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运用Pearson-χ2分析不同特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以及不同中医体质人群的高... 目的分析老年人群体重指数及中医体质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武汉市某社区体检的3488名老年人群,收集人群基本资料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运用Pearson-χ2分析不同特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以及不同中医体质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体重指数联合中医体质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除性别外,高血压患病率在年龄、婚姻状况、有无糖尿病及体重指数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中医体质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平和质组为对照,痰湿质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其1.396倍[95%CI(1.137~1.714)],其余中医体质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体重指数正常组为对照,超重组、肥胖组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为对照组的1.533倍[95%CI(1.281~1.836)]、2.478倍[95%CI(1.852~3.315)]。以平和质联合体重指数正常组为对照组,平和质联合体重指数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最高[OR=3.573,95%CI(2.708~4.714)]。与平和质联合体重指数正常组相比,痰湿质联合高体重指数会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结论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随体重指数的升高而明显增加,且痰湿质人群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明显增加;通过调节体重与改善偏颇体质可预防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 体质指数 中医体质
下载PDF
基于中医体质及危险因素的儿童功能性便秘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6
作者 陈洁 陈镜如 +2 位作者 周兆馨 张金 杨燕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易感中医体质及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的FC儿童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大便正常儿童为对... 目的 探讨儿童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易感中医体质及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的FC儿童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大便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进行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相关危险因素;用R-studio绘制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气虚质和阴虚质是儿童FC的易感体质,出生6个月内人工喂养、有便秘家族史、每日饮水量少、饮食过精细、少食蔬菜、排便注意力不集中和憋便是儿童F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6,校准曲线和理想曲线比较贴近,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良好(χ^(2)=8.341,P=0.401)。结论 基于气虚质、阴虚质及出生6个月内人工喂养、有便秘家族史、每日饮水量少、饮食精细、少食蔬菜、排便注意力不集中、憋便9个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儿童FC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儿童 中医体质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飞行疲劳与中医体质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 高莺平 +2 位作者 张亚萌 武敬芝 曹小勇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3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飞行疲劳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出发,调理偏颇体质,可提高飞行疲劳飞行人员的工作、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特勤科体检入院的飞行人员,发放190份调查问卷,所有飞... 目的探讨飞行疲劳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出发,调理偏颇体质,可提高飞行疲劳飞行人员的工作、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特勤科体检入院的飞行人员,发放190份调查问卷,所有飞行人员均采用疲劳量表-14(FS-14)评估疲劳程度,采用王琦团队研制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统计分析飞行疲劳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69份,飞行疲劳排在前3位的体质分别是气郁质25例,占比23.36%,痰湿质23例,占比21.50%,湿热质21例,占比19.63%,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相较于平和质是飞行疲劳发生的危险因素(OR=5.128,4.718,5.169)。结论飞行疲劳与中医体质有明显相关性,可通过中医药改善偏颇体质,提高飞行疲劳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人员 飞行疲劳 中医体质
下载PDF
2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毛仙菊 陈宇 +1 位作者 赵彩 秦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707-1714,共8页
目的:探索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SPID)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分布及相关性,为临床SPID患者进行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选取确诊为SPID的200例患者进行统计... 目的:探索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SPID)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分布及相关性,为临床SPID患者进行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选取确诊为SPID的20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SPID患者中医证型及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采用对应分析的方法探讨出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分类的相关性。结果:SPID患者体质以阳虚质(27.0%)、湿热质(21.5%)及气郁质(11.5%)为主,中医证型以寒湿凝滞证(29.00%)为主,其次为湿热瘀结证(27.50%)、气滞血瘀证(20.00%)、气虚血瘀(19.00%)、肾虚血瘀证(4.50%)。对应分析得出阳虚质与寒湿凝滞证相关,湿热质与湿热瘀结证相关,气郁质与气滞血瘀证相关,表明阳虚质人群多表现为寒湿凝滞证,同理,湿热质人群多表现为湿热瘀结证、气郁质人群多表现为气滞血瘀证。结论:SPID的易感体质为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具有相关性,体质类型影响临床证侯的发生发展,通过中医“辨体–辨病–辨证”原则,对SPID患者体质进行早干预,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体质 证型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2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毛仙菊 陈宇 +1 位作者 赵彩 秦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271-2278,共8页
目的:探索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SPID)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分布及相关性,为临床SPID患者进行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选取确诊为SPID的200例患者进行统计... 目的:探索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SPID)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分布及相关性,为临床SPID患者进行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选取确诊为SPID的20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得出SPID患者中医证型及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采用对应分析的方法探讨出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分类的相关性。结果:SPID患者体质以阳虚质(27.0%)、湿热质(21.5%)及气郁质(11.5%)为主,中医证型以寒湿凝滞证(29.00%)为主,其次为湿热瘀结证(27.50%)、气滞血瘀证(20.00%)、气虚血瘀(19.00%)、肾虚血瘀证(4.50%)。对应分析得出阳虚质与寒湿凝滞证相关,湿热质与湿热瘀结证相关,气郁质与气滞血瘀证相关,表明阳虚质人群多表现为寒湿凝滞证,同理,湿热质人群多表现为湿热瘀结证、气郁质人群多表现为气滞血瘀证。结论:SPID的易感体质为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具有相关性,体质类型影响临床证侯的发生发展,通过中医“辨体–辨病–辨证”原则,对SPID患者体质进行早干预,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体质 气滞血瘀证 中医证型 患者体质 气虚血瘀 气郁质 湿热质
下载PDF
中医体质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刘炳义 武治彪 +3 位作者 马宏宇 石梅 赵丛丛 张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8-50,共3页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中医体质学从宏观角度分析人的整体状况,研究发现心衰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具有差异,其中气虚质、阳虚质以及血瘀质在心衰患者体质分型中... 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中医体质学从宏观角度分析人的整体状况,研究发现心衰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具有差异,其中气虚质、阳虚质以及血瘀质在心衰患者体质分型中占比较大,单一体质较少,兼夹体质较多。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心衰患者其心功能标记物、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方面存在相关性。对偏颇体质进行干预可以改善心衰症状,提高临床疗效。现对中医体质与心衰相关性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心衰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心衰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