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8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思维培养在针灸对外教育中的重要性
1
作者 宋晓宾 任健 +4 位作者 李冬 马柯 于悦 李奕 李修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0期24-27,共4页
文章讨论了针灸对外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及教材的选定、课程的设置、对外教育师资的建设、临床实习的安排等方面,强调了中医思维培养与这些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指出了中医思维培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也是保障针灸对外教育质量的根... 文章讨论了针灸对外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涉及教材的选定、课程的设置、对外教育师资的建设、临床实习的安排等方面,强调了中医思维培养与这些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指出了中医思维培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也是保障针灸对外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就要真正从根本上重视培养海外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标,而也只有以此为长远目标,才能提高其针灸临床诊疗水平,推动针灸对外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内院校和相关机构的教学口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 留学生 针灸学 中医对外教育
下载PDF
从感而遂通浅谈系统思维在中医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影响
2
作者 刘凌云 严灿 吴丽丽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647-1650,共4页
中医思维是一种非还原性的系统思维,是遵循天地自然包括生命现象的系统特性和规律,来理解并研究生命活动的思维方式。中医的系统论思维是中医学术的内在本质之一,是其学术特色和优势的精髓与核心,在某种程度上和西医还原论思维可以形成... 中医思维是一种非还原性的系统思维,是遵循天地自然包括生命现象的系统特性和规律,来理解并研究生命活动的思维方式。中医的系统论思维是中医学术的内在本质之一,是其学术特色和优势的精髓与核心,在某种程度上和西医还原论思维可以形成和谐互补。中医系统思维强调元整体的不可分割性、系统质的非加和性以及自组织的有序稳定性,加强系统思维的中医临证思维能力培养可以对生命系统的认识及临床疗效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而遂通 系统思维 中医思维
下载PDF
基于培养学生中医思维目标的经典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3
作者 田露 任海燕 +3 位作者 赵宏杰 孔宪斌 蔡佳丽 唐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0期14-16,共3页
中医思维体现和影响着中医人的素质和修养,是成就高水平中医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方针的指导之下,随着“新医科”的建设与实施,中医思维成为新时代中医学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和构建中医学... 中医思维体现和影响着中医人的素质和修养,是成就高水平中医师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方针的指导之下,随着“新医科”的建设与实施,中医思维成为新时代中医学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和构建中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文章将从渗透传统文化、“点破”思维方法、重视思维训练三个方面略谈在经典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 经典课程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高职护生中医思维培养的再思考
4
作者 郑涛 尚洪宇 高丛姗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国家高度重视人民高度信赖的基础上,如何对高职护生开展中医药教育,培养其中医思维能力。文章从中医适宜技术、中西医思维差异和中医学发展情况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高职 护理 中医思维
下载PDF
取象思维在中医思维培养中的重塑和探索
5
作者 刘凌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418-1421,共4页
思维方式决定学术视野,中医和西医的差别,因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学术视野。取象思维作为重要的一种中医思维方式,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依靠比喻、象征、联想、类推等思维方法,反映、理解、加工主客体对象或客体信息并施于临证。理... 思维方式决定学术视野,中医和西医的差别,因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学术视野。取象思维作为重要的一种中医思维方式,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依靠比喻、象征、联想、类推等思维方法,反映、理解、加工主客体对象或客体信息并施于临证。理清取象思维的性质、特点以及当前中医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加强中医人才思维能力培养和积极推进中医教育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象思维 中医思维 培养
下载PDF
肿瘤科以启发式教学传承中医思维的培养模式探索
6
作者 王芹 龚亚斌 +2 位作者 杨文笑 周迪 许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7期178-180,共3页
中医思维是中医学传承发展的重要培养因素。中医肿瘤科学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近十余年蓬勃发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灵活运用和传承中医思维是中医肿瘤科医生的使命及任务。科室结合自身特点,探索采用“实践-理论-反思-探究”启发式传承中... 中医思维是中医学传承发展的重要培养因素。中医肿瘤科学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近十余年蓬勃发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灵活运用和传承中医思维是中医肿瘤科医生的使命及任务。科室结合自身特点,探索采用“实践-理论-反思-探究”启发式传承中医思维,带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思考、学习、应用、再思考,使其将中医思维深印于脑中并转化后,熟练应用于临床;建立完整的培养模式,培养专业技能,塑造医德医风,使中医思维在传承的基础上得到开拓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 中医肿瘤科学 启发式教学
下载PDF
以培养中医思维为核心的非中医药学专业中医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优化初探
7
作者 李亚敏 姚建平 +1 位作者 王君明 王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1期17-20,共4页
非中医药学专业中医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四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课时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专业认同感弱且较难形成中医思维、线上线下不能有效衔接而影响教学效果、现代科学背景下的非中医药学专... 非中医药学专业中医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四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课时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专业认同感弱且较难形成中医思维、线上线下不能有效衔接而影响教学效果、现代科学背景下的非中医药学专业学生中医文化积淀不足等问题。师资队伍方面,跨学科的教学对教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以上诸多问题,作者结合教学经历,建议在此类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为核心,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涉猎以增强文化积淀和自信,培养学生专业与中医药相关性的认同感,同时增强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必要时设置专门授课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专业 中医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中医思维
下载PDF
基于中医思维培养的经典与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8
作者 温姗 邓贤斌 +2 位作者 孙良生 颜芳 曾祥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岭南班以“厚基础、强能力、重思维、显特色”为特征。为顺应新时代中医人才培养的需求,达到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岭南班基于中医思维培养进行了经典与临床实践课程教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岭南班以“厚基础、强能力、重思维、显特色”为特征。为顺应新时代中医人才培养的需求,达到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岭南班基于中医思维培养进行了经典与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实施岭南班一、二年级经典与临床课堂讲座教学和五年级临床实践课程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及中医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推广价值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培养 经典与临床实践课程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角下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思维的路径探索
9
作者 韩朝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期0040-0043,共4页
“三全育人”视角对于中药专业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自信,就必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安排以及整体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入手,更加系统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基于此,文章探讨“三全育人”视... “三全育人”视角对于中药专业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自信,就必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安排以及整体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入手,更加系统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基于此,文章探讨“三全育人”视角之下中药药理学教学的开展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汇通中西的能力,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中医药理论指导科学实践。将职业素养纳入药理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建设的标准,将思想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更加系统的中医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及综合思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中药药理学 中药学专业 中医思维
下载PDF
中医思维引导针灸推拿学走出发展误区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灼琴 曾卫红 +1 位作者 周桂飞 张坤木 《光明中医》 2023年第4期765-767,共3页
中医药学科建设离不开学校教学、医院临床和科研机构3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针灸推拿学目前在教学、临床和科研等方面的发展进入了一定的误区,如教学上重针灸推拿学的技术操作,轻中医思维的指导;临床上重局部解剖异常的治疗,轻人体整体功能... 中医药学科建设离不开学校教学、医院临床和科研机构3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针灸推拿学目前在教学、临床和科研等方面的发展进入了一定的误区,如教学上重针灸推拿学的技术操作,轻中医思维的指导;临床上重局部解剖异常的治疗,轻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科研重专科技术层面的重复研究,轻跨学科合作交流的深入研究等,总的来说就是针灸推拿学的发展因为缺乏中医思维这一“道”的指导,使得针灸推拿学这一“术”的教学、临床与科研发展走进了误区。因此,此文提出在中医思维引导下走出针灸推拿学发展的误区,希望为针灸推拿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针灸推拿学 医学教育
下载PDF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医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1
作者 程芳 李丹 +1 位作者 王雅咪 胡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0期0082-0085,共4页
中医学拥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通过前辈的不断传承、积累和创新,形成了现代的中医学理论。在中医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今天,探讨中医基础理论,改变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不恰当观念,拓宽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 中医学拥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通过前辈的不断传承、积累和创新,形成了现代的中医学理论。在中医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今天,探讨中医基础理论,改变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不恰当观念,拓宽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方式,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中医基础理论具有独特的重要性,正确认识中医思维,坚持传承和创新,才能为中医学的持续发展建立良好的市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思维 创新 途径
下载PDF
中医思维刍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红喜 张梓健 +2 位作者 刘洁 曹志文 焦琳 《光明中医》 2023年第1期56-59,共4页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以来为中国劳动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立足于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形成了带有自身特色、迥异于现代医学思维模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了解...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以来为中国劳动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立足于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形成了带有自身特色、迥异于现代医学思维模式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了解中医思维特点,探寻中医思维方式的起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医思维,传承中医文化,从而促进中医现代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哲学
下载PDF
张锡纯的中医思维运用探讨
13
作者 邓思琦 林琴韵 杨朝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8期4-6,共3页
中医思维是在中华民族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基础下、特有的社会环境条件和古代哲学思想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指导中医理论形成和指导中医临床辨证建立理法方药的思维模式。张锡纯在时代的思潮中、大相径庭的中西医学下,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 中医思维是在中华民族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基础下、特有的社会环境条件和古代哲学思想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指导中医理论形成和指导中医临床辨证建立理法方药的思维模式。张锡纯在时代的思潮中、大相径庭的中西医学下,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将中西汇通、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成为了近现代我国中医界的医学泰斗。文章通过阐述中医思维的含义,在张锡纯的临床医案中追寻其在治疗疾病时所体现的中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下载PDF
浅析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
14
作者 王宝剑 陈卫衡 +6 位作者 王庆甫 陈兆军 祁印泽 李昕宇 陈月峰 代文达 马玉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5期60-63,共4页
目前中医骨伤科学教学过程中有弱化中医思维的趋势。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要采纳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使其得到传承。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是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改变中医骨伤科学教学现状... 目前中医骨伤科学教学过程中有弱化中医思维的趋势。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要采纳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案使其得到传承。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是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改变中医骨伤科学教学现状,培养中医骨伤科学复合型人才。加强中医思维能力培养可以从重视传统骨伤科经典,提倡医教研协同的培养模式,倡导从基于问题的教学(PBL)、基于案例的教学(CBL)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入手,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未来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具备中医思维的骨伤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 教学 中医思维
下载PDF
基于思维导图从方剂学角度提升本科生的中医思维能力
15
作者 高丽 武立雅 +5 位作者 魏楠楠 张唯依 李津 周文静 马艳苗 冯玉华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286-1289,共4页
中医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实际运用能力非常重要。《方剂学》是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方剂学专业的学科特点,依托并运用思维导图所具有的条理性、简明性、发... 中医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实际运用能力非常重要。《方剂学》是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方剂学专业的学科特点,依托并运用思维导图所具有的条理性、简明性、发散性和整体性等特征,将《方剂学》知识与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并有助于中医思维的建立与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学 思维导图 中医思维
下载PDF
CBL结合PBL双轨双向式教学法在中医思维课程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伶改 祝盼盼 +5 位作者 李富 徐升 姚巧娜 章美玲 刘英锋(指导) 王茂泓 《光明中医》 2023年第22期4479-4483,共5页
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中医思维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提出CBL结合PBL双轨双向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在案例中探求理论,在问题中总... 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中医思维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提出CBL结合PBL双轨双向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在案例中探求理论,在问题中总结知识,改变传统“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中医特色理论指导临床诊治的能力,塑造学生中医思维,强化学生运用中医思维的意识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思维 双轨双向式教学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伤寒论》经方中的中医思维探究及发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孟晓媛 鞠宝兆 +1 位作者 谷松 刘继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3-55,共3页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经典的基础,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奠定中医临床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对于临床遣方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记载的经方不但蕴含着作者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而且蕴藏着深奥的中医思维与方法。桂...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经典的基础,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具有奠定中医临床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对于临床遣方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记载的经方不但蕴含着作者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而且蕴藏着深奥的中医思维与方法。桂枝汤、苓桂剂等经方在配伍组成、治则治法以及临床施治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着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思维与理念,对于这些经典方剂,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做到知行合一,掌握经方中蕴含的中医思维,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经方 中医思维
原文传递
中医思维初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红宁 严小军 单思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5期730-732,共3页
思维的本质是运用知识,在世界观的框架中,处理信息的过程,其形成取决于世界观及已有的知识与信息。而中医思维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世界观。相对于以还原分析为主的现代科学思维而言,中医思维的世界观是自然观、整体观与辩证观。中... 思维的本质是运用知识,在世界观的框架中,处理信息的过程,其形成取决于世界观及已有的知识与信息。而中医思维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世界观。相对于以还原分析为主的现代科学思维而言,中医思维的世界观是自然观、整体观与辩证观。中医学发展必须在保持与发扬传统中医思维特色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建立现代中医思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 中医思维 世界观 自然观 整体观 辩证观
下载PDF
多维度全方位推动中医思维培养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克祥 陈沁 +6 位作者 林雪娟 闵莉 伍娟 谢丽华 夏淑洁 徐顺贵 李灿东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年第4期396-399,415,共5页
中医思维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生命。强化中医思维、夯实临床技能是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医思维培养的“弱化”、“西化”和“僵化”问题较为突出。文章梳理中医思维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 中医思维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生命。强化中医思维、夯实临床技能是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医思维培养的“弱化”、“西化”和“僵化”问题较为突出。文章梳理中医思维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国学基础;强化经典学习、注重临证体验;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技能训练;重视基地建设,拓展课外实践”等方面入手,思考并探索中医思维培养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 国学基础 中医思维 临床技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