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4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共同性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强 沈富城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62,共15页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性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具有凝聚性、关联性、归属性、认同性以及一致性等多维特性。中华民族共同性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自然生成的结果,也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和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进一步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内涵,中华民族共同性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理论界关于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内涵的研究,分别从“历史形成”说、“要素重叠”说、“认同”说、“类型”说、“发展”说和“原则”说等维度进行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共同性兼具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性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性历史阐述高度定位和民族工作领域挑战的有效回应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究其理论渊源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科学指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以及对西方共同体理念的借鉴与超越。理论界对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探索,主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宏观维度,以及社会机制体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节日庆典活动、民族地区的具体实践等中微观维度展开。因此,要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性理论体系构建、深化学科交叉、加强具象化以及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研究述评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理论基础、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
2
作者 龙金菊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9,共13页
形象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在体系,是主客体之间发生有效互动与联结的重要载体。形象分析是厘清各种关系图式分野、对人类所需的意义进行阐释的客观需要。关于形象的研究主要形成图像论、符号论与意识形态论三种理论取向,这些理论都突... 形象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在体系,是主客体之间发生有效互动与联结的重要载体。形象分析是厘清各种关系图式分野、对人类所需的意义进行阐释的客观需要。关于形象的研究主要形成图像论、符号论与意识形态论三种理论取向,这些理论都突出了形象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于形象的生成过程及其多层级转化机制,并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亦是多层级不断发生互动与意义关联的动态发展过程。有必要从形象研究的理论谱系中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生成机制、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进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强有力的解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理论基础。在具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设与叙事中,应依据历史记忆符号汇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源、依靠政治文化符号具象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体、依托语言文字符号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意。有必要在整体性视角中兼顾历史性与现代性、统一物质性与精神性、融通共同性与差异性、贯通民族性与世界性,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多维互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构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 文化符号
下载PDF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形势、逻辑与进路
3
作者 狄鸿旭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1,共9页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基础,必须构建科学、完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这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博弈背景下,超越西方民族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十分必...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基础,必须构建科学、完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这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博弈背景下,超越西方民族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十分必要。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特性,结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族工作实践经验中汲取丰富的理论资源,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提供科学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机统一
4
作者 常东亮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5,共7页
在民族复兴语境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中华民族全体的合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内蕴的物质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分别构成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物质载体、精神动力... 在民族复兴语境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中华民族全体的合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内蕴的物质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分别构成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物质载体、精神动力、现实保障,而中华文明内涵以统一性、创新性、连续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为内容的内在特质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然蕴含。通过筑牢物质文明的根基、系牢精神文明的纽带、促进政治文明的深化与形塑现代文明发展的国际环境将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凝聚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磅礴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探赜
5
作者 冯雪红 张冰青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渊源,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理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渊源,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共同体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理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内涵,就要深入阐释“四个共同”“四个与共”“四个必然”“四个关系”的深刻含义及其逻辑关系。新时代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民族团结为旗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法律制度为保障,切实完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以党的引领为核心,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文明韧性、国家韧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4
6
作者 马俊毅 杨一凡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40,共14页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 在我国政治学语境下,韧性理论围绕治理现代化意义上长治久安、和谐共生的政治系统愿景而建构,治理韧性的本质属性与目标则可以理解为政治治理体系效能较强,以及国家与社会各领域的自主性发展与运行形成较强的生命力、抗逆力、复原力与可持续发展性。中国以文明型国家的国家传统,形成以国家、社会、民族相互塑造而延续千年不辍的韧性,韧性的理念深度蕴含在中华文明品质与国家建设中。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对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文明韧性作出了最好的阐释,而“两个结合”为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如何汲取文明韧性,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基本原则与实践方向。中华文明韧性与中国国家韧性的叠加,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韧性。以文明韧性为基底、以国家韧性为依托、以共同体韧性为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探索更丰富和更具韧性的治理路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国家治理,不断汲取中华文明的韧性因素,持续建设韧性国家,从而能够塑造对抗现代性风险的韧性政治,其经验可为人类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韧性 国家韧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韧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概念之间“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转化过程”的关系分析,各民族认同凝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党建引领则在具备权力、组织、制度、意识形态、法律、规范等凝聚工具的基础上,成为各民族认同凝聚的有效方式。基于所具备的各民族认同凝聚功能,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实现路径如下:首先,以党建引领巩固民族政治共识性基础、塑造民族现代性政治认同,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政治凝聚中,铸牢各民族的政治归属意识;其次,以党建引领扩充民族关系网络纽带、实现民族社会信任增蓄,在培育中华民族共享社会资本中,铸牢各民族的社会互助意识;再次,以党建引领拓展民族公共文化空间、打造民族政治文化符号、供给民族核心价值观念,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铸牢各民族的精神共通意识;最后,以党建引领代表各民族共同性利益、调节具体性利益,在协调中华民族共生利益关系中,铸牢各民族的利益联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认同凝聚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彰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价值引领 被引量:2
8
作者 青觉 曹高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0,共10页
话语是思想意识的载体,也反过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是近代以来最具有凝聚力的话语之一,在多个维度具有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功能。从历史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叙写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 话语是思想意识的载体,也反过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是近代以来最具有凝聚力的话语之一,在多个维度具有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功能。从历史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叙写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记忆和辉煌奋斗历程,在时间向度刻写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叙事,在记忆向度唤起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共识。从场域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展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发场域,在空间场域下循环往复催生观者的共同体意识,在符号场域下潜移默化地重塑观者的思维结构和意识生成,在传播场域下持续不断凝聚出共同体意识和行动力。从心理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心理认同,以意识形态形塑整体意识倾向和心理定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立场,以文化认同凝聚各族人民内心深处的普遍性精神共识。从政治维度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厚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底色,既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重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属性,也契合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记忆 生发场域 心理认同
下载PDF
全面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逻辑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全面系统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首次完整清晰地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全面系统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首次完整清晰地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展现出来,充分证明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这一重要论断的科学性。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逻辑,踏实推进教学科研服务于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线,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逻辑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大团结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延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5,共9页
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大团结和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皆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基本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 中国共产党及党的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大团结和中华儿女大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皆将其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尤其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基本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始终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创新和发展、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地位、确立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族政策 民族大团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考量、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松岭 《统一战线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36-46,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涉台“五个共同”和“四个坚定”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新时代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主张。在这一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了以往多在民族工作场合谈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涉台“五个共同”和“四个坚定”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新时代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主张。在这一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了以往多在民族工作场合谈到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课题。这是党中央准确把握严峻复杂国际形势作出的战略判断和战略举措,针对岛内绿营政客不断“去中国化”、不断“解构”中华民族和建构所谓“台湾民族”所采取的战略措施,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四个共同”为起点,夯实两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以“三交”为理论框架,促进两岸心灵契合;以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做好中华文化的守护、传承和弘扬;坚持立体互嵌,引导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地区同胞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台湾问题视域下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有助于强化国家统一的合法性、推动两岸社会整合与和平发展,还能对抗外部干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问题 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统一 民族复兴 两岸关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化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曦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优化学科设置,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是当务之急。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优化学科设置,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是当务之急。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独特的现象,已经超出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国家这一人类共同体发展脉络的描述,需要认真研究,并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作出贡献。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内生动力和环境条件,内生动力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条件主要有文明形态、地理条件、文明演进模式、不同文明竞争等。为研究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迫切需要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及完善过程与机理,把中国独具特色的经验推广给人类,造福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学科化探索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从社会心态说开去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树宏 侯玉童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2-56,共1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心理建构和行为模铸,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广泛认同和长期保持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合理借鉴社会心态理论,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心理建构和行为模铸,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广泛认同和长期保持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合理借鉴社会心态理论,探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可以从五个方面“深耕细作”:以自我归类促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在“五个认同”中助力汇聚效应的发生与拓展;以“四个与共”为重点涵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意向;在“四个正确把握”中激发互动模仿;建立网络预警机制为正向共享现实性生成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这五条路径内外兼修、知行统一、虚实融合,共同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交流交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阐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智虹霓 李月华 +3 位作者 赵小燕 王雪琮怡 斯琴巴特尔 麻天智 《鹿城学刊》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进行思辨性分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员,是中国本土化体育符号的象征;其具有的娱乐功能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相遇的概...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进行思辨性分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员,是中国本土化体育符号的象征;其具有的娱乐功能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相遇的概率;对它的起源进行分析,从源头说明其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合适载体,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属性。对它具有的价值进行分析,说明其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性,可以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依据、使命耦合、进路落点
15
作者 杜俊华 李晶晶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02,共11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引领、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演进积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中酝酿而来的新的文化使命。它的出场,紧密关联着“两个结合”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愿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蓝图,是势之所趋、使命所向。新的历史起点,要从赓续中华文明“历史文脉”、构筑意识形态“精神家园”、谱写中华民族“文明华章”、承托全球“文明倡议”四大落点,推陈出新地实现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
16
作者 阳宁东 鲍黎丝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8,140,共12页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非遗的活态化保护与创新性传承,也能够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强化民众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有利于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非遗的活态化保护与创新性传承,也能够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强化民众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有利于让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成为增强国民精神动力的力量源泉,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本文从“家”的概念、认同基础、时代内涵和文化共同体四个方面对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精神内涵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筑的现实路径,包括遴选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内涵的非遗项目,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构建非遗旅游情境中的多重文化叙事体系,凸显非遗项目的精神内涵以及宣传非遗旅游融合的综合效应,强化多元主体价值共创的家园意义等,以此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交融创新,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赋予新的动能和现实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旅游 深度融合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5,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关系密切。作为思想渊薮、精神源泉和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根由和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关系密切。作为思想渊薮、精神源泉和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根由和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文明,包括了华夏大地上的各民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历史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深度挖掘、正确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紧密关联,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卜令全 葛尊天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伟大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来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源性现代化表达。中国式现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伟大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来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源性现代化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二者的内在逻辑互联互通,存在共同性特征,主要集中于主体力量的同一性、实践发展的关联性、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当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以“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为政治原则,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推进民族地区‘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为基本支撑,以“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外部环境保证,以此协同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嵌入--以云南和贵州为中心的探索
19
作者 陈华森 鄢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56-69,共14页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与推动下,从确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景目标,到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再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中华民族理论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拓展。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嵌入,是铸牢...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与推动下,从确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景目标,到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再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中华民族理论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拓展。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全方位嵌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条件。空间嵌入是其他嵌入的基础,包括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六个理论维度,具体体现为共居、共学、共治、共享、共事、共乐六个实践向度。党的政策引领、国家的制度保障、不同民族深度交融铸就的地理空间、文化空间、政治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嵌入文化,强化了各民族的空间嵌入,加强了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嵌入,促使各民族形成了显著的共居、共学、共治、共享、共事、共乐行为习惯,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步 空间嵌入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的思考
20
作者 金彦超 裴圣愚 陈天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9,共12页
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对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叙事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实现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交叉学科门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都有重... 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对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叙事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实现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交叉学科门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相关领域深厚的理论基础、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丰富的学术成果、扎实的工作积累,已经为试点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做好了准备。按照交叉学科定位,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当代世界等重点方向,积极培育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将极大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交叉学科 中华民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