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仪式与传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国际传播中的“技术折扣”和补偿策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建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5,共10页
数字技术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较好地解决了长久存在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之间的矛盾。但为了实现跨越时空的传播,数字技术不得不剥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本具有的物质性、具身性和空间性等... 数字技术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录和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较好地解决了长久存在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之间的矛盾。但为了实现跨越时空的传播,数字技术不得不剥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本具有的物质性、具身性和空间性等“仪式”元素,导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复制版和其原件之间的差距,也将文化“仪式”窄化为信息“传输”,因而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的技术折扣。为弥补这一不足,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中华传统文化题材和叙事方式,同时积极拥抱元宇宙、空间计算和数字孪生技术带来的“第二亲身传播时代”,以更加丰富的形式记录、传输和再现文化遗产的物质性、具身性和空间性,从而保存和复播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韵”和“仪式”特征;我们还应该更加开放国门,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华具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魅力。只有当其传播同时关乎仪式与传输、科技与人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最终走向世界,美美与共,化成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传播 仪式 元宇宙 数字孪生 第二亲身传播时代 技术折扣
原文传递
伟大建党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炳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F0002,共16页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认知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之中,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根基。探索发展规律、追求大同梦想,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提供了心...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认知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之中,构成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根基。探索发展规律、追求大同梦想,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提供了心理认知基础;民为邦本、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文化品格;舍生取义、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提供了精神滋养;诚实守信、忠人之事的道德情操,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强大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根基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的三重向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开春 《职业技术》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教育价值,既有利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利于厚植国际学生的知华、爱华、友华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应坚持文化传递、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播的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教育价值,既有利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利于厚植国际学生的知华、爱华、友华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应坚持文化传递、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播的价值向度,培养国际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体现标准性、系统性和现代性的内容向度,从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地域文化等角度科学定位国际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为深入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践行文化体验、文化讲堂、文化研学的实践向度,推进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国际学生教育
下载PDF
经典水墨动画运用于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可为、难为与应为
4
作者 胡福贞 李妍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31-137,共7页
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经典水墨动画兼具飘逸空灵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鲜活的中国故事和“游”“悟”的精神境界,具有唤美、启智和养性的整全性教育价值,是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精气神兼备的可用资源。当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是... 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经典水墨动画兼具飘逸空灵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鲜活的中国故事和“游”“悟”的精神境界,具有唤美、启智和养性的整全性教育价值,是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精气神兼备的可用资源。当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奠基性教育工程,应充分运用包括经典水墨动画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然而,目前经典水墨动画在幼儿园的运用却面临缺乏运用意识、缺少运用资源和欠缺运用能力等困境。因此,应重塑价值,立教育意识;优化条件,拓教育资源;畅通成长,强教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水墨动画 幼儿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可为 难为 应为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数字教材何为
5
作者 张铭凯 王瑞雪 谢丹妮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4,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是提升课程育人品性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教材作为文化进课程的核心媒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的过程中承担重要使命且应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正在发生数字化变革且随着数字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是提升课程育人品性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教材作为文化进课程的核心媒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的过程中承担重要使命且应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正在发生数字化变革且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必将成为教材发展的新趋向。数字教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中的出场,是价值逻辑、现实逻辑与技术逻辑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数字教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中的可为空间在于:以知识重构实现文化融合贯通、以数字技术助力文化活态传承、以多维交互深化文化实践体悟、以动态追踪促进文化学评融合。由此,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的数字教材发展路向集中体现在借助并充分激活、释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新优势和新动能。具体通过锚定功能定位,实现与纸质教材的深度耦合;坚持文化立场,厚植数字教材文化精神基因;凸显技术优势,追寻深度交互下的以文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 数字教材 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6
作者 李楠 李雨霏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0,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机理,可以围绕理论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展开。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机理,可以围绕理论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展开。在理论逻辑层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价值根基;“第二个结合”的方法论创新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机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形成了传统资源创新发展的科学范式。在价值意蕴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道之行”的天下理想与共产主义信仰形成精神共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了共同理想根基;“实事求是”的实践智慧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深度融合,夯实了价值观培育的哲学基础;“协和万邦”的文明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价值贯通,拓展了全球治理的文明视野。在实践路径方面: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思想阵地;激活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重塑文化主体性;创新传统治理智慧转化机制,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守正—创新—致用”的逻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涵养 路径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德育工作
7
作者 葛爱冬 张一凡 +1 位作者 吴会 吴光远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4期129-131,共3页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必须持之以恒地加以研究和实践,不断地丰富内容、改进方法手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自强不息、崇尚气节、勤劳睿智、诚信为本、品格高洁等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中华儿女共同的...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必须持之以恒地加以研究和实践,不断地丰富内容、改进方法手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自强不息、崇尚气节、勤劳睿智、诚信为本、品格高洁等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蕴藏着非常丰富宝贵的德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精神文化、制度环境建设和教学课程体系,可丰富拓展德育工作资源、方法和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等院校的传播践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德育 策略研究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与理论基石
8
作者 陈鹏 陈晓蕾 丁丁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3-97,共5页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深入挖掘其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与潜力,剖析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创新性与突破性的实践策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旨在重塑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深度认知、真挚情感与坚定意志,...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深入挖掘其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与潜力,剖析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创新性与突破性的实践策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旨在重塑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深度认知、真挚情感与坚定意志,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全新的理论与实践指引,助力培育兼具深厚文化底蕴与强烈爱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爱国主义 心理认同
下载PDF
中学化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9
作者 王群 王芳 +2 位作者 邵虹 梅青刚 孙玉希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5年第2期001-004,共4页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科技的迅猛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及机遇。在此种背景之中,把中学化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型转变,还是对现代科学教育的充实与延伸。借由探...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科技的迅猛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及机遇。在此种背景之中,把中学化学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型转变,还是对现代科学教育的充实与延伸。借由探寻化学知识和传统文化间的内在关联,期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且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之感,达成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化学 教学 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河北省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的调查研究
10
作者 何薪 李丹 +1 位作者 张莉佳 冯莹雪 《科技风》 2025年第4期148-150,共3页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拥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依靠资源优势在阅读推广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是一项重大的挑战。文章选取“2024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九大类型前400名中河北...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拥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依靠资源优势在阅读推广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是一项重大的挑战。文章选取“2024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九大类型前400名中河北省上榜院校的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从活动类型、活动内容、活动持续性等方面分析河北省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分别为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地域文化与学校办学特色的深度融合、采取多元化推广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图书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论析
11
作者 王喜满 刘浩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贯古通今、蔚为大观,将其融入思政课程,有利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永续发展,有利于当代学生启智润心、立根塑魂,有利于思政课程提质增效、与时俱进。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律己以廉、清廉自洁的传统廉... 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贯古通今、蔚为大观,将其融入思政课程,有利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永续发展,有利于当代学生启智润心、立根塑魂,有利于思政课程提质增效、与时俱进。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律己以廉、清廉自洁的传统廉洁文化精华,戒奢尚俭、克己奉公的廉洁自律道德操守,德法并举、廉为政本的传统廉洁文化氛围。在融入过程中,需要统筹布局顶层规划,坚持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以塑造育人机制;坚持融料融点融机,立足学科专业、着眼育人目标、紧扣热点堵点,以提升融入效能;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抓住时代之问、结合学术逻辑、融入现实生活,以深化课程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 反腐倡廉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
12
作者 李晨 陈模 《陶行知学刊》 2025年第1期65-68,共4页
在现代职业教育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价值引领,而且为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提供了行动示范。因此,全面发挥现代职业教育的效能需要高职院校严格执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与目标... 在现代职业教育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价值引领,而且为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提供了行动示范。因此,全面发挥现代职业教育的效能需要高职院校严格执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与目标,全面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日益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关于高校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13
作者 佘鑫 陈名红 《传播与版权》 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文章阐述高校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分析高校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并探究高校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文章阐述高校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分析高校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并探究高校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为新时代高校图书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立德树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14
作者 王艳 马骏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5年第2期33-35,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素材挖掘和运用不够精准、融入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工作队伍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针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素材挖掘和运用不够精准、融入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工作队伍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聚焦一个中心、把握两个原则、抓好三个维度的具体实施路径,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审思
15
作者 李健 赵阳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准确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属性和“根脉”特性,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相互成就”的内在机理,为新时代的德育拓新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方法指引。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准确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属性和“根脉”特性,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相互成就”的内在机理,为新时代的德育拓新奠定了哲学基础,提供了方法指引。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方位坐标,可以从民族性、社会性、精神性、批判性等层面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基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时空维度,可以从传统文献典籍、历史文物与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规民约与家风家训等领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资源。着眼于培育时代新人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导向,可以从融汇时代精华、嵌入价值观建设、贯穿学校教育、浸润公民生活等方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德育价值 德育资源 德育转化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的文学实践策略——以桐华《长相思》为例
16
作者 巨虹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82-198,共17页
桐华的小说《长相思》是对以《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华上古神话故事的具象化和生动阐释,能够以折叠叙事为文化载体,普及优质文化,推广中国文化,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文学实践创新思路与借鉴。《长相思》可以被视为文学史上对中... 桐华的小说《长相思》是对以《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华上古神话故事的具象化和生动阐释,能够以折叠叙事为文化载体,普及优质文化,推广中国文化,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文学实践创新思路与借鉴。《长相思》可以被视为文学史上对中国古代神话进行当代重述、阐释的新作品,以更加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解读、理解其内容,它更应该被视作一部以上古神话为时空背景,充分吸收、生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而讲述女性自我成长、自我救赎、自我成就全历程的全新作品。家国情怀的“大我”与儿女情长、自我成全的“小我”既矛盾又共生,情节的复杂、人物的纠结,共同成就了《长相思》多层次、多角度的生动呈现。桐华作品创造了上古神话重述新形态,通过匠心巧思使神话资源、古诗词、饮食文化、中医药文化得到有效的、创造性的转化,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成功助力对中华文明的认同,鲜活呈现、生动展示了通过具体作品传承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桐华 《长相思》 话语空间 文学素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17
作者 潘春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5年第6期160-164,共5页
该文结合“一带一路”视域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建设意义及发展现状分析,提出完善传播机制、实施精准传播、搭建传播平台、构建人才队伍等针对性策略,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利用孔... 该文结合“一带一路”视域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建设意义及发展现状分析,提出完善传播机制、实施精准传播、搭建传播平台、构建人才队伍等针对性策略,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利用孔子学院等文化传播机构、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翻译和传播平台、注重文化故事的讲述与价值观的传播,能显著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效果,通过多元化、创新性的传播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跨文化传播 发展现状 针对性策略 交流 互鉴
下载PDF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做有根的中国人
18
作者 郑艳 《辽宁教育》 2025年第7期1-1,共1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与灵魂。它既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也涵盖“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与灵魂。它既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也涵盖“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更凝结着“文以载道、器以藏礼”的人文精神。从《尚书》“民惟邦本”的治国智慧,到张横渠“为天地立心”的价值追求;从紫禁城“致中和”的建筑哲学,到青花瓷“墨分五色”的美学境界,这些跨越时空的文化基因,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尚书 核心思想 精神标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