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挖掘古代治疗偏头痛的用药和时代规律
1
作者 张瑶 付兴 +6 位作者 侯鉴宸 周冉冉 杨凤 李芊芊 葛飞 罗亚敏 陶晓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3,81,共6页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偏头痛的古代方剂,挖掘其用药和时代规律,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不同时代药物种类、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偏头痛的古代方剂,挖掘其用药和时代规律,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不同时代药物种类、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频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和关联分析挖掘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中药和药物关联情况。结果:共筛选出266首方剂,涉及337种中药,各年代方药不全相同,但均喜用温性、苦味或辛味,归肺、肝或脾的中药。其中,最核心的中药为川芎、防风和当归,并常用甘草、细辛、防风和川芎相配伍。结论:各年代医家辨治偏头痛用药不尽相同,但其用药思想包括性味归经等基本相同,从汉唐至清代整体一脉相承,总不离祛风、活血、止痛和从肝论治,可为现代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数据挖掘 中医方剂大辞典 古今医案云平台 用药规律 时代规律 关联规则 复杂网络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妇人癥瘕组方规律
2
作者 任依凡 赵永庆 +2 位作者 李享书 程林南 李冰冰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妇人癥瘕用药组方规律。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妇人癥瘕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Apriori关联规则、熵层次聚类等数据...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妇人癥瘕用药组方规律。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妇人癥瘕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Apriori关联规则、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妇人癥瘕用药组方规律。结果共纳入274首方剂,313味中药,主归肝、脾两经,性味以辛、温为主,高频药物有当归、肉桂、大黄、桃仁等,高频药物组合有当归-赤芍、当归-川芎、当归-延胡索等,并衍生候选新方8组。结论历代医家论治妇人癥瘕时多重视肝、脾两脏,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在此基础上还兼顾扶正、温通之品的应用,以及注重虫类药运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借鉴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人癥瘕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组方规律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3
作者 张金保 张晶晶 +5 位作者 夏鹏飞 段海婧 陈红刚 王倩 赵文龙 康生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44-3851,共8页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Excel、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相关方剂基本信息,IBM SPSS Modeler、VOSviewer、Cytoscape软件对配伍中药性能、功效、关联规则、方剂主治等进行数据挖掘,并...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Excel、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相关方剂基本信息,IBM SPSS Modeler、VOSviewer、Cytoscape软件对配伍中药性能、功效、关联规则、方剂主治等进行数据挖掘,并从高频的方剂、高频归经、药物用量及比例3个维度考察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得到646首方剂,甘草、黄芩、赤芍、当归、栀子等99味中药的配伍频次≥20次,性味以寒性,苦、辛、甘味为主,大多归肺、肝、胃经,功效以清热、解表、补虚为主,主治应用包括虚劳、目赤肿痛、骨蒸、黄疸等。黄芩-栀子-赤芍-甘草关联度最高,是组方核心药物。归肺经中药以柴胡主药,配伍甘草、黄芩等;归肝经中药以大黄、柴胡为主药,配伍赤芍、当归、鳖甲等;归胃经中药以大黄为主药,配伍甘草、枳壳、黄连等。大黄、柴胡用量均主要在3~15 g范围内,比例以1∶1最多,相关方剂组成以黄芩、栀子、赤芍等中药为主,主要治疗目赤肿痛、闭经等。相关方剂在防治肝系疾病方面的应用最多。结论本研究阐明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可为科学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大黄-柴胡药对 中医方剂大辞典 组方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乳蛾病内服方剂用药规律的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浩津 金宣佑 +2 位作者 赵远航 李函蔚 安雪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寻历代医家在中医药治疗乳蛾病方剂的用药规律与遣方思路。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中搜索“主治”或“功效”之中明确提到“乳蛾”“喉蛾”“单蛾”“双蛾”等病症的内服药方,并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Modele... 目的:探寻历代医家在中医药治疗乳蛾病方剂的用药规律与遣方思路。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中搜索“主治”或“功效”之中明确提到“乳蛾”“喉蛾”“单蛾”“双蛾”等病症的内服药方,并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2、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所提取的中药数据、方剂内容等进行组方规律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手段,对单药、对药等进行探索。结果:乳蛾病的内服方剂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前三味药物为甘草、桔梗、薄荷,出现频率最高的药对为甘草—桔梗,出现频率最高的角药为桔梗—防风—甘草,候选处方有:方1为甘草—桔梗—防风—荆芥—连翘—黄芩—金银花—当归,方2为鲜地黄—栀子—山豆根,方3为玄参—牛蒡子,方4为黄连—大黄,方5为薄荷—僵蚕,方6为麝香—冰片—牛黄。结论:在如今的乳蛾临床治疗中,应重视肺、肝、胃三脏腑。在辨证论治中不应被火热一因所迷惑是非,直下苦寒药物,而应辨虚实、明阴阳、查脏腑、清是非,后再遣方用药,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蛾 数据挖掘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目痛的用药规律
5
作者 闫起 李泽光 +3 位作者 梁华 周忠光 杨波 姜北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目痛的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目痛的方剂,将纳入方剂所涉及的药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研究其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规律,并对...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目痛的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目痛的方剂,将纳入方剂所涉及的药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研究其用药的四气、五味、归经规律,并对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及新方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筛选出内服方88首,涉及药物160味。四气以寒性药最多,共76味(47.50%),五味以辛味药最多,共52味(32.50%),归经以肝经最多,共34味(21.25%)。(2)使用频次统计:使用频次≥8次的药物有27味,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防风(36次,40.91%)、菊花(28次,31.82%)、当归(28次,31.82%)、川芎(27次,30.68%)、黄芩(22次,25.00%)。(3)高频中药关联分析:可得到4类药物,分别为辛散疏风类、明目退翳类、清热泻火类和养血祛风类。(4)组方规律分析:得到12首新处方,功效分别为凉血解毒、理气散瘀、养血疏风、祛风明目、清热化瘀、疏风理气、祛风化痰、清热生津、清宣疏风、疏风退翳、清热消肿、泻火解毒。结论目痛是以肝经为主的脏腑失调,外邪侵袭的结果。治疗目痛多以疏散风邪、安和脏腑、兼顾虚实、同调气血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目痛 用药规律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黄芪今方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6
作者 师亮亮 魏本君 +5 位作者 张利英 陈亚萍 张尚祖 王佳伟 王帅哲 刘志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214-220,共7页
目的 通过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二版)含黄芪今方组方和应用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和基础研究做出指导。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黄芪的今方,利用Excel 2021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使用SPSS Statistics 22.0、Cytoscape 3.8.... 目的 通过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二版)含黄芪今方组方和应用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和基础研究做出指导。方法 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黄芪的今方,利用Excel 2021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使用SPSS Statistics 22.0、Cytoscape 3.8.1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分析含黄芪今方的主治疾病、证候、功效及组方规律。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统计了522首含黄芪的今方,其中涉及中药597种,主治140个,功效360个,证型119个,其中温性药和甘味药最多,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药物类型以补虚药最多,方剂类型以补益剂最多,剂型中汤剂最多。通过对522首含黄芪今方的分析,获取黄芪药物组合129组,基于黄芪的主治疾病,选择“虚劳”“痹病”“月经不调”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出黄芪在不同疾病和不同配伍中发挥不同的功效。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黄芪的今方临床应用广泛,以补益气血为主,因此对黄芪今方进行数据挖掘,能进一步了解黄芪在现代临床应用中的进展,更加准确地体现出黄芪在临床中发挥的优势,从而找到最佳的配伍规律,为今后指导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黄芪 今方 数据挖掘 配伍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尿血用药规律
7
作者 徐义峰 王茂泓 +5 位作者 晏子友 张金磊 胡琳 王钰 李福生 皮持衡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7-41,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尿血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根据标准筛选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尿血的方剂,对其进行方药名称规范,运用Ms Excel 2016进行频数统计,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尿血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根据标准筛选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尿血的方剂,对其进行方药名称规范,运用Ms Excel 2016进行频数统计,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等进行关联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共收集139首治疗尿血的方剂,涵盖中药140味;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涉及21味,依次为生地黄、甘草、当归、黄芩等。药物应用规律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药性多寒、温、平,药味多甘、苦、辛,归经分类中,多入肝、心、肺经。选取13味高频药物(使用频次≥15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6种;因子分析提取出5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尿血的治疗以补血活血、清热凉血、利尿通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尿血 关联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乳房疾病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
8
作者 唐水蓉 刘明明 +1 位作者 赵益 孙有智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32-37,共6页
目的: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乳房疾病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乳房疾病方剂的组成药物及其四气五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使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分析高频药物的四气、五... 目的: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乳房疾病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乳房疾病方剂的组成药物及其四气五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使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分析高频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分布,以及高频药物组合的配伍特点。结果:纳入方剂334首,主治病种主要为乳痈和吹乳,共涉及药物505种,使用频次大于50的药物有13味,从高到低依次为甘草、当归、白芍、白芷、黄芪、川芎、金银花、人参、大黄、青皮、瓜蒌、乳香和贝母。药物的四性分布无明显差异,五味方面,苦、辛和甘味占比较高,而酸、咸味占比极低,归经则以脾、肝、心、胃、肺经居多。补气养血和疏肝理气类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其余依次为活血祛瘀、祛湿化痰散结、清热祛风、拔毒生肌、收敛固涩和滋补阴阳类。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119个,常用3味药物组合58个,4味药物组合14个,当归、川芎、芍药、黄芪、柴胡、人参、青皮、陈皮、升麻、瓜蒌、金银花、生地黄为此类方剂的核心药物组成,使用频率最高且常相互配伍。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乳房疾病方剂以治乳痈和吹乳者居多,用药以养血补气、疏肝行气、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之品为主,辅以化痰、祛湿、祛风和消肿散结之品,这些药物常相互配伍,其中以补虚药配伍泻实药的组合最为常见,提示乳房疾病多虚实夹杂,治疗当扶正和泻实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乳房疾病 配伍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探讨调治痰湿体质相关病证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9
作者 方旖旎 王琦 +3 位作者 李天星 李竹青 崔殿坤 杨正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4期68-72,共5页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调治痰湿体质相关病证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并演化新方,为调治痰湿体质相关病证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调治痰湿体质相关病证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采用关联规则...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调治痰湿体质相关病证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并演化新方,为调治痰湿体质相关病证提供参考和思路。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历代调治痰湿体质相关病证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调治痰湿体质相关方剂药物的使用频次、组方规律、药物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组合。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145首,涉及药物236种,使用频次≥10的药物有28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茯苓、半夏、甘草。得到常用中药组合26个,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位分别是半夏-茯苓、甘草-茯苓、半夏-陈皮;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2个,包括木香-藿香-青皮;藿香-青皮-草果等;聚类获得12个新处方,包括木香-藿香-青皮-草果;陈皮-甘草-山药-茯苓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调治痰湿体质相关病证方剂在治疗上以燥湿化痰为主,健脾、活血、消食为辅。本研究为中医从药物方面调治痰湿体质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可探索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湿体质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痿症的组方规律
10
作者 彭高强 文颖娟 仝武宁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409-412,共4页
目的 探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痿证(重症肌无力)的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痿证的90首方剂,对其药物种类、四气五味以及归经进行频次统计;运用关联规则、熵聚类方法分析痿证方药组合规律。结果 在治疗痿... 目的 探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痿证(重症肌无力)的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痿证的90首方剂,对其药物种类、四气五味以及归经进行频次统计;运用关联规则、熵聚类方法分析痿证方药组合规律。结果 在治疗痿症90首方剂中,共涉及174味中药,药物使用频率≥12次的共有24味,以牛膝、当归、熟地为最多;用药以温性、甘苦,归肾、肝、脾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出25组药物组合,经熵聚类分析出8首治疗痿症的新方。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痿症多以补肾养肝健脾为主,所选用药物多具有活血补血、祛湿补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症(重症肌无力) 组方规律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地龙组方规律
11
作者 李雷 赵婧 +1 位作者 张汉明 张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0-1245,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地龙方剂组方规律,为地龙现代临床应用和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地龙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配伍药物频次、性味归...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地龙方剂组方规律,为地龙现代临床应用和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地龙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配伍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频次、主治病证频次;使用平台软件内置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地龙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选择频次较高的病证“痹证”和“跌打损伤”进行用药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新方组合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含地龙方剂281首,包含药物287味,常用组合药物29种(频次≥20);配伍药物药性四气以温、寒频次为多,二者共占总频次的73.5%;五味以辛味频次最高,苦、甘、咸频次各次之,此四者共占总频次的95.9%;归经频次以肝、脾、心、胃、膀胱、肾、肺经居前7位(频次均≥400),共占总频次的91.8%。含地龙方剂主治病证共103种,其中频次≥6的病证有18种,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20%)为制川乌、乳香、没药、当归、麝香。分析“痹证”和“跌打损伤”用药规律,得到治疗“痹证”病证关联药物15组(置信度为1),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31.8%)为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威灵仙、五灵脂;得到治疗“跌打损伤”病证关联药物20组(置信度为0.9),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31.5%)为制川乌、乳香、没药、自然铜、苏木、当归、血竭。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地龙多与活血化瘀类、祛风湿类药物配伍,组方用药法度清晰。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含地龙方剂能科学、直观体现地龙的组方规律;分析主治病证所得的核心用药能反映疾病的基本治法,符合临床应用实际。研究所获得的核心药物组合可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中医方剂大辞典 地龙 组方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痢疾的用药规律
12
作者 赵睿 王毓麟 +1 位作者 刘烨楷 蒋璐剑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治疗痢疾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痢疾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并组建《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痢疾方剂数据库,利用其所包含的...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治疗痢疾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痢疾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并组建《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痢疾方剂数据库,利用其所包含的关联规则、熵层次聚类算法等数据挖掘功能,归纳治疗痢疾方剂的核心中药、组合规则及新方。结果:共筛选出463首有效方剂,使用中药262味,使用频次≥30次的中药有38味,如木香、黄连、陈皮、当归等;常用药物组合7对,陈皮-木香、木香-槟榔、甘草-木香、黄连-木香、当归-木香、木香-枳壳、当归-白芍;1个新处方,即木香-槟榔-枳壳-陈皮-茯苓-白术。结论:治疗痢疾的核心用药多味辛、苦,性温、寒,主入脾、胃经,用药思路为“行气导滞”“苦寒清里”“健脾化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思路 新处方
下载PDF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祥梅 王玮鑫 +8 位作者 张雨珊 张文君 王德辰 刘凯歌 曹雅蕾 于春月 苏泽琦 赵莹 丁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索基于层次聚类的吞酸新方组成,为中医药治疗吞酸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方剂数据库,分别采用频次统计、...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索基于层次聚类的吞酸新方组成,为中医药治疗吞酸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方剂数据库,分别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方剂中的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同时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绘制网络展示图,并拟合治疗吞酸的新方组合模式。结果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吞酸方剂共57首,涉及中药104味;其中应用最多的前十位药物依次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吴茱萸、白术、干姜、黄连、木香、人参;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吞酸的核心用药组合5对;拟合新方组合4个。结论治疗吞酸的药物多以健脾、和胃、清肝为主,其中健脾和胃、疏肝行气为治疗吞酸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也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其相应的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吞酸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眩晕方剂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征 杨海昊 +2 位作者 黄海量 郭炜 韩涛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3期42-44,共3页
通过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眩晕的方剂,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并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度的药物组合。结果显示筛选出443首治疗眩晕的处方,共涉及380种药物,提取出常用药物63种,... 通过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眩晕的方剂,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并进行药物频次及关联规则分析,提取高频药物及高关联度的药物组合。结果显示筛选出443首治疗眩晕的处方,共涉及380种药物,提取出常用药物63种,常用核心药物组合4个(支持度10%,置信度0.7)。揭示核心药物为甘草、川芎、防风、茯苓,以祛风化痰,益气健脾为主要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中医方剂大辞典》眩晕 组方规律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的利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瑞华 李莹 唐肖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年第5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检索 利用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全蝎-蜈蚣药对的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青 赵明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3期106-109,113,共5页
目的:系统整理含有全蝎-蜈蚣药对的方剂,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归纳方剂用药特点,初步得到含有全蝎-蜈蚣药对方剂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建立符合标准的方剂数据库,统计方剂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归类,分析方剂主治... 目的:系统整理含有全蝎-蜈蚣药对的方剂,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归纳方剂用药特点,初步得到含有全蝎-蜈蚣药对方剂的应用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建立符合标准的方剂数据库,统计方剂中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归类,分析方剂主治疾病以及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共收集方剂277首,涉及药物441味。药物大多性寒或温,味辛或苦,主归肝、胃、肺、脾经,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祛风湿药、息风止痉药为主。方剂主治脑系病、疮疡病、躯体痹、瘘、瘤等病,其中治疗脑系病的核心药物组合为全蝎-蜈蚣-麝香,治疗疮疡病的核心药物组合为全蝎-蜈蚣-穿山甲,治疗躯体痹、瘘、瘤等病的核心药物组合为全蝎-蜈蚣-当归-穿山甲。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全蝎、蜈蚣的方剂用药特点明显,为科学指导含全蝎-蜈蚣方剂的临床合理用药及创新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 蜈蚣 用药规律 药对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倍力类方剂的整理及用药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缪爱琴 武露凌 《中医研究》 2007年第11期50-53,共4页
目的: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具有倍力、益力、增力、强力、长力、壮力、生力、健力、助力等类似功效的方剂,并分析这类方剂的用药特点。方法:文献法、统计法。结果和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有"倍力"及类似功效的方剂... 目的: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具有倍力、益力、增力、强力、长力、壮力、生力、健力、助力等类似功效的方剂,并分析这类方剂的用药特点。方法:文献法、统计法。结果和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记载有"倍力"及类似功效的方剂共有145首,这类方剂的主要药特点是:一、重在补肾健脾,二、注重安神定志药的应用,三、巧妙运用五味子和石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倍力方 用药特点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臌胀内服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辉 呼兴华 +3 位作者 赵仁龙 王晓琳 张琳叶 禹思宏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29-32,共4页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臌胀内服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臌胀的内服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药物频次、药物归经、四气五味、药物组合频次统计。结果共提取66首处方(238味药),证候分...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臌胀内服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臌胀的内服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药物频次、药物归经、四气五味、药物组合频次统计。结果共提取66首处方(238味药),证候分布统计,以气血亏虚证、湿热蕴结证、寒湿困脾证、气滞湿阻证多见;药物以茯苓、木香、白术、陈皮、当归、人参应用最多,以温性为多,以苦味为著,围绕脾经为多,;常用药对包括"当归-茯苓""人参-茯苓""白术-茯苓""陈皮-当归""陈皮-茯苓"等。结论古人内治法治疗臌胀以"补益气血,行气利水"法为主,强调标本兼治,但是与现代肝硬化腹水相关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服方 臌胀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简介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世发 《医学研究通讯》 2002年第11期23-24,共2页
《中医方剂大辞典》,是将历代中医药著作中的方剂进行整理、研究,编纂而成的一部划时代的学术专著,填补了自明代至今的空白。全书达2032万字,收载方剂96592首,分装11册(其中正文十册,附编一册,为全书检索),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向海内... 《中医方剂大辞典》,是将历代中医药著作中的方剂进行整理、研究,编纂而成的一部划时代的学术专著,填补了自明代至今的空白。全书达2032万字,收载方剂96592首,分装11册(其中正文十册,附编一册,为全书检索),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向海内外发行。《中医方剂大辞典》目为文献研究课题,以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权威性作为主要性能指标,研究内容包括文献清理、资料萃集、勘比校核,厘正讹误,考订归类,并将研究所得汇集成书。其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药 研究成果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下载PDF
基于方剂数据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胸痹防治用药规律分析
20
作者 李春巧 唐仕欢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胸痹防治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164首治疗胸痹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统计,提取出治疗胸痹的核心组合。将分析结果与《中药成方制剂...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胸痹防治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164首治疗胸痹的方剂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统计,提取出治疗胸痹的核心组合。将分析结果与《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肉桂、陈皮、茯苓、半夏、当归、白术等应用较多,常用药对组合有"甘草-茯苓""人参-甘草""人参-茯苓"等,置信度为0.7的关联规则为"半夏,茯苓→甘草""前胡,甘草→茯苓""厚朴,茯苓→白术"等。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胸痹方剂的组方以理气健脾、祛湿化痰药和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药居多,治病求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中药成方制剂》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用药规律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