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要素之课程思政在中医外科学混合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邓燕 杨柳 +2 位作者 赖梅生 潘恩山 陈景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4期20-23,共4页
“课程思政”是中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下教育发展的产物,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规律。中医学具有融入思政教育的天然优势。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作者团队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除传统的课... “课程思政”是中国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下教育发展的产物,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规律。中医学具有融入思政教育的天然优势。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作者团队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除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外,还进行了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且围绕教师、教书育人、学生三要素,具体实施课程思政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课程思政 三要素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医外科学课程融入思政教学体会
2
作者 徐强 陈肯 +1 位作者 李如意 姜星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43-46,共4页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及专业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医学课程的教学通过医德、仁术等方面的教育,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开拓奉献精...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及专业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医学课程的教学通过医德、仁术等方面的教育,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开拓奉献精神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医外科学在理论传授、实践技能锻炼、临床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思政教学特点,能将习近平新时代背景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通过课堂授课、技能培训、临床实习等教学过程,更加全面、系统、直观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中医学专业大学生头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 中医外科学 课程思政 中医教学
下载PDF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医外科学本科教学方法探讨
3
作者 李杰辉 陈壮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3期25-28,共4页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患者的医疗需求及对医疗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同时疾病治疗复杂化和疾病谱的改变,对广大中医药事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符...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患者的医疗需求及对医疗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同时疾病治疗复杂化和疾病谱的改变,对广大中医药事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符合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通过探讨不同的本科教学模式,突出中医外科特色教学,建立全面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型应用型中医外科人才,为中医外科医疗事业提供人才保障。此文将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医外科学教学现状、教学模式及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中医外科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升本科生医学知识储备、临床实践技能水平、人文素质及科研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中医外科学 高等教育 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中医外科学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课堂融入应用
4
作者 万健民 苗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45-48,共4页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挖掘中医外科学思政元素,寻找思政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发挥全方位育人作用。中医外科学中蕴含的医德追求、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学科成就以及思维模式等思...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挖掘中医外科学思政元素,寻找思政与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将思政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发挥全方位育人作用。中医外科学中蕴含的医德追求、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学科成就以及思维模式等思政元素,是实施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与专业知识衔接紧密,可在课程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中医外科学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梅 陆慧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7期80-84,共5页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包含多个病种、内治外治并重、非常强调临床实践性的学科,是中医学临床专业学生的一门重点课程。传统单纯课堂教学模式形式枯燥、师生互动较少、临床实践时间较短,不利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和理解,对培养全面发...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包含多个病种、内治外治并重、非常强调临床实践性的学科,是中医学临床专业学生的一门重点课程。传统单纯课堂教学模式形式枯燥、师生互动较少、临床实践时间较短,不利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和理解,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医医生形成阻碍。“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填补教学资料的空白;(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加强“生生”互动;(3)丰富师生交流渠道,加强师生互动;(4)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5)采用多种考核方式,能客观综合评价教学效果。本混合教学模式为中医外科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翻转课堂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下载PDF
ESA模式结合DOPS在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张春霞 杜娟娇 +3 位作者 宁鑫 覃锋 狄钾琪 孙平良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374-37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投入-学习-运用(ESA)模式结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在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名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试验组采用ESA模式结合DOPS的方法进行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对照组... 目的探讨投入-学习-运用(ESA)模式结合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在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名中医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名。试验组采用ESA模式结合DOPS的方法进行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中医外治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包括具体操作流程、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整体表现)考核。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试验组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调查。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学生的实践操作总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的具体操作流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学生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整体表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超过85%的试验组学生认为ESA模式结合DOPS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且能培养人文素养。结论采用ESA模式结合DOPS进行中医外科学实训教学能够改善教学效果,其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实训教学 投入-学习-运用模式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引入科研思维促进中医外科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7
作者 冯营营 刘晓訸 +5 位作者 穆俊 史菀鑫 王旭 宋连英 张耀圣 商建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3期181-183,共3页
中医外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一门实践科学。中医外科学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要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使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中医外科学人才。此文从中医外科学研究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入手,旨... 中医外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一门实践科学。中医外科学研究生的培养不仅要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使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中医外科学人才。此文从中医外科学研究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入手,旨在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中医外科学研究生,对于建设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大学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思维 中医外科学 研究生培养
下载PDF
思政教育在中医外科学疮疡篇章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
8
作者 张幼雯 刘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6期168-173,共6页
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当代大学教育的核心教育之一,尤其是在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开展是培养一名德才兼备卫生工作者的重要方式。《中医外科学》是临床特色课程,本文以《中医外科学》疮疡篇章为例,依托刘... 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当代大学教育的核心教育之一,尤其是在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的开展是培养一名德才兼备卫生工作者的重要方式。《中医外科学》是临床特色课程,本文以《中医外科学》疮疡篇章为例,依托刘明教授多年教学经验,从疮疡病的疾病特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教学难点等方面,挖掘《中医外科学》疮疡篇章的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融合,最终形成中医外科学独特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中医外科学 疮疡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三平台+三维度”的中医外科学在线教学探讨
9
作者 张晴 袁锐 +2 位作者 张杨 安月鹏 王姗姗 《成才之路》 2023年第18期57-59,共3页
方法:将本科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3班和4班作为研究对象,3班为实验组,采用“三平台+三维度”在线教学模式与CBL教学法相结合。4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教师课前备课,教学中充分讲解疾病的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辨... 方法:将本科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3班和4班作为研究对象,3班为实验组,采用“三平台+三维度”在线教学模式与CBL教学法相结合。4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教师课前备课,教学中充分讲解疾病的概念、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课后复习巩固。结果:实验组基础理论、病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师生互动反馈、课堂活跃氛围、学习主动性、获取信息能力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平台+三维度” 中医外科学 在线教学 医学人才 意义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医外科学思政元素的挖掘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文霞 江琼 +2 位作者 杨成 马翔 樊文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0期184-186,共3页
在课程思政全面融入高校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挖掘中医外科学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相融合,是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中医外科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课堂... 在课程思政全面融入高校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挖掘中医外科学的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相融合,是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中医外科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课堂实践,有助于引领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医外科学的兴趣,启迪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情怀,引导学生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进而全面提升中医药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中医药人才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下载PDF
1990-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外科学项目资助概况及热点分析
11
作者 梁彪 骆华杰 +5 位作者 卢宇畅 尹相宜 夏瑜彬 黄冕 钱诗维 王振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61-67,共7页
目的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中医外科学项目资助情况,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LetPu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查询系统、梅斯医学、科研Z库数据库,获得1990-2021年NSFC资助的中医外科学研究项目,采用Exce... 目的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中医外科学项目资助情况,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LetPu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查询系统、梅斯医学、科研Z库数据库,获得1990-2021年NSFC资助的中医外科学研究项目,采用Excel2019和VOSviewer1.6.1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554项,总资助金额21233.2万元,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主要资助类型。涉及73个项目依托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高等院校是获资助主体。研究呈地区不均衡发展趋势,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区为主。资助项目研究方向集中在银屑病、乳腺癌、糖尿病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男性不育症等疾病,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中药复方、中药单体、中医治则治法等。研究热点有信号转导通路、凋亡、自噬、免疫、微环境、外泌体、创面修复、肠道菌群、组学研究、巨噬细胞极化等。结论NSFC对中医外科学项目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学术资源向中医药高等院校集中明显,地区发展不均衡;资助项目集中于临床常见病种,近年呈多学科联合和新兴技术手段交叉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医外科学 资助概况 热点分析
下载PDF
中医外科学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挖掘整理的探索和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廖承成 王金容 +3 位作者 张艳菊 严妍 邹旭辉 林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4期76-80,共5页
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使命。为了培养中医学生良好职业态度、职业作风、道德素养。课题组以《外科正宗》等中医古籍作为主要研究和整理的对象,对中医古籍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充分发掘,发现... 医学生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使命。为了培养中医学生良好职业态度、职业作风、道德素养。课题组以《外科正宗》等中医古籍作为主要研究和整理的对象,对中医古籍中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充分发掘,发现很多可以体现课程思政的元素及内容。在授课中始终坚持“专业技能+思政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改革,发现搞好课程思政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寓教于乐,起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对中医古籍之中蕴藏着大量医学人文思想进行发掘,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课程思政 中医古籍 医学人文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雨课堂下《中医外科学》中“皮肤性病疾病”教学法的研究
13
作者 庞艳阳 靖春颖 刘洪波 《教育进展》 2023年第10期7331-7337,共7页
《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生专业必修考试课程,不仅会对学生今后的临床打下坚定理论基础,也对学生坚定专业信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皮肤性病章节作为整本书的重点,却也是最难的部分,单一的传统课堂,对于皮肤疾病... 《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生专业必修考试课程,不仅会对学生今后的临床打下坚定理论基础,也对学生坚定专业信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皮肤性病章节作为整本书的重点,却也是最难的部分,单一的传统课堂,对于皮肤疾病症状和皮损的描述类似,容易让学生困惑、丧失专业信心的负面影响,因此急需适应新模式的教学改革。本文通过对《中医外科学》中“皮肤性病”章节教学中遇到问题进行分析,借助雨课堂,实行“看病识图”联合“抽丝剥茧”的教学法,极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学 皮肤性病 雨课堂 看病识图 抽丝剥茧
下载PDF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启飞 龚冠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6期43-44,50,共3页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及移动智能设备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教育,网络发展促使教育变革。中医历史悠久,中医外科学是我国中医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中医外科学教学的...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及移动智能设备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教育,网络发展促使教育变革。中医历史悠久,中医外科学是我国中医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中医外科学教学的要求,中医外科学教学迫切需要一场顺应时代与国情的变革。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阐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意义,介绍其具体实施过程与实践反思,以探索中医教育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中医外科学
下载PDF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高专中医外科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李庆龄 姜蕾 +1 位作者 李春巧 徐传庚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7期69-72,共4页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成果导向理念探索中医外科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应用效果。具体措施如下:对接岗位,明确并细化学习目标;灵活使用线上平台,集中学生注意力;优化考核评价。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培...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成果导向理念探索中医外科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应用效果。具体措施如下:对接岗位,明确并细化学习目标;灵活使用线上平台,集中学生注意力;优化考核评价。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理念 中医外科学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医教协同背景下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16
作者 陈如兵 王祖龙 +2 位作者 琚保军 李霄 李佳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8期0041-0044,共4页
医教协同是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医教协同背景下,结合院-校实际医疗和教学情况,严格统筹落实校-院资源协调与共享,多途径优化中医外科学专业... 医教协同是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医教协同背景下,结合院-校实际医疗和教学情况,严格统筹落实校-院资源协调与共享,多途径优化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可以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理论、科研及临床实践技能方面的同步提升,为中医外科行业输出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和熟练技能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教协同 中医外科学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下载PDF
CBS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的应用
17
作者 刘钰 石志强 师建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3期21-23,共3页
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将案例教学法(CBS)应用于中医外科学教学,通过临床案例展示、教师启发,让学生进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辨证论治和三因制宜的模拟临床情境当中,培养学生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临床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此文深入剖析了内... 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将案例教学法(CBS)应用于中医外科学教学,通过临床案例展示、教师启发,让学生进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辨证论治和三因制宜的模拟临床情境当中,培养学生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临床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此文深入剖析了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外科教研室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运用CBS教学法对中医外科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举措,以培养“能临床”“用中医”“爱中医”的中医专业医学生;以期通过深入探讨为同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 案例教学法 中医外科学 模拟操作 四诊合参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医学专业“中医外科学”课程构建及效果评价
18
作者 王小莉 屈煦 +5 位作者 罗艳玲 王李雯 梁晓雅 李文娜 王用峰 梁俊芳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19-124,共6页
目的了解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对“中医外科学”的认知、课程构建和效果评价情况,为更好地开展“中医外科学”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陕西中医大学2016级中医学专业38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学生对“中医外科学”的课程认... 目的了解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对“中医外科学”的认知、课程构建和效果评价情况,为更好地开展“中医外科学”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陕西中医大学2016级中医学专业389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学生对“中医外科学”的课程认知、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评价以及核心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学生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中医学专业为第一志愿的比例为78.70%;47.93%的学生表示喜欢中医学专业,48.52%为家人或朋友推荐。中医学专业开设“中医外科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评分≥3)的比例分别为97.24%和97.64%。97.34%的学生愿意学习“中医外科学”,且94.38%愿意(评分≥3)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学习;愿意学习课程的主要原因为课程知识非常重要(90.27%),不愿意学习原因为专业性太强(2.96%)。学生以掌握“中医外科学”知识为主要目标(75.44%),喜欢课程(56.51%)和课程对将来工作有用(97.34%)为推动学习的主要因素。课程开设学期合理的比例为30.47%,34.91%的学生认为第七学期开设更合理;学生对授课内容、选用教材和学时的满意度(评分≥4),分别为89.05%、79.59%和86.09%。学生对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64.50%)、乳房疾病(63.02%)和疮疡(61.24%)的知识掌握程度较好(评分≥4),而对其他外科疾病(42.60%)的知识掌握程度较低(评分≥4)。聚类分析显示,肛肠疾病、瘿、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和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对分类的作用较大(PI>0.80),可将“中医外科学”各章节知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讲授。结论该校中医学专业“中医外科学”课程构建相对合理,学生满意度较高,需进一步优化课程开设学期、教材各章节教学安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中医外科学 课程认知 课程构建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基于FD-QM标准在《中医外科学》混合式课程的课程设计
19
作者 覃锋 张力 +1 位作者 张春霞 刘明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6期0156-0159,共4页
课程设计是教师对课程的前置性思考和总体性规划,是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课程设计也是一门课程教学成败的先决条件,因此一流的课程必然以良好的课程设计为基础FD-QM标准聚焦于混合式课程的“课程设计”,正契合了我们在混合式... 课程设计是教师对课程的前置性思考和总体性规划,是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课程设计也是一门课程教学成败的先决条件,因此一流的课程必然以良好的课程设计为基础FD-QM标准聚焦于混合式课程的“课程设计”,正契合了我们在混合式课程建设中的需要。本文通过将FD-QM标准的课程设计模式用于《中医外科学》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QM标准 中医外科学 混合式课程 课程设计
下载PDF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混合式教学在《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
作者 廖承成 尹瑞文 +2 位作者 邹旭辉 严妍 张树媛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年第4期0038-0042,共5页
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推送教学资源。使传统中医临床教学工作便捷、快速。通过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开展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而且学习不受时间及地点限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推送教学资源。使传统中医临床教学工作便捷、快速。通过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开展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而且学习不受时间及地点限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培养医学人才,可能是将来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探索现代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是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混合式教学 中医外科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