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医治病八法在小儿推拿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黄萍
高饴擎
许丽
-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推拿科
-
出处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5期24-25,共2页
-
文摘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归纳了中医治病八法,即汗法、吐法、下法、消法、和法、清法、温法、补法,是中医治病的指导性纲领,根据此纲领针对不同病证采用相应方法,选用对症的方剂进行治疗,以愈疾病。中医治病八法在小儿推拿临床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所选择的穴位、手法、介质和补泻等方面,具体论述如下:1汗法汗法即解表法,通过开泄腠理、驱邪外出,透邪于表,使在表的外感之邪随汗而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因其轻而扬之……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疟论》云:“腠理发泄……邪气与汗皆出”,说明邪可从汗而解。
-
关键词
小儿推拿
《医学心悟》
中医治病
解表法
汗法
程钟龄
开泄
消法
-
分类号
R244.1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中医治病八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宝霞
-
机构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
-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4期498-498,共1页
-
文摘
中医治病八法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针刺穴位的选择,针刺的深度,针刺的手法,灸法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
关键词
中医治病八法
针灸
临床
应用
-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中医治病机理溯源释义
- 3
-
-
作者
王小平
-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学院
-
出处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2期203-204,共2页
-
文摘
“尚和”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 ,中医治病原理 ,正是基于机体趋和的自发调控机制 ,主张一切治疗手段都必须利用人的自然痊愈力 ,认为治疗立效的关键在于机体趋和机制的自主性反应能力 ,从而确立了以人为本的调和法则。从立足于自愈、立足于神应、立足于调和对中医治病机理作了论述。
-
关键词
中医治病原理
自愈
神应
调和
-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中医治病的标和本
- 4
-
-
作者
张雪亮
-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出处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第7期70-70,共1页
-
文摘
常有人说中医治本,那什么是本?有人说本就是根儿,治本就是去根儿,如果单纯从文字上讲这个说法说得过去,但实际上,很多病,西医中医都很难除根儿。标本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情形,标本的概念不一样,简单的跟大家聊聊几对儿标和本。
-
关键词
中医治病
治本
标本
-
分类号
R285.6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中医治病有麻黄“八法”
- 5
-
-
作者
薛辉
-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医健康养生》
2020年第7期76-78,共3页
-
文摘
中医治病如用兵,方法有很多。清代医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总结,治病之法有“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种。这“八法”具体分别指什么呢?汗法汗法是中医“八法”之首,即通过发汗解表、调和营卫、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
-
关键词
中医治病
调和营卫
外感六淫
清代医家
发汗解表
八法
程国彭
医学心悟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像中医治病一样教学
- 6
-
-
作者
李建成
-
机构
江苏省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
-
出处
《江苏教育》
2019年第94期1-1,共1页
-
文摘
有一些教师教学是这样的:从教学设计来看,他们几十年几乎只用一套教案,虽然平时也写教案,但往往是复制旧教案,自己并没有不断设计新的教学方法;从教学活动来看,多年来,他们教学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基本只是教教材中的知识,教学就是教教材。应该说,这种教学只研究教材,很少关注学生,自己的专业素养很难得到提升。
-
关键词
研究教材
教教材
专业素养
中医治病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写教案
教师教学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医治病重在扶正
- 7
-
-
作者
微言
-
出处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08年第3期49-49,共1页
-
文摘
西医治病,必须先弄清楚致病的具体原因,是病菌就杀病菌,是病毒则抗病毒,是炎症就消炎,是中毒则解毒。中医治病则往往不需要这样具体。
-
关键词
中医治病
扶正
病重
抗病毒
病菌
-
分类号
R285.6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中医治病奇法
- 8
-
-
作者
胡从兵
-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13年第9期40-41,共2页
-
文摘
奇法一:釜底抽薪法"釜底抽薪"在<汉语成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从锅底下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古代医家常用此法通泄患者腹中宿便, 使之将实火泻去,主治里热盛之顽症.据史书记载, 民国时期, 有一年逾古稀的老者,因亲睹车祸而晕眩,继之跌倒昏迷,小便失禁,气若悬丝,情势危急.经医院抢救多日,老者总算是保住了性命,但仍神志不清,全身灼热,大便半月未解,腹满便结.医院紧急联系了数位中医专家前来诊治.经会诊,老专家们一致认为,可应用"釜底抽薪"法,取加味大承气汤为其进行治疗.加味大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大黄(后下)15 克,枳实、厚朴、芒硝(后下)、红花各10 克,桃仁12 克,甘草20克.将上述药物用清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下.护士把汤药煎好后,用小匙频频灌入老者口内, 两天后老者泻下腥臭褐便,夹杂羊屎般粪粒.不久,老者神志渐清,能言,热退,食量增.一周后即能下床活动,不久病愈出院.
-
关键词
中医治病
徐灵胎
加味大承气汤
古代医家
釜底抽薪法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7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中医治病奇法
- 9
-
-
作者
胡从兵
-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13年第7期-,共2页
-
文摘
奇法一:围魏救赵法 "围魏救赵"在<汉语成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元代针灸学家滑伯仁就曾巧用围魏救赵法治愈一例急症.一天,农夫程铭因患腰腿痛请乡医巴先生为其进行针刺治疗,由于其精神紧张,腿部肌肉紧绷,致使银针折断在其右腿的阳陵泉穴中.情势紧急,巴先生忙派人驰马速邀滑伯仁前来解救.当滑伯仁气喘吁吁赶到程家时,只见程铭不断呻吟,面色铁青,痛苦万分,右腿弓曲,动弹不得.巴先生则死死用手紧捏其右腿的银针断头处,累得满头大汗.
-
关键词
中医治病
阳陵泉穴
滑伯仁
风市穴
腿部肌肉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G82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
-
题名从发热的辨证施治看中医治病之特色
- 10
-
-
作者
施维
-
机构
新华社门诊部中医科
-
出处
《中国民康医学》
2006年第6期198-198,200,共2页
-
-
关键词
中医辨证施治
发热
中医治病
中医临床
湿热蕴结
气血瘀阻
组织损伤
药物反应
证侯特点
-
分类号
R734.2
[医药卫生—肿瘤]
R285.6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中医治病理念如何运用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刘毅
沈涛
郑学斌
王晨
-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出处
《廉政瞭望》
2022年第1期60-61,共2页
-
文摘
《黄帝内经》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药学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燮理调平的"中和观"、养生防病的"未病观"、因时因地因人的"制宜观"等,既以"中国式方案"治病救人,又以"中国式办法"利国施政,保障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讲话中,经常巧妙运用"标本兼治""猛药去疴""扶正祛邪""防微杜渐"等中医术语,彰显了"上医治国"的智慧。
-
关键词
中医治病
中医药学
养生防病
中和观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绵延不绝
《黄帝内经》
防微杜渐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中医治病以“平”为期
- 12
-
-
作者
苏凤哲
-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
-
出处
《保健与生活》
2012年第9期34-34,共1页
-
文摘
中医治疗疾病的理念是“谨查阴阳所在,以平为期”。这里说的“平”即阴阳平衡,阴阳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到人体,就是说达到五脏功能协调,即是“平”。达到这种平的手段很多,有的从脏腑辨证入手.有的从脾胃入手,有的从滋阴入手,有的从攻下入手,有的从清火入手,等等。
-
关键词
中医治病
阴阳平衡
中医治疗
五脏功能
脏腑辨证
-
分类号
R285.6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从“扶正祛邪”探中医治病的本质
被引量:14
- 13
-
-
作者
廖蔚茜
林春阳
-
机构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1311-1312,共2页
-
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003445)
-
文摘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与中医治病的本质关系。方法:通过引证中医四大经典及中国历代名医观点,论述扶正祛邪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与中医治病本质的关系。结果:扶正即可祛邪,祛邪可以扶正,扶正祛邪的目的是调整阴阳。结论: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治则之一,通过扶正祛邪,达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的目的,此即为中医治病的本质。
-
关键词
扶正祛邪
中医治病
调整阴阳
-
Keywords
supporting healthy energy to eliminate evils
TCM treatment
regulation of Yin and Yang
-
分类号
R242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中医治病的原理
- 14
-
-
作者
唐云
-
出处
《癌症康复》
2008年第1期18-24,共7页
-
文摘
癌症病人大多有看中医吃中药的经历,但却少有人知道中医与西医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体系。本期唐云医师用了大量篇幅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医治病原理,就是希望病友们能更多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学着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与自然的关系。用整体的观念,治本的观念把养病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我们不是为了吃中药而了解中医,是为养护自己的生命。
-
关键词
中医治病原理
癌症病人
思维体系
思维方式
中药
身体
-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名老中医治病妙方
- 15
-
-
作者
方铭
-
出处
《保健与生活》
2018年第18期66-66,共1页
-
文摘
芜荽熏气治恶阻 有些严重的妊娠恶阻患者,往往药入即吐,甚至见药闻味即吐,长期厌食,以致影响营养吸收,形体消瘦。对此类患者,朱先生采用祖传熏气法:取鲜芫荽(俗名“香菜”)1把,加紫苏叶、藿香各3克,陈皮、砂仁各6克,煮沸后倒在壶内,壶嘴对准患者鼻孔,令其吸气。因芫荽性辛温,含挥发油,有强烈的异香气,能宽胸和胃、定逆顺气、悦脾醒胃。患者闻此芳香之气,便会顿感舒适,数分钟后即可进易消化的食物,一天熏气数次,熏后可少食多餐。此法对于严重妊娠恶阻,甚至尿酮阳性,药、食难进者,亦可应用。
-
关键词
中医治病
妊娠恶阻
营养吸收
少食多餐
患者
紫苏叶
挥发油
芫荽
-
分类号
R285.6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冯兴中:中医的和谐本色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刘林
贾茹
-
机构
《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9Z期3-4,共2页
-
文摘
"中医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座大房子是由无数砖块组成的,即使每一块砖质量都非常好,但不一定就能建出来和谐完美的房子。人体脏器的指标正常,并不代表身体就是健康的。""中医治病,所关注的都是人的生活质量,医学专家总是把生活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才是真正的医学。""中医更加人性化,中医最深刻的理念就是维护体内环境的和谐与健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冯兴中如是说。
-
关键词
中医治病
和谐
生活健康
生活质量
医学专家
专业委员会
人体脏器
体内环境
-
分类号
R285.6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 17
-
-
作者
吴红洁
-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
出处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02Z期258-258,共1页
-
文摘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指出了中医治病的精髓是将疾病遏制在未发之时,只有不发病才是最高境界。历代医家对此理论不断进行发挥,提出了“治未病”包括三个方面,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
-
关键词
“治未病”思想
中医治病
综合治疗
不治已病治未病
应用
肿瘤
《黄帝内经》
《素问》
-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郑虎占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
出处
《中国执业药师》
CAS
2005年第10期21-23,共3页
-
文摘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主要工具,合理应用则事半功倍,不合理应用,不仅无效,或可偾事。既要有扎实的中医药基本理论,也要谙熟药性及用法,医药兼明,用中医理指导用药,让用药紧扣病证,斯为合理用药。
-
关键词
临床合理用药
中医药理论
中医药基本理论
不合理应用
中医治病
指导用药
-
分类号
R969.3
[医药卫生—药理学]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微量元素与中医中药的研究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钟达锦
-
机构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出处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年第2期34-36,共3页
-
文摘
随着微量元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与健康的关系有所认识。近几年来,应用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作为研究中医中药的机理,阐述其与中医辨证和疗效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中医治病是建立在调整阴阳的前提下,通过中药或方剂的作用。
-
关键词
中医中药
中医治病
调整阴阳
脾虚气滞证
免疫促进作用
当归头
阴虚者
归尾
主要物质基础
治疗作用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
-
题名阴平阳秘,妙有自然
- 20
-
-
-
出处
《中医健康养生》
2024年第4期8-8,共1页
-
文摘
中医治病养生,常谈及“阴阳”。在很多老百姓心里,阴阳是看不见、摸不到的玄乎东西,他们或会心存疑惑:怎么食物分阴阳,体质分阴阳,疾病也分阴阳呢?细细观察,好像许多事物或现象也能作如此划分:四季有阴阳之分,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昼夜有阴阳之分,昼属阳,夜属阴。而阴阳,又不局限于中医的治病养生。
-
关键词
阴平阳秘
中医治病
分阴阳
养生
-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