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爱歆 赵娜 +2 位作者 彭鹏 刘擎 张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109-113,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学校临床医学专业162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1名。研究组采用调查研究法... 目的 探讨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学校临床医学专业162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1名。研究组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法、实践教学法结合的中华传统文化对医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授课法对医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课程教学结束后,应用学校自行设计的医学生思政教育问卷、教学满意度问卷评价两组医学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应用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思想政治素质量表评价两组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结果 研究组思政教育内容、课程理解和记忆、教学效果得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提高了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素养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中华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素养 教学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建构的新时代科幻电影叙事路径探究——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例
2
作者 徐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2期17-25,共9页
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和2023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科幻电影叙事路径。在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幻灾难片中,《流浪地球》系列呈现出与西方同类科幻片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美学风格:家国大义高于个... 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和2023年上映的《流浪地球2》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科幻电影叙事路径。在涉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幻灾难片中,《流浪地球》系列呈现出与西方同类科幻片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美学风格:家国大义高于个人诉求、坚守家园与故土、重视家庭血缘和师徒传承、不同民族国家之间求同存异、强烈的现实关怀和鲜明的中国元素。《流浪地球》系列所传达的思想与文化内涵,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既有东方思维的烙印,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 中华传统文化 叙事路径
下载PDF
中西文化融合视域下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策略探究
3
作者 王风丽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普遍注重西方文化的输入、忽略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高职英语教师应当承担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任。针对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占主体、中华文化缺失的问题,本文...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普遍注重西方文化的输入、忽略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工作者,高职英语教师应当承担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重任。针对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占主体、中华文化缺失的问题,本文指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既能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又能够满足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需求。结合高职英语教学特征,本文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完善测试内容、营造学习氛围等方面就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进行策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高职英语教学 探究教学策略
原文传递
当代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的多维转译探析
4
作者 赵卫东 胡伟专 +1 位作者 张玉典 陈倍贝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70,457,共10页
目的探析当代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挑战与对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审美体系,进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方法从社会、技术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所处的时代语境特... 目的探析当代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挑战与对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审美体系,进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方法从社会、技术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所处的时代语境特征、机遇与挑战,再以此为基础,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当代创新策略,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行佐证说明。结论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当代创新策略,以寓意多级转化新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意义,以数智技术融入提升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符号的表现魅力,以多维叙事共情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体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符号 文创产品 符号转译 产品设计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研究——以艺术专业为例
5
作者 韩薇薇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6-79,共4页
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将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融入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既是传承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行动,也是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内在所需。然而,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中华... 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将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融入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既是传承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行动,也是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内在所需。然而,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多模态教学理论为指导,做到将中华传统文化和语言教学有效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改变艺术专业英语课堂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现象,达到真正实现艺术专业英语课程育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大学英语 多模态教学 艺术专业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在植物认知与学习中的实践探索
6
作者 单体江 吴奉奇 +2 位作者 林同 谢萍 毛子翎 《高教学刊》 2024年第9期181-184,共4页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植物命名与中华文化这门课程将植物认知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植物命名与中华文化这门课程将植物认知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对植物科学学习的兴趣。该文在前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和总结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在植物认知和学习中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植物认知 实践与探索 思政教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B站“东坡热”现象对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启示
7
作者 张磊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84-87,共4页
针对B站的“东坡热”现象,通过检索有关苏东坡的视频资源,筛选、分类整理出了“治愈”“吃货”“天才”“社交达人”等关键词。“东坡关键词”用网络热词的形式表达苏轼精神,是B站弘扬传统文化的成功范本,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了解大学生... 针对B站的“东坡热”现象,通过检索有关苏东坡的视频资源,筛选、分类整理出了“治愈”“吃货”“天才”“社交达人”等关键词。“东坡关键词”用网络热词的形式表达苏轼精神,是B站弘扬传统文化的成功范本,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利用网络热词,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以轻松幽默的形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大学生内心。不足之处在于网络营销具有快餐化、娱乐化倾向,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流于肤浅,无法深入。据此,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心灵;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便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教育形式;利用专业学科优势,占领传统文化的网络宣传阵地,发挥其引领作用,以规约这些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东坡热”现象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以唐宋文化的传播为例
8
作者 彭妍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81-184,共4页
谈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开唐宋文化的内容。灿烂而辉煌的唐宋文化不仅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世界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唐宋文化的对外远播树立了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的形象,也在... 谈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开唐宋文化的内容。灿烂而辉煌的唐宋文化不仅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世界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唐宋文化的对外远播树立了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早期交流,促进了各自文化的良好发展。当代中国正值文化对外传播的迫切时期,总结宝贵的历史经验无疑会对当代中国找到更好的对外文化传播方式,以及显著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对外传播 唐宋文化
下载PDF
安宁疗护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优逝概念分析
9
作者 林君忆 郭巧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31,共8页
聚焦安宁疗护领域,采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中华文化背景下优逝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阐述优逝概念的发展史和应用、定义与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测量指标和工具,并进行进一步讨论。优逝是指在个人足够长寿的前提下,个体无主... 聚焦安宁疗护领域,采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中华文化背景下优逝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阐述优逝概念的发展史和应用、定义与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测量指标和工具,并进行进一步讨论。优逝是指在个人足够长寿的前提下,个体无主观痛苦体验、无牵挂、平静地走向死亡,同时在死亡过程中得到了家人尤其是子女和孙辈的照料和陪伴,实现道德的圆满和超越。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优逝的特征包括非直接表达的身心痛苦被“读懂”和妥善处理、基于德性而非自主性的临终尊严建构、对孝道和家庭情感性连结的重视、进行后事安排并实现代际传承、注重离世时刻生命的完整性实现,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未来需进一步剖析优逝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助力本土化优逝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安宁疗护 优逝 临终尊严
下载PDF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职美育教育创新研究
10
作者 莫艳萍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5,共3页
推动高职生全面发展,是美育教育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高职院校应以目前突出的美育教育问题为着力点,生成前瞻性的目标体系。基于正确的目标指向,提出美育教育创新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轴心拓展美育... 推动高职生全面发展,是美育教育创新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高职院校应以目前突出的美育教育问题为着力点,生成前瞻性的目标体系。基于正确的目标指向,提出美育教育创新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轴心拓展美育教育维度;(2)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涵养高职生审美意识;(3)顺势而新地生成“大美育”机制体系;(4)以文化资源深度聚合为途径增强美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高职 美育教育 创新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双创”的新视角——评《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与传承》
11
作者 田艺霏 许峥 《传媒》 2024年第6期I0002-I0002,共1页
从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到202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再到... 从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明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到202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再到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二十大报告,以及教育部2023年12月初公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中就有26个重大项目和100个重点项目获得立项,都可见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尤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双创 重点项目 文化发展繁荣 山东曲阜 传播与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 集体学习
下载PDF
文化承续视域下传统文化多元传播路径探索——评《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与传承》
12
作者 李紫如 《传媒》 2024年第5期I0005-I0005,共1页
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直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这一背景下,由彭翠所著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与传承》一书,以诗词类公众号、文化类节... 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直接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这一背景下,由彭翠所著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与传承》一书,以诗词类公众号、文化类节目、红色文献纪录片、扶贫题材电视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为研究对象,深挖现象级个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与传承做出了十分全面细致的探讨,并从中探索出提升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播与传承的有效路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界定。书中指出:所谓中华传统文化,其外延一定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表征着中华文明的具体形态,承载着炎黄子孙的集体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类节目 传播与传承 文献纪录片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承续
下载PDF
基于具身实践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单元教学
13
作者 张怡 束敏 《教育视界》 2024年第2期33-36,共4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单元,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而文化的体悟与学习,离不开具身实践。教学时,可营造具身实践的真实情境,增强体验感和沉浸感;构建结构化、内容丰富的学习任务,为具...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单元,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而文化的体悟与学习,离不开具身实践。教学时,可营造具身实践的真实情境,增强体验感和沉浸感;构建结构化、内容丰富的学习任务,为具身实践提供引领;搭建支架,持续评价,助力具身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具身实践的方式,完成单元教学,让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具身实践 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单元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单元教学策略——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14
作者 唐福玖 李贞 《学语文》 2024年第2期18-21,89,共5页
大单元教学围绕核心教学目标和任务实施教学,聚焦众多文体和表达内容不同的文本,整合教学资源,变革学生学习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单元的重要教学路径。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先解读... 大单元教学围绕核心教学目标和任务实施教学,聚焦众多文体和表达内容不同的文本,整合教学资源,变革学生学习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读单元的重要教学路径。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先解读和确定单个文本的教学价值,然后整合和确定单元所有文本的共性教学价值,提取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和核心任务,并将其细化为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学习进阶、读写融合的系列子任务,以此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理念,深化对传统文化典籍价值的认识,感受和学习古人崇高的思想志向和智慧谋略,并为后续相关任务群教学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读 大单元教学 实施策略
下载PDF
高职音乐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15
作者 陈湘蕾 刘光华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期107-109,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底蕴,将其融入高职音乐教学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充实高职音乐教学内容,并且能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对此,在实践中,高职音乐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底蕴,将其融入高职音乐教学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充实高职音乐教学内容,并且能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对此,在实践中,高职音乐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用科学手段将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音乐 中华传统文化 渗透
下载PDF
管乐团教学的创新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
16
作者 张雨萌 《戏剧之家》 2024年第5期184-186,共3页
本文探讨了管乐团教学在音乐文化和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关键作用。首先,课程教育理念突出了专业综合性,通过乐团排练构建与其他专业的联系,并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器乐与... 本文探讨了管乐团教学在音乐文化和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关键作用。首先,课程教育理念突出了专业综合性,通过乐团排练构建与其他专业的联系,并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器乐与声乐融合在乐团教学中。其次,本文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将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作品作为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传统民族乐曲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望未来,管乐团教学将继续迎接新的挑战,为学生的音乐专业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乐团教学 创新 中华传统文化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下载PDF
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美学思考——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
17
作者 莫莉 《中小学德育》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学天然地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美学基础,因此应将审美作为培育中华文化认同的钥匙。在具身感知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深度解析中品味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自我表达中创新中华传...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学天然地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的美学基础,因此应将审美作为培育中华文化认同的钥匙。在具身感知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深度解析中品味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自我表达中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最终达成文化与自我的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华传统文化在《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课程中的教学探索
18
作者 李昊 张楠 《学周刊》 2024年第11期50-52,共3页
本文主要探讨在新时代推行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建筑专业课程相互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全面发展的建筑专业人才。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广泛研究的问题。本... 本文主要探讨在新时代推行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建筑专业课程相互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全面发展的建筑专业人才。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广泛研究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课程中的实践和成效,阐述了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样的探索和实践可以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供有效的抓手和突破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情操,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英译的挑战与策略
19
作者 朱久堂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准确翻译成英语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利于文化的传承保护,有助于增强跨文化理解,促进文化融合所带来的文化创新。中华文化汉译英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语言...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准确翻译成英语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利于文化的传承保护,有助于增强跨文化理解,促进文化融合所带来的文化创新。中华文化汉译英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语言文化差异(包括语音系统、文化历史背景、价值观等)及传达文化细微差别和象征意义等。许多中华传统文化表达都带有特定的含义,英语中没有直接的等效项,因此,译者需要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如直译、意译、文化适应、音译等,以将中华文化的特定含义完整传递给英文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汉译英 直译 意译 文化适应 音译
下载PDF
高校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改革路径探究
20
作者 曹琼茹 《华章》 2024年第4期0132-0134,共3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各族儿女血脉相连、互嵌共生的历史事实,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支撑,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青年兴则国家...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各族儿女血脉相连、互嵌共生的历史事实,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支撑,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是传承中华文脉、实现弘扬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教师综合素质等方面来探讨高校中华传统文化类课程改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华传统文化 课程 改革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