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按蚊CCE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1
作者 辜昕尧 司风玲 陈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6,共9页
【目的】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CEs)是一类重要的水解酶超家族,参与昆虫体内各种外源物质的代谢过程。本研究利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和吸血前后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的转录组数据分析CCE基因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CCE... 【目的】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CEs)是一类重要的水解酶超家族,参与昆虫体内各种外源物质的代谢过程。本研究利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和吸血前后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的转录组数据分析CCE基因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CCEs在不同生理过程中的潜在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以前期从中华按蚊实验室品系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的50个CCE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阶段(卵、1-4龄幼虫、雄蛹、雌蛹、雄成蚊和雌成蚊)、成蚊不同组织(触角、唾液腺、中肠、马氏管、精巢、卵巢、表皮和脂肪体)中以及雌成蚊吸血前和吸血后不同时间(1,3,6,12,24和48 h)的表达模式。【结果】CCE基因主要在幼虫或成蚊阶段高表达或特异性表达;AsAe12,AsAe4和AsBe4在所有发育阶段均高表达。CCE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主要集中在成蚊触角、表皮和精巢中表达;此外,5个CCE基因(AsAe13,AsAe12,AsAe6,AsAe4和AsBe4)在成蚊中肠、马氏管和脂肪体中均高表达,可能与这些解毒器官代谢异生物有关。在雌成蚊吸血后,大多数CCE基因的表达量发生了变化,它们的表达模式也存在差异,这表明血液消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结论】本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华按蚊CCE基因的知识,为深入探究CCE家族基因在中华按蚊生长发育中的的潜在功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羧酸酯酶 表达模式 发育阶段 组织 吸血
下载PDF
黑色素前体多巴和多巴胺培养后的中华按蚊蛹体壁结构特征及其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向凯 邱品品 +8 位作者 洪俊峰 凌瑕 周操 何树林 谢新元 蒋艳萍 王思艺 陈斌 乔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38,共12页
【目的】筛选出促黑化条件下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蛹体壁中表达变化最显著的基因类群,并初步探究它们与黑色素前体累积及表皮结构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在Grace’s昆虫细胞培养基中添加黑色素前体多巴(dopa)和多巴胺(dopamine)... 【目的】筛选出促黑化条件下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蛹体壁中表达变化最显著的基因类群,并初步探究它们与黑色素前体累积及表皮结构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在Grace’s昆虫细胞培养基中添加黑色素前体多巴(dopa)和多巴胺(dopamine),对化蛹20 min内中华按蚊体壁进行体外培养,对照组(CK)中不添加黑色素前体,培养16 h时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黑色素前体处理组与对照组蛹体壁着色和表皮截面特征;通过Illumina测序平台对黑色素前体处理组与对照组蛹体壁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 expression genes,DEGs)进行GO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被显著富集的基因注释和染色体分布;利用qRT-PCR验证转录组数据。【结果】多巴和多巴胺处理组中华按蚊蛹体壁与表皮截面相比于CK明显黑化,且多巴处理组着色程度最深;多巴和多巴胺处理组中华按蚊蛹表皮相比于CK明显增厚,且增厚程度与黑化程度相关。多巴处理组vs CK与多巴胺处理组vs CK比较组的DEGs分别为2952和697个,且下调基因居多;这两类比较组间共有上调的DEGs有223个,共有下调的DEGs有347个。DEGs的GO功能注释结果表明,在上述比较组以及两比较组间共有的上调DEGs被显著富集到表皮结构组分(GO:0042302)。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多巴处理组vs CK比较组上调的DEGs被显著富集到剪切体通路,下调的DEGs被显著富集到Toll-Imd和Hippo信号通路;在多巴胺处理组vs CK比较组中下调DEGs被显著富集到自噬通路;这两比较组间共享的DEGs没有被显著被富集的通路;65个被富集的上调表皮蛋白基因来自于CPR,CPF,TWDL,CPLC和CPAP 5个家族,并分布于3条染色体,其中部分成员成簇分布。qRT-PCR结果显示,两比较组中所选择的共有上调的12个表皮蛋白基因的表达量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本研究在组学水平上证实了蚊虫体壁组织中黑色素的过量累积能够诱导大量表皮蛋白基因的显著上调表达,并使得其表皮结构特征发生改变。研究结果为后续探索黑色素前体对表皮结构基因的调控机制,以及理解昆虫表皮重要组分间的互作模式,对昆虫适应性状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黑化 黑色素前体 体壁 转录组 表皮蛋白基因
下载PDF
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沧源县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及突变情况调查
3
作者 周耀武 罗宗圣 +10 位作者 林祖锐 许建卫 许时燕 施靖 孙维江 田光强 李荣明 李春华 孙晓东 段凯霞 曾旭灿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9-293,298,共6页
目的助力云南省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为选择或更换适宜的杀虫剂,控制当地媒介按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沧源县开展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和抗性基因突变调查,选定沧源县勐董镇勐董社区芒勐寨... 目的助力云南省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为选择或更换适宜的杀虫剂,控制当地媒介按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沧源县开展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和抗性基因突变调查,选定沧源县勐董镇勐董社区芒勐寨旁永和下7组为监测点,使用吸蚊管于试验前夜在现场采集牛圈内的中华按蚊成蚊,带回实验室饲以10%葡萄糖水供试验用。参照《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GB/T26347-2010),采用成蚊接触筒法开展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调查。测定结束后分别收集死亡(敏感表型)和存活(抗性表型)个体,用无水乙醇保存带回,提取蚊DNA后,开展抗药性靶标kdr(knockdown resistance)、ace-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接触0.05%高效氯氰菊酯、0.05%高效氯氟氰菊酯、0.05%溴氰菊酯、0.1%残杀威、5%马拉硫磷和1%杀螟硫磷后,中华按蚊首只被击倒的时间分别为5 min 34 s、5 min 11 s、6 min 46 s、4 min 30 s、5 min 13 s和3 min 36 s;击倒率分别为17.49%、17.32%、15.44%、29.72%、57.39%和46.82%。其中,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首只击倒时间最长,击倒率最低,表明对溴氰菊酯的抗击倒力最强,其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区分剂量死亡率是98.33%,为敏感群体(S),对杀螟硫磷区分剂量死亡率是90%,为初步抗性群体(M),对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区分剂量死亡率均小于80%,为抗性群体(R)。检测接触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中华按蚊共386只,kdr基因的1014位点全部为L1014野生型,未检测到突变;检测接触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的中华按蚊113只,仅存在G119S型突变。中华按蚊ace-1的119位点突变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性相关。结论当地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残杀威已产生较大抗药性,为防止输入性疟疾引起再传播,今后宜选用马拉硫磷等有机磷类或不同类别杀虫剂联合制剂开展媒介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缅边境地区 中华按蚊 杀虫剂 抗药性 抗性基因
下载PDF
中华按蚊中基于卵巢导向肽和Gal4-UAS结合特性的外源DNA投递系统构建
4
作者 杨小林 凌瑕 +8 位作者 孙全 陈洁 向凯 邱品品 洪俊峰 闫振天 王蓉 陈斌 乔梁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3-735,共13页
【目的】利用P2C可以定向进入卵巢以及Gal4蛋白可与UAS序列稳定结合的特点,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中建立高效的非胚胎期外源DNA投递技术系统。【方法】注射P2C-Gal4-DsRed重组蛋白至吸血后20 h时的中华按蚊雌成蚊腹部,通过冰冻... 【目的】利用P2C可以定向进入卵巢以及Gal4蛋白可与UAS序列稳定结合的特点,在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中建立高效的非胚胎期外源DNA投递技术系统。【方法】注射P2C-Gal4-DsRed重组蛋白至吸血后20 h时的中华按蚊雌成蚊腹部,通过冰冻切片荧光观察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重组蛋白P2C-Gal4-DsRed在卵巢中的投递效率;制备P2C-Gal4 DNA BINDING重组蛋白,构建包含12×UAS重复基序的转基因质粒和辅助质粒,通过电泳迁移实验分析重组蛋白P2C-Gal4 DNA BINDING和12×UAS重复基序间的体外结合;分别将体外孵育的P2C-Gal4 DNA BINDING+辅助质粒ITF36-12×UAS和P2C-Gal4 DNA BINDING+转基因质粒ITF2-12×UAS afm复合物注射入吸血后20 h时的中华按蚊雌成蚊腹部,于血餐后40 h时提取其卵巢组织DNA,并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外源DNA在活体中的投递情况。【结果】100%注射P2C-Gal4-DsRed的中华按蚊雌成蚊卵巢在绿色滤光片下呈现明显的红色荧光,表明P2C-Gal4-DsRed重组蛋白能够被高效地导入雌成蚊卵巢中;P2C-Gal4 DNA BINDING重组蛋白能够与12×UAS重复基序以及含有该重复基序片段的质粒稳定结合;分别有91%和93%的注射了P2C-Gal4 DNA BINDING+ITF36-12×UAS和P2C-Gal4 DNA BINDING+ITF2-12×UAS afm的雌成蚊卵巢组织中能够检测到外源DNA片段。【结论】在中华按蚊中成功建立了基于P2C卵巢导向肽和Gal4-12×UAS重复基序结合特性的外源DNA投递技术体系;通过此技术平台能够便捷、快速和高效地实现质粒等DNA分子在中华按蚊卵巢中的投递,这为进一步简化转基因、过表达及基因敲入等遗传操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P2C卵巢导向肽 Gal4蛋白 12×UAS重复基序 非胚胎期外源DNA投递技术系统
下载PDF
2019年四川省12个疟疾媒介监测点中华按蚊监测分析
5
作者 李宇斯 郁涛 +4 位作者 葛黎 邹晏 霍芳 李黎 刘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掌握四川省疟疾流行县(区)中华按蚊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评估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12个县(区)作为监测点,在6—10月采用双帐人饵通宵诱捕法开展蚊虫调查,用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 目的 掌握四川省疟疾流行县(区)中华按蚊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评估输入性疟疾再传播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12个县(区)作为监测点,在6—10月采用双帐人饵通宵诱捕法开展蚊虫调查,用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2个监测点共捕获中华按蚊3 223只,平均密度是2.69只/(人·h)。12个监测点平均蚊密度在6月上旬上升,6月下旬[4.51只/(人·h)]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10月下旬[0.58只/(人·h)]密度最低。蚊密度动态呈单峰型。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监测点6—10月的中华按蚊密度存在差异(F=12.740,P<0.001),其中安州区与其余11个监测点的蚊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昭化区与自流井区蚊密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余10个监测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除安州区、昭化区、自流井区外的9个监测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华按蚊是四川省优势蚊种,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蚊密度监测,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疟疾 蚊密度
原文传递
中华按蚊AsCYP9 J5参与对溴氰菊酯的抗性
6
作者 郭迎澳 韩宝珠 +1 位作者 乔梁 陈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2-1051,共10页
【目的】研究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细胞色素P450基因AsCYP9J 5是否与溴氰菊酯抗性有关。【方法】PCR克隆中华按蚊AsCYP9J 5的开放阅读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T-qPCR检测AsCYP9J 5在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WX-LS)和抗性... 【目的】研究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细胞色素P450基因AsCYP9J 5是否与溴氰菊酯抗性有关。【方法】PCR克隆中华按蚊AsCYP9J 5的开放阅读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T-qPCR检测AsCYP9J 5在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WX-LS)和抗性品系(YN-LR和CQ-LR)雌蛹和雌成蚊以及WX-LS雌蛹头、胸、腹部前3节(腹部前端)、腹部剩余部分(腹部后端)和25 mg/mL溴氰菊酯诱导体外培养的雌蛹头中的表达量。基于上述AsCYP9J 5表达量,于YN-LR和CQ-LR化蛹后20 h时雌蛹头部注射ds AsCYP9J 5和ds EGFP进行RNAi,采用RT-qPCR检测成蚊中AsCYP9J 5的表达量,统计溴氰菊酯处理后成蚊半数击倒时间(half knockdown time,KT 50)、击倒率和死亡率。通过分子对接模拟预测AsCYP9J5与溴氰菊酯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结果】克隆获得AsCYP9J 5开放阅读框,全长1626 bp,编码541个氨基酸,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AsCYP9J 5在YN-LR和CQ-LR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不同,化蛹末期至羽化后9 h在YN-LR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WX-LS中的,在化蛹后30 h至羽化后72 h期间CQ-LR中高表达,各发育阶段(化蛹后20 h除外)CQ-LR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在WX-LS中的;AsCYP9J 5在WX-LS雌蛹头部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胸部,而在腹部前端和腹部后端的表达量接近并最低。溴氰菊酯诱导12 h时WX-LS雌蛹头部AsCYP9J 5的表达量比对照组上调了11倍,诱导24 h时AsCYP9J 5的表达量略低于对照组。与注射ds EGFP的对照组相比,注射ds AsCYP9J 5的YN-LR和CQ-LR处理组成蚊AsCYP9J 5的表达量分别下调了约68%和38%,分别约提前10和20 min出现明显的击倒现象,击倒率明显升高,死亡率分别增加了28.6%和24.0%,表明沉默AsCYP9J 5导致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显著增加。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溴氰菊酯可以进入AsCYP9J5的结合口袋,并且与Arg-488形成二元的Pi-阳离子相互作用,与AsCYP9J5的Phe-109发生稳定的T型Pi-Pi叠合,与Cys-348和Thr-344形成Pi-硫与Pi-孤对电子相互作用,侧链可以与AsCYP9J5的Gln-224形成稳定氢键相互作用,也可以与Ile-227,Leu-413和Lys-53形成稳定的疏水相互作用网络。【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AsCYP9J 5参与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抗性表型的维持,这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编码的蛋白酶代谢溴氰菊酯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溴氰菊酯 抗性 细胞色素P450 RNAI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野生中华按蚊共生微生物群落与杀虫剂抗性关系
7
作者 仇鑫 孟晨 +2 位作者 王明斌 陈斌 张玉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83-1191,共9页
【目的】探讨野生环境下不同地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共生微生物群落与杀虫剂抗性的关系。【方法】采集分别来自中国重庆、云南和安徽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采用WHO标准体外生物测定法和0.05%拟除虫菊酯类试验纸,对中华按蚊雌成虫... 【目的】探讨野生环境下不同地区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共生微生物群落与杀虫剂抗性的关系。【方法】采集分别来自中国重庆、云南和安徽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采用WHO标准体外生物测定法和0.05%拟除虫菊酯类试验纸,对中华按蚊雌成虫进行拟除虫菊酯类药敏试验,获得杀虫剂敏感(FS)和杀虫剂抗性(FR)的中华按蚊雌成虫并通过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进行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比对16S rRNA和18S rRNA基因序列鉴定杀虫剂敏感和杀虫剂抗性中华按蚊共生微生物,并进行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和共生微生物群落差异分析。【结果】从来自重庆、云南和安徽FS和FR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中鉴定到共生微生物3284种,分属14门52属。安徽FR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共生微生物多样性差异及群落丰富度最高,重庆FS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的最低。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共生微生物群落首先按地区聚类,其中重庆和云南野生中华按蚊共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更相似。FR野生中华按蚊雌成虫共生微生物中10株细菌丰富度更高,包括2株蓝细菌属Cyanobacteria细菌、3株盐杆菌目(Halobacteria)细菌、1株赭黄嗜盐囊菌属Haliangium细菌、3株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细菌和1株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细菌。【结论】野生中华按蚊共生微生物群落具有地区差异性和抗性差异性,鉴定到的共生微生物对于中华按蚊杀虫剂抗性可能起到积极作用,研究结果为揭示中华按蚊杀虫剂抗性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抗性 共生微生物 多样性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中华按蚊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不同发育阶段、成蚊不同组织和吸血前后不同时期雌成蚊的表达模式分析
8
作者 郭迎澳 陈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43-1450,共8页
【目的】本研究以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阶段、成蚊不同组织和雌成蚊吸血前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收集中华按蚊实验室溴氰菊酯敏... 【目的】本研究以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阶段、成蚊不同组织和雌成蚊吸血前后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收集中华按蚊实验室溴氰菊酯敏感品系(WX-LS)不同发育阶段(卵、1-4龄幼虫、雄蛹、雌蛹、雄成蚊和雌成蚊)、成蚊组织(触角、唾液腺、中肠、马氏管、精巢、卵巢、表皮和脂肪体)和雌成蚊吸血后1,3,6,12,24和48 h时的样本,采用Illumina HiSeqTM2000进行转录组测序。基于测得的转录组数据,分析细胞色素P450基因在中华按蚊不同发育阶段、成蚊不同组织及吸血前后雌成蚊中的表达量。【结果】中华按蚊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的表达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在幼虫、蛹和成虫期,分别有40,26和35个基因表达量较高,其中CYP6AG1,CYP6AG2,CYP6AH1,CYP6Z3,CYP6Y2,CYP6P4,CYP9J3和CYP9J4在整个幼虫期高表达。中华按蚊CYP6AA1,CYP6AH1,CYP6M4,CYP9J3,CYP9J4和CYP12F3在成蚊中肠和马氏管中均高表达,CYP4G16,CYP6AA1,CYP6AH1,CYP6Y1,CYP6Z3,CYP9J3和CYP9J4在成蚊所有组织中均表现出高表达。CYP4G16,CYP6AA1,CYP6AG2,CYP6AH1,CYP6Y1,CYP6Y2,CYP9K1,CYP12F3和CYP304B1在中华按蚊雌成蚊吸血后1,3,6,12,24和48 h时均高表达。【结论】在幼虫期高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可能参与了对幼虫期食源性有毒化合物质的解毒,在雌成蚊中肠和马氏管中高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可能在解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基因在中华按蚊生长发育、表达调控和杀虫剂代谢机制等方面的功能奠定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细胞色素P450 表达模式 发育阶段特异性 组织特异性
下载PDF
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rDNA内转录间隔2区序列差异 被引量:29
9
作者 马雅军 瞿逢伊 +1 位作者 徐建农 郑哲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比较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2区(ITS2)序列差异。方法:通过对PCR扩增的rDNAITS2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每种蚊测定3个克隆片段序列,比较其差异。结果: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rD... 目的:比较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2区(ITS2)序列差异。方法:通过对PCR扩增的rDNAITS2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每种蚊测定3个克隆片段序列,比较其差异。结果: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rDNA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468和452bp,GC含量分别为44.87%和49.12%,两者序列差异为2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嗜人按蚊 DNA 核糖体 ITS2
下载PDF
用核糖体DNA鉴别PCR区分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被引量:19
10
作者 马雅军 瞿逢伊 +1 位作者 徐建农 郑哲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建立鉴别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PCR检测技术,并对现场标本进行检测。方法:根据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rDNAITS2序列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用PCR技术扩增种特异DNA片段(中华按蚊425bp,嗜人按蚊253bp... 目的:建立鉴别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PCR检测技术,并对现场标本进行检测。方法:根据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rDNAITS2序列差异,设计种特异引物,用PCR技术扩增种特异DNA片段(中华按蚊425bp,嗜人按蚊253bp),根据扩增片段的长度对两种按蚊进行鉴别。结果:应用该法检测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3个实验室品系共70例,经卵鉴定的嗜人按蚊野外标本20例,均显示单一的种特异扩增带。凉山按蚊、贵阳按蚊和帕氏按蚊对照共9例全部无扩增。检测采自我国10省12个不同地点,根据成蚊形态初步鉴定为中华按蚊的标本共440例,具中华按蚊种特异扩增带的标本占66.1%,具嗜人按蚊种特异扩增带的标本占12.7%,其余21.1%的标本无扩增带,表明检测样本中混有其他蚊种,仅根据成蚊形态难以鉴别。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和灵敏的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分子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嗜人按蚊 DNA 核糖体 PCR
下载PDF
中华按蚊全基因组微卫星的鉴定、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小婷 张玉娟 +2 位作者 何秀 梅婷 陈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8-1068,共11页
【目的】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是我国及东南亚重要的传疟媒介。本研究在全基因组上鉴定和分析中华按蚊微卫星并注释微卫星相关基因的功能,为遗传分子标记的筛选提供依据,也为昆虫微卫星比较基因组学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目的】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是我国及东南亚重要的传疟媒介。本研究在全基因组上鉴定和分析中华按蚊微卫星并注释微卫星相关基因的功能,为遗传分子标记的筛选提供依据,也为昆虫微卫星比较基因组学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用MISA程序鉴定中华按蚊基因组微卫星;用Excel 2010统计微卫星长度,结合微卫星序列信息编写Perl脚本计算微卫星碱基含量;结合微卫星位置信息编写Perl脚本定位微卫星出现的基因区域,并对基因区的微卫星进行GO功能注释;运用WEGO比较中华按蚊和冈比亚按蚊An.gambiae含微卫星相关基因功能注释。【结果】共鉴定出105 981个微卫星,出现的密度是365.5个/Mb。其中100 391个(94.7%)微卫星是完整型微卫星,其余5 590个(5.3%)是复合型微卫星。单碱基微卫星最为丰富,共58 837个,占总微卫星数量的55.5%,其余依次是二碱基(30 345个,占28.6%)、三碱基(15 104个,占14.3%)、四碱基(1 530个,占1.4%)、五碱基(121个,占0.1%)和六碱基(44个,少于0.1%)微卫星。(A)n为最主要的微卫星,其次是(AC)n,(AG)n,(C)n,(AGC)n,(ATC)n,(ACG)n和(ACC)n,数量都在2 000个以上。中华按蚊基因组微卫星长度以10~20 bp为主(87.1%)。这些微卫星的AT含量(63%)明显高于GC含量(37%),仅三碱基微卫星的GC含量(53%)略高于AT含量(47%)。90 632个微卫星(85%)分布在基因间区,15 349个(15%)微卫星分布在基因区。在基因区,2 782个(3%)微卫星分布在外显子区,12 567个(12%)分布在内含子区。GO注释比较中华按蚊和冈比亚按蚊含微卫星的基因,发现这两个物种各小类基因所占总基因数的百分比基本一致,但电子传递类(electron carrier)基因在中华按蚊所占百分比(0.9%)明显高于冈比亚按蚊(0.1%)。【结论】这是蚊虫中首个在全基因组上系统的微卫星研究工作,为进一步通过微卫星作为分子标记开展中华按蚊种群遗传学、遗传变异、功能基因的遗传定位和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昆虫微卫星的多样性和进化研究积累了科学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基因组 微卫星 特征 分布规律 碱基含量 GO注释
原文传递
海南省中华按蚊对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定炜 王善青 +2 位作者 卓开仁 曾林海 李善干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7-129,共3页
于2011-2013年在海南省的海口市、三亚市、陵水县、昌江县和琼中县等地采用牛诱法捕获中华按蚊。采用wH0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中华按蚊分别接触4%DDT、0.05%溴氰菊酯和5%马拉硫磷等3种杀虫剂的区分剂量60min内的击倒率,同时... 于2011-2013年在海南省的海口市、三亚市、陵水县、昌江县和琼中县等地采用牛诱法捕获中华按蚊。采用wH0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中华按蚊分别接触4%DDT、0.05%溴氰菊酯和5%马拉硫磷等3种杀虫剂的区分剂量60min内的击倒率,同时设空白对照组。计算半数击倒时间(K‰)和24h后死亡率,以区分剂量判定抗性级别。死亡率98%~100%为敏感群体(S级),80%-97%为初步抗性群体(M级),80%以下为抗性群体(R级)。结果显示,琼中县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的24h死亡率为95.0%,抗性级别为M,其余地区供试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级别为R(死亡率为17.0%-63.0%);海口市、三亚市、陵水县、琼中县和昌江县中华按蚊对DDT的24h死亡率分别为36.0%、27.0%、24.0%、59.1%和82.0%,抗性级别分别为R、R、R、R和M;海口市、三亚市和陵水县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的抗性级别为R(死亡率为16.0%-41.0%),而在琼中县和昌江县则为S,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海南 抗药性 DDT 溴氰菊酯 马拉硫磷
下载PDF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实验室同步驯化实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康杨 许国君 +4 位作者 魏红雨 郁涛 席芸华 张富南 康万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嗜人按蚊 中华按蚊 实验室 驯化
下载PDF
基于mtDNA-COI基因序列分析我国中华按蚊种群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10
14
作者 常雪莲 钟代斌 +6 位作者 李小聪 黄亚铭 朱国鼎 魏星 夏惠 陈晓光 方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38,247,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中华按蚊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种群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2010-2012年间在我国山东,安徽,江苏,贵州,广西和云南等6个不同地理环境采集的中华按蚊样品,进行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并测序。采用Bioedit 7.0软件对测... 目的探讨我国中华按蚊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种群系统发育关系。方法本实验采用2010-2012年间在我国山东,安徽,江苏,贵州,广西和云南等6个不同地理环境采集的中华按蚊样品,进行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并测序。采用Bioedit 7.0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运用Dna SP 5.0软件确定种群遗传结构特点;应用Arlequin 3.1软件计算种群的遗传距离及遗传分化系数;通过IBDWS在线软件来明确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使用PHYLIP 3.6软件构建种群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六个中华按蚊种群共123个雌蚊个体的PCR产物成功扩增和测序。PCR扩增中华按蚊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大小为814 bp,平均A+T含量(71.2%)>平均G+C含量(28.8%)。线粒体COI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子变异等级分析表明中华按蚊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现象。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及聚类进化树结果显示:中华按蚊种群发展经历扩张状态,而云南种群相对其他种群较独立,在系统树中为孤立一支。结论线粒体COI基因可以作为研究中华按蚊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进化的理想分子标志。云南种群遗传发育较其他地理种群具有一定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mtDNA-COI 种群遗传
下载PDF
中华按蚊对常用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现场调查 被引量:22
15
作者 沈宝祥 李菊林 周华云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 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对常用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情况。方法 采用 WHO推荐的接触筒法 ,使中华按蚊接触药纸 30 min,倒入清洁蚊笼 ,置饲养室。抗性分级按全国蚊类抗性监测网提供的区分剂量法进行评价。结果 连续灭蚊 5年以上的盱眙... 目的 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对常用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情况。方法 采用 WHO推荐的接触筒法 ,使中华按蚊接触药纸 30 min,倒入清洁蚊笼 ,置饲养室。抗性分级按全国蚊类抗性监测网提供的区分剂量法进行评价。结果 连续灭蚊 5年以上的盱眙县 ,3- 5年的洪泽县 ,3年以下的泗洪县现场中华按蚊 ,接触溴氰菊酯药膜 30 min,2 4 h后死亡率为 98.1% - 10 0 % ,接触二氯苯醚菊酯药膜 30 m in,2 4 h后死亡率分别为 89.4 %、98.5 %、99.5 %。结论 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均敏感 ,在长期 (5年以上 )使用菊酯类杀虫剂灭蚊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菊酯类杀虫剂 抗性调查 疟疾
下载PDF
中华按蚊对杀虫剂敏感性调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颖 陈建设 +4 位作者 周瑞敏 钱丹 陈清卫 许汴利 张红卫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DDT、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为制定疟疾媒介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6月在河南省桐柏县、淮滨县和永城市3个县(市)现场分别捕获吸血后中华按蚊成蚊417、421和433只,采用WHO推... 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媒介中华按蚊对DDT、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和溴氰菊酯的敏感性,为制定疟疾媒介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6月在河南省桐柏县、淮滨县和永城市3个县(市)现场分别捕获吸血后中华按蚊成蚊417、421和433只,采用WH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法进行检测,计算中华按蚊分别接触4%DDT(1.428g/m2),0.15%氟氯氰菊酯(0.0 534 g/m2),5%马拉硫磷(1.78 g/m2)和0.05%溴氰菊酯(0.0 178 g/m2)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和24 h后死亡率。根据死亡率判定抗性级别,死亡率98%~100%为敏感群体(S级),80%~97%为初步抗性群体(M级),80%以下为抗性群体(R级)。结果桐柏县、淮滨县和永城市3个县(市)中华按蚊接触DDT的KT50分别为206.13、877.04和826.81 min;接触氟氯氢菊酯的KT50分别为206.43、85.39和427.60 min;接触马拉硫磷的KT50分别为19.98、48.05和97.79 min;接触溴氰菊酯的KT50分别为1122.50、89.65和960 min。接触4%DDT 24 h死亡率分别为82.52%、57.41%和65.69%,抗性级别分别为M、R和R级;接触0.15%氟氯氰菊酯24 h死亡率分别为91.89%、85.00%和72.73%,抗性级别分别为M、M和R级;接触5%马拉硫磷24h死亡率分别为95.10%、95.37%和93.16%,抗性级别均为M级;接触0.05%溴氰菊酯24h死亡率分别为92.08%、77.14%和63.46%,抗性级别分别为M、R和R级。结论河南省中华按蚊对DDT、氟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已产生较强抗性,对马拉硫磷产生初步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敏感性 DDT 氟氯氰菊酯 马拉硫磷 溴氰菊酯 河南
下载PDF
用PCR-RFLP技术鉴别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琪 R D Cooper +8 位作者 周华云 潘波 杨文 郭传坤 黄光全 李凤华 李菊林 沈宝祥 Qin Cheng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42,共4页
目的 依据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rDNA的ITS2区段基因特征 ,建立一种新的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基因鉴别技术。方法 对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可疑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样本通过采用特异性ITS2 引物PCR扩增 ,限制性内切酶RsaI和HinfI消化 ,以及... 目的 依据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rDNA的ITS2区段基因特征 ,建立一种新的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基因鉴别技术。方法 对不同地区的嗜人按蚊、可疑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样本通过采用特异性ITS2 引物PCR扩增 ,限制性内切酶RsaI和HinfI消化 ,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进行PCR -RFLP基因鉴别。 结果 不同地区嗜人按蚊rDNA的ITS2 基因PCR扩增产物能被限制性内切酶HinfI酶切 ,并显示一条 4 5 0bp的酶切DNA条带 ;中华按蚊的ITS2 基因PCR扩增产物则能被限制性内切酶RsaI酶切 ,并显示 4 0 0bp和 2 0 0bp两条酶切DNA条带 ;辽宁可疑嗜人按蚊的PCR -RFLP结果与嗜人按蚊相同而广东珠海可疑嗜人按蚊的PCR -RFLP结果与中华按蚊相同。结论 依据rDNA的ITS2 区段基因特征建立的PCR -RFLP技术可用于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基因鉴别。采用该PCR -RFLP基因鉴别技术发现辽宁可疑嗜人按蚊的基因与中国大陆的嗜人按蚊属同种 ,而广东可疑嗜人按蚊的基因与中华按蚊属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人按蚊 中华按蚊 RDNA ITS2 PCR-RFLP 基因鉴别
下载PDF
中华按蚊幼虫肠道细菌宏基因组的组成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南春燕 马雅军 +1 位作者 徐建农 梁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9,共6页
目的了解野外采集的中华按蚊幼虫肠道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采自上海嘉定稻田(分成两组,即L1和L2)和海南文昌渗出小积水(AS)的中华按蚊幼虫肠道细菌16S rDNA V4变异区序列,应用Qiime和Mothur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 目的了解野外采集的中华按蚊幼虫肠道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采自上海嘉定稻田(分成两组,即L1和L2)和海南文昌渗出小积水(AS)的中华按蚊幼虫肠道细菌16S rDNA V4变异区序列,应用Qiime和Mothur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分析物种的丰度、分布和Alpha多样性,以及物种丰度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获得用于分析的序列和OTU数为253 724/3 930(L1)、225 203/4 312(L2)和73 990/2 380(AS);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分,OTU的数量接近实际情况。L1、L2和AS等3个样品的丰富度指数分别为5 942.61/6 534.88、6 328.17/7 235.89和4 228.66/5 651.20,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63/0.03、5.10/0.02和0.14/3.94。中华按蚊幼虫肠道优势菌种均隶属变形菌门,分别占87%(AS)和90%(L),除此之外,共有的优势门还有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比较样品L与AS的细菌丰度,发现除变形菌门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外,其余18门均差异显著;样品L1和L2相比,仅9个门差异显著。结论获得了稻田和海边渗出水环境中华按蚊幼虫肠道细菌的均匀度、丰富度和菌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幼虫 细菌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DNA探针用于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牛玲玲 袁征 +1 位作者 蔡国英 C. A. Molcolm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67-270,共4页
本项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DNA基因库的建立,并从中华按蚊DNA基因库中筛选出一特异的DNA片段,以此为DNA探针,分别与中华按蚊DNA和嗜人按蚊DNA进行斑点杂交试验,其结果证明该DNA探针可与任何发育期的中华按蚊DNA杂交而不... 本项研究首次报道了我国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DNA基因库的建立,并从中华按蚊DNA基因库中筛选出一特异的DNA片段,以此为DNA探针,分别与中华按蚊DNA和嗜人按蚊DNA进行斑点杂交试验,其结果证明该DNA探针可与任何发育期的中华按蚊DNA杂交而不与嗜人按蚊DNA杂交,该探针敏感性高,可检测出7.5ng的中华按蚊DNA,大约相当于1个蚊虫总DNA的1/150,可用于区别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DNA探针 基因库 按蚊属
下载PDF
中华按蚊CYP6Y亚家族基因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尧 乔梁 +3 位作者 张玉娟 车燕飞 洪瑞 陈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3-672,共10页
【目的】鉴定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CYP6Y亚家族基因,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征,推测其可能的功能。【方法】以冈比亚按蚊An.gambiae CYP6Y1作为询问序列,通过双向Blast方法检索中华按蚊转录组中CYP6Y亚家族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 【目的】鉴定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CYP6Y亚家族基因,分析它们的结构和特征,推测其可能的功能。【方法】以冈比亚按蚊An.gambiae CYP6Y1作为询问序列,通过双向Blast方法检索中华按蚊转录组中CYP6Y亚家族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结构、特征及可能的功能。【结果】从中华按蚊转录组测序数据中鉴定出2条CYP6Y亚家族基因,分别命名为AsCYP6Y1(GenBank登录号:KF709397)和AsCYP6Y2(GenBank登录号:KF709398)。序列分析显示,AsCYP6Y1和AsCYP6Y2全长分别为1 713 bp和1 815 bp,分别编码502和526个氨基酸。基因结构分析显示,该亚家族基因仅含有1个相位1型内含子并与其他P450基因形成保守的共线性分布。蛋白结构分析显示,这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含P450特有的5个特征序列和6个底物结合位点,且均不存在信号肽,其亚细胞定位为细胞质。3D结构分析显示,AsCYP6Y1有18条α螺旋和13股反向平行的β折叠,AsCYP6Y2有19条α螺旋和11股反向平行的β折叠。通过同样的方法,在达林按蚊An.darlingi中也鉴定出2个CYP6Y亚家族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sCYP6Y1和AsCYP6Y2分别与其他3种按蚊的CYP6Y1和CYP6Y2聚成一支,Bootstrap值均大于90%。替换率分析显示,中华按蚊AsCYP6Y1和AsCYP6Y2与其他3种按蚊同源基因的Ka/Ks均小于1。相对进化速率分析显示,中华按蚊CYP6Y和CYP6M亚家族的相对进化速率均显著快于CYP6P亚家族,而CYP6Y和CYP6M亚家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中华按蚊和达林按蚊中存在2个CYP6Y亚家族基因,之前在冈比亚按蚊和不吉按蚊An.funestus中也发现2个CYP6Y亚家族基因,表明CYP6Y亚家族基因可能在按蚊属广泛存在,且可能为按蚊属昆虫所特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按蚊 CYP6Y亚家族 基因序列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结构 相对进化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